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约移动动词“来”的会话策略及其虚化假设 被引量:8
1
作者 邵敬敏 张寒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14,163-164,共10页
制约移动动词"来"还是"去"选择的会话策略,主要是说话人的"心理视角策略":会话语体决定于"主观视角",叙述语体决定于"客观视角",后者又可以分为"主体视角"与"客体视... 制约移动动词"来"还是"去"选择的会话策略,主要是说话人的"心理视角策略":会话语体决定于"主观视角",叙述语体决定于"客观视角",后者又可以分为"主体视角"与"客体视角"两种。此外,"会话策略"还包括"前后一致照应策略"、"语用含义理解策略"以及"保持中性平衡策略"。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来"的引申义以及所谓的"代动"用法,提出虚化假设,认为这是语用上的省略以及弱化、泛化、虚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动词“来” 会话策略 心理视角策略 虚化假设
下载PDF
框式结构“A了去了” 被引量:15
2
作者 邵敬敏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4,共5页
新兴的框式结构"A了去了"并非仅仅表示程度高,更重要的是传递说话人"不以为然"的主观不满义,而且这种不满义可以针对交际对方,也可以针对评述话题,或者针对某种预期。文章对框式结构"A了去了"的结构和语... 新兴的框式结构"A了去了"并非仅仅表示程度高,更重要的是传递说话人"不以为然"的主观不满义,而且这种不满义可以针对交际对方,也可以针对评述话题,或者针对某种预期。文章对框式结构"A了去了"的结构和语义进行了分析,并从时空两方面论证该格式可能是受汉语方言用法的影响而形成的。最后文章还对该框式结构的虚化进行假设,推测了其历史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了去了 主观不满义 方言佐证 历史溯源 虚化假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