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意向关系与语言的审美生成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大康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5-74,共10页
诗性语言与日常语言并无确定的界线,两者是相互转化的,促成其转化的关键是虚拟意向关系。虚拟意向关系悬置了现实世界, 使“人——语言——世界”的关系转变为“人—语言”关系,转变为“我—你”关系,于是,人与语言在相互作用中... 诗性语言与日常语言并无确定的界线,两者是相互转化的,促成其转化的关键是虚拟意向关系。虚拟意向关系悬置了现实世界, 使“人——语言——世界”的关系转变为“人—语言”关系,转变为“我—你”关系,于是,人与语言在相互作用中充分敞开了自身的感性丰富性。诗性语言是一个召唤,人的心灵有多深广,它就能得到多深广的回应。当人突破了所有内心壁障而拥有全部深广度时,诗性语言也就具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诗性语言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它因虚拟意向关系而拒绝了世界,但这恰恰为深入世界创造了前提;它断绝了日常交流,却开启了真正的全面的交往和心灵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语言 虚拟意向关系 审美生成 文本语言
全文增补中
虚构理论的困境及解决途径探索
2
作者 吕燕 《温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40-44,共5页
文学虚构理论真正成熟的阶段是在现代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众多的文论家和美学家开始把虚构视为文本获得文学性的根据,虚构也因此具有了本体论意义。而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虚构则因其不断泛化而失去边界,变得无法进行界定了,文学虚构... 文学虚构理论真正成熟的阶段是在现代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众多的文论家和美学家开始把虚构视为文本获得文学性的根据,虚构也因此具有了本体论意义。而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虚构则因其不断泛化而失去边界,变得无法进行界定了,文学虚构自身因此被消解了。如何克服虚构理论的这种困境呢?本文试提出虚拟意向关系这一新的范畴,并依此代替虚构范畴来重新定位文学、定位审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 意向 虚拟意向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