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身主体的文本化:由“虚构之我”到“虚构之他”
1
作者 江怡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157,共6页
在互联网群聚传播语境下,现实空间中的“人-人”关系转变为网络空间中的“人-文本-人”关系。基于此,传统的自我呈现路径遭到颠覆,网络空间中的主体不再通过身体流露呈现自己,而是以生产并组合文本主体的方式,建构作为“虚构之我”的文... 在互联网群聚传播语境下,现实空间中的“人-人”关系转变为网络空间中的“人-文本-人”关系。基于此,传统的自我呈现路径遭到颠覆,网络空间中的主体不再通过身体流露呈现自己,而是以生产并组合文本主体的方式,建构作为“虚构之我”的文本化身体。基于互联网的自我呈现的本质是文本主体通过建构文本化身体实现的主体性重构。主体对“虚构之我”的建构受到数据库模式的强烈影响,这种建构模式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个人的主体性,作为营利装置的文本化身体甚至危害了网络空间秩序和现实社会结构。由于自我呈现的虚构性,主体倾向将网络空间中的他人及其叙事视为否定性的“虚构之他”,后者不再是平等于主体的社会互动对象,而是坠落为平面化、娱乐化、无深度的网络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文本主体 自我呈现 虚构之我 虚构之
下载PDF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英译全景扫描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国月 朱斌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的英译由英文版文学杂志肇始,逐渐发展到以单行本的英语出版为主流方式。随着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单行本的英译出版也由过去单一的“译入”模式发展到现在的“译入”与“译出”模式并举,昭示了国际社会了解真实中国的...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的英译由英文版文学杂志肇始,逐渐发展到以单行本的英语出版为主流方式。随着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单行本的英译出版也由过去单一的“译入”模式发展到现在的“译入”与“译出”模式并举,昭示了国际社会了解真实中国的迫切需求,也反映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非虚构文学所承载的独有价值与作用。非虚构文学面向事实,依赖真人真事展开叙事,其英译和传播对构建真实的中国国际形象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覆盖整个翻译传播链,开展以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英译为专题的理论研究,以强化我国非虚构文学英译的应有价值和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 英译出版 英译研究
下载PDF
虚构与非虚构叙事中的作者自我
3
作者 谭君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6,共9页
虚构叙事与非虚构叙事的作者都是文本的创作者。但是,作者自我在虚构叙事与非虚构叙事中的表现却是不同的。在虚构叙事中,叙述者不同于作者,作者自我以一种间接介入的方式表现出来;在非虚构叙事中,作者等于叙述者,二者合而为一,作者自... 虚构叙事与非虚构叙事的作者都是文本的创作者。但是,作者自我在虚构叙事与非虚构叙事中的表现却是不同的。在虚构叙事中,叙述者不同于作者,作者自我以一种间接介入的方式表现出来;在非虚构叙事中,作者等于叙述者,二者合而为一,作者自我以直接呈现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虚构叙事中将作者个人的某些思想与经历融入人物与事件中,从根本上说并不影响作品的虚构性;然而,在非虚构叙事中,作者对真实人物与事件的编造、夸大、虚构是不被允许的,这不仅违背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文类契约,也违背了叙事伦理,受到了读者的普遍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叙事 虚构叙事 作者—自我 读者 叙事伦理
下载PDF
如何合理重构文本中的虚构世界?——可能世界文学理论解答方案研究
4
作者 钟华 李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如何合理重构虚构文本中的虚构世界呢?在可能世界文学理论产生之前,这个问题并未得到足够清晰而圆融的解答。可能世界文学理论认为:首先,虚构世界拥有其独立的本体地位和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这种观念保障了读者可以借助符号通道和文本信... 如何合理重构虚构文本中的虚构世界呢?在可能世界文学理论产生之前,这个问题并未得到足够清晰而圆融的解答。可能世界文学理论认为:首先,虚构世界拥有其独立的本体地位和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这种观念保障了读者可以借助符号通道和文本信息处理的方式更为合理地重构其中的虚构世界;其次,读者遵循两种“内涵函数”的规则来重构文本中的虚构世界,其中“认证函数”确定该虚构世界中存在哪些“虚构事实”,“饱和函数”确定它们在虚构世界中的分布及密度;最后,读者还应遵循“再中心化”理论和“最小偏离原则”来填补文本虚构世界中的空白,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这个虚构世界。可能世界文学理论在解答读者如何合理重构文本中的虚构世界方面,提供了一个新颖有效的具体方案,但也存在某些尚需进一步斟酌的问题,值得学界关注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世界理论 读者 虚构世界 内涵函数
下载PDF
创意写作视域下中国化非虚构性写作概念探究
5
作者 陈晓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2,共9页
非虚构性写作是创意写作中国化过程中最需厘定的关键概念之一。在此视域下,一切以真实的事件或呈现的事实为基础的文学创作活动,均为非虚构性写作。从性质而言,它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文类概念;从来源而言,它是一个创作素材源自真实事... 非虚构性写作是创意写作中国化过程中最需厘定的关键概念之一。在此视域下,一切以真实的事件或呈现的事实为基础的文学创作活动,均为非虚构性写作。从性质而言,它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文类概念;从来源而言,它是一个创作素材源自真实事件的文学样式;从症候而言,它是一种创作者主动介入现实生活的叙事策略;从功能而言,它是一种自我诗化的写作方式。只有作此理解,非虚构性写作才能在增殖自身、扬弃自我的同时,践行中国化创意写作向来推崇的开放性、生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性写作 创意写作 中国化 主体介入 自我诗化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艺的“新史诗”书写
6
作者 王晖 艾志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5-191,共7页
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艺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用故事化方式创造具有“新史诗”气象的作品。它以承载工匠精神的“辛勤劳动”、书写实干传统的“诚实劳动”以及秉承守正创新的“创造性劳动”为创作源泉,讲述人民史观视野下的劳... 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艺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用故事化方式创造具有“新史诗”气象的作品。它以承载工匠精神的“辛勤劳动”、书写实干传统的“诚实劳动”以及秉承守正创新的“创造性劳动”为创作源泉,讲述人民史观视野下的劳动故事。以大历史观构建复兴故事也是中国非虚构文艺的重要使命,以此再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描绘中国精神的当代传承史、呈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史。此外,以全球史观诉说中国非虚构文艺的国际故事,让世界领悟新时代中国“和合共生”的安全观、“命运与共”的文化观以及“中和之美”的生态观,从而实现中国文艺乃至中华文明的国际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非虚构文艺 新史诗
下载PDF
构建“反景观化”的“想象共同体”——关于东北的非虚构写作
7
作者 于文秀 徐宏任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0,共9页
在东北全面振兴和“东北文艺复兴”的时代文化语境下,众多优秀的作家倾注了自我情感集中书写东北。以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代表的“铁西三剑客”的小说创作以各自的方式参与了“东北文艺复兴”的进程。值得重视的是,还有一批作者以自己... 在东北全面振兴和“东北文艺复兴”的时代文化语境下,众多优秀的作家倾注了自我情感集中书写东北。以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代表的“铁西三剑客”的小说创作以各自的方式参与了“东北文艺复兴”的进程。值得重视的是,还有一批作者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生活观察为对象,以非虚构的姿态创作出一批有别于上述内容的有关东北的作品,如贾行家的《尘土》、孙且的《有一个地方叫“偏脸子”》、张瑞的《圣地工人村》、小杜的《人间漂流》、梅英东①的《东北游记》、伊险峰和杨樱的《张医生与王医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 自我情感 文艺复兴 想象共同体 三剑客 景观化 文化语境 游记
下载PDF
论虚构叙事中的不在场叙述者、零叙述者与无叙述者
8
作者 谭君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在叙事理论研究中,虚构叙事中的叙述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探讨叙事文本的讲述及其内在交流中,它都起着核心作用。伴随叙述者这一中心概念,产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附属概念。本文集中探讨不在场叙述者、零叙述者与无叙述者三个相... 在叙事理论研究中,虚构叙事中的叙述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探讨叙事文本的讲述及其内在交流中,它都起着核心作用。伴随叙述者这一中心概念,产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附属概念。本文集中探讨不在场叙述者、零叙述者与无叙述者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厘清这三个概念的确切含义,指出其功用,说明其存在的某些含混与矛盾之处,有助于理解叙事文本的构成及叙事的内在机制。不在场叙述者、零叙述者和无叙述者所表现的叙述情境,呈现的或者是一种局部的、部分的叙述者暂时隐蔽的状态;或者其概念本身便具有矛盾性,难于成立;或者是以一种叙述声音代替另一种叙述声音。从整体上说,叙述者作为叙述主体,是叙事文本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叙述者、叙述、文本之间的关系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叙事 叙述者 不在场叙述者 零叙述者 无叙述者
下载PDF
无限的可能与共同的想象——可能世界理论视域下的网络剧虚构世界研究
9
作者 尤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2,157,共8页
与传统电视剧不同,网络剧深受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其精品化战略致力于探寻新主流美学与青年想象力美学的兼容之道,需要解决如何为作品想象力定位的问题。后经典叙事学范畴内的可能世界理论指出作品的想象力建构在文本虚构性基础之上,关涉... 与传统电视剧不同,网络剧深受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其精品化战略致力于探寻新主流美学与青年想象力美学的兼容之道,需要解决如何为作品想象力定位的问题。后经典叙事学范畴内的可能世界理论指出作品的想象力建构在文本虚构性基础之上,关涉虚构世界的存在方式、运行机制和衡量标准。基于此,以可能世界理论为研究路径,通过聚焦网络剧虚构世界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拥有无限可能的世界中探寻共同想象的精品化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剧 虚构世界 想象力 共同体美学
下载PDF
“新南方文学”的写实路径与多元价值——以近年来广东非虚构文学创作为例
10
作者 王晖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3,共7页
相比较“新东北文学”,“新南方文学”或曰“新南方写作”的命名似乎更具不确定性。“新东北文学”的空间所指无疑是比较确定的——从地理版图上看,“东北”包含的范围应该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加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而“新南... 相比较“新东北文学”,“新南方文学”或曰“新南方写作”的命名似乎更具不确定性。“新东北文学”的空间所指无疑是比较确定的——从地理版图上看,“东北”包含的范围应该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加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而“新南方写作”或曰“新南方文学”的空间范围则多有释义,不完全确定。近年的研究与批评文章所涉此类概念,基本上将“南方”框定在岭南及其以南地区,甚至成为跨国界概念,将粤港澳大湾区及广西、海南和一些东南亚国家收编于此,成为“想象的文学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文学 虚构文学 东北文学 文学共同体 粤港澳大湾区 多元价值 不确定性 研究与批评
下载PDF
“和”文化与中国非虚构文艺的对外传播
11
作者 王晖 贺琳雅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94-102,共9页
“和”文化是中国非虚构文艺对外传播的重要理念和精神标识。中国非虚构文艺中的“和”文化体现为和谐共生的创作理念、包容并蓄的艺术表达、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等;以“和”文化为准则的中国非虚构文艺对外传播策略主要呈现为尊重文化... “和”文化是中国非虚构文艺对外传播的重要理念和精神标识。中国非虚构文艺中的“和”文化体现为和谐共生的创作理念、包容并蓄的艺术表达、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等;以“和”文化为准则的中国非虚构文艺对外传播策略主要呈现为尊重文化差异、传递中国声音,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推进文化对话、加强相互理解等;在经济全球化和媒介突进的情景之下,中国非虚构文艺的对外传播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提升,在深化受众分析、构建多元传播格局,赓续文化内蕴、提升对外传播效力等方面拓展新的空间,以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凸显其在对外传播中的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创作的高质量发展及其与世界文艺的交流与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文化 虚构文艺 对外传播
下载PDF
从小病房写出大社会——薛舒非虚构新作《太阳透过玻璃》四人谈
12
作者 杨剑龙 虞涛 +1 位作者 薛舒 吴越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薛舒的非虚构新作《太阳透过玻璃》,是其《远去的人》的续作,描述父亲住进病院直至去世,在叙述对失智失能父亲的照料中,描述病房其他病友的状态,也呈现出护工们的工作与追求,从一个病房写出了整个社会,中国式的情感特色呼之欲出。薛舒... 薛舒的非虚构新作《太阳透过玻璃》,是其《远去的人》的续作,描述父亲住进病院直至去世,在叙述对失智失能父亲的照料中,描述病房其他病友的状态,也呈现出护工们的工作与追求,从一个病房写出了整个社会,中国式的情感特色呼之欲出。薛舒写的是临终病院的苦痛人生,她常特意用一些欢快的声音来冲淡文字的痛感,最终汇成一场情感交融的交响乐。非虚构写作与人的潜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所谓的记忆就是不同的事情进入心灵的顺序。薛舒的非虚构创作已经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和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舒 虚构写作 临终病院 悲情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中国作家自传与他传虚构之具体成因比较
13
作者 王余鹃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自传”,是作者自叙生平的一种文类;“他传”,是作者叙述他人生平的一种文类。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无论是就自传,抑或是就他传而言,都曾爆发过一场写作热潮。考察这一时期现代中国作家们的自传文与他传文创作,无论是他们的自传创... “自传”,是作者自叙生平的一种文类;“他传”,是作者叙述他人生平的一种文类。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无论是就自传,抑或是就他传而言,都曾爆发过一场写作热潮。考察这一时期现代中国作家们的自传文与他传文创作,无论是他们的自传创作,抑或是他传创作,“虚构”都是无法避免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现代中国作家们的自传与他传书写之中,“虚构”所出现的“具体原因”,却并不尽然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文 他传文 虚构 具体成因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虚构与真实:凯尔泰斯·伊姆雷的“大屠杀”小说
14
作者 符晓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54-59,共6页
凯尔泰斯·伊姆雷的大屠杀小说通过虚构的方式再现了纳粹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并使言说大屠杀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作者以反讽的文学手法创作的作品看上去似乎出离了历史的真实性,实际上是以有限的虚构无限地接近历史事实,达到为大屠杀... 凯尔泰斯·伊姆雷的大屠杀小说通过虚构的方式再现了纳粹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并使言说大屠杀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作者以反讽的文学手法创作的作品看上去似乎出离了历史的真实性,实际上是以有限的虚构无限地接近历史事实,达到为大屠杀作证的目的。伊姆雷之所以选择文学和历史的反讽作为创作逻辑,其初衷在于精确地还原历史,但大屠杀的复杂性、独特性注定了以文学为大屠杀“作证”的做法困难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尔泰斯·伊姆雷 大屠杀 虚构作品 反讽
下载PDF
结构方法论:茹斯汀·特里耶的“元虚构”创作
15
作者 王颖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8-95,共8页
“真实”和“虚构”,始终是一对潜藏在茹斯汀·特里耶作品中的结构性对立。在其新作《坠落的审判》中,作者将前文本内的叙事重写、延伸,使“真实/虚构”上升成为创作的方法论,成为人物/场景塑造以及使用视听语言的决定性因素。在“... “真实”和“虚构”,始终是一对潜藏在茹斯汀·特里耶作品中的结构性对立。在其新作《坠落的审判》中,作者将前文本内的叙事重写、延伸,使“真实/虚构”上升成为创作的方法论,成为人物/场景塑造以及使用视听语言的决定性因素。在“元虚构”三部曲中,茹斯汀·特里耶对待“虚构”的态度逐渐明朗,最终赋予其伦理的合法性。在此基础之上,作者还使用多重互文和自我指涉,一步步摧毁“真实”,并借此让自己的作品完成了从法式喜剧到“元虚构”作者电影的转变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茹斯汀·特里耶 虚构 作者电影
下载PDF
艾米莉·狄金森传记的虚构书写——以浪漫韵事为例
16
作者 周建新 《写作》 2024年第5期68-77,共10页
艾米莉·狄金森的浪漫韵事向来扑朔迷离,除了其晚年恋情证据确凿,其余均无确证,因此近百年来一直引人遐思、猜测甚或杜撰,连学术性传记也概莫能外。1930年至2019年间出版的40余部狄金森传记中有27部属于学术性传记,其中12部或受信... 艾米莉·狄金森的浪漫韵事向来扑朔迷离,除了其晚年恋情证据确凿,其余均无确证,因此近百年来一直引人遐思、猜测甚或杜撰,连学术性传记也概莫能外。1930年至2019年间出版的40余部狄金森传记中有27部属于学术性传记,其中12部或受信息源误导或由传者主观杜撰,虚构了5位男性爱恋对象,违背传记据史而写、依实而传的写作原则,出现了虚构书写现象。传者凭蛛丝马迹推断猜测或任意杜撰的浪漫韵事,或扭曲或丰富了狄金森的人生,因爱情固有的魅力,这些浪漫韵事增强了狄金森的神秘感和吸引力,促进了狄金森形象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传记 浪漫韵事 虚构书写
下载PDF
梦幻虚构和时空体——巴赫金诗学的现实主义问题
17
作者 刘亚斌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8-96,共9页
韦勒克提出文学的虚构本性,与现实主义文论产生矛盾冲突。现实与虚构的关系是现实主义文论得以构建的关键所在,时空观念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巴赫金认为复调小说的梦幻虚构显示出欧洲文学和俄罗斯文化传统,对资本主义、俄罗斯社会的本... 韦勒克提出文学的虚构本性,与现实主义文论产生矛盾冲突。现实与虚构的关系是现实主义文论得以构建的关键所在,时空观念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巴赫金认为复调小说的梦幻虚构显示出欧洲文学和俄罗斯文化传统,对资本主义、俄罗斯社会的本质认识,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经历的体验与思考,广场节庆活动则是其最终根源。广场狂欢化的现实及其世界性感知方式深刻影响了陀氏小说的内容表现和文本形式,形成其中介性空间和瞬间性时间相结合的时空体观念。从时空体形式及其比例关系来看,欧洲小说有其具体的时空表现和现实的场所标记。广场时空体让现实和梦幻、常态和怪诞、除旧和新生的世界交织和转换,复调小说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最高意义,巴赫金诗学推动了现实主义文论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诗学 现实主义 梦幻虚构 时空体
下载PDF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非虚构类整本书阅读课程建构实践探究
18
作者 李静 《英语学习》 2024年第3期63-67,共5页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英语非虚构类整本书的教学问题,从课程建构的角度介绍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有系统、有组织、有结构的课程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做法,包括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内容、开发教学资源、设计和实施教学与评价。该课...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英语非虚构类整本书的教学问题,从课程建构的角度介绍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有系统、有组织、有结构的课程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做法,包括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内容、开发教学资源、设计和实施教学与评价。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探索了学科育人的新路径,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丰富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保障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类整本书阅读 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 小学英语
下载PDF
写实和虚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对比阅读
19
作者 魏宏 常晓军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6期40-42,共3页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痛苦及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在词作中,辛弃疾对孙权和刘裕的事迹完全写实,苏轼对周瑜的事迹却有虚构。根本原因在于辛弃疾的人生目标...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痛苦及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在词作中,辛弃疾对孙权和刘裕的事迹完全写实,苏轼对周瑜的事迹却有虚构。根本原因在于辛弃疾的人生目标是收复中原,这是时代境遇和人生经历决定的,指向偏向现实需要满足的价值观,写实即可表达词人的志向。苏轼有对生命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建构的需要,单纯满足现实需要并不足以实现其对生命丰富性的追求,所以虽然周瑜功业赫赫,但苏轼仍然要基于自我需要对其形象进行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 写实 虚构 事功 意义
下载PDF
跨越文学之维:中国非虚构写作的文类特征与价值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琼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5-213,共9页
中国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可以看作当代文学遭遇边缘化困境后的一次自救行动,它试图与报告文学这一现代文类序列中边界含混的纪实写作类型划清界限,但其对知识分子责任的强调与书写真实经验的诉求,实际与20世纪80年代的“报告文学热”依循... 中国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可以看作当代文学遭遇边缘化困境后的一次自救行动,它试图与报告文学这一现代文类序列中边界含混的纪实写作类型划清界限,但其对知识分子责任的强调与书写真实经验的诉求,实际与20世纪80年代的“报告文学热”依循了相似的现代性逻辑,即建构现代人文学知识视野与言说“真实”的历史关联。作为书写现实的文类,中国非虚构写作并非只是提供一种书写“真实”的新形式,或只是现实主义传统在新的文化政治语境中的同义复现,而有着更广阔的可能。非虚构写作真正的历史潜能在于其出场触发了当代文学乃至文学内部的结构性反思,其背后潜藏着跨越现代人文科学和媒介之边界的社会文化政治变革的多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写作 当代文学 报告文学 跨语际实践 现实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