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面”人格在现实与虚拟社交空间的呈现——当代大学生人格异化探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方楠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虚拟社交空间,其实质为现实社会在虚拟空间中的映射。虚拟社交空间的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使得大学生产生了认知模糊、责任缺失、理想信念脆弱和情感冷漠等人格异化现象...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虚拟社交空间,其实质为现实社会在虚拟空间中的映射。虚拟社交空间的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使得大学生产生了认知模糊、责任缺失、理想信念脆弱和情感冷漠等人格异化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虚拟社交空间对大学生人格异化的影响,提出要虚实结合,以儒家"慎独"思想完善和深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要通过净化土壤,完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健全现有网络法律法规;加强沟通,拓宽渠道,建立学生—辅导员—家长联动体系等三个方面,使现实社会与虚拟空间互为补充、取长补短,消除人格异化现象,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社交空间 大学生 人格异化
下载PDF
浅析主流媒体疫情报道中的媒体融合新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庆 《新闻世界》 2020年第6期31-33,共3页
随着5G商用,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将被重新定义。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与重大主题报道,各媒体都在探索凸显传播价值、集结受众注意力的路径与方法。本文以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疫情报道为着眼点,分析报道中凸显... 随着5G商用,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将被重新定义。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与重大主题报道,各媒体都在探索凸显传播价值、集结受众注意力的路径与方法。本文以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疫情报道为着眼点,分析报道中凸显的智能分众化产品生产、报道主体相互补位、多形态直播融合打造"原生态""实时化"、矩阵化"传播共同体"引发传播"裂变"等媒体融合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分众化产品生产 社交虚拟空间 矩阵化传播共同体 裂变式传播
下载PDF
从异地空间到异质空间——90后中国女性旅游者身体的自我建构 被引量:4
3
作者 郝小斐 陈瀚晖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71,79,共12页
旅游作为休闲活动为空间中的身体实践提供了特定情境,且伴随技术迭代,旅游者可“置身”于地理实体空间与数字虚拟空间。本文选取90后中国女性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身体于旅游异地空间和虚拟异质空间中的自我建构;采用深度访谈法并对访谈文... 旅游作为休闲活动为空间中的身体实践提供了特定情境,且伴随技术迭代,旅游者可“置身”于地理实体空间与数字虚拟空间。本文选取90后中国女性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身体于旅游异地空间和虚拟异质空间中的自我建构;采用深度访谈法并对访谈文本进行扎根理论分析,研究发现:①90后女性具身化模型由内外两个维度构成,身体唤醒、身体建构等构成内部维度,场域空间、自他认知等构成外部维度;②尽管90后女性逐步唤起身体的自我意识,打破女性身体在消费主义影响下产生的“商品化”“神话化”现象,但其身体仍受到日常审美标准与他者监视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身体 自我建构 旅游目的地空间 社交媒体虚拟空间 扎根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