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龙杂交斑循环水育苗系统设计及应用效果
1
作者 黄达 张和森 +3 位作者 刘敏 张宇雷 顾川川 高倩倩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海水鱼育苗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结合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设施设备构建技术,优化了水处理工艺流程并设计了生物滤器体积与循环量等关键参数,构建了一套封闭式可控型循环水育... 为了进一步研究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海水鱼育苗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结合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设施设备构建技术,优化了水处理工艺流程并设计了生物滤器体积与循环量等关键参数,构建了一套封闭式可控型循环水育苗系统。设计了2路水处理环路,集成构建了育苗池双排水、竖流沉淀、移动床生物过滤等高效水处理技术和装备。使用该育苗系统开展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育苗试验,重点考虑溶氧、pH和氨氮3个水质指标及全长、体质量和出苗率3个生长指标。结果显示:仔稚鱼生长情况良好,平均全长(75.1±0.55)mm,平均体质量(9.2±0.42)g,出苗率16.28%。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温度26.8~27.7℃,溶氧6.6~7.2 mg/L,pH平均为8.31、总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0.183±0.191)mg/L,水质情况良好。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单茬利润1.86万元,年利润5.58万元(按1年3茬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研究可为工厂化循环水育苗系统应用及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 物质平衡 水处理设备 循环水养殖系统
下载PDF
维生素E对虎龙杂交斑生长、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翟浩云 张璐 +4 位作者 蔡亲晓 周智愚 殷浩然 耿丽娜 吴小易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120,共12页
为研究虎龙杂交斑对维生素E(V_(E))的最适需求量,评估V_(E)对虎龙杂交斑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设计了6组V_(E)含量分别为4.1、26.3、40.7、57.1、116.8、209.6 mg/kg的等能(340 kcal/100 g干物质)、等蛋白(占饲料干重的... 为研究虎龙杂交斑对维生素E(V_(E))的最适需求量,评估V_(E)对虎龙杂交斑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设计了6组V_(E)含量分别为4.1、26.3、40.7、57.1、116.8、209.6 mg/kg的等能(340 kcal/100 g干物质)、等蛋白(占饲料干重的51.5%)、等脂(占饲料干重的9%)的实验饲料,每组3个平行。实验鱼初始均重为(14.22±0.01)g,养殖实验期间每日饱食投喂2次(8:00和16:30),周期为8周。生长实验结束后每组随机挑选7尾实验鱼进行72 h铜胁迫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摄食57.1 mg/kg V_(E)饲料实验鱼增重率(WG)显著高于摄食4.1 mg/kg V_(E)饲料实验鱼,各实验组肥满度(CF)、肝体比(HSI)和肠系膜脂肪比(IPF)无显著差异。全鱼和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各V_(E)处理组之间也无显著差异。摄食209.6 mg/kg V_(E)饲料实验鱼肝脏V_(E)含量高于摄食4.1 mg/kg V_(E)饲料实验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和免疫球蛋白(IgM)活性均先升后降,4.1 mg/kg V_(E)组以上指标均低于57.1 mg/kg V_(E)组。铜胁迫72 h后,40.7、57.1和116.8 mg/kg V_(E)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4.1 mg/kg V_(E)组。40.7 mg/kg V_(E)组头肾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基因(nrf2)的相对表达量高于4.1、26.3和116.8 mg/kg V_(E)组。以WG和T-AOC为评价指标,基于二次折线模型确定虎龙杂交斑饲料中V_(E)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62.92 mg/kg饲料和86.25 mg/kg饲料。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_(E)可提高虎龙杂交斑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 维生素E 生长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对虎龙杂交斑生长、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苏 赵会宏 +8 位作者 张敏 甘松永 何琪 柳小春 黄景军 王庆 杨宇晴 张海发 石和荣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4期24-30,41,共8页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虎龙杂交斑(E.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生长、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43.22±12.48)g的健康虎龙杂交斑鱼种360尾,随机分为3个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A组)、池塘网...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虎龙杂交斑(E.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生长、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43.22±12.48)g的健康虎龙杂交斑鱼种360尾,随机分为3个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A组)、池塘网箱养殖模式(B组)、流水养殖模式(C组),进行为期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B组的存活率、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也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其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血清溶菌酶含量和超氧化岐化酶活性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研究表明:池塘网箱养殖模式能更好地促进虎龙杂交斑的生长和消化,工厂化养殖模式则更有利于提高鱼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虎龙杂交斑 生长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 fuscoguttatus♀)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嗅觉电生理反应
4
作者 徐文丹 王骥腾 +1 位作者 韩涛 严小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5-683,共9页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是我国重要的石斑鱼养殖品种,为研究其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不同嗅觉反应,筛选出对虎龙杂交斑嗅觉具有高效刺激性的单体氨基酸,通过嗅上皮水下嗅电位法(electro-olfactogram...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是我国重要的石斑鱼养殖品种,为研究其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不同嗅觉反应,筛选出对虎龙杂交斑嗅觉具有高效刺激性的单体氨基酸,通过嗅上皮水下嗅电位法(electro-olfactogram,EOG)得出了虎龙杂交斑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嗅觉反应差异和对5种氨基酸的嗅觉反应阈值,并讨论了氨基酸分子结构与嗅觉刺激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氨基酸的种类和浓度均对虎龙杂交斑嗅觉刺激反应有影响,虎龙杂交斑对含5~6个碳原子、无支链的中性脂肪族含硫氨基酸反应强烈,一个例外是对含3个碳原子的半胱氨酸有较强反应。10^(-6)mol/L的蛋氨酸刺激液对虎龙杂交斑嗅觉的刺激性最强,10^(-2)mol/L脯氨酸刺激液对虎龙杂交斑嗅觉的刺激性最弱。虎龙杂交斑嗅觉反应幅值(y)随5种氨基酸刺激液浓度对数值(x)的增大而呈指数升高趋势,在试验中虎龙杂交斑嗅觉反应幅值没有随5种氨基酸刺激液浓度对数值的增大而达到平台期。从反应阈值中反应幅值与氨基酸刺激液浓度的关系方程式可得出反应阈值浓度为10;~10;mol/L。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虎龙杂交斑诱食剂和饲料配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 诱食剂 氨基酸 电生理学 嗅觉 嗅上皮水下嗅电位法
下载PDF
两种重要经济石斑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功能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杜倩平 谢广婷 +3 位作者 钟仲轩 张明清 吴锦辉 舒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64,共12页
为揭示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差异,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虎龙杂交斑肠道微生... 为揭示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差异,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虎龙杂交斑肠道微生物群落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斜带石斑鱼中以变形菌门、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厚壁菌门为主。(2)在属水平,虎龙杂交斑和斜带石斑鱼肠道中均含有高丰度的弧菌属(Vibrio)。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丙酸菌属(Propionigenium)是斜带石斑鱼肠道中的标志微生物,而虎龙杂交斑肠道中的标志微生物为棒状杆菌属1(Corynebacterium 1)、变形杆菌属(Prote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类香菌属(Myroides)。(3)网络分析显示,变形菌门在两种石斑鱼肠道中均占主导地位。(4)功能预测表明,虎龙杂交斑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抗坏血酸与糖醛酸代谢、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和胰岛素信号通路显著高于斜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在万古霉素类抗生素和链霉素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双酚降解以及类黄酮生物合成的相关途径中显著富集。研究结果有望加深对石斑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为选择合适的石斑鱼养殖品种,提高石斑鱼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 斜带石鱼(Epinephelus coioides) 肠道微生物 物种特异性 代谢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