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起源问题研究评述 被引量:23
1
作者 石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9,共5页
有关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氐羌南下说、土著起源说、夷系民族说,几种观点都存在着一些缺环与问题。由于文献资料相对匮乏,对藏缅语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今后应转向更加注重考古材料与文献的结合,注重对... 有关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氐羌南下说、土著起源说、夷系民族说,几种观点都存在着一些缺环与问题。由于文献资料相对匮乏,对藏缅语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今后应转向更加注重考古材料与文献的结合,注重对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各民族史诗、传说及相关的文化痕迹的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走廊 藏缅语民族 起源 古羌人 南下
下载PDF
论藏缅语民族洪水后人类再生神话中的生殖观念 被引量:2
2
作者 沈德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3-138,共6页
洪水后人类再生神话在中国藏缅语民族中广泛流传。此类神话以洪水灭世、血亲婚配以及人类再生等情节凸显出先民对两性生殖原理的认知、对族外婚的强调以及对生殖与婚姻的重视,由此说明生殖观念的转换与婚姻制度的建立对早期人类文化的... 洪水后人类再生神话在中国藏缅语民族中广泛流传。此类神话以洪水灭世、血亲婚配以及人类再生等情节凸显出先民对两性生殖原理的认知、对族外婚的强调以及对生殖与婚姻的重视,由此说明生殖观念的转换与婚姻制度的建立对早期人类文化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缅语民族 洪水神话 人类再生 生殖观念
下载PDF
印度东喜马拉雅民族与中国西南藏缅语民族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7
3
作者 何耀华 何大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2,共5页
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Asam)、那加兰(Nagaland)、曼尼普尔(Manipur)、梅加拉雅(Meghalaya)诸邦,分布着讲藏缅语族语言的迪马萨.卡查里、米基尔、泽米.那加、加洛等民族。这些民族在印度被统称为东喜马拉雅民族,他们与中国的藏缅语族民... 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Asam)、那加兰(Nagaland)、曼尼普尔(Manipur)、梅加拉雅(Meghalaya)诸邦,分布着讲藏缅语族语言的迪马萨.卡查里、米基尔、泽米.那加、加洛等民族。这些民族在印度被统称为东喜马拉雅民族,他们与中国的藏缅语族民族有同祖、同根、同俗的历史渊源关系。这种关系是发展中印友好关系的纽带和重要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东喜马拉雅民族 中国藏缅语民族 历史渊源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西夏语言的佐证——藏缅语民族音乐
4
作者 戴光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2,共7页
随着在唐朝初年党项人迫于吐蕃东扩的压力东迁陕甘宁地区,原分布于我国西南的藏缅语族居民的民歌也被带到黄土高原一带,对大西北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陕北、陇东等地的汉、回等族民歌和鄂尔多斯的蒙古族民歌都有大量的曲调能... 随着在唐朝初年党项人迫于吐蕃东扩的压力东迁陕甘宁地区,原分布于我国西南的藏缅语族居民的民歌也被带到黄土高原一带,对大西北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陕北、陇东等地的汉、回等族民歌和鄂尔多斯的蒙古族民歌都有大量的曲调能在川滇西部的彝、傈僳等民族的民歌中找到对应。本文试图由此出发,探讨党项人内迁对西部地区民族文化格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音乐 藏缅语民族 民歌 曲调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古代氐羌民族的融合与分化规律探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文光 段丽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4,共3页
从先秦以来不断南迁的西北氐羌系统民族,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的发展,历经了同源异流即民族分化、异源同流即民族融合的发展途径,最终形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彝语支、藏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各民族及语... 从先秦以来不断南迁的西北氐羌系统民族,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的发展,历经了同源异流即民族分化、异源同流即民族融合的发展途径,最终形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彝语支、藏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各民族及语支存在争议的白族和土家族的直接先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氐羌民族 同源异流 异流同源 藏缅语民族
下载PDF
建都人的兴衰——关于一个藏缅语古民族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6
作者 何平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6,共7页
本文根据笔者所掌握的国内外有关资料 ,对建都人的历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 ,认为建都人是一个操古代藏缅语的古老民族 ,这个民族很有可能是由古代西南夷中的邛都这一支演变而来的。公元 12 - 13世纪是建都人的极盛时期 ,其分布区域也... 本文根据笔者所掌握的国内外有关资料 ,对建都人的历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 ,认为建都人是一个操古代藏缅语的古老民族 ,这个民族很有可能是由古代西南夷中的邛都这一支演变而来的。公元 12 - 13世纪是建都人的极盛时期 ,其分布区域也相当广阔 ,从今天川滇交界一带一直到缅甸境内 ,都分布有建都人。到 13世纪下半叶 ,在元朝的征讨下 ,建都人归降了元朝。元朝以后 ,中国境内已没有了建都人这个名称 ,他们很有可能在元朝以后就逐渐融入了与之有亲缘关系的“罗罗”等藏缅语民族中去了。分布在今缅甸的建都人 ,大部分也可能与缅人等藏缅语民族融合了 ,只有一些散居在缅北深山老林中的建都人 ,才没有被别的民族同化或融合 ,得以延续下来 ,并一直保留着他们古老的族称和习俗 ,成了我们研究古代建都人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都人 藏缅语民族 民族融合 建昌 元朝 民族
原文传递
藏彝走廊历史上的民族流动 被引量:43
7
作者 石硕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9,125,共12页
费孝通先生不仅提出"藏彝走廊"概念,且指出它是一个"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那么,藏彝走廊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形成"过程?本文对藏彝走廊历史上的民族流动进行了初步梳理与研究,指出藏彝走廊历史上主要存在... 费孝通先生不仅提出"藏彝走廊"概念,且指出它是一个"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那么,藏彝走廊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形成"过程?本文对藏彝走廊历史上的民族流动进行了初步梳理与研究,指出藏彝走廊历史上主要存在五个大的民族流动趋势:藏缅语民族自北向南的迁移,吐蕃向东扩张与藏彝走廊北部的"番"化,蒙古族南下,明清时期木氏土司和彝族的向北扩张,明清至民国时期汉人的大量迁入。文章对上述民族流动趋势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认为这五个大民族流动趋势基本奠定了藏彝走廊今天的民族格局。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藏彝走廊作为"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的认识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走廊 藏缅语民族 民族流动
原文传递
从新石器时代文化看黄河上游地区人群向藏彝走廊的迁徙 被引量:18
8
作者 石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共7页
本文以考古材料为依据,对藏彝走廊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大量存在的来自黄河上游地区的文化因素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藏彝走廊新石器文化乃直接渊源于甘青地区,是甘青地区新石器文化向南发展形成的一个系统。约6000年前因气候急剧趋向... 本文以考古材料为依据,对藏彝走廊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大量存在的来自黄河上游地区的文化因素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藏彝走廊新石器文化乃直接渊源于甘青地区,是甘青地区新石器文化向南发展形成的一个系统。约6000年前因气候急剧趋向干燥寒冷,甘青地区人群中的一支开始南下向藏彝走廊迁徙,由此产生了汉语语族和藏缅语族人群的分化。这些由黄河上游南迁的人群不仅是藏彝走廊新石器文明的主要开拓者和创造者,也是藏缅语族最早的祖先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文化 彝走廊 黄河上游地区 藏缅语民族
原文传递
关于认识藏彝走廊的三个角度与研究思路 被引量:13
9
作者 石硕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4,共6页
提出了研究与认识藏彝走廊的三个角度及思路:人、地关系;从藏缅语分化演变角度认识藏彝走廊中藏缅语民族的共同起源与历史演变;从整体和多学科综合角度进行藏彝走廊研究。并就这三个角度在研究和认识藏彝走廊中的必要性及价值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彝走廊 藏缅语民族 研究思路
原文传递
土家族族源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应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1-19,10,共10页
土家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主要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边区,现有人口近三百万,自称“必际卡”(意思为本地人),反映着它的历史悠久。土家族自己的语言,现仅于湘西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的某些聚居区内保留较为完整,亦在... 土家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主要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边区,现有人口近三百万,自称“必际卡”(意思为本地人),反映着它的历史悠久。土家族自己的语言,现仅于湘西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的某些聚居区内保留较为完整,亦在川东、鄂西等地有所保留,其余大部分土家族地区均巳通行汉语(文)。由于无本民族的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土家语 原始缅语 缅语 族源 盘瓠蛮 乌蛮 辰州 藏缅语民族 湘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