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语义地图看罗平方言“掉掉掉”中“掉_3”的虚化轨迹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明仙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75-79,共5页
云南罗平方言口语中"掉掉掉"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语义虚实不同程度在共时层面的同存,从中可以看到"掉3"虚化发展的轨迹。从共时角度描写云南罗平方言"掉1"、"掉2"、"掉3"在口语交际中... 云南罗平方言口语中"掉掉掉"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语义虚实不同程度在共时层面的同存,从中可以看到"掉3"虚化发展的轨迹。从共时角度描写云南罗平方言"掉1"、"掉2"、"掉3"在口语交际中的实际用法,并在分析总结前人关于"掉2"语法化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语言类型学研究理念,借助新兴的语义地图模型理论探寻了"掉3"的虚化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罗平方言 掉掉掉 语义地图 虚化轨迹
下载PDF
从语义地图看东阿方言中“可”的语义关联及虚化轨迹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宝新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0-25,共6页
基于概念空间及语义地图连续性假说,通过绘制东阿方言中"可"的语义地图,划定了"可"的概念域,呈现出其在整个概念空间中的实际表征。该方言区中"可"几乎囊括了概念空间中所有结点,仅有一小部分结点未包括... 基于概念空间及语义地图连续性假说,通过绘制东阿方言中"可"的语义地图,划定了"可"的概念域,呈现出其在整个概念空间中的实际表征。该方言区中"可"几乎囊括了概念空间中所有结点,仅有一小部分结点未包括在内,这一分布形成了该方言自身的特色。不同结点间连线代表了各用法之间的关联,大致呈现出其发展轨迹。"可"由客观动作义逐渐发展出主观态度义,继而发展出语法功能义,意义由实变虚,虚化过程伴随着动词词性的转移,其中位置移动、主观性因素发挥了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阿方言 “可” 语义地图 语义关联 虚化轨迹
下载PDF
“得”的话语功能及其虚化轨迹
3
作者 叶双 《国际汉语学报》 2013年第2期156-162,共7页
文章主要讨论话语标记"得"在话语中的功能。根据"得"的作用和交际过程中双方的情感态度,我们认为其话语功能可分为两类:情态表达功能和话语衔接功能。话语标记"得"是由表示"完成"的动词"... 文章主要讨论话语标记"得"在话语中的功能。根据"得"的作用和交际过程中双方的情感态度,我们认为其话语功能可分为两类:情态表达功能和话语衔接功能。话语标记"得"是由表示"完成"的动词"得"虚化而来,"完成"义是话语标记"得"形成的核心语义基础。话语标记"得"最早出现在清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得” 话语功能 虚化轨迹
下载PDF
从语义地图看“果”的语义关联及虚化轨迹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翕贤 《现代语文》 2020年第8期26-37,共12页
古汉语中的“果”具有多种意义或用途,其各项功能在共时平面上存在着某种语义关联,在历时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虚化轨迹。借助语义地图理论梳理出“果”的各项功能之间的语义关联模式,并据其各项功能间亲疏远近的分布状态,揭示各项功能间... 古汉语中的“果”具有多种意义或用途,其各项功能在共时平面上存在着某种语义关联,在历时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虚化轨迹。借助语义地图理论梳理出“果”的各项功能之间的语义关联模式,并据其各项功能间亲疏远近的分布状态,揭示各项功能间的语义演变关系和虚化轨迹。古汉语“果”的大部分功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大致完备,在不同的汉语时期呈现出时隐时现的特点。“果”的虚化轨迹主要有两个源头:一是表示本义“果实”的名词“果”;二是表示“果决”义的形容词“果”。后来“果”的功能隐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双音节的“果”数量增多,分担了单音节的“果”的部分功能;第二,“果”的部分功能处于寄生范畴,在语境缺失的条件下便隐匿起来;第三,部分语料的遣词倾向性可能也影响了“果”的功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 多功能语法形式 语义地图 语义关联 虚化轨迹
下载PDF
“好”的话语功能及其虚化轨迹 被引量:63
5
作者 邵敬敏 朱晓亚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9-407,共9页
本文讨论功能词"好"在话语中的功能。根据"好"的作用以及上下文制约,我们将其话语功能分为三大类:积极应对功能、消极应对功能和话语衔接功能,并且讨论了"好"在每类功能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好的&qu... 本文讨论功能词"好"在话语中的功能。根据"好"的作用以及上下文制约,我们将其话语功能分为三大类:积极应对功能、消极应对功能和话语衔接功能,并且讨论了"好"在每类功能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好的"、"好啊"、"好吧"和"好了"的不同的功能色彩。最后还简略讨论了"好"历史演变的轨迹以及区别不同功能的形式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 话语功能 功能词 积极应对功能 消极应对功能 虚化轨迹 现代汉语
原文传递
“幸亏”类副词的句法语义、虚化轨迹及其历史层次 被引量:24
6
作者 邵敬敏 王宜广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64,共9页
本文首先对表示"庆幸"义的"幸亏"类副词的词义解释进行匡正,进而建立相应的句法模式:完整式、前省式和后省式。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幸亏"类副词各自的句法语义特点。重点讨论该类副词的虚化轨迹,指出... 本文首先对表示"庆幸"义的"幸亏"类副词的词义解释进行匡正,进而建立相应的句法模式:完整式、前省式和后省式。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幸亏"类副词各自的句法语义特点。重点讨论该类副词的虚化轨迹,指出它们是三个不同历史层次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亏 语义倾向 虚化轨迹 历史层次
原文传递
《祖堂集》“这(者)”“那”的指示功能及其虚化轨迹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继军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5-60,共6页
《祖堂集》中"这(者)""那"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有连带成分。它们具有表指示的语义功能,表区别和连接的语用功能。《祖堂集》中"这(者)""那"最基本的语法意义是指示,还出现了从指示义虚化而来的... 《祖堂集》中"这(者)""那"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有连带成分。它们具有表指示的语义功能,表区别和连接的语用功能。《祖堂集》中"这(者)""那"最基本的语法意义是指示,还出现了从指示义虚化而来的语法义。"这(者)""那"的虚化一方面是它们自身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其"的类推作用分不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堂集》 这(者) 指示功能 虚化轨迹 类推作用
原文传递
探究“非常”虚化的轨迹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琍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0-62,共3页
“非常”的意义、性质和语法功能不是单一的 ,而是丰富多彩的 ,之所以如此 ,源于它的虚化历程 ,经历了由实到虚 。
关键词 “非常” 虚化轨迹 词义 语法功能 副词 现代汉语 用法
下载PDF
语法化中的竞争现象个案探析——“去”与“往”的介词化比较
9
作者 米颖舒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16期93-94,共2页
趋向动词'去'的语法化过程,因与'往'有共同的实词含义,语法化过程中两者多有竞争现象。同时'去'虚化为介词后,又进一步发展到虚化程度更高的用法。该文将从历时的角度分析'往'和'去'的语法化... 趋向动词'去'的语法化过程,因与'往'有共同的实词含义,语法化过程中两者多有竞争现象。同时'去'虚化为介词后,又进一步发展到虚化程度更高的用法。该文将从历时的角度分析'往'和'去'的语法化中的竞争现象,并研究其语法化的动因机制以及虚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虚化轨迹
下载PDF
浅析“偏”的语法化及其转变机制
10
作者 潘伟斌 《家教世界》 2013年第7X期162-163,共2页
"偏"从形容词逐渐转变为程度副词"最,特别",范围副词"独,只",以及时间副词"正好",意义虚化,语法功能加强。而当"偏"发展到用以表示"故意要做某事"时,已完全演化成了一个... "偏"从形容词逐渐转变为程度副词"最,特别",范围副词"独,只",以及时间副词"正好",意义虚化,语法功能加强。而当"偏"发展到用以表示"故意要做某事"时,已完全演化成了一个语气副词,这种用法,现在仍保留,并且成为了"偏"最常用的用法,此演变受语义演变,句法结构,语言环境以及同源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泛 虚化轨迹 语气副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