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灰泥丘发育特征及储集意义 被引量:87
1
作者 李凌 谭秀成 +5 位作者 曾伟 周涛 杨雨 洪海涛 罗冰 边立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6-673,共8页
基于岩心及野外剖面观测,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灰泥丘发育特征及其储集意义。四川盆地灯影组普遍发育台内小型灰泥丘,发育规模不大,单个旋回厚度多小于2 m,但其发育频率很高,尤其在灯影组二段和四段频繁出现。构成灰泥丘的颗粒主要... 基于岩心及野外剖面观测,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灰泥丘发育特征及其储集意义。四川盆地灯影组普遍发育台内小型灰泥丘,发育规模不大,单个旋回厚度多小于2 m,但其发育频率很高,尤其在灯影组二段和四段频繁出现。构成灰泥丘的颗粒主要为与蓝菌群落建造有关的凝块石、藻叠层、核形石及粘结岩等,这些微生物粘结捕获灰泥,为灰泥丘建造的主体,相关的岩石类型主要有藻粘结凝块云岩、藻粘结骨架云岩以及与藻粘结凝块云岩共生的波状—柱状藻叠层云岩等。多期灰泥丘呈明显正地貌特征,发育大量格架构造、斑马状构造与层状晶洞构造;具有完整的丘基—丘核—丘坪、丘基—丘核—丘盖2种沉积演化模式,前者最为普遍。灰泥丘与储集层关系密切,丘核常发育规模不等的孔洞,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条件,丘滩复合体构成了四川盆地灯影组的主力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泥丘 藻粘结凝块云岩 粘结骨架 格架构造 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 储集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