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冻融条件下藻结皮对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丽琴 曹文华 +2 位作者 马波 曾建辉 马建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6,83,共7页
为探明生物结皮存在时,冻融条件下结皮盖度、坡度和流量对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以黄土高原北部东柳沟小流域的藻结皮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和放水冲刷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利用正交设计和田口方法分析藻结皮盖度、坡度、流量和冻融对... 为探明生物结皮存在时,冻融条件下结皮盖度、坡度和流量对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以黄土高原北部东柳沟小流域的藻结皮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和放水冲刷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利用正交设计和田口方法分析藻结皮盖度、坡度、流量和冻融对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分离能力最大时盖度、坡度和流量分别为10%、20 °和24 L/min,而冻融次数正交设计和田口方法中分别为10,1次。冻融条件下,随藻结皮盖度的增大土壤分离能力逐渐减小;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加土壤分离能力增大;正交设计中土壤分离能力随冻融次数的增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田口方法中则在试验条件下无明显变化规律。正交设计中坡度是影响土壤分离能力的主要因子,各因子对土壤分离能力的贡献率为坡度(15.08%)>盖度(14.38%)>流量(13.69%)>冻融(-13.23%);田口方法中藻结皮盖度是土壤分离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且各因子对土壤分离能力的贡献率为盖度(30.41%)>坡度(25.32%)>流量(1.59%)>冻融(0.85%)。田口方法预测的土壤分离能力相对误差变化幅度小(CV=0.49),决定系数大(R2=0.961,p≤0.001),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能够用田口方法预测土壤分离能力。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北部的土壤侵蚀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田口方法 藻结皮 冻融 土壤分离能力
下载PDF
半干旱矿区蒙脱石基人工藻结皮的构建及其固铅机制
2
作者 毕玉晶 周克强 +3 位作者 夏令 宋少先 朱江 胡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1-100,共10页
基于半干旱铅矿区水分匮乏、地表退化、铅污染等极端环境问题,构建蒙脱石基人工藻结皮旨在稳定表土层,防止地表侵蚀,同时固定基质铅,避免尾矿铅浸出威胁生态安全。本研究采用藻(Microcoleussteenstruppi)与蒙脱石(MT)在铅基沙土上构建... 基于半干旱铅矿区水分匮乏、地表退化、铅污染等极端环境问题,构建蒙脱石基人工藻结皮旨在稳定表土层,防止地表侵蚀,同时固定基质铅,避免尾矿铅浸出威胁生态安全。本研究采用藻(Microcoleussteenstruppi)与蒙脱石(MT)在铅基沙土上构建人工藻结皮,通过观察人工藻结皮的形貌变化,同时监测藻结皮的生物学指标变化,获得蒙脱石促进蓝藻增殖的最佳投入量。通过粒度、Zeta电位、SEM-EDS、铅化学形态、FTIR、XRD分析,探究人工藻结皮对基质铅的固定能力及解毒机制。结果表明,M_(500)中蓝藻的长势最好,其藻丝密度较M_0大大提高。第62d,最佳处理组M_(500)的叶绿素a含量为M_0的1.9倍。基质铅可分布于藻丝、胞外聚合物和蒙脱石上。第62d,最佳处理组M_(500)的总固铅量为231.97μg/cm^(2),为M_0的1.2倍。在固铅阶段,蒙脱石促使弱酸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的铅化合物转化为更稳定的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的铅化合物。根据表征,人工藻结皮促使基质铅转化为溶解度极低的碱式碳酸铅和碱式磷酸铅。因此,蒙脱石基人工藻结皮扩充了其对基质铅的固定效果,并通过降低铅的生物可利用性达到机体解毒的功效。本研究首次提出一种粘土型人工藻结皮治理铅污染土壤的新方法,并揭示了人工藻结皮的固铅机理,为半干旱铅污染矿区生态修复提供了绿色科学的治理手段,对绿水青山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人工藻结皮 铅污染 矿区修复
下载PDF
土壤藻结皮对退化草地土壤肥力和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唐春梅 谢作明 程胜高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1-270,共10页
为探究土壤藻结皮对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影响,在库布齐沙漠南缘退化草地,分别应用常规分析方法、样方调查法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研究人工土壤藻结皮发育过程中土壤肥力、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 为探究土壤藻结皮对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影响,在库布齐沙漠南缘退化草地,分别应用常规分析方法、样方调查法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研究人工土壤藻结皮发育过程中土壤肥力、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土壤藻改良,50 cm埋深的土壤中,土壤含水率增加了19.9%~123.9%,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0.0%~30.4%,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1.6%~33.3%和22.8%~52.9%,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3.1%~20.3%和41.2%~53.7%;随着土壤藻结皮的发育,研究区退化草地增加了沙蓬、羊柴、沙柳和柠条4种草本植物,植物群落物种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增加了67.0%、82.4%和57.9%,退化草地植物生产量由58.5 g DW/m2增加到241.6 g DW/m2,说明随着土壤藻结皮的发育,退化草地的土壤环境条件得到改善,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强,表明培植土壤藻结皮将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加速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藻结皮 退化草地 土壤肥力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生态恢复
下载PDF
人工藻结皮对旱区农田土壤风蚀的防控效应
4
作者 黄明辉 赵允格 高丽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6,共7页
[目的]分析人工藻结皮对土壤起沙风速和风蚀速率的影响及其风蚀防控效果,探索人工藻结皮在农田土壤风蚀防控中的可行性,为农田土壤风蚀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研究了400,600,800,1 000,1 200 ml/m^(2)共5个藻液接种量对农田土壤藻结皮... [目的]分析人工藻结皮对土壤起沙风速和风蚀速率的影响及其风蚀防控效果,探索人工藻结皮在农田土壤风蚀防控中的可行性,为农田土壤风蚀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研究了400,600,800,1 000,1 200 ml/m^(2)共5个藻液接种量对农田土壤藻结皮形成的影响,进而采用风洞试验,研究人工藻结皮对土壤风蚀的防控效应,探讨了该技术应用于农田土壤风蚀防控的可行性。[结果]在室外自然环境条件下,通过接种藻液可形成不同盖度的藻结皮。藻接种量为1 200 ml/m^(2)时,培养14 d盖度可达30%,50 d后,其盖度可达60%以上,藻生物量、结皮厚度是对照的52和9倍,均有显著差异(p<0.05)。人工藻结皮可显著提高农田土壤的起沙风速,降低风蚀速率。当藻结皮盖度为30%左右,起沙风速(9 m/s)较裸土增加44%,风蚀速率较裸土降低80%以上。[结论]通过在农田土壤接种藻液形成藻结皮,可显著改变土壤物理属性,增强土壤抗风蚀性。农田土壤接种藻液形成藻结皮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应用于农田土壤风蚀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风蚀 人工培育 藻结皮 起沙风速 风蚀速率 干旱地区
下载PDF
半荒漠藻结皮中藻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 被引量:62
5
作者 胡春香 刘永定 +1 位作者 宋立荣 黄泽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1-65,共5页
对宁夏沙坡头半荒漠藻结皮中22种藻(其中蓝藻10种,绿藻4种,硅藻6种,裸藻2种)进行了分离、鉴定;利用土壤磨片和电子探针揭示了藻体与基质间的结合方式;通过光镜、扫描电镜观察,从8个层次研究了藻类在结皮中的分布,并发现它们在微米间也... 对宁夏沙坡头半荒漠藻结皮中22种藻(其中蓝藻10种,绿藻4种,硅藻6种,裸藻2种)进行了分离、鉴定;利用土壤磨片和电子探针揭示了藻体与基质间的结合方式;通过光镜、扫描电镜观察,从8个层次研究了藻类在结皮中的分布,并发现它们在微米间也呈“层片”分布规律,藻结皮由表及里依次为无机矿物质保护层(ca.002mm)、富藻层(ca.002~25mm)及疏藻层(25~50mm);藻丝通过胶鞘中多糖、蛋白质与粘土矿物质直接结合,或直接伸入矿物质内而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荒漠藻结皮 种类组成 分布 荒漠化治理
下载PDF
人工藻结皮技术及其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6
作者 饶本强 刘永定 +3 位作者 胡春香 李敦海 沈银武 王伟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6-761,共6页
关键词 沙漠化 荒漠 人工藻结皮技术 固沙 沙漠化治理
下载PDF
人工藻结皮对库布齐沙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唐东山 王伟波 +2 位作者 李敦海 胡春香 刘永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9-344,共6页
土壤酶是土壤内存在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土壤是土壤酶的良好介质,为各种酶类提供酶促条件,且土壤成分与酶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氢键等方式的吸附结合作用,能防止酶的钝化失活。目前已发现的土壤酶约60种,主要来自于土壤微生物,土壤... 土壤酶是土壤内存在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土壤是土壤酶的良好介质,为各种酶类提供酶促条件,且土壤成分与酶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氢键等方式的吸附结合作用,能防止酶的钝化失活。目前已发现的土壤酶约60种,主要来自于土壤微生物,土壤酶的主要作用是参与C、N、P、S等重要营养元素的循环,在植物营养物质的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与土壤微生物一起共同推动土壤生物化学的全过程,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质量的生物活性指标已被广泛接受。我国对土壤酶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土壤酶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国内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酶研究较多,土壤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也进行了初步探讨,然而土壤酶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较少,更没有把土壤酶的研究成果用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管理、恢复与重建工作。本实验中,采集库布齐沙地有代表性的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三年前建立人工植被)1—5cm深度的沙土,首先测定了二者中转化酶、蛋白酶、脲酶以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然后将荒漠藻接种到流沙表面,研究了人工微藻结皮对四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内蒙古高原上广泛分布的栗钙土相比,沙地中的土壤酶活性很低;但固定沙丘中的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流动沙丘(p<0.05)。将Microcoleus vaginatusGom。(具鞘微鞘藻)和Phormidium tenue(Menegh.)Gom.(纤细席藻)按0.5μgChl..a/cm2的接种量接种到沙表面时,30d后可形成明显的藻结皮,接种90d后,沙土中转化酶、蛋白酶、脲酶以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6—3.6倍、3.1—6.0倍、2.8—10.6倍、29—79倍。目前,荒漠化治理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实验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沙地中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并从土壤酶的角度揭示了人工微藻结皮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该成果对于利用微藻进行荒漠拓殖和荒漠化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鞘微鞘 纤细席 人工藻结皮 沙漠土壤 土壤酶
下载PDF
库布齐沙地三年生人工藻结皮发育特征及微生物分布 被引量:12
8
作者 饶本强 王伟波 +3 位作者 兰书斌 李敦海 胡春香 刘永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7-944,共8页
对库布齐沙地4种三年生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藻结皮的发育特征和微生物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将荒漠蓝藻接种到沙面,形成的人工藻结皮经过3年的生长和发育,结皮的平均厚度达到2.23—5.36mm,呈现深黑色和灰绿色,结皮盖度大于70%。其中... 对库布齐沙地4种三年生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藻结皮的发育特征和微生物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将荒漠蓝藻接种到沙面,形成的人工藻结皮经过3年的生长和发育,结皮的平均厚度达到2.23—5.36mm,呈现深黑色和灰绿色,结皮盖度大于70%。其中沙柳(Salixcheilophila Schneid.)-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is)-藻(algae)结皮(SAA)发育最好、生物量最高,且演替成苔藓结皮。在人工藻结皮区普遍出现沙生植物的拓殖和大量生长,如沙米(Agriphyllum squarrosum Bieb.)、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猪毛菜(Salsola collina Pall.)等,植被盖度达60%—90%。4种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藻结皮中藻类的组成都比较单一,在藻类的种类数量上变化并不明显,仍然以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Gom.)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爪哇伪枝藻(Scytonema.javanicum(Ktz.)Born et Flah.),且不同的藻种在结皮中分布的位置不同;人工藻结皮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普遍达到35—70 N/cm2。丝状蓝藻通过紧密和高强度的机械束缚作用以及藻体胞外分泌物对沙粒的黏结作用,对维持藻结皮的强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工藻结皮的超微结构研究发现,经过3年的野外生长和发育,藻结皮沙粒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藻丝体。可以观察到大量藻丝体缠绕或黏结着沙粒,从而实现人工藻结皮的胶结过程;(2)微生物总数变化趋势变现为:沙柳(S.cheilophila)-羊草(A.chinensis)-藻(algae)结皮(SAA)>草方格(grass pane)-藻(algae)结皮(GA)>沙米(A.squarrosum)-藻(algae)结皮(AA)>流沙(shifting sand)-藻(algae)结皮(SA)>流沙(CK)。人工藻结皮的生物量变化趋势与其微生物总数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在微生物各主要类群中,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在不同人工藻结皮中的变化趋势同微生物总数的变化趋势相同;在4种人工藻结皮中,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放线菌和真菌。结皮中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的百分比呈依次增加的趋势,放线菌所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呈递减趋势,真菌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非常小,且比例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藻结皮 荒漠蓝 发育特征 微生物分布 库布齐沙地
下载PDF
具鞘微鞘藻在荒漠藻结皮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云普 张丙昌 +1 位作者 赵建成 徐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55-1664,共10页
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是荒漠藻结皮主要的优势物种,在藻结皮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具鞘微鞘藻在荒漠藻结皮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实验室内模拟藻结皮不同发育阶段,研究了具鞘微鞘藻在结皮形成... 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是荒漠藻结皮主要的优势物种,在藻结皮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具鞘微鞘藻在荒漠藻结皮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实验室内模拟藻结皮不同发育阶段,研究了具鞘微鞘藻在结皮形成过程中对藻类生物量、结皮厚度及其抗压强度的影响;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藻结皮微结构观察,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沙粒和具鞘微鞘藻之间的胶结方式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藻结皮形成的最初阶段,结皮状态主要由细菌及小型蓝绿藻分泌胞外多糖的黏结作用和结皮表面有机质层的保护作用维持,但该阶段的藻结皮比较脆弱,抗压强度仅为(12.21±1.58)Pa;当具鞘微鞘藻大量出现后,逐步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地位,沙粒间的黏结作用被更高强度的具鞘微鞘藻机械束缚力所取代,成为该阶段藻类结皮硬度提高的重要贡献者;(2)随着具鞘微鞘藻接种比例的逐渐增加,藻结皮中的藻类生物量、结皮厚度及抗压强度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P<0.01),当接种比例增加为80%时达到最高值;然而,当具鞘微鞘藻接种比例为100%时,各项指标却又有所下降。重点探讨藻结皮不同发育阶段沙粒间的胶结形式及微形态变化,深入揭示具鞘微鞘藻在藻结皮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旱生藻类广泛应用于荒漠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鞘微鞘 藻结皮 生物量 厚度 抗压强度
下载PDF
干旱人工植被区藻结皮光合固碳的时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延桂 李新荣 +2 位作者 张志山 陈应武 鲁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0-577,共8页
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不同建植年限(16、21、27、44和52a)人工植被区中发育藻结皮的净光合速率、年固碳量和累计固碳量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与结皮生物学参数(盖度和生物量)和土壤表层0-3 cm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 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不同建植年限(16、21、27、44和52a)人工植被区中发育藻结皮的净光合速率、年固碳量和累计固碳量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与结皮生物学参数(盖度和生物量)和土壤表层0-3 cm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人工植被区建植年限的增加,藻结皮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从植被建植16a藻结皮的1.63μmol m^-2s^-1增加至植被建植52a的2.81μmol m^-2s^-1;藻结皮的最大光合速率与结皮生物量和结皮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藻结皮的年固碳量随植被区建植年限的延长呈指数增加,随着人工植被区建植年限的增加,藻结皮的年固碳量显著增加,从建植16a藻结皮的C 0.2 g m^-2a^-1增加到52a的C 2.78 g m^-2a^-1;3)植被区建植后,藻结皮的固碳总量经历两个阶段的变化,建植16a到27a,藻结皮固碳总量在C 2.2-6.2 g m^-2,建植44a后,固碳总量增加到C 23.9 g m^-2;并且,藻结皮的固碳总量与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说明,随着人工植被固沙区的演替,藻结皮发育成熟度逐渐提高,其光合固碳能力显著提高,有利于干旱区土壤有机碳的累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结皮 最大净光合速率 年固碳量 土壤有机碳含量
下载PDF
不同演替序列的藻结皮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延桂 李新荣 +1 位作者 陈应武 张志山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6,共6页
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自然植被区,51龄和27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净光合速率(P_n)在春季和夏季的变化特征,并同步测定了藻结皮的Chla含量.结果表明:三个植被区Chla差异显著(P<0.05),依次为51龄(1.84 mg/cm^2)>27龄(1.23 mg/cm^2)... 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自然植被区,51龄和27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净光合速率(P_n)在春季和夏季的变化特征,并同步测定了藻结皮的Chla含量.结果表明:三个植被区Chla差异显著(P<0.05),依次为51龄(1.84 mg/cm^2)>27龄(1.23 mg/cm^2)>自然植被区(0.74 mg/cm^2);藻结皮的P_n为0.55~2.8μmol/(m^2·s).春季三个植被区藻结皮的P_n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00,自然植被区、51龄和27龄植被区藻结皮的P_n分别为1.77,2.7,2.0μmol/(m^2·s).夏季三个植被区藻结皮的P_n呈双峰型,双峰分别出现在11:00,17:00.11:00时,自然植被区、51龄和27龄植被区藻结皮的P_n为2,2.8,2.2μmol/(m^2·s),17:00时P_n分别为1.8,2.3,1.6μmol/(m^2·s).在两个季节,51龄藻结皮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27龄和自然植被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 藻结皮 净光合速率 日变化
下载PDF
新型促荒漠藻结皮生长研究方法预测
12
作者 李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3期229-229,共1页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土地荒漠化形势,探索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荒漠藻类是荒漠治理中的先锋拓殖植物,研究利用荒漠藻类成为荒漠地区生态治理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荒漠藻的种类及应用优势,分析了沙土—植物—微生...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土地荒漠化形势,探索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荒漠藻类是荒漠治理中的先锋拓殖植物,研究利用荒漠藻类成为荒漠地区生态治理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荒漠藻的种类及应用优势,分析了沙土—植物—微生物荒漠生态模式,以微生物促进藻结皮生长,以期为荒漠化的有效治理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藻结皮 微生物 生态模式
下载PDF
人工藻结皮对河套平原盐碱土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太坤 高班 +3 位作者 谢作明 李明 毛青 赵欣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3-139,共7页
土壤藻结皮主要由土壤中的藻类和土壤颗粒胶结而形成,具备水土保持、土壤改良、防风固沙等优良的生态功能。为了研究土壤藻结皮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在河套平原盐碱地野外试验区分别接种了C.miniata HJ-01,C.miniata HJ-01和S.javanicum,... 土壤藻结皮主要由土壤中的藻类和土壤颗粒胶结而形成,具备水土保持、土壤改良、防风固沙等优良的生态功能。为了研究土壤藻结皮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在河套平原盐碱地野外试验区分别接种了C.miniata HJ-01,C.miniata HJ-01和S.javanicum,C.miniata HJ-01和土著丝状混合藻,培植人工土壤藻结皮。结果表明:人工藻结皮发育45 d后,0—10 cm深度土壤中水分损失减弱,土壤pH值轻微下降,电导率降低57%(p<0.05),有效氮和有效磷增加(p<0.05);0—5 cm深度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52.1%,20.7%,16.7%,41.7%(p<0.05)。因此,人工土壤藻结皮能有效改良盐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藻结皮 土壤改良
下载PDF
土壤藻结皮对高镉农田表层土壤的改良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鎏爽 谢作明 +1 位作者 裴福文 毛青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5-160,共6页
为探索高镉农田土壤的环境友好型改良方法,利用镉污染土壤中筛选的丝状蓝藻培植土壤藻结皮,在土壤藻结皮发育过程中通过测定土壤表层以下0~7cm各分层土壤的pH值以及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镉的吸附量,研究了土壤藻结皮对高镉农田表... 为探索高镉农田土壤的环境友好型改良方法,利用镉污染土壤中筛选的丝状蓝藻培植土壤藻结皮,在土壤藻结皮发育过程中通过测定土壤表层以下0~7cm各分层土壤的pH值以及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镉的吸附量,研究了土壤藻结皮对高镉农田表层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人工土壤藻结皮层的生物量在80d内从0.03mg/g DWSAC(干重藻结皮)增加至0.73mg/g DWSAC;藻结皮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从22.6g/kg增加至29.6g/kg;pH值从6.24增加至7.02,碱解氮含量从126 mg/kg增加至214 mg/kg;土壤初始镉含量为2.53 mg/kg,表层0~0.5cm土壤中镉的吸附量达到0.55mg/kg,说明土壤藻结皮能够有效改善高镉农田表层土壤环境。该研究结果可为镉污染农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藻结皮 镉污染 农田表层土壤 生物改良
下载PDF
室内混合藻种荒漠藻结皮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景丽百合 刘左军 +2 位作者 徐文 杨利云 蓝雯琳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1期41-44,63,共5页
为了探索促进荒漠藻结皮形成的最优条件,以民勤地区优势藻具鞘微鞘藻和爪哇伪枝藻为材料,通过室内控制试验,研究了混合藻比例、土壤含水量和接种量对藻结皮培植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藻种荒漠藻结皮中藻类生物量随接种量和土壤含... 为了探索促进荒漠藻结皮形成的最优条件,以民勤地区优势藻具鞘微鞘藻和爪哇伪枝藻为材料,通过室内控制试验,研究了混合藻比例、土壤含水量和接种量对藻结皮培植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藻种荒漠藻结皮中藻类生物量随接种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一定比例的爪哇伪枝藻可显著地促进藻类生物量的积累;混合藻种荒漠藻结皮中藻类生物量积累的最优条件是混合藻比例为8∶2(具鞘微鞘藻∶爪哇伪枝藻)、土壤含水量为10%、接种量为10μg/cm^2(以叶绿素a含量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藻结皮 土壤水分 具鞘微鞘 爪哇伪枝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荒漠藻结皮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丽萍 陈青 +1 位作者 赵辉 苏建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05-3114,共10页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藻结皮为研究对象,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藻结皮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进行了研究。结皮样品高通量测序结果分别得到521个16S rDNA序列操作分类单元(OTU)和64个18S rDNA序列OTU,表明藻结皮中原核微生物多样性远...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藻结皮为研究对象,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藻结皮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进行了研究。结皮样品高通量测序结果分别得到521个16S rDNA序列操作分类单元(OTU)和64个18S rDNA序列OTU,表明藻结皮中原核微生物多样性远高于真核微生物;贺兰山东麓藻结皮中原核微生物分布于26个纲,Cyanobacteria在各个发育阶段中都是优势微生物类群,Actinobacteria、Chloroplast、Alphaproteobacteria和Bacilli在藻结皮发育的各个阶段相对丰度也较高;从属水平上分析,Bacillus、Leptolyngbya、Microcoleus、Microvirga、Chroococcidiopsis、Rubellimicrobium、Phormidium、Mastigocladopsis、Skermanella、Nostoc、Scytonema共11个属在各个发育阶段的藻结皮中都存在,只是出现了丰度的差异。Bacillus在藻结皮形成期、发育初期和发育中期相对丰度较大,成熟期丰度显著下降,而成熟期Microvirga丰度较前3个时期显著增加,表现出明显的细菌菌群演替现象。藻结皮样品中主要真核微生物分布于13个纲,其中Dothideomycetes和Pezizomycetes在各个发育阶段样品中丰度都很高,Agaricomycetes在形成期样品中相对丰度高达32.6%,但在藻结皮发育过程中其相对丰度迅速下降;原生生物的相对丰度在藻结皮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加;4个发育阶段藻结皮样品中均未检测到真核微藻序列。4个发育阶段的藻结皮样品中有明确分类学信息的真核微生物共13个属,其中4个发育阶段中共有的为Coniothyrium、Dendryphion、Friedmanniomyces、Phloeopeccania、Sarocladium共5个属,其余8个属只在个别发育阶段样品中检出,表明在藻结皮发育过程中真核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也发生着变化。藻结皮厚度、全氮含量及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结皮层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结皮 发育 微生物群落 演替
下载PDF
2种地衣共生蓝藻的分离鉴定及其形成藻结皮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古海尼沙.买买提 吉米拉木.加马力 帕孜来提.拜合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36-1944,共9页
以2种地衣——地卷(Peltigera rufescens)和平盘软地卷(Peltigera elisabethae)为研究材料,分离培养地衣共生藻,通过形态特征的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并对地衣共生藻在试验室模拟条件下形成人工藻结皮的优化条件进行... 以2种地衣——地卷(Peltigera rufescens)和平盘软地卷(Peltigera elisabethae)为研究材料,分离培养地衣共生藻,通过形态特征的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并对地衣共生藻在试验室模拟条件下形成人工藻结皮的优化条件进行分析,为地衣共生藻资源的开发和生产实际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从平盘软地卷和地卷分离的藻株I1b和L2均属于蓝藻,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I1b与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的支持率高达100%,属于具鞘微鞘藻;L2与念珠藻(Nostoc sp.)的支持率为93%,属于念珠藻属。(2)试验室模拟荒漠极端环境中形成人工结皮的优化条件为:沙土含水量10%、接种3∶1混合藻(具鞘微鞘藻:念珠藻)、藻接种量10μ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共生 地卷 平盘软地卷 rDNA-ITS序列 藻结皮
下载PDF
干旱区不同降雨模式对藻结皮覆被区土壤碳释放的影响
18
作者 王黎黎 曹晓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44,52,共7页
[目的]探究干旱区不同降雨模式对藻结皮覆被区土壤碳释放的影响,为精确估算干旱区生态系统土壤碳释放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为例,通过人工增雨和改变降雨频率来模拟全球气候变化,对藻结皮覆被区土壤碳释放量进行长期野... [目的]探究干旱区不同降雨模式对藻结皮覆被区土壤碳释放的影响,为精确估算干旱区生态系统土壤碳释放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为例,通过人工增雨和改变降雨频率来模拟全球气候变化,对藻结皮覆被区土壤碳释放量进行长期野外监测。[结果]降雨能够刺激藻结皮覆被区土壤呼吸速率迅速大幅度提升,并在1 h内达到峰值,12 h左右降至较低水平。但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不断增大,土壤再湿润后所产生的呼吸脉冲逐渐减弱,最后1次降雨与第1次相比土壤呼吸峰值降低了40%~60%。在降雨后16 h累积碳释放量、总碳释放量都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当降雨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其对土壤碳释放量的促进作用不再明显。就单次降雨而言,低频率、大雨量的降雨事件所引起的碳释放量明显高于高频率、小雨量的降雨事件。但总降雨量一致的情况下,则是高频率的小降雨事件所释放的总碳量最高,其次为低频率的大降雨事件,正常降雨频率下最小。[结论]气候变化所引起的降雨量增加和降雨频率的变化将会增加藻结皮覆被区的碳排放量,在预测碳收支时,也应将藻结皮的碳排放量变化作为考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通量 藻结皮 降雨量 降雨频率
下载PDF
人工藻结皮技术及其在沙漠治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学庆 《现代园艺》 2018年第7期84-85,共2页
以人工藻结皮技术为核心,分析人工藻结皮技术现状,明确人工藻结皮技术的作用,提出人工藻结皮技术在沙漠治理中的运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人工藻结皮技术 沙漠化 沙漠治理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基于CNKI的“藻结皮”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
作者 师晨迪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第21期11-12,共2页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检索了2002-2018年间篇名含"藻结皮"的论文,剔除掉不相关文献后,对检索到的63篇论文从研究内容、核心作者、核心机构等角度着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我国生物土壤结皮领域藻结皮的文献...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检索了2002-2018年间篇名含"藻结皮"的论文,剔除掉不相关文献后,对检索到的63篇论文从研究内容、核心作者、核心机构等角度着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我国生物土壤结皮领域藻结皮的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现减弱趋势,且近5年发表论文数量明显下降,整体数量仍较少。②我国生物土壤结皮领域藻结皮研究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有饶本强、苏延桂和李新荣研究员,研究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准噶尔沙漠以及库布齐沙地等。③我国生物土壤结皮领域藻结皮研究机构主要有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④我国生物土壤结皮领域藻结皮研究项目资助主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主,研究主要以机理性的基础研究项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结皮 中国知网 计量分析 核心作者 核心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