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藏礼于器”思想的伦理审视及当代启示
1
作者 张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3,175,176,共9页
“藏礼于器”思想是儒家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造物制器的基本法则。在“藏礼于器”思想影响下,“器物”成为“礼制”的指示器和强化剂,二者呈现出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一方面,器物是礼制的物化形态,器物的设计与使用... “藏礼于器”思想是儒家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造物制器的基本法则。在“藏礼于器”思想影响下,“器物”成为“礼制”的指示器和强化剂,二者呈现出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一方面,器物是礼制的物化形态,器物的设计与使用要遵循礼制规定,礼制在器物中以物化的形态得以显现,另一方面,器物反作用于礼制,对礼制具有强化作用,发挥着重要的“无言之教”的道德教化功能。“藏礼于器”思想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科技伦理思想资源,对于当代构建科技伦理治理的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仍然能够对当今科技伦理治理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礼于器 科技伦理 传统建筑
下载PDF
“藏礼于器”:华夏设计传播的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正柏 邵培仁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4,共4页
“藏礼于器”是华夏传播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简言之,就是以物的设计实现礼的传播。为了深入理解器物在伦理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厘清其传播的路径。从大量的古代器物、建筑等设计中,我们归纳出设计传播的三种路径:其一,基于“符... “藏礼于器”是华夏传播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简言之,就是以物的设计实现礼的传播。为了深入理解器物在伦理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厘清其传播的路径。从大量的古代器物、建筑等设计中,我们归纳出设计传播的三种路径:其一,基于“符号环境”“感官环境”和“社会环境”模型的符号判断路径;其二,基于剧场理论的演绎路径;其三,基于权力场景化的路径。通过设计传播路径的诠释,不仅可以拓展华夏传播物体系的研究范围,而且可以继续发挥它在当代社会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礼于器 设计传播 媒介生态学 身体 规训
下载PDF
藏礼于器:内在主义技术伦理的中国路径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卫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21,共6页
"内在主义"是西方技术伦理研究中兴起的一种新进路,对当今技术伦理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可称得上"范式"意义上的转型。为了更好地发挥"内在主义"进路对我国技术伦理实践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考虑该进... "内在主义"是西方技术伦理研究中兴起的一种新进路,对当今技术伦理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可称得上"范式"意义上的转型。为了更好地发挥"内在主义"进路对我国技术伦理实践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考虑该进路与中国文化语境相结合的"本土化"问题。反观中国传统的技术实践,发现主导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的"藏礼于器"理念与"内在主义"进路十分契合,可视之为"内在主义"技术伦理的中国进路,通过对它的现代诠释与转化,"藏礼于器"思想可以继续发挥它对当今技术实践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主义 藏礼于器 道德物化 无言之教
下载PDF
论儒家传统“藏礼于器”的教化思想
4
作者 贺凯杰 冯昊青 《教育研究与实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9,共10页
“藏礼于器”是儒家传统伦理中独特的器物教化思想。有别于现代德育普遍以言说与思辨澄明道德意涵的模式,“藏礼于器”通过将“礼”融入器物的方式让抽象的道德呈现为可触可感的具象,让人陶冶于礼乐构境的伦理教化场域中。而器物所透出... “藏礼于器”是儒家传统伦理中独特的器物教化思想。有别于现代德育普遍以言说与思辨澄明道德意涵的模式,“藏礼于器”通过将“礼”融入器物的方式让抽象的道德呈现为可触可感的具象,让人陶冶于礼乐构境的伦理教化场域中。而器物所透出的无言之教能够让浸身其间的主体逐渐对“礼”萌生憧憬与效仿,从而在潜移默化间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具身的德性智慧。随着“藏礼之器”的教化方式遍布日常生活,浸身其间的人便可以根据实际处境确定对“礼”的践行方式,教化活动也会随之由精于思辨的求真之学转化为“上学而下达”的成人之学。鉴于“藏礼于器”所展现出的实效性,廓清儒家传统器物教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发生机制、育人旨趣,明确其所适用场域与尺度,可为当代的德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甚或可为建构中国自主德育知识体系探寻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礼于器 伦理构境 物教化
原文传递
藏礼于器——中国餐具的礼仪教化功能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付小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4-230,共7页
中国餐具在经历了青铜时代"藏礼于器"的洗礼后,永远打上了"礼"的烙印。餐具这一形而下的实用器具,也因此在国人生活中永远地具有了形而上的意味——伦理教化的使命,成为一种制度性的社会文化符号,进而使吃吃喝喝这... 中国餐具在经历了青铜时代"藏礼于器"的洗礼后,永远打上了"礼"的烙印。餐具这一形而下的实用器具,也因此在国人生活中永远地具有了形而上的意味——伦理教化的使命,成为一种制度性的社会文化符号,进而使吃吃喝喝这一维持生命存在的基本活动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一场文化改造与传承的盛宴。在这场盛宴中,个体完成了对自身角色、关系与社会地位的认同,逐渐实现了向社会群体的转化和对传统文化的归化与承袭。中国文化注重等级与和谐的伦理型特色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方式,则因此而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诠释和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藏礼于器 餐具 伦理 文化符号
原文传递
礼制背景下的中国古代造物艺术
6
作者 蔡婷 《天工》 2024年第16期6-8,共3页
中国古代的礼制对传统造物艺术的影响体现在等级观念上。用于特定场所的器物,是为彰显特定身份的使用者的社会地位而设计,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器物使用标准。器物作为“礼”的外在表现,其等级差别体现在数量、大小、色彩、纹样及材质等... 中国古代的礼制对传统造物艺术的影响体现在等级观念上。用于特定场所的器物,是为彰显特定身份的使用者的社会地位而设计,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器物使用标准。器物作为“礼”的外在表现,其等级差别体现在数量、大小、色彩、纹样及材质等方面。中国古代历代的典章制度对社会各阶层所用的车舆、服饰等都有相应的等级规定,礼制背景下的传统造物艺术同样参与对政治、伦理等级关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 藏礼于器
下载PDF
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
7
作者 冯昊青 贺凯杰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于器”将“礼”生活化,个体得以始终浸身于器物无言之教的陶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间顺应了道德要求;最后,依托于实践和体悟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内化为即身的道德智慧后,个体便能在应然的道德律法中觅得道德选择的自由,从而在生活中实现德性生存。研究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既可为当代德育提供镜鉴,亦可为建构中国自主德育知识体系探寻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即身德育 藏礼于器 身道如一
下载PDF
黄河流域古餐饮器具文化浅谈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荣霞 《天中学刊》 1997年第3期31-36,共6页
黄河流域古餐饮器具文化是难灿繁富的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古餐饮器具反映了黄河流域先民们的聪明智慧和进取精神。从对自然物改造和利用的石器餐饮器具,对自然物的再造的陶器餐饮器具,到藏礼于器的青铜餐饮器具,响彻着一曲黄河... 黄河流域古餐饮器具文化是难灿繁富的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古餐饮器具反映了黄河流域先民们的聪明智慧和进取精神。从对自然物改造和利用的石器餐饮器具,对自然物的再造的陶器餐饮器具,到藏礼于器的青铜餐饮器具,响彻着一曲黄河儿女征服自然,向文明进发的壮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餐饮 青铜 藏礼于器
下载PDF
楚墓出土框形案式漆木器及相关问题研究
9
作者 崔贻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8期144-148,共5页
楚墓中有一类框形案式漆木器造型特别,常在面板上分隔出几个台面,有的在台面上还做出凸起或凹下的立体区域,绘有云纹或兽面纹带,按照形制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发掘报告中对于其定名常有棜、禁、案三种说法。其并非一般场合所用,其面板上往... 楚墓中有一类框形案式漆木器造型特别,常在面板上分隔出几个台面,有的在台面上还做出凸起或凹下的立体区域,绘有云纹或兽面纹带,按照形制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发掘报告中对于其定名常有棜、禁、案三种说法。其并非一般场合所用,其面板上往往放置的是精致华美的食具或壶尊一类的盛酒器,笔者认为,这类框形漆木器应该是商周时期贵族阶层专门用于承放祭器的,其器型直接来源于漆木俎,但并非模仿青铜礼器的棜或禁,而是葬仪过程中“陈明器”和“祭奠”两个程序中的专用供案或是承盘,是先秦社会“藏礼于器”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形案式漆木 供案 藏礼于器
下载PDF
孔相卿:续写儒家陶瓷美学新华章
10
作者 王洪伟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9年第7期4-17,共14页
传统儒家美学强调美的社会伦理功能,而忽视美的独立个性,重善轻美,重道轻技,重“理”轻“文”,影响到“美”的工艺技术的进化,反而成为中国陶瓷文明进步的阻碍。孔相卿以钧瓷名义践行着“尽善尽美”儒家美学,一改传统儒家美学“重道轻... 传统儒家美学强调美的社会伦理功能,而忽视美的独立个性,重善轻美,重道轻技,重“理”轻“文”,影响到“美”的工艺技术的进化,反而成为中国陶瓷文明进步的阻碍。孔相卿以钧瓷名义践行着“尽善尽美”儒家美学,一改传统儒家美学“重道轻技”的过度伦理化倾向,强调钧瓷美学进步的技术主义思想,以钧瓷工艺技术的探索为基本核心,将传统儒家陶瓷美学忽视的“技”和“美”提升到与“道”“理”同等的高度,从根本上推动钧瓷美学走进更广阔的新时代,使“善”与“美”真正和谐统一。其次,孔相卿巧妙地将儒家美学的“集体性”或“社会性”美学伦理与“自我个体化”美学伦理进行融合,从根本上纾解了儒家美学“道”与“技”的鸿沟、“社会性”伦理与“自我个体”伦理的区隔,推动当代儒家陶瓷美学体系建构进入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相卿 钧瓷 藏礼于器 比德与玉 美学伦理化 儒家美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物律的构成、特点及其当代启示
11
作者 陈佳 蒋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9期62-66,共5页
“物律”是指把抽象的道德理念通过恰当的技术设计,使之在人工物的结构和功能中得以体现,从而对人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道德意义上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中国古代物律历史悠久,在脚本的设计上重视对人的影响,在物律的人工物制造上效法自然与系... “物律”是指把抽象的道德理念通过恰当的技术设计,使之在人工物的结构和功能中得以体现,从而对人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道德意义上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中国古代物律历史悠久,在脚本的设计上重视对人的影响,在物律的人工物制造上效法自然与系统谋划,在物律的人工物使用上重视以人为本和文质统一。中国古代物律具有价值取向偏等级性、功能影响潜移默化性及传播渠道自上而下性的特点。中国古代物律的构成和特性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一是要在物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中重视物律的作用;二是要重视物律的潜移默化作用,推动社会进步;三是要重视物律传播的互动性,推动物律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律 藏礼于器 尚象 道德物化 拉图尔 教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