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螭虎纽阳平治都功玉印
1
作者 彭明翰 《南方文物》 2006年第3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螭虎纽阳平治都功”玉印 中国 文物考古 历史遗迹
下载PDF
明末永昌大元帅虎纽金印考
2
作者 后晓荣 陈刚 《苏州文博论丛》 2019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2016年全国破获的最大文物案——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江口沉银遗址"出土"张献忠沉银"被盗挖倒卖案中,追缴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一级文物"虎纽永昌大元帅金印"。此金印金质、虎纽、方... 在2016年全国破获的最大文物案——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江口沉银遗址"出土"张献忠沉银"被盗挖倒卖案中,追缴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一级文物"虎纽永昌大元帅金印"。此金印金质、虎纽、方形,印面为九叠篆文"永昌大元帅印",印背左右分刻"永昌大元帅印"和"癸未年仲冬吉日造"(图一)。在出水时已分成两部分,上为虎纽,下为印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纽 九叠篆 国家一级文物 印面 江口镇 永昌 金印 四川眉山
原文传递
桃江出土的虎纽(?)于及相关问题
3
作者 张建平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5年第1期309-313,共5页
本文具体介绍了桃江出土的虎纽于的外形、大小及重量,详细分析了虎纽锌于主人的族属问题及虎纽于的制作年代,深入研究了虎纽于顶盘上两组船纹的确切含义,叙述了于的功能演变与传播过程,简要交代了当时巴人在益阳一带的活动情况。
关键词 虎纽于 概貌 主人族属 功能演变
原文传递
论汉高祖刘邦龙形象的塑造
4
作者 王丁诺 《文史杂志》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秦始皇在一统六国后,为了加强皇帝权威,逐渐地通过行政手段将“皇帝”比附为“龙”。秦亡汉兴,汉人在隐去这一历史事实的同时不忘突出汉高祖刘邦受命之君的形象。因此,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运用大量篇幅描写汉高祖感龙而生... 秦始皇在一统六国后,为了加强皇帝权威,逐渐地通过行政手段将“皇帝”比附为“龙”。秦亡汉兴,汉人在隐去这一历史事实的同时不忘突出汉高祖刘邦受命之君的形象。因此,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运用大量篇幅描写汉高祖感龙而生的神话,继而强化其统治的合理性。此外,汉家天子的螭虎纽玺印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其自视为龙的形象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高祖 秦始皇 祖龙 虎纽 司马迁
下载PDF
湖北地区音乐文物錞于特征和族属刍议
5
作者 田盼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5期102-105,共4页
錞于是我国古代青铜打击乐器,起源于春秋,延续到东汉。全国约有12个省份出土过錞于。文章以湖北境内出土的錞于为材料,根据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报告,对该地区錞于的形制、纹饰、用途、功能、艺术特征及民族文化属性做一些粗浅的认识,... 錞于是我国古代青铜打击乐器,起源于春秋,延续到东汉。全国约有12个省份出土过錞于。文章以湖北境内出土的錞于为材料,根据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报告,对该地区錞于的形制、纹饰、用途、功能、艺术特征及民族文化属性做一些粗浅的认识,有利于深入探究虎纽錞于的表层丰富性与民族文化的深层逻辑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錞于 虎纽
下载PDF
湖南地区音乐文物錞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盼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2期143-145,共3页
錞于是我国古代青铜打击乐器,起源于春秋,一直沿续到东汉。全国约有11个省份出土过錞于,湖南是錞于出土最多的省份。以湖南境内出土的錞于为材料,借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报告,从形制和纹饰两方面,对该地区錞于的用途、演奏方式及民族... 錞于是我国古代青铜打击乐器,起源于春秋,一直沿续到东汉。全国约有11个省份出土过錞于,湖南是錞于出土最多的省份。以湖南境内出土的錞于为材料,借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报告,从形制和纹饰两方面,对该地区錞于的用途、演奏方式及民族文化属性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錞于 虎纽 船纹 鱼纹
下载PDF
从“皇后之玺”到“天元皇太后玺”——陕西出土帝后玺所涉印史二题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慰祖 《上海文博论丛》 2004年第4期92-95,共4页
陕西出土古物,往往石破天惊。近40年中,迄今仅存的两件皇后、皇太后玺先后都在陕西发现,打破了隋唐之前帝后玺出土的零记录。千百年来颇费猜详而依然云遮雾障的帝后玉玺、金玺,终于显露真身。这两件玺印的发现,直接向我们透露出有关秦... 陕西出土古物,往往石破天惊。近40年中,迄今仅存的两件皇后、皇太后玺先后都在陕西发现,打破了隋唐之前帝后玺出土的零记录。千百年来颇费猜详而依然云遮雾障的帝后玉玺、金玺,终于显露真身。这两件玺印的发现,直接向我们透露出有关秦汉南北朝帝、后玺印制度的若干重要消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史 玺印 行玺 皇帝信玺 阿史那 印面 虎纽 玺文 秦封 北周武帝
下载PDF
魂归太阳:神树、离鸟、灵舟——“巴蜀图语”船形符号试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程地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15-22,87,共9页
1989年7月14日,在万县甘宁乡高梁村发现了一件虎纽錞于。这是继30年代在万县发现虎纽錞于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此錞于“‘圜如碓头,大上小下’,椭圆筒形,肩部隆起。顶盘盘沿外侈,中置四肢伫立虎纽,绕虎有五组镌刻符号”,这些符号“同... 1989年7月14日,在万县甘宁乡高梁村发现了一件虎纽錞于。这是继30年代在万县发现虎纽錞于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此錞于“‘圜如碓头,大上小下’,椭圆筒形,肩部隆起。顶盘盘沿外侈,中置四肢伫立虎纽,绕虎有五组镌刻符号”,这些符号“同已知的巴蜀兵器上的符号相同。”图一即其中之一船形符号的拓片(原大)。李复华、王家佑先生所说的“船头高翘,还设有望楼”,“船上又立有鸟状神树”的符号,指的大约就是这一种。对这种符号的文化内涵,李、王两先生曾作了如下概括:“巴蜀的水上居民(夷)用船交通与捕鱼,用船作战与祭祀,死后又用船为棺(也可能以舟为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纽 船形 神树 甘宁乡 船棺 三星堆 巴人 复华 王家 原大
下载PDF
汉水中上游安康地区出土的舞乐文物述略
9
作者 徐信印 刘康利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32-34,共3页
一、战国虎纽錞于錞于,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錞于的铸造始于春秋,衰于东汉。在“魏孝武帝被高欢所迫西迁,雅乐废缺”的年代,自蜀得到的錞于,已成为稀世古物。安康出土的錞于、面部为椭圆形盘状,肩部突鼓,腹部... 一、战国虎纽錞于錞于,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錞于的铸造始于春秋,衰于东汉。在“魏孝武帝被高欢所迫西迁,雅乐废缺”的年代,自蜀得到的錞于,已成为稀世古物。安康出土的錞于、面部为椭圆形盘状,肩部突鼓,腹部以下呈直筒状,足口平直,周身无纹饰,盘内塑一张口吐舌、清瘦昂立的长尾虎,虎身及头部有几道阴线鱼鳞状斑纹。口径23—27厘米,通高41.5厘米,椭圆形足径18—20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迁 乐伎 鱼鳞状 古代民族 虎纽 音乐舞蹈 盘状 战国时期 高欢 西南地区
下载PDF
王莽虎符石匮调查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零 《文物天地》 2000年第4期25-27,53,共9页
1999年8月22日上午8时,自西宁出发,走北路去海晏。海晏在西宁西约95公里。同行有李智信、林梅村等七八人,坐一辆面包车。路上浓云密布,继而冰雹大雨。李智信说,石匮在海晏县文化馆的亭子内,现在有雨,无法照相,不如先到'原子城'... 1999年8月22日上午8时,自西宁出发,走北路去海晏。海晏在西宁西约95公里。同行有李智信、林梅村等七八人,坐一辆面包车。路上浓云密布,继而冰雹大雨。李智信说,石匮在海晏县文化馆的亭子内,现在有雨,无法照相,不如先到'原子城'。'原子城'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俗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莽 凹槽 封检 西海郡 原子城 海晏县 李智信 三角城 方孔 系绳 虎纽 符命
全文增补中
石门、慈利出土錞于简介
11
作者 龙西斌 高中晓 《湖南考古辑刊》 1986年第1期261-263,共3页
1976年至1983年,处于澧水中游的石门、慈利,出土了十七件錞于。这批錞于的造型特点基本相同,但从虎纽的造型及其纹饰等方面看,仍表现出几种不同的类别。现将这批錞于发现和出土情况,器形及虎纽的造型特点等简介于后。1976年4月,石门县... 1976年至1983年,处于澧水中游的石门、慈利,出土了十七件錞于。这批錞于的造型特点基本相同,但从虎纽的造型及其纹饰等方面看,仍表现出几种不同的类别。现将这批錞于发现和出土情况,器形及虎纽的造型特点等简介于后。1976年4月,石门县磨市乡俄凤村农民,在海拔903.8米的俄公山发现铜錞于、铜壶各一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 造型 磨市 石门县 虎纽 村农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