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着型硅藻生物膜构建及光照强度对其氨氮吸收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刘楚瑶 王鑫 +4 位作者 陈丽红 张洪霞 于贞 李蕊 邢荣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837,共9页
为解决藻膜中藻生物量不理想,光照以强光为主等问题,对附着型硅藻——卵形藻(Cocconei sp.)生物膜基质进行筛选,构建出卵形藻帆布网生物膜,研究了光照强度对该藻膜氨氮的吸收效果和藻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粗糙的麻布网和帆布网基质更... 为解决藻膜中藻生物量不理想,光照以强光为主等问题,对附着型硅藻——卵形藻(Cocconei sp.)生物膜基质进行筛选,构建出卵形藻帆布网生物膜,研究了光照强度对该藻膜氨氮的吸收效果和藻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粗糙的麻布网和帆布网基质更有利于卵形藻的附着生长(P<0.05),其中,帆布网基质上卵形藻细胞密度最高可达(1.80±0.52)×10^(6)ind./mL;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卵形藻对氨氮吸收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96 h时,当光照强度达到54μmol/(m^(2)·s),氨氮浓度为20 mmol/L时,生物膜上卵形藻的吸收率可达98.5%;氨氮浓度为60 mmol/L时,吸收率可达86.7%,此时卵形藻采收细胞密度可达(2.90±0.12)×10^(6)ind./mL,类胡萝卜素含量为(0.520±0.013)mg/mL,可作为水生生物优质饵料。研究表明,帆布网基质更有利于卵形藻的附着,当光照强度为[18~54μmol/(m^(2)·s)]时,卵形藻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氨氮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型硅 卵形 藻生物膜 光照 氨氮
下载PDF
舟形藻生物膜诱导下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幼虫的变态及其蛋白质组学响应
2
作者 徐筱琰 杜美荣 +5 位作者 蒋增杰 姜娓娓 夏苏东 秦晓芳 严瑾 吕建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0-966,共7页
为深入了解舟形藻(Navicula sp.)生物膜诱导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幼虫附着变态的机制,选用舟形藻和虾夷扇贝幼虫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个浓度梯度舟形藻液(1A、10A、100A和1000A)下虾夷扇贝幼虫附着变态率以及幼虫响应舟形... 为深入了解舟形藻(Navicula sp.)生物膜诱导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幼虫附着变态的机制,选用舟形藻和虾夷扇贝幼虫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个浓度梯度舟形藻液(1A、10A、100A和1000A)下虾夷扇贝幼虫附着变态率以及幼虫响应舟形藻生物膜诱导的蛋白质组学差异。结果表明,稀释10倍后的藻液(1366 ind./mm^(2))所形成的生物膜对幼虫诱导率最高为45%,与空白组(13%)差异极显著(P<0.01),过高或过低浓度都导致诱导率降低。采用非标记定量技术(4D label free)蛋白质组学分析比较舟形藻生物膜和对照组幼虫发现,经舟形藻生物膜诱导后共316个蛋白质表达显著上调或下调。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组织蛋白酶K、组织蛋白酶L、NAD(P)H氧化酶(形成H2O2)、软骨基质蛋白、胶原蛋白和铁蛋白等。以上这些差异蛋白表达的上下调均与贝类幼虫在附着变态过程中形态学变化息息相关。因此,舟形藻生物膜诱导虾夷扇贝幼虫附着变态的有效成分可能是其产生的胞外多糖,幼虫体内的凝集素检测到舟形藻生物膜表面的多糖后,特异性与多糖结合,最终诱导幼虫完成附着和变态。研究结果可为虾夷扇贝人工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 舟形藻生物膜 变态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再生水补给的模拟景观水体中藻生物膜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怡 张恒 +1 位作者 韦存智 王文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54,共5页
以西安市某再生水厂出水为水源,通过模拟景观水体中藻生物膜的生长,探索水体固相介质接触面藻生物膜的滋生、时空变化及组成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和不同位置藻生物膜中的藻数量、藻种分布及物质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单位面积藻生物... 以西安市某再生水厂出水为水源,通过模拟景观水体中藻生物膜的生长,探索水体固相介质接触面藻生物膜的滋生、时空变化及组成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和不同位置藻生物膜中的藻数量、藻种分布及物质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单位面积藻生物膜中的碳氮磷含量、藻数量、EPS含量及铁锰含量随时间逐渐增加,在试验运行第65天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脱落降低;试验过程中,中层藻生物膜中的TCOD、TN和TP的平均含量、藻数量、EPS含量均明显高于上层和下层的对应值,藻生物膜的这种层间差异可能主要与光照有关.总之,粘附于固相介质表面的藻生物膜,可吸收利用再生水中的营养物、吸附富集再生水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再生水补给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问题,但需通过主动控制的方式以避免其引起水体景观效应降低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景观水体 藻生物膜 特征
下载PDF
电活性菌藻生物膜强化人工湿地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小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梓杨 匡彬 +2 位作者 倪智力 周丽琳 汪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27,共6页
人工湿地(CW)处理鱼塘养殖废水存在处理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活性菌藻生物膜(BA)以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形式强化CW处理鱼塘养殖废水,即BA-MFC-CW。与CW组相比,BA-MFC-CW组对COD、总磷、总氮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6.69%、2... 人工湿地(CW)处理鱼塘养殖废水存在处理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活性菌藻生物膜(BA)以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形式强化CW处理鱼塘养殖废水,即BA-MFC-CW。与CW组相比,BA-MFC-CW组对COD、总磷、总氮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6.69%、23.17%、16.67%。相比MFC-CW组,BA-MFC-CW组对COD、总磷、总氮去除率分别提高了0.95%、25.64%、6.48%。高通量测序表明,在电活性菌藻生物膜中,Acinetobacter、Cyanobium、Pseudomonas和Ottowia得到富集;在MFC阳极上,Geobacter、Aminicenantales和Clostridium生长状况良好。以上结果表明,电活性菌藻生物膜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人工湿地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活性菌藻生物膜 人工湿地 生物燃料电池 水产养殖废水 小试
下载PDF
丝状藻生物膜强化表面流湿地系统水质净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吉佳馨 夏霆 +1 位作者 狄文亮 刘珍妮 《人民珠江》 2017年第10期81-86,共6页
针对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效果不足的缺陷,考虑采用丝状藻生物膜附着于表面流湿地基质中构建丝状藻生物膜强化表流湿地。对比试验标明:丝状藻生物膜强化后的表面流湿地可以显著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控制同样的进水浓度和水力负荷,在试验期... 针对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效果不足的缺陷,考虑采用丝状藻生物膜附着于表面流湿地基质中构建丝状藻生物膜强化表流湿地。对比试验标明:丝状藻生物膜强化后的表面流湿地可以显著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控制同样的进水浓度和水力负荷,在试验期前7~8 d,强化藻生物膜强化基质的人工湿地系统对COD_(Mn)、TN、NH3-N和TP的去除率较普通基质的污染物去除率提高了24.73%,20.84%,21.23%和11.3%;相比于丝状藻静水状态下的水质净化效果,连续运行的强化藻生物膜湿地系统中,对水体TN,NH3-N及CODMn去除率更为稳定,对TP去除效果接近,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TN和NH3-N反向释放及CODMn浓度回升现象。为保证藻生物膜强化表面流湿地的连续运行,在藻类衰亡阶段应改变水力条件以及时清理衰亡的丝状藻,控制藻生物膜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藻生物膜 表面流湿地 脱N除P
下载PDF
菌—藻生物膜共生系统的培养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晨晨 孙永利 +1 位作者 葛铜岗 杨敏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86-188,共3页
采用受污染河水对菌藻生物膜系统进行培养驯化,在水深为0.4m,停留时间为6h,温度和光照适宜的条件下5d即可培养成功。培养成熟时优势菌属为裸藻属(Euglena)、栅藻属(Scenedesmus),藻类计数为1.01×104 CFU/mL,且对COD、NH3—N的去除... 采用受污染河水对菌藻生物膜系统进行培养驯化,在水深为0.4m,停留时间为6h,温度和光照适宜的条件下5d即可培养成功。培养成熟时优势菌属为裸藻属(Euglena)、栅藻属(Scenedesmus),藻类计数为1.01×104 CFU/mL,且对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57%、80%。研究发现,菌藻生物膜系统培养简单、启动快,适合在小城镇或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生物膜系统 培养驯化 受污染河水
下载PDF
光强对菌藻共生生物膜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朱林 车轩 +5 位作者 曾宪磊 刘兴国 刘晃 王小冬 陈芳旭 黄达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1680-1684,共5页
为探讨养殖池塘水质条件下,光强变化对菌藻共生生物膜内细菌的时空分布、群落结构的影响,构建了3组菌藻共生生物膜反应器,设置光照强度依次为0,4750,7580 lx。结果表明,对照组、1#试验组及2#试验组在试验过程中平均水温分别为(24.9±... 为探讨养殖池塘水质条件下,光强变化对菌藻共生生物膜内细菌的时空分布、群落结构的影响,构建了3组菌藻共生生物膜反应器,设置光照强度依次为0,4750,7580 lx。结果表明,对照组、1#试验组及2#试验组在试验过程中平均水温分别为(24.9±0.2),(24.9±0.3),(25±0.2)℃,平均pH值分别为6.07±0.99,6.42±0.76,6.70±0.68,平均溶解氧质量浓度分别为(6.15±1.21),(6.80±0.92),(7.14±0.68)mg/L,平均叶绿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71±0.42),(5.25±2.36),(235.12±86.06)μg/L。不同光照环境下的菌藻共生生物膜水质环境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池塘 藻生物膜 光强 群落结构 水质
下载PDF
不同载体菌-藻生物膜处理农家乐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许伟 崔康平 +2 位作者 许为义 孙鹏 陈鸿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65,共4页
将生物接触氧化填料(组合填料和弹性立体填料)作为菌-藻生物膜系统的载体,来处理某农家乐生活污水。结果表明,两种填料的菌-藻生物膜系统对COD、NH_4^+-N、TN和TP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组合填料的菌-藻生物膜系统对COD的去除较为明显... 将生物接触氧化填料(组合填料和弹性立体填料)作为菌-藻生物膜系统的载体,来处理某农家乐生活污水。结果表明,两种填料的菌-藻生物膜系统对COD、NH_4^+-N、TN和TP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组合填料的菌-藻生物膜系统对COD的去除较为明显,去除率高达94.8%,弹性填料的菌-藻生物膜系统对NH_4^+-N、TN和TP的去除较为突出,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4.7%、93.6%和91.3%。综合对比,弹性立体填料的菌-藻生物膜系统在处理当地农家乐生活污水方面更有优势,且处理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乐生活污水 菌-藻生物膜 组合填料 弹性立体填料
原文传递
藻-菌生物膜法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效果 被引量:40
9
作者 吴永红 方涛 +1 位作者 丘昌强 刘剑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9,共6页
将一种由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水草作藻 菌生物膜的载体 ,来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 .2次实验结果表明 :人工水草的布设可以明显抑制藻类的生长 ,在第 11d将水体透明度由 6cm提高到 6 2cm ;对CODMn、TP、TN和NH+ 4 N的削减率依次为 ... 将一种由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水草作藻 菌生物膜的载体 ,来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 .2次实验结果表明 :人工水草的布设可以明显抑制藻类的生长 ,在第 11d将水体透明度由 6cm提高到 6 2cm ;对CODMn、TP、TN和NH+ 4 N的削减率依次为 92 89%、4 9 2 5 %、94 97%和 70 15 % ;人工水草的布设对DO也能维持在一定水平 ;当人工水草高度与水深比为 0 7时 ,布设人工水草最经济、适宜的密度范围为 8~ 16株 /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生物 富营养化 人工水草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菌藻共生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林 车轩 +3 位作者 刘兴国 刘一萌 刘晃 陈晓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1-247,共7页
为了探索3种不同光照强度对菌藻共生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该研究设计在淡水养殖池塘水质条件下,开展3种不同光照强度水平(CK组0,T1组4750 lx,T2组7580 lx)对菌藻共生生物膜内细菌的群落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菌藻生物膜细菌群落结... 为了探索3种不同光照强度对菌藻共生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该研究设计在淡水养殖池塘水质条件下,开展3种不同光照强度水平(CK组0,T1组4750 lx,T2组7580 lx)对菌藻共生生物膜内细菌的群落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菌藻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发育对不同的微生态环境有不同的响应,T1处理和T2处理的Alpha多样性指数,包括获得的OTUs数量(Number of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498.5±7.16、517.2±10.36)、Chao1指数(Chao1 index)(648.7±35.64、672.8±30.69)和Shannon指数(Shannon index)(4.68±0.01、4.85±0.03)显著高于CK处理(406.6±8.18,521.5±18.62,3.53±0.02),CK组菌藻生物膜的细菌群落在总体数量上处于弱势,显著低于T1和T2处理;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菌藻生物膜的优势细菌类群所占百分比的次序发生了改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3个处理中均为优势菌种,但丰度有显著差异。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在CK组和T1处理的属水平相对丰度为2.72%±0.93%和2.57%±0.46%,显著高于T2组;红杆菌属(Rhodobacter)相对丰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升高,T1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平均值显著高于CK组及T2组,菌藻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发育对不同的光照强度有不同的响应,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菌藻生物膜的优势细菌类群所占百分比的次序发生改变;T1组拥有较高的硝化和反硝化能力,CK组在降解多种有机物的能力方面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共生生物 水污染控制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菌藻共生生物膜对重金属镉的去除 被引量:11
11
作者 高敏 李茹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70-176,共7页
为了解淡水中存在的藻类及其伴生细菌所形成的菌藻共生系统对污水中微量重金属镉的去除作用,通过对菌藻生物膜上多聚糖、ATP的测定,研究淡水菌藻生物膜与镉的去除关系及温度、pH、离子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淡水中藻类及其伴... 为了解淡水中存在的藻类及其伴生细菌所形成的菌藻共生系统对污水中微量重金属镉的去除作用,通过对菌藻生物膜上多聚糖、ATP的测定,研究淡水菌藻生物膜与镉的去除关系及温度、pH、离子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淡水中藻类及其伴生细菌对污水中镉离子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其适宜温度在25~40℃之间,最适温度为30℃,pH值在6~9之间处理效果较好,最佳pH为6.当镉离子初始浓度小于20mg/L时,生物膜分泌的多聚糖与水中镉离子去除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在0.909 3~0.945 9之间.利用菌藻共生生物膜处理低浓度重金属镉,重金属去除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生物 多聚糖 镉离子 ATP
下载PDF
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内菌藻的培养方式和运行状况
12
作者 蔡丽云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8-32,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污水中TN去除率不高的问题,探究菌藻共生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将市政污水处理厂好氧池的活性污泥和二沉池壁的藻类接种至内置纤维填料的菌藻生物膜反应器中,以市政污水为进水进行菌藻的共同培养,分析了培养方式... 为了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污水中TN去除率不高的问题,探究菌藻共生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将市政污水处理厂好氧池的活性污泥和二沉池壁的藻类接种至内置纤维填料的菌藻生物膜反应器中,以市政污水为进水进行菌藻的共同培养,分析了培养方式和曝气量对反应器中藻类生长情况以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光照静沉+夜间曝气的培养方式能使菌藻去除更多的COD、TN和TP;曝气量为300 L/h的反应器内藻类含量比曝气量为800 L/h的更高。在曝气量为300 L/h、换水率为34.4%的条件下,曝气1 h+光照静沉1 h后,反应器对TN的去除率可达到64%~66%,高于传统的淹没式生物膜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生物膜反应器 总氮 曝气量 培养方式
原文传递
微藻培养及其应用于水处理的主要形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伟 潘杨 陈园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47,共4页
综述了微藻培养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混合程度、溶解氧、p H和温度等,主要的营养条件有碳源、氮源及磷源,培养涉及的主要参数(藻浓度、组成及种属、水力停留时间、有效水深、光合效率及光转化效率)及目前研究的主要反应器型式,为微藻... 综述了微藻培养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混合程度、溶解氧、p H和温度等,主要的营养条件有碳源、氮源及磷源,培养涉及的主要参数(藻浓度、组成及种属、水力停留时间、有效水深、光合效率及光转化效率)及目前研究的主要反应器型式,为微藻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藻光合反应器的未来发展主要集中在反应器设计以及生物功能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生物反应器 藻生物膜 反应器型式
下载PDF
狐尾藻营养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倩 全天秀 +1 位作者 李祖明 白志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18-322,共5页
本文研究了狐尾藻组和狐尾藻结合生物膜组处理富营养化水体后狐尾藻营养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狐尾藻组和狐尾藻结合生物膜组分别在粗蛋白、粗脂肪、α-亚麻酸、二十一碳酸、钙、锰、果糖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 本文研究了狐尾藻组和狐尾藻结合生物膜组处理富营养化水体后狐尾藻营养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狐尾藻组和狐尾藻结合生物膜组分别在粗蛋白、粗脂肪、α-亚麻酸、二十一碳酸、钙、锰、果糖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样品中狐尾藻粗蛋白含量约为18.00 g/100 g,含有全部18种氨基酸;粗脂肪、水分、灰分和粗纤维含量均分别高于2.00 g/100 g、92.00%、124.00 mg/g和13.00%;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3.39和13.28 g/100 g,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游离氨基酸的33.91%和30.80%;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3.10%和69.41%。两组样品中α-亚麻酸、钙、果糖、VB6、VB2、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2.103±0.12)和(9.284±0.035) mg·g^-1、(20.735±0.389)和(15.430±0.547) mg·g^-1、(27.00±0.15)和(19.30±0.10) mg·g^-1、(5.30±0.06)和(4.50±0.12) mg·(100 g)^-1、(1.48±0.45)和(1.44±0.002) mg·(100 g)^-1、(31.81±0.049)和(21.75±0.058) mg·g^-1。可见,狐尾藻含有种类较齐全的营养活性成分,在功能食品领域资源化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尾 狐尾结合生物 营养活性成分
下载PDF
载体类型对着生藻体系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谷朋 孙力平 +1 位作者 钟远 张新龙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6-69,共4页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聚乙烯孔板、聚乙烯网片两种载体与着生藻的组合体系对天津市大沽河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载体上所形成的藻类生物膜能显著提高磷的去除效果,且不同组合体系差异性显著(P<0.05),除磷率与稳定性...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聚乙烯孔板、聚乙烯网片两种载体与着生藻的组合体系对天津市大沽河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载体上所形成的藻类生物膜能显著提高磷的去除效果,且不同组合体系差异性显著(P<0.05),除磷率与稳定性排序为着生藻-网片>着生藻-孔板>着生藻-无载体。着生藻-孔板与着生藻-无载体体系的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0.06、0.09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混合着生 除磷 藻生物膜
下载PDF
菌藻共生系统对模拟油田驱采废水中PAM和DIC去除的处理
16
作者 王作超 唐春晓 +3 位作者 张慧超 李欣 上官默涵 安众一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9期124-131,共8页
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废水中总溶解性无机碳(DIC)浓度高、总量大,现有以细菌为主的生物处理方法无法有效地处理DIC,尾水排放后会转化成CO_(2),违背了我国“碳减排”的总体目标。研究以旋转式菌藻共生生物膜系统处理模拟石油驱采废水,达到同... 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废水中总溶解性无机碳(DIC)浓度高、总量大,现有以细菌为主的生物处理方法无法有效地处理DIC,尾水排放后会转化成CO_(2),违背了我国“碳减排”的总体目标。研究以旋转式菌藻共生生物膜系统处理模拟石油驱采废水,达到同步削减DIC和聚丙烯酰胺(PAM)的目的。文章探究了不同PAM、总碳(TC)、总氮(TN)浓度条件下,体系对PAM、总有机碳(TOC)、无机碳(IC)、溶液黏度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菌藻共生系统在有效地降低出水中DIC浓度的同时,对PAM降解效果明显;DIC的去除率能达到70%~80%,PAM的降解率可以达到60%~70%。投加共代谢氮源可以提高PAM的降解效果,但DIC去除效果明显下降。扫描电镜图像显示,处理后的PAM结构出现了明显的破坏。针对菌藻生物膜的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藻类、细菌、真菌均在PAM和DIC的去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驱采出水 旋转藻生物膜反应器 共生系统 溶解性无机碳 聚丙烯酰胺
下载PDF
Phosphorus Reduction from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ith Trickling Filters
17
作者 Faruk Hajrizi Shefqet Rashani +3 位作者 Spiro Drushku Rasim Veseli Shehide Kaqkini-Hajrizi Sadete Hajriz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5年第7期354-358,共5页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a biofilm system with trickling filter as a biological alternative process during low cost treatment connection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reducing nutrients such as phospho...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a biofilm system with trickling filter as a biological alternative process during low cost treatment connection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reducing nutrients such as phosphorus. Given that nitrogen with phosphorus that are leading causes of algal bloom resulting in increased eutrophication or chemical nutrients are the basis of this document analysis. This increase in organisms results in less oxygen in water bodies and at times, slow decay leads many fresh water ponds, lakes and rivers. The process of eutrophication unfortunately tends to favor pollution and algae, which reduce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Kosovo has not a long trad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especially in removing phosphorus, since the country has only a plant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present plant is intended to protect the Klina river from eutrophication from wastewater discharged after treatment. This plant currently reduced phosphorus efficiently, but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increase the percentage of removal of phosphorus to 40% through trickling filters, presenting options for optimizing work on plant Skendera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WATER trickling filters phosphorus removal eutrophication.
下载PDF
污水处理中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染物机理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42
18
作者 王荣昌 程霞 曾旭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2,共10页
菌藻共生系统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CO_2,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而且能够有效去除重金属、抗生素等,因而在污水处理领域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菌藻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出发,介绍了用于污水处理时藻类选择的依据,及在污水处理中... 菌藻共生系统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CO_2,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而且能够有效去除重金属、抗生素等,因而在污水处理领域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菌藻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出发,介绍了用于污水处理时藻类选择的依据,及在污水处理中对N、P营养物质、抗生素、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综述了菌藻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菌藻共生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系统 藻生物膜 重金属 难降解有机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