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寂与感通:论王龙溪与聂双江思想之异同
1
作者 陈阅师如 米文科 《武陵学刊》 2024年第3期12-18,共7页
王龙溪与聂双江都认同“虚寂”是良知的本然状态,以说明良知是形而上之体,而非已发之知、分别之知,但由于问题意识的不同,他们对良知“寂感”之义的理解存在着差异,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和争论。王龙溪认为,儒家与佛道二教之间的区别就... 王龙溪与聂双江都认同“虚寂”是良知的本然状态,以说明良知是形而上之体,而非已发之知、分别之知,但由于问题意识的不同,他们对良知“寂感”之义的理解存在着差异,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和争论。王龙溪认为,儒家与佛道二教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佛老之心性只是空寂之体,而儒家之良知则是即体即用、即寂即感的,故佛老之学不能经世致用,而儒家之学则全体大用、天德王道一以贯之。聂双江则试图用“虚寂”来纠正阳明后学以知觉为良知的现象,特别是王龙溪的“见在良知”说更是以用为体、以已发为未发,因此他主张“致虚守寂”,以正确认识良知的本来面目,认为只有归寂以通感、立体以达用才不会出现以知觉为良知的弊端。王龙溪与聂双江对良知“虚寂”与“感通”的理解,既体现了二者不同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反映了阳明后学对“良知”概念理解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龙溪 聂双江 良知学 阳明学 虚寂 感通
下载PDF
论王龙溪的“虚寂感通”思想
2
作者 申绪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19-26,共8页
以虚、寂、无、空等形容良知本体,是王龙溪(王畿)思想的显著特征。对于虚的理解,二程提出虚即本心实于天理、不受外物干扰的状态。这一观念亦适用于龙溪。空、虚不仅是良知的本质,亦是良知发用的前提条件。进而王龙溪认为,虚寂的良知本... 以虚、寂、无、空等形容良知本体,是王龙溪(王畿)思想的显著特征。对于虚的理解,二程提出虚即本心实于天理、不受外物干扰的状态。这一观念亦适用于龙溪。空、虚不仅是良知的本质,亦是良知发用的前提条件。进而王龙溪认为,虚寂的良知本体需要以外在的发用为指向,良知的外在发用亦需要虚寂的良知为根据。基于这种寂感不离的观点,龙溪提出"寂非内,感非外","寂非静,感非动"的论断,皆强调学者的为学工夫不能割裂寂感,保持良知本体与发用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畿 王阳明 良知 虚寂 感通
下载PDF
良知与虚寂合一——王龙溪虚寂思想略论
3
作者 米文科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2-14,共3页
程朱理学家相比,阳明学者多好言虚寂、空无。本文以王龙溪为个案,对这种现象做以考察。在佛老的影响和刺激下,以王龙溪为代表的阳明学者开始积极阐发虚寂对儒家的意义。他们将虚寂与良知合二为一,并运用到修养功夫上,这样既使虚寂成为... 程朱理学家相比,阳明学者多好言虚寂、空无。本文以王龙溪为个案,对这种现象做以考察。在佛老的影响和刺激下,以王龙溪为代表的阳明学者开始积极阐发虚寂对儒家的意义。他们将虚寂与良知合二为一,并运用到修养功夫上,这样既使虚寂成为一本体概念而与朱子学有所区别,又避免了佛老只停留在本体上的缺陷,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儒学的天地,加深了儒佛道三教思想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龙溪 良知 虚寂 佛老
下载PDF
先唐时期枯槁概念的生命哲学内涵
4
作者 管宗昌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8-98,共11页
先唐时期的文献,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枯槁概念,有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内涵。一般情况下,枯槁被用以展现生命的完结和死亡状态,这时的枯槁往往充满对生命逝去的哀婉。死中望生是枯槁的重要内涵,展现出对新生的向往、生命一体化等哲学理念,这... 先唐时期的文献,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枯槁概念,有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内涵。一般情况下,枯槁被用以展现生命的完结和死亡状态,这时的枯槁往往充满对生命逝去的哀婉。死中望生是枯槁的重要内涵,展现出对新生的向往、生命一体化等哲学理念,这集中展现在枯杨生稊和空桑生人的神话传说中。《庄子》则赋予枯槁以具有鲜明道家特色的生命哲学内涵,在庄子笔下枯槁指喻虚寂,象征着保全天性和对生命本真的持守。在先唐另外一个政治话语系统中,枯槁则被视为灾异,呈现为生命的反常状态。这些都集中反映出古人对于生命的高度关注和丰富认知,也塑造出丰富的文学形态、认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唐 枯槁 生命哲学 死中望生 虚寂
下载PDF
归寂致知:聂豹的易学思想
5
作者 牛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2-58,共7页
作为阳明后学“主静”派的代表,聂豹的思想主旨以主静归寂为核心命题。聂豹认为心体归寂方可证得良知,但是在时人的理解中,虚寂向为佛道二教所独擅。为了给归寂之学“正名”,聂氏充分发掘《周易》经传的思想资源,力图说明虚寂思想也是... 作为阳明后学“主静”派的代表,聂豹的思想主旨以主静归寂为核心命题。聂豹认为心体归寂方可证得良知,但是在时人的理解中,虚寂向为佛道二教所独擅。为了给归寂之学“正名”,聂氏充分发掘《周易》经传的思想资源,力图说明虚寂思想也是儒学的固有内容,并非佛道二教的专属。借助对易理的诠解,聂豹希望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将易学容纳到阳明学的框架之内,其基本理路可以概括为:物有万殊,揭虚寂以为归;事有万变,立主静以统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豹 虚寂 咸卦 复卦 艮卦
下载PDF
虚无、明觉在王龙溪良知学上的意义
6
作者 代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4-18,44,共6页
虚无、明觉为龙溪哲学的重要概念,它们具有紧密的思想关联,无论在龙溪对道德价值的界定上还是在其修养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多有人因此而批评龙溪入于禅。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这两个概念在龙溪哲学中的深刻内涵及它... 虚无、明觉为龙溪哲学的重要概念,它们具有紧密的思想关联,无论在龙溪对道德价值的界定上还是在其修养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多有人因此而批评龙溪入于禅。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这两个概念在龙溪哲学中的深刻内涵及它们之间的深刻联系及其在道德本体与修养实践上的意义,从而证明龙溪之虚无与明觉与禅是有本质不同的,不能因此而判定其入于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龙溪 王阳明 明觉 良知 虚寂
下载PDF
论李二曲对宋明理学的总结 被引量:5
7
作者 林乐昌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1期97-103,共7页
清初关中大儒李二曲对宋明理学各派学说之得失做了多方面的深刻总结,主要包括:对理学各派本体观念的总结,对程朱、陆王两大学派思想的总结,对宋明理学经世致用传统的总结。二曲的总结,一是依据宋明理学史上各派本体观念的实质性意涵,着... 清初关中大儒李二曲对宋明理学各派学说之得失做了多方面的深刻总结,主要包括:对理学各派本体观念的总结,对程朱、陆王两大学派思想的总结,对宋明理学经世致用传统的总结。二曲的总结,一是依据宋明理学史上各派本体观念的实质性意涵,着重以"虚明寂定"四字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二是以"明体适用"为基准,特意提出兼顾体用知识的"知体"概念,弥补了程朱、陆王两大学派的缺失,是对两派学说的改铸和归并;三是重视经世思想的学理根基,从"明体适用"的高度重新思考传统的经世问题,提出以"明学术"、"醒人心"为中心的新的经世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二曲 宋明理学 定” “明体适用” 经世观念
下载PDF
大道低回 至美玄淡——论孙犁的隐逸倾向
8
作者 肖智成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6期149-157,共9页
因为受个人心性、思想观念与时代环境的交互影响,孙犁的隐逸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呈现为从逸到隐最后转空的路向。孙犁早期逸而不隐,主要表现为抗战年代的"荷花淀"式的逸性创作;中期因为环境改变转入苦闷孤思状态;晚期隐的... 因为受个人心性、思想观念与时代环境的交互影响,孙犁的隐逸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呈现为从逸到隐最后转空的路向。孙犁早期逸而不隐,主要表现为抗战年代的"荷花淀"式的逸性创作;中期因为环境改变转入苦闷孤思状态;晚期隐的倾向明显,主要表现为"文化大革命"衣书避世式的行为,最后阶段进入空寂状态。孙犁主要有着儒家的独善退守兼及道家的自然虚静、佛家的破执空寂的隐逸观念,并影响到其创作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隐逸 退守 静空
下载PDF
论李二曲之三重境界
9
作者 罗嵘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94,共3页
二曲以虚明寂定为人生本面,其本体境界呈现出虚明寂定的特征,进而在其人生境界中自得明道、率性自然,最后达到理欲两忘的圣贤境界。二曲的境界说是本体论思想的重要延伸,它揭示了儒学本体论中在人生实践中的自由超越的特点,同时也揭示... 二曲以虚明寂定为人生本面,其本体境界呈现出虚明寂定的特征,进而在其人生境界中自得明道、率性自然,最后达到理欲两忘的圣贤境界。二曲的境界说是本体论思想的重要延伸,它揭示了儒学本体论中在人生实践中的自由超越的特点,同时也揭示了本体论和境界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曲 人生境界 理欲两忘
下载PDF
论李二曲对阳明良知思想的评判与融贯
10
作者 刘泉 《王学研究》 2018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清初理学家李二曲对阳明"良知论"之得失做了精到的评判与深刻的融贯,围绕"良知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本体论、体用论、教化论。一是将阳明的"良知本体论"涵括到其"虚明寂定"的界定中;二是将... 清初理学家李二曲对阳明"良知论"之得失做了精到的评判与深刻的融贯,围绕"良知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本体论、体用论、教化论。一是将阳明的"良知本体论"涵括到其"虚明寂定"的界定中;二是将阳明的"良知体用论"熔炼为兼顾体用的"明体适用";三是将阳明的"良知教化论"提炼为"明学术""醒人心"的经世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二曲 王阳明 明体适用 经世致用
下载PDF
李颙灵明本体论思想探析
11
作者 俞秀玲 《西北人文科学评论》 2013年第1期37-47,共11页
李颙是清初的著名学者与思想家,人称二曲先生。李二曲在折中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灵明本体的思想。其灵明本体思想不仅源于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互通融摄,同时折中了程朱、陆王二派关于本体的诠释,这一灵明本体具有'虚明寂定&#... 李颙是清初的著名学者与思想家,人称二曲先生。李二曲在折中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灵明本体的思想。其灵明本体思想不仅源于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互通融摄,同时折中了程朱、陆王二派关于本体的诠释,这一灵明本体具有'虚明寂定'的思想意蕴,并展现出诸多特性。'即体摄用'是证验该灵明本体的基本途径,而其实质则是'孔颜之乐'。二曲的灵明本体思想对现代的人文价值思想仍然具有明显的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颙 李二曲 即体摄用 孔颜之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