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桂芬 曹文熙 +1 位作者 许大志 杨跃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8,共11页
在珠江口、广东沿岸及南海北部三个航次生物-光学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色素打包效应和色素成分的变化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吸收系数都有较大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水体它们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对网采浮游植物含量较... 在珠江口、广东沿岸及南海北部三个航次生物-光学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色素打包效应和色素成分的变化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吸收系数都有较大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水体它们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对网采浮游植物含量较高的珠江口和广东沿岸的水体而言,色素打包效应较强,对675 nm处比吸收系数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0%和20%;对微型浮游植物占主导地位的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打包效应较弱,对675 nm处比吸收系数的影响平均仅为6%.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发现除叶绿素a之外的辅助色素对吸收系数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蓝绿光波段,三个航次440 nm波长处对总吸收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4%,43%和53%,其中对珠江口和广东沿岸航次的水体主要是光合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贡献,而对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除了光合类胡萝卜素以外还要受到光保护类胡萝卜素的影响.由于河口、近岸和外海水体藻类粒级结构和辅助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贡献有明显的差异,在南海北部水体建立比较精确的生物光学模型时,需考虑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吸收系数 藻类粒级结构 色素成分 生物-光学模式 水色遥感
下载PDF
轮虫培育池不同粒级藻类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的贡献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文 李晓东 徐纪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研究了流水轮虫培育池(14#)、静水轮虫培育池(15#)和轮虫饵料培养池(11#)中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特别是超微藻类对浮游植物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结果表明,在14#池中,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 研究了流水轮虫培育池(14#)、静水轮虫培育池(15#)和轮虫饵料培养池(11#)中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特别是超微藻类对浮游植物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结果表明,在14#池中,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3.7%、82.9%和13.4%。各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占总生产力的13.6%、66.0%和20.4%。在11#池中,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4.5%、16.1%和79.4%。各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占总生产力的9.0%、78.9%和12.1%。在15#池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4.7%、22.3%和73.0%。各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占总生产力的12.4%、60.8%和27.8%。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主要是由微型藻类提供,占总量的60.8%~78.9%,在轮虫培育池生态系统中微型藻类是主要生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培育池 藻类粒级 浮游植物生物量 生产量 初级生产力 饵料培养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