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杜甫“自比稷契”大言辨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文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9-82,共4页
杜甫曾在诗中以稷、契自比,后人或以为这只是一句高而不切的儒者大言,或举其关心国事、陈述政见之诗以证其言非虚。然读其诗,还应观其事,从杜甫短暂的仕途生涯中最重大的政绩——疏救房琯,以及他对苏涣的过誉两件事可以看出,他对人事尚...
杜甫曾在诗中以稷、契自比,后人或以为这只是一句高而不切的儒者大言,或举其关心国事、陈述政见之诗以证其言非虚。然读其诗,还应观其事,从杜甫短暂的仕途生涯中最重大的政绩——疏救房琯,以及他对苏涣的过誉两件事可以看出,他对人事尚缺少正确估计,这就注定了他在仕途上要遭到失败。但这并不等于说他“自比稷契”只是一句大言,因为稷、契本只是两位以民为念、为民谋福者,杜诗中时时流露的“宁苦身以利人”的仁心,正与稷、契“己溺己饥”之心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稷
契
房Guan
苏涣
诗歌
唐代
文学研究
"自比稷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苏轼家庭生活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兰廷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3期59-64,共6页
苏轼的名字,在文学史上是一个光辉的名字。他是北宋时代一位全才的作家。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绘画、音乐等都有极高的造诣。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原因,有经济的原因,有时代的功绩。
关键词
苏轼词
文学创作
家庭生活
东坡
人生如梦
江城子
苏涣
唐宋时代
职方员外郎
人有悲欢离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的再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凌如珊
徐越化
《郭沫若学刊》
1993年第2期66-71,28,共7页
如果一位文学大师犯了连高中生也感到羞愧的大错,人们有理由认为这些大错是故意犯的。 里沃·拖特劳斯 一 前言 1971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李白与杜甫》,该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65年后...
如果一位文学大师犯了连高中生也感到羞愧的大错,人们有理由认为这些大错是故意犯的。 里沃·拖特劳斯 一 前言 1971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李白与杜甫》,该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65年后出版的第一本关于古典文学的学术专著,而且,书的作者是著名的郭沫若先生。海外绝大多数严谨的文学评论家对该书持批评态度。该书没有序言或前言,内容有三大部分:一、关于李白,二、关于杜甫,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态度
人民文学
苏涣
变律诗
文学评论家
文学大师
哥舒晃
里沃
朱先生
新安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甫湘江诗月谱(上)
被引量:
1
4
作者
丘良任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93-98,共6页
大历三年十二月辛丑朔公元768年1月13日-2月10日 [史事] 道州刺史崔涣卒。杜甫由公安乘舟至岳阳。《晓发公安》,这是杜甫由公安出发入湘的第一首诗。句云:“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是岁十二月(阴历,下同)二十四日立春,故红...
大历三年十二月辛丑朔公元768年1月13日-2月10日 [史事] 道州刺史崔涣卒。杜甫由公安乘舟至岳阳。《晓发公安》,这是杜甫由公安出发入湘的第一首诗。句云:“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是岁十二月(阴历,下同)二十四日立春,故红梅已放。“北城击析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离公安当在大历三年十二月下旬某日凌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发公安
崔涣
州刺史
苏涣
侍御
晚洲
都团练观察使
空灵岸
花石戍
裴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苏涣的诗歌
5
作者
李雨桐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3-4,共2页
苏涣是中唐时期的诗人,经历曲折,《唐·艺文志》有诗一卷,已佚,唯剩《中兴间气集》所辑三首变律格诗及《赠零陵僧》一首。其人因被杜甫倾倒,才留有事迹传世,虽然诗人有作品传世,却并未受到当时乃至于后世的重视,本文认为对其诗歌的...
苏涣是中唐时期的诗人,经历曲折,《唐·艺文志》有诗一卷,已佚,唯剩《中兴间气集》所辑三首变律格诗及《赠零陵僧》一首。其人因被杜甫倾倒,才留有事迹传世,虽然诗人有作品传世,却并未受到当时乃至于后世的重视,本文认为对其诗歌的分析更能了解诗人生活及其创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涣
诗歌
讽刺
感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谈苏轼父子成才与苏门教子
被引量:
1
6
作者
包玉兰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89年第2期23-26,共4页
北宋嘉佑二年三月,京城科场揭晓,来自四川省眉山县的苏门两少年——苏轼(二十一岁)、苏辙(十九岁)同科进士及第。同时,他们的父亲苏洵也向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欧阳修,献上了自己的文章二十篇。欧阳修读后惊叹不已,“目为孙卿子”,认为苏...
北宋嘉佑二年三月,京城科场揭晓,来自四川省眉山县的苏门两少年——苏轼(二十一岁)、苏辙(十九岁)同科进士及第。同时,他们的父亲苏洵也向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欧阳修,献上了自己的文章二十篇。欧阳修读后惊叹不已,“目为孙卿子”,认为苏洵的文章大有荀子文风。其他文入学士亦无不争相传阅。于是“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部侍郎
主薄
孙卿子
苏明允
眉山三苏
进士及第
争相传阅
苏涣
文学成就
职方员外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甫入蜀后的李白读解与创作表现——兼论蜀人苏涣的李白接受
7
作者
苏焘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第3期14-18,共5页
杜甫居蜀时期所感受到的生存环境和巴蜀地域氛围,使得其对作为蜀人的李白有了更深的解读和精神对接。在对“佯狂”与愤郁的复杂体认中,其创作由拟效李白的畅快率真转为自身的奇纵狂拗。杜甫晚年推崇的蜀人苏涣及其论书诗对李白的继承,...
杜甫居蜀时期所感受到的生存环境和巴蜀地域氛围,使得其对作为蜀人的李白有了更深的解读和精神对接。在对“佯狂”与愤郁的复杂体认中,其创作由拟效李白的畅快率真转为自身的奇纵狂拗。杜甫晚年推崇的蜀人苏涣及其论书诗对李白的继承,既反映出杜甫在巴蜀文化渗透影响下,其李白情结的延续,也约略透露出中唐蜀人对李白的接受的具体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入蜀
李白
接受
苏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杜甫说几句公道话
8
作者
江之浒
魏挽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54-58,98,共6页
郭老在他的《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指出:元稹的《杜君(甫)墓系铭》是抑李而扬杜的。紧接着又说:“然而同是唐人,还是有人能够说几句公道话的。韩愈有《调张籍》一诗,开头六句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
郭老在他的《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指出:元稹的《杜君(甫)墓系铭》是抑李而扬杜的。紧接着又说:“然而同是唐人,还是有人能够说几句公道话的。韩愈有《调张籍》一诗,开头六句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李白与杜甫》第114页。以下凡引此书,均只注页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张籍
李杜
屈宋
潼关吏
遣遇
三别
苏涣
新安吏
无家别
杜诗析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白《草书歌行》真伪
9
作者
何元元
《社科纵横》
1990年第1期65-66,共2页
《书法》杂志八二年第五期载胡济沧先生《李白【草书歌行】辨伪》一文,提出了五条理由,最后断定《草书歌行》决非李白所作。我以为他的论据是欠妥的。 该文说:“今按李白集子里确有贾至《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一诗,但事买上李白未果此...
《书法》杂志八二年第五期载胡济沧先生《李白【草书歌行】辨伪》一文,提出了五条理由,最后断定《草书歌行》决非李白所作。我以为他的论据是欠妥的。 该文说:“今按李白集子里确有贾至《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一诗,但事买上李白未果此行。”因为他们又恰遇李晔,三人有同游洞庭湖数篇之作;又碰到杨召卿、陈太守“话旧迎送,到岁暮还留在岳阳”。“我在集子里遍找李白的行踪,除了这首有争议的诗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书歌行
李白集
贾至
怀素
杨召
辨伪
剑器行
李诗
苏涣
饮中八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杜甫的四句诗——读书献疑录
10
作者
张在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3-25,共3页
1971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郭沫若的新著《李白与杜甫》。此书为平装本,精装本已在10月出版。1972年1月平装本又发行了第二次印刷本。在“文革”期间,短短几个月内,精装、平装并出,而且很快连续印刷两次。可以想见,出版社对此书...
1971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郭沫若的新著《李白与杜甫》。此书为平装本,精装本已在10月出版。1972年1月平装本又发行了第二次印刷本。在“文革”期间,短短几个月内,精装、平装并出,而且很快连续印刷两次。可以想见,出版社对此书的重视以及当时的畅销和轰动,真是盛况空前!笔者也是1972年2月,在昆明排队买到此书的。当时的心理状态,一是凑热闹书可看。“文革”后期出版的几本“名著”,我都买来读了。如《艳阳天》、《李《西沙之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
《艳阳天》
人民文学
西沙之战
苏涣
仇兆鳌
秋浦歌
成都杜甫草堂
印刷本
《杜诗详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苏散文美学研究札记
11
作者
东麓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14-17,58,共5页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风行水上”,语本《周易·涣》卦“风行水上涣”,孔颖达《周易正义》:“风行水上,激动波涛,故曰:‘风行水上涣’。”这是讲自然的物理。苏洵在阐明苏涣由字公群改字文甫的理由时,借以为喻,表现了一个重要的文艺思...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风行水上”,语本《周易·涣》卦“风行水上涣”,孔颖达《周易正义》:“风行水上,激动波涛,故曰:‘风行水上涣’。”这是讲自然的物理。苏洵在阐明苏涣由字公群改字文甫的理由时,借以为喻,表现了一个重要的文艺思想:“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这就是风水相遇,自成文章,乃天下之至文的道理。后来刘熙载用“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来赞扬《庄子》的“缥缈奇变”,更归结为散文创作的一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行水上
散文美学
周易正义
三苏
苏涣
创作理论
姿态横生
熙载
贯道
文学风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蜀人榮之”的蘇涣
12
作者
徐麗
《蜀学》
2019年第2期9-14,共6页
自五代戰亂以來,四川的讀書人已經很少了,即使有學問的人也隱居鄉里,不願出來做官,而眉山蘇序,雖然學問不多,但深明大義,洞察時勢,他鼓勵兒子們努力學習,求取功名,發揚蘇家的優良傳統,二子蘇涣二十四歲進士及第,開啓了眉山乃至四川的讀...
自五代戰亂以來,四川的讀書人已經很少了,即使有學問的人也隱居鄉里,不願出來做官,而眉山蘇序,雖然學問不多,但深明大義,洞察時勢,他鼓勵兒子們努力學習,求取功名,發揚蘇家的優良傳統,二子蘇涣二十四歲進士及第,開啓了眉山乃至四川的讀書之風。蘇涣傳承了蘇家良好的家風,其爲官爲政更是清正廉潔的楷模,所以,曾鞏以"蜀人榮之",來評價蘇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蘇涣
家風
勤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弼狂草《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
13
作者
庞志英
《中国书画》
2006年第6期4-27,共24页
怀素(737~799年)的狂草书,不但享誉后世,在当时亦已倾动朝野,李白曾称赞他"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又以"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等诗句,赞美其草书的激扬挥洒。唐代著名的诗人如苏涣。
关键词
怀素上人草书歌
张弼
飘风骤雨
苏涣
书风
任华
书学
自叙帖
传世作品
亦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怀素说起——对当前书学研究的一点意见
被引量:
2
14
作者
朱关田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28,共6页
中国的书法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名家辈出。其间以书家自命,且以书法艺术作为会友手段的,当首推中唐的零陵僧怀素。当年怀素从乡里出发,杖锡云游,历衡阳,客潭州,然后怀书入秦。江潭一路,干谒名公,结交时贤,俨然俗流。任华有诗称述当...
中国的书法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名家辈出。其间以书家自命,且以书法艺术作为会友手段的,当首推中唐的零陵僧怀素。当年怀素从乡里出发,杖锡云游,历衡阳,客潭州,然后怀书入秦。江潭一路,干谒名公,结交时贤,俨然俗流。任华有诗称述当时京华盛况: 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盆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起,百杯已后始颠狂。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素
书学
王公大人
酒竹
名家辈出
岭南节度
苏涣
张颠
论书
古钗脚
原文传递
苏洵的法治观
15
作者
王志略
《人大论坛》
2020年第12期76-77,共2页
苏洵(1009—1066年),字明允,北宋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人称“老苏”。《宋史》有传。一、苏洵其人其文苏洵出生在一个屢世不显但有文化素养的家庭。父亲苏序,知书能诗。长兄苏澹、次兄苏涣,都是进...
苏洵(1009—1066年),字明允,北宋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人称“老苏”。《宋史》有传。一、苏洵其人其文苏洵出生在一个屢世不显但有文化素养的家庭。父亲苏序,知书能诗。长兄苏澹、次兄苏涣,都是进士。苏洵“少不喜学”,27岁始发愤读书,惜进士茂才皆不中。灰心之余,烧掉之前所撰文章,闭关专攻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宋史》
苏洵
苏涣
四川眉山
法治观
苏轼
原文传递
苏东坡与孟庄园
16
作者
吕瑞芳
《太湖》
2017年第1期140-143,共4页
一、凰川湾里的谜孟庄园是一个谜。在凰川湾,连孩子都知道笔架山对面有个孟庄园。但是这个庄园究竟长什么样,什么时候建的,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知道孟庄园是大有来头的。孟庄园高高隆起,占地不到十亩,四周都是淹田(凰川湾人称水田...
一、凰川湾里的谜孟庄园是一个谜。在凰川湾,连孩子都知道笔架山对面有个孟庄园。但是这个庄园究竟长什么样,什么时候建的,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知道孟庄园是大有来头的。孟庄园高高隆起,占地不到十亩,四周都是淹田(凰川湾人称水田为淹田)。曾有几棵古松、几竿翠竹耸立在此。后来,这一块高地也被开垦了,分割成块,阡陌纵横,成了村人的自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羡
湾里
苏涣
老槐树
方圆百里
鸡黍
不堪其扰
天地之间
小学老师
苏过
原文传递
题名
杜甫“自比稷契”大言辨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文华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9-82,共4页
文摘
杜甫曾在诗中以稷、契自比,后人或以为这只是一句高而不切的儒者大言,或举其关心国事、陈述政见之诗以证其言非虚。然读其诗,还应观其事,从杜甫短暂的仕途生涯中最重大的政绩——疏救房琯,以及他对苏涣的过誉两件事可以看出,他对人事尚缺少正确估计,这就注定了他在仕途上要遭到失败。但这并不等于说他“自比稷契”只是一句大言,因为稷、契本只是两位以民为念、为民谋福者,杜诗中时时流露的“宁苦身以利人”的仁心,正与稷、契“己溺己饥”之心相通。
关键词
杜甫
稷
契
房Guan
苏涣
诗歌
唐代
文学研究
"自比稷契"
Keywords
DU Fu, Ji and Xie, self-drowning and self-starv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苏轼家庭生活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兰廷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
出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3期59-64,共6页
文摘
苏轼的名字,在文学史上是一个光辉的名字。他是北宋时代一位全才的作家。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绘画、音乐等都有极高的造诣。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原因,有经济的原因,有时代的功绩。
关键词
苏轼词
文学创作
家庭生活
东坡
人生如梦
江城子
苏涣
唐宋时代
职方员外郎
人有悲欢离合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的再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凌如珊
徐越化
出处
《郭沫若学刊》
1993年第2期66-71,28,共7页
文摘
如果一位文学大师犯了连高中生也感到羞愧的大错,人们有理由认为这些大错是故意犯的。 里沃·拖特劳斯 一 前言 1971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李白与杜甫》,该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65年后出版的第一本关于古典文学的学术专著,而且,书的作者是著名的郭沫若先生。海外绝大多数严谨的文学评论家对该书持批评态度。该书没有序言或前言,内容有三大部分:一、关于李白,二、关于杜甫,三。
关键词
批评态度
人民文学
苏涣
变律诗
文学评论家
文学大师
哥舒晃
里沃
朱先生
新安吏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甫湘江诗月谱(上)
被引量:
1
4
作者
丘良任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93-98,共6页
文摘
大历三年十二月辛丑朔公元768年1月13日-2月10日 [史事] 道州刺史崔涣卒。杜甫由公安乘舟至岳阳。《晓发公安》,这是杜甫由公安出发入湘的第一首诗。句云:“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是岁十二月(阴历,下同)二十四日立春,故红梅已放。“北城击析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离公安当在大历三年十二月下旬某日凌晨。
关键词
晓发公安
崔涣
州刺史
苏涣
侍御
晚洲
都团练观察使
空灵岸
花石戍
裴隐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苏涣的诗歌
5
作者
李雨桐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3-4,共2页
文摘
苏涣是中唐时期的诗人,经历曲折,《唐·艺文志》有诗一卷,已佚,唯剩《中兴间气集》所辑三首变律格诗及《赠零陵僧》一首。其人因被杜甫倾倒,才留有事迹传世,虽然诗人有作品传世,却并未受到当时乃至于后世的重视,本文认为对其诗歌的分析更能了解诗人生活及其创作特色。
关键词
苏涣
诗歌
讽刺
感伤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谈苏轼父子成才与苏门教子
被引量:
1
6
作者
包玉兰
出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89年第2期23-26,共4页
文摘
北宋嘉佑二年三月,京城科场揭晓,来自四川省眉山县的苏门两少年——苏轼(二十一岁)、苏辙(十九岁)同科进士及第。同时,他们的父亲苏洵也向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欧阳修,献上了自己的文章二十篇。欧阳修读后惊叹不已,“目为孙卿子”,认为苏洵的文章大有荀子文风。其他文入学士亦无不争相传阅。于是“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
关键词
礼部侍郎
主薄
孙卿子
苏明允
眉山三苏
进士及第
争相传阅
苏涣
文学成就
职方员外郎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甫入蜀后的李白读解与创作表现——兼论蜀人苏涣的李白接受
7
作者
苏焘
机构
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第3期14-18,共5页
基金
四川省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项目“巴蜀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李白接受史”(SC21ZW006)。
文摘
杜甫居蜀时期所感受到的生存环境和巴蜀地域氛围,使得其对作为蜀人的李白有了更深的解读和精神对接。在对“佯狂”与愤郁的复杂体认中,其创作由拟效李白的畅快率真转为自身的奇纵狂拗。杜甫晚年推崇的蜀人苏涣及其论书诗对李白的继承,既反映出杜甫在巴蜀文化渗透影响下,其李白情结的延续,也约略透露出中唐蜀人对李白的接受的具体痕迹。
关键词
杜甫
入蜀
李白
接受
苏涣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杜甫说几句公道话
8
作者
江之浒
魏挽淑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54-58,98,共6页
文摘
郭老在他的《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指出:元稹的《杜君(甫)墓系铭》是抑李而扬杜的。紧接着又说:“然而同是唐人,还是有人能够说几句公道话的。韩愈有《调张籍》一诗,开头六句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李白与杜甫》第114页。以下凡引此书,均只注页数)
关键词
调张籍
李杜
屈宋
潼关吏
遣遇
三别
苏涣
新安吏
无家别
杜诗析疑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白《草书歌行》真伪
9
作者
何元元
机构
西和县文化馆
出处
《社科纵横》
1990年第1期65-66,共2页
文摘
《书法》杂志八二年第五期载胡济沧先生《李白【草书歌行】辨伪》一文,提出了五条理由,最后断定《草书歌行》决非李白所作。我以为他的论据是欠妥的。 该文说:“今按李白集子里确有贾至《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一诗,但事买上李白未果此行。”因为他们又恰遇李晔,三人有同游洞庭湖数篇之作;又碰到杨召卿、陈太守“话旧迎送,到岁暮还留在岳阳”。“我在集子里遍找李白的行踪,除了这首有争议的诗以外。
关键词
草书歌行
李白集
贾至
怀素
杨召
辨伪
剑器行
李诗
苏涣
饮中八仙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杜甫的四句诗——读书献疑录
10
作者
张在明
出处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3-25,共3页
文摘
1971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郭沫若的新著《李白与杜甫》。此书为平装本,精装本已在10月出版。1972年1月平装本又发行了第二次印刷本。在“文革”期间,短短几个月内,精装、平装并出,而且很快连续印刷两次。可以想见,出版社对此书的重视以及当时的畅销和轰动,真是盛况空前!笔者也是1972年2月,在昆明排队买到此书的。当时的心理状态,一是凑热闹书可看。“文革”后期出版的几本“名著”,我都买来读了。如《艳阳天》、《李《西沙之战》等。
关键词
杜甫诗
《艳阳天》
人民文学
西沙之战
苏涣
仇兆鳌
秋浦歌
成都杜甫草堂
印刷本
《杜诗详注》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苏散文美学研究札记
11
作者
东麓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14-17,58,共5页
文摘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风行水上”,语本《周易·涣》卦“风行水上涣”,孔颖达《周易正义》:“风行水上,激动波涛,故曰:‘风行水上涣’。”这是讲自然的物理。苏洵在阐明苏涣由字公群改字文甫的理由时,借以为喻,表现了一个重要的文艺思想:“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这就是风水相遇,自成文章,乃天下之至文的道理。后来刘熙载用“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来赞扬《庄子》的“缥缈奇变”,更归结为散文创作的一种理论。
关键词
风行水上
散文美学
周易正义
三苏
苏涣
创作理论
姿态横生
熙载
贯道
文学风格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蜀人榮之”的蘇涣
12
作者
徐麗
机构
眉山三蘇祠博物館
出处
《蜀学》
2019年第2期9-14,共6页
文摘
自五代戰亂以來,四川的讀書人已經很少了,即使有學問的人也隱居鄉里,不願出來做官,而眉山蘇序,雖然學問不多,但深明大義,洞察時勢,他鼓勵兒子們努力學習,求取功名,發揚蘇家的優良傳統,二子蘇涣二十四歲進士及第,開啓了眉山乃至四川的讀書之風。蘇涣傳承了蘇家良好的家風,其爲官爲政更是清正廉潔的楷模,所以,曾鞏以"蜀人榮之",來評價蘇涣。
关键词
蘇涣
家風
勤政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弼狂草《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
13
作者
庞志英
出处
《中国书画》
2006年第6期4-27,共24页
文摘
怀素(737~799年)的狂草书,不但享誉后世,在当时亦已倾动朝野,李白曾称赞他"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又以"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等诗句,赞美其草书的激扬挥洒。唐代著名的诗人如苏涣。
关键词
怀素上人草书歌
张弼
飘风骤雨
苏涣
书风
任华
书学
自叙帖
传世作品
亦已
分类号
J292.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怀素说起——对当前书学研究的一点意见
被引量:
2
14
作者
朱关田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28,共6页
文摘
中国的书法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名家辈出。其间以书家自命,且以书法艺术作为会友手段的,当首推中唐的零陵僧怀素。当年怀素从乡里出发,杖锡云游,历衡阳,客潭州,然后怀书入秦。江潭一路,干谒名公,结交时贤,俨然俗流。任华有诗称述当时京华盛况: 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盆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起,百杯已后始颠狂。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
关键词
怀素
书学
王公大人
酒竹
名家辈出
岭南节度
苏涣
张颠
论书
古钗脚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苏洵的法治观
15
作者
王志略
机构
贵州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
出处
《人大论坛》
2020年第12期76-77,共2页
文摘
苏洵(1009—1066年),字明允,北宋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人称“老苏”。《宋史》有传。一、苏洵其人其文苏洵出生在一个屢世不显但有文化素养的家庭。父亲苏序,知书能诗。长兄苏澹、次兄苏涣,都是进士。苏洵“少不喜学”,27岁始发愤读书,惜进士茂才皆不中。灰心之余,烧掉之前所撰文章,闭关专攻古文。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宋史》
苏洵
苏涣
四川眉山
法治观
苏轼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苏东坡与孟庄园
16
作者
吕瑞芳
出处
《太湖》
2017年第1期140-143,共4页
文摘
一、凰川湾里的谜孟庄园是一个谜。在凰川湾,连孩子都知道笔架山对面有个孟庄园。但是这个庄园究竟长什么样,什么时候建的,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知道孟庄园是大有来头的。孟庄园高高隆起,占地不到十亩,四周都是淹田(凰川湾人称水田为淹田)。曾有几棵古松、几竿翠竹耸立在此。后来,这一块高地也被开垦了,分割成块,阡陌纵横,成了村人的自留地。
关键词
阳羡
湾里
苏涣
老槐树
方圆百里
鸡黍
不堪其扰
天地之间
小学老师
苏过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杜甫“自比稷契”大言辨
陈文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苏轼家庭生活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
孙兰廷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对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的再研究
凌如珊
徐越化
《郭沫若学刊》
199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杜甫湘江诗月谱(上)
丘良任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苏涣的诗歌
李雨桐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略谈苏轼父子成才与苏门教子
包玉兰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杜甫入蜀后的李白读解与创作表现——兼论蜀人苏涣的李白接受
苏焘
《中国韵文学刊》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为杜甫说几句公道话
江之浒
魏挽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李白《草书歌行》真伪
何元元
《社科纵横》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关于杜甫的四句诗——读书献疑录
张在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三苏散文美学研究札记
东麓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蜀人榮之”的蘇涣
徐麗
《蜀学》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张弼狂草《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
庞志英
《中国书画》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从怀素说起——对当前书学研究的一点意见
朱关田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2
原文传递
15
苏洵的法治观
王志略
《人大论坛》
2020
0
原文传递
16
苏东坡与孟庄园
吕瑞芳
《太湖》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