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纳博科夫“虚构真实观”的形成原因
1
作者 王琼 《时代人物》 2008年第6期195-196,共2页
在追求"符号真实"的宗旨下,纳博科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虚构真实观"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小说创作实践中,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本文从作家个人的流亡生活、蝴蝶情结、象棋情结、文字游戏和20世纪语言学转向等五... 在追求"符号真实"的宗旨下,纳博科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虚构真实观"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小说创作实践中,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本文从作家个人的流亡生活、蝴蝶情结、象棋情结、文字游戏和20世纪语言学转向等五个方面分析纳博科夫"虚构真实观"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真实 虚构真实 形成原因
下载PDF
真实与虚构交互:日据时期中国台湾文学的创伤书写与历史再现
2
作者 陈丹瑜 袁勇麟 《华文文学》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1961年日本学者尾崎秀树撰文《台湾文学备忘录——台湾作家的三部作品》,将杨逵的《送报夫》、吕赫若的《牛车》和龙瑛宗的《植有木瓜树的小镇》按年代顺序阅读,认为台湾地区作家的意识变化是一个从抵抗到放弃进而屈服的过程。本文由历... 1961年日本学者尾崎秀树撰文《台湾文学备忘录——台湾作家的三部作品》,将杨逵的《送报夫》、吕赫若的《牛车》和龙瑛宗的《植有木瓜树的小镇》按年代顺序阅读,认为台湾地区作家的意识变化是一个从抵抗到放弃进而屈服的过程。本文由历史情境到语言现象再回归个体作家情思,重读相关作品,可知杨逵、吕赫若与龙瑛宗的创作与思想是殖民地文学创伤与曲折历史的再现,语言选择、舍弃与转换的背后是知识分子的反思与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中国台湾文学 真实虚构 双语写作 创伤书写
下载PDF
真实与虚构:从叙事层面看保罗·奥斯特的《4321》
3
作者 陈祖玲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2-96,共5页
保罗·奥斯特的虚构写作体现着虚构和非虚构两大部分,两者在其文学世界中相互交叉、融合,为奥斯特独特的叙事策略作用的结果。文章关注奥斯特的虚构和非虚构写作,结合其叙事策略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他的思想和多元化创作。同时通过... 保罗·奥斯特的虚构写作体现着虚构和非虚构两大部分,两者在其文学世界中相互交叉、融合,为奥斯特独特的叙事策略作用的结果。文章关注奥斯特的虚构和非虚构写作,结合其叙事策略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他的思想和多元化创作。同时通过小说《4321》的叙事层面,去看奥斯特虚构写作与非虚构写作之间的张力,探寻作家在真实与虚构中自我创作、读者身份和哲学思考的建构和打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321》 保罗·奥斯特 元小说 真实虚构
下载PDF
真实的底色更动人——论电视剧《大山的女儿》英模人物创作的真实与虚构
4
作者 符峥嵘 《东西南北》 2023年第21期35-37,共3页
本文以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为例,深入探讨电视剧在英模人物创作中如何把握真实和虚构的关系,以及如何把控两者的程度。
关键词 《大山的女儿》 英模人物 真实虚构
下载PDF
给初中生作文插上“虚构”的翅膀
5
作者 牛志礼 《学苑教育》 2024年第20期55-57,共3页
在作文中,过于写实会带来很多问题,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初中生写作中的虚构能力。文中首先分析了初中生作文现状、虚构的定义与特征,进而强调了虚构在作文中的重要性。随后,文章详细阐述了虚构的策略。最后谈培养虚构能力应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 初中生作文 虚构能力 虚构真实
下载PDF
小说虚构中符号的与幻觉的真实
6
作者 施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68-72,84,共6页
小说无法追求到与现实一体化的真实,虚构真实不来自与现实真实事物的直接对应,而来自与现实相差别的符号系统,符号对于真正事物的表达仅是真实的幻觉,表明一种真实被现实承认的可能。古典小说力图建立真实的感情空间以替代对现实的... 小说无法追求到与现实一体化的真实,虚构真实不来自与现实真实事物的直接对应,而来自与现实相差别的符号系统,符号对于真正事物的表达仅是真实的幻觉,表明一种真实被现实承认的可能。古典小说力图建立真实的感情空间以替代对现实的感觉,20世纪小说的极大特点,是虚构真实的符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真实 现实真实 符号 幻觉
下载PDF
电影《我是传奇》中虚构与真实的解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滕明堂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14-115,共2页
电影《我是传奇》讲述了由于人类对新药的滥用最终使人类染上了一种可怕的丧尸病毒,而险境中幸存下来的男主人公罗伯特·纳维尔,就在人类将要灭亡的时刻,担起了拯救人类的重任。影片一上映就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影片成功地将科幻... 电影《我是传奇》讲述了由于人类对新药的滥用最终使人类染上了一种可怕的丧尸病毒,而险境中幸存下来的男主人公罗伯特·纳维尔,就在人类将要灭亡的时刻,担起了拯救人类的重任。影片一上映就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影片成功地将科幻中的虚构成分与真实世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整部影片富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韵味。本文分析了《我是传奇》中的虚构艺术手法以及真实片段的刻画和真实意义的描述,并以此来拓宽影片的内涵,为影片创作中如何处理虚构与真实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是传奇》 电影评析 虚构真实 解析
下载PDF
明星恋爱真人秀:弥合真实与虚构的边界——以《我们相爱吧》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颖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20期122-122,134,共2页
《我们恋爱吧》是2015年江苏卫视推出的大型恋爱真人秀。这一节目开启了一个新的真人秀类型,在业内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但是该节目的形态已经溢出了传统真人秀节目的边界,走向真实与虚构的混合地带。这一现象蕴含了当下影视文化或视频呈... 《我们恋爱吧》是2015年江苏卫视推出的大型恋爱真人秀。这一节目开启了一个新的真人秀类型,在业内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但是该节目的形态已经溢出了传统真人秀节目的边界,走向真实与虚构的混合地带。这一现象蕴含了当下影视文化或视频呈现形态发展的一种趋势的萌芽,或者一种有意识的尝试与探索。真实与虚构的弥合,在电视节目形态的演变历史上,具有标本价值。本文尝试引领大家发现和认识这个问题。敏锐地发现并且正向地考量这一现象,对电视节目形态日后的发展和相关研究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真人秀 《我们相爱吧》 真实虚构 边界走向
下载PDF
“间离”的《二十四城记》:消解“真实与虚构”界线的首次反叛 被引量:2
9
作者 田龙过 李泽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115,共3页
聚焦贾樟柯跨学科的继承发展布莱希特“间离”理论,并赋予其兼容于电影创作的实践方法。贾樟柯在影片结构、人物及处理方式上使用多种隔离手段遏制观众“共鸣”心理,使其有意识透过影片幻觉挖掘本质,而理性思维过程则消解了“沉浸式”... 聚焦贾樟柯跨学科的继承发展布莱希特“间离”理论,并赋予其兼容于电影创作的实践方法。贾樟柯在影片结构、人物及处理方式上使用多种隔离手段遏制观众“共鸣”心理,使其有意识透过影片幻觉挖掘本质,而理性思维过程则消解了“沉浸式”体验带来的无意识盲从现象。影片《二十四城记》在更佳呈现布莱希特理论的同时,首次使学者们在“伪纪录片”核心问题——“真实与虚构”间寻得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城记》 布莱希特 间离效果 真实虚构
下载PDF
虚构与真实:从寓言模式看卡夫卡的小说美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金涛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4-48,共5页
在卡夫卡的文学世界里,"真实"被虚构消解,而"虚构"又向真实越界,完全超出经验所能把握的范围。必须像本雅明那样,揭示出卡夫卡寓言模式的基本形态,方能准确解读卡夫卡的神秘性。卡夫卡的寓言式小说在人物、故事、... 在卡夫卡的文学世界里,"真实"被虚构消解,而"虚构"又向真实越界,完全超出经验所能把握的范围。必须像本雅明那样,揭示出卡夫卡寓言模式的基本形态,方能准确解读卡夫卡的神秘性。卡夫卡的寓言式小说在人物、故事、叙述、描写以及题材选择上,既保持与寓言故事的血脉联系,又作出大胆而独到的创新。他以动物题材为主要的艺术旨趣,精心谋划,谨慎推进,专力叙写,形成独特的寓言叙事模式。在表现人类生存姿态和人的生存体验这样的深刻命题的时候,卡夫卡寓言式的小说美学展现出巨大的艺术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模式 虚构真实 生存姿态 卡夫卡 本雅明 动物题材
下载PDF
历史小说:虚构的真实
11
作者 涂兰娟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64-166,共3页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新历史主义影响,中国的历史小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历史小说不再描写阶级斗争,不再塑造英雄形象,而是转向民间,通过书写"家族史"、"村落史"、"个人历史"来"重组历史"...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新历史主义影响,中国的历史小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历史小说不再描写阶级斗争,不再塑造英雄形象,而是转向民间,通过书写"家族史"、"村落史"、"个人历史"来"重组历史"、"解构历史"、"虚构历史"。这样的"新"历史小说成为新时期以来重大的文学事件。而今天,毫无疑问,新历史小说又发生了改变,本文即试图通过对《长城》杂志的一期历史小说专辑的分析,从中找到一些作家们历史观的转变以及近年历史小说创作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叙事 个人历史 新历史主义 虚构真实
下载PDF
真实与虚构: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的历史与美学之旅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金谛 张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60,共4页
昆汀·塔伦蒂诺出生于1963年3月27日,是美国当代最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导演之一。相较于其他经过系统化训练、科班出身的导演们,昆汀·塔伦蒂诺的成名之路具有更多的独特性。纵观昆汀·塔伦蒂诺迄今为止的创作生涯,独立电影... 昆汀·塔伦蒂诺出生于1963年3月27日,是美国当代最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导演之一。相较于其他经过系统化训练、科班出身的导演们,昆汀·塔伦蒂诺的成名之路具有更多的独特性。纵观昆汀·塔伦蒂诺迄今为止的创作生涯,独立电影、暴力美学等都是绕不开的关键词。这与昆汀·塔伦蒂诺在录像带租赁店工作时对于电影录像带的大量观看,对于诸多导演的广泛涉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广泛的阅片量,几乎全部自学的拍摄手法,使得昆汀·塔伦蒂诺在前人的基础之上,逐渐探索出一条独属于他自己的风格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汀·塔伦蒂诺 暴力美学 拍摄手法 独立电影 录像带 租赁店 真实虚构 系统化训练
下载PDF
真实与虚构的和解——张扬电影《冈仁波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照民 杨红旗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1期73-74,共2页
真实与虚构在通常的理解中是一对反义词,但是在张扬导演的电影《冈仁波齐》中却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和解关系。电影《冈仁波齐》是一部用纪录片手法拍摄制作的剧情片,这样的方法使影片的故事核心、演员及其表演、蒙太奇等方面显示出新的特... 真实与虚构在通常的理解中是一对反义词,但是在张扬导演的电影《冈仁波齐》中却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和解关系。电影《冈仁波齐》是一部用纪录片手法拍摄制作的剧情片,这样的方法使影片的故事核心、演员及其表演、蒙太奇等方面显示出新的特色。纪录片的真实与剧情片的虚构在碰撞中形成了一种和解的关系,本文拟从影片《冈仁波齐》出发,阐释其中真实与虚构的和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虚构 冈仁波齐
下载PDF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论李敬泽作品中的历史书写
14
作者 王奕涵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9-185,共7页
文学是一种虚构的艺术,而历史是一种客观的真实,李敬泽却通过重新言说历史,将书写悬置于真实与虚构之间,诠释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观与历史观。他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叙事策略,以实现自己的文学目标。首先,时间是叙事的基本... 文学是一种虚构的艺术,而历史是一种客观的真实,李敬泽却通过重新言说历史,将书写悬置于真实与虚构之间,诠释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观与历史观。他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叙事策略,以实现自己的文学目标。首先,时间是叙事的基本维度,李敬泽作品中时间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是并置的,呈现出兼具历史纵深感与当下延展感的叙事效果。其次,作为一种叙事目的,“总体性”是李敬泽一直以来的追求,他从话语层面对个体与总体进行了辩证统一,尝试观照历史中的每一位个体,并在文学中找到通往总体的路径。最后,任何一种策略最终都指向对真实、虚构问题的思考,李敬泽在书写中打破了虚与实之间绝对的二元对立,并反向重构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开放的关系中走向良性互动,以实现对抗巨大的现代性焦虑这一终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敬泽 历史书写 总体性 真实虚构
下载PDF
《燃烧》:真实与虚构的多层次交织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艳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119,共3页
韩国电影《燃烧》改编自《烧仓房》和《烧马棚》两部短篇小说,导演李沧东借由两部作品将想象空间和隐喻暗示无限扩展,并使电影的迷之真相层峦叠嶂地展现于观众眼前,既有对韩国社会现实的追问和关切,也不乏其对韩国青年退去散漫、燃尽悲... 韩国电影《燃烧》改编自《烧仓房》和《烧马棚》两部短篇小说,导演李沧东借由两部作品将想象空间和隐喻暗示无限扩展,并使电影的迷之真相层峦叠嶂地展现于观众眼前,既有对韩国社会现实的追问和关切,也不乏其对韩国青年退去散漫、燃尽悲伤从而回归真我的期待,因此成就了电影看似迷乱实则真实的虚实交织意象,诚如这个看起来平静祥和的社会,实际早已危机四伏、压抑不堪。李沧东以此表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真实虚构 多层次交织
下载PDF
论《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的真实与虚构
16
作者 胡小婧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04-106,共3页
《小径分岔的花园》以虚构战犯余准的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一个囊括玄学的侦探故事。作者用虚幻事物充当真实事物的注脚,将虚构的"幻想之物"隐匿到"小说真实"中,缝合幻想和现实的间隙,取消了真假的二元对立。通过文... 《小径分岔的花园》以虚构战犯余准的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一个囊括玄学的侦探故事。作者用虚幻事物充当真实事物的注脚,将虚构的"幻想之物"隐匿到"小说真实"中,缝合幻想和现实的间隙,取消了真假的二元对立。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历史性、细节、时空与陌生化几个角度可以探讨这部小说中的真实与虚构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赫斯 真实虚构 解构
下载PDF
朗读艺术中“情景再现”的真实与虚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时瑞茹 《戏剧之家》 2018年第7期90-90,共1页
朗读艺术,是有声美学的一种,是广播电视行业以及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字传播方式之一。如何让朗读的美,点缀上思想、素养和个性的花,就要用到语言表达中"情景再现"这一技巧,要科学合理的用,辨证唯物的用,个性化的用,巧妙将朗... 朗读艺术,是有声美学的一种,是广播电视行业以及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字传播方式之一。如何让朗读的美,点缀上思想、素养和个性的花,就要用到语言表达中"情景再现"这一技巧,要科学合理的用,辨证唯物的用,个性化的用,巧妙将朗读者对文字材料二次创造的"真实"与"虚构"进行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艺术 情景再现 真实虚构
下载PDF
长镜头里的真实与虚构——以电影《路边野餐》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艳 《西部广播电视》 2020年第17期99-101,共3页
电影《路边野餐》因其独特的诗意电影风格令人赞叹不已。尤其是影片中41分03秒的长镜头,将真实与虚幻、现实与梦境按照生活的自然流程呈现出来,模糊了再现与表现的界限,显示了镜头语言令人赞叹的表达魅力。本文将结合长镜头理论剖析《... 电影《路边野餐》因其独特的诗意电影风格令人赞叹不已。尤其是影片中41分03秒的长镜头,将真实与虚幻、现实与梦境按照生活的自然流程呈现出来,模糊了再现与表现的界限,显示了镜头语言令人赞叹的表达魅力。本文将结合长镜头理论剖析《路边野餐》对长镜头的创新运用,并重新思考长镜头的功能与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边野餐》 长镜头 真实虚构
下载PDF
论非虚构写作的真实观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雅俐 《写作》 2019年第3期28-36,共9页
倡导“非虚构写作”,往往特意强调与“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等“传统”文学概念的区别,意在凸显作者的写作姿态,这是一种对过度远离、逃避现实世界倾向的批判与拨正。面对随之而来的对其真实性与文学性的争议与质疑,则需要探究非虚构... 倡导“非虚构写作”,往往特意强调与“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等“传统”文学概念的区别,意在凸显作者的写作姿态,这是一种对过度远离、逃避现实世界倾向的批判与拨正。面对随之而来的对其真实性与文学性的争议与质疑,则需要探究非虚构写作的真实观,重新反思文学创作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通过剖析非虚构写作的文学追求、具体指向和写作路径,认为其实践与阐释,目的是通过营造“在场”的状态来获得“真实”。非虚构写作中的“真实”具有三个不同层面的指向——物理实在、事理情理与精神感受,分别代表切实之“形”、逻辑之“理”和感性之“情”。而“在场”则是非虚构写作驶向真实的通行证。沉浸式的情境、凸显的自我和共在的他者,这三者共同营造了“在场”的状态。当前非虚构写作在艺术性与思想性、真实的性质与尺度等问题上的确存在种种局限,但作为一个可阐释性、包容性更强的概念,它在真实过于泛滥的当下语境中,越发彰显出自身的意义价值:重新关切广阔的现实人间,挖掘触摸大地的真实,重新审视看待真实的眼光、组织真实的方式,重新思考与厘定文学、虚构与现实三者之间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写作 真实 虚构文学 真实虚构
下载PDF
论儿童视角对小说真实与虚构艺术的放大作用
20
作者 高尚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9-20,共2页
"真实与虚构"是小说艺术的重要方面,儿童视角是小说的重要视角之一。儿童视角对小说艺术中的真实与虚构具有放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因赤子之心的表达而呈现的真实性,因游戏精神与丰富的想象力而造就的虚构性,这种双重... "真实与虚构"是小说艺术的重要方面,儿童视角是小说的重要视角之一。儿童视角对小说艺术中的真实与虚构具有放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因赤子之心的表达而呈现的真实性,因游戏精神与丰富的想象力而造就的虚构性,这种双重加深使得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视角 小说艺术 真实虚构 游戏精神 想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