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5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蕃碑文虚词运用特征研究
1
作者 李加东周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1期129-146,共18页
虚词是藏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不同时代的虚词运用及其变化,对了解藏文发展历史及其规律尤为重要。吐蕃碑文从文献来源及年代都为最“原始”的吐蕃文献之一,其内容至今没有任何篡改。依据吐蕃碑文研究当时藏文的虚词运用特征,能够管窥... 虚词是藏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不同时代的虚词运用及其变化,对了解藏文发展历史及其规律尤为重要。吐蕃碑文从文献来源及年代都为最“原始”的吐蕃文献之一,其内容至今没有任何篡改。依据吐蕃碑文研究当时藏文的虚词运用特征,能够管窥吐蕃时期藏文虚词的语法特征及其演变过程,从而能够探究藏文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规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以目前遗存的吐蕃三代赞普时期13篇碑文,研究了吐蕃时期藏文虚词的运用及其特征并加以分析。把这13篇碑文中出现的虚词分为“格虚词”和“非格虚词”两大类,运用统计法和比较法对这些虚词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梳理,并运用其特征与吞米桑布扎所著的《三十颂》及其后面形成的各类藏文语法书中讲述的虚词运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从而找出演变规律。发现《三十颂》中没有出现的个别虚词在以上碑文中有使用,而如今使用的有些虚词在吐蕃碑文中没有出现,如年代越早,虚词“■gyi kyis”代替虚词“■(kyi和kyis)”的频率越高,各类后吐蕃时期藏文语法书中出现且如今使用的虚词“■(yi和yis)”在吐蕃时期的碑文及敦煌文献、钟铭文中均未出现;《三十颂》中未出现的虚词“■(te和de)”不仅在吐蕃碑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用法跟后期藏文语法书中出现的基本吻合。综上,笔者认为《三十颂》中未出现,但已在碑文中出现的虚词是吞米桑布扎时期未出现的虚词;而碑文和《三十颂》中均出现但如今不使用的虚词是因为后期不再使用而导致的。因此虚词运用的特征可以作为研究古藏文文献年代的衡量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时期碑文 虚词运用特征 虚词 非格虚词
下载PDF
论现代汉语虚词与穆旦诗歌节奏的建构
2
作者 叶琼琼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大量虚词入诗对穆旦诗歌节奏有根本性影响:虚词改变了传统诗歌双音步为主的节奏机制,建构了灵活多变的超音步节奏机制;打破了汉语诗歌“连续强重音”状态,形成具有轻重起伏和快慢交替的语音节奏。助词、介词等虚词的连续重复或间隔重复... 大量虚词入诗对穆旦诗歌节奏有根本性影响:虚词改变了传统诗歌双音步为主的节奏机制,建构了灵活多变的超音步节奏机制;打破了汉语诗歌“连续强重音”状态,形成具有轻重起伏和快慢交替的语音节奏。助词、介词等虚词的连续重复或间隔重复,构成绵密、对称、整齐的视觉节奏,介词宾语的多变体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有约束的自由”的特征;虚词“同位重复”的布局形成结构相同、平行展开的意群或诗节,构成均齐的视觉节奏。虚词与实词相结合起到情感和意义“增值”的审美作用;穆旦诗歌中情绪节奏与语思节奏密不可分,二者均呈现出复杂,多重,多向,多变的特征,形成“多声部”、多变的节奏。穆旦诗歌节奏是立体多元的现代诗歌节奏,穆旦竭力在传统诗歌节奏和西方诗歌节奏之间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汉语的“声音”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 语音节奏 语形节奏 情绪节奏 语思节奏
下载PDF
英语边缘虚词granted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
3
作者 张宏国 吴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在现代英语共时平面,granted有动词的过去式及过去分词、形容词及边缘虚词用法。从历时角度看,granted的用法由最初动词过去式逐步由实到虚演变为边缘虚词,是语法化的结果。隐喻、重新分析、主观性和主观化是granted语言演变的机制和动因。
关键词 边缘虚词 granted 语义演变 语法化
下载PDF
论韩愈士不遇诗虚词造语与比兴意象之新变
4
作者 孟毅苗 黄伟 《语文学刊》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韩愈七应科举,二贬南荒,是中唐“士不遇”文人的典型代表,韩诗中约有三成主题涉及“士不遇”。韩愈士不遇诗贯彻其“自树立,不因循”的诗学之旨:在语言表达上,锻炼字词,多用文言反问、疑问词语,借助“其”“且”“与”“所”等虚词新创... 韩愈七应科举,二贬南荒,是中唐“士不遇”文人的典型代表,韩诗中约有三成主题涉及“士不遇”。韩愈士不遇诗贯彻其“自树立,不因循”的诗学之旨:在语言表达上,锻炼字词,多用文言反问、疑问词语,借助“其”“且”“与”“所”等虚词新创“虚词造语”;在艺术手法上,追求奇异,比兴意象“奇诡化”的新变背离了诗歌雅正传统,形成“奇崛险怪”的审美风格。韩愈将幕府生活、党争革新、贬地风物等新题材引入诗歌,士不遇诗在呈现新面貌的同时,更寄托着不遇文人崇高的精神信仰。韩愈在“自树立,不因循”诗学之旨引导下大变唐诗风貌,推动诗歌从唐音至宋调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士不遇 虚词造语 比兴 意象
下载PDF
关于《中古汉语虚词词典》的编撰
5
作者 董志翘 《辞书研究》 2024年第2期1-16,I0001,共17页
汉语虚词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特征之一,自上古汉语进入中古汉语阶段,汉语的虚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诸如:大量虚词发生了更替(包括新兴虚词的产生,旧有虚词的淘汰)部分虚词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发生了演变。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一部反映这一重... 汉语虚词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特征之一,自上古汉语进入中古汉语阶段,汉语的虚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诸如:大量虚词发生了更替(包括新兴虚词的产生,旧有虚词的淘汰)部分虚词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发生了演变。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一部反映这一重大变化的中古汉语虚词词典,这对于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对于中古汉语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都带来极大的不便,有鉴于此,笔者编撰了这部《中古汉语虚词词典》,以期为汉语史研究,为中古文献的阅读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虚词词典 编撰
下载PDF
论六朝隋唐文人拟作《步虚词》的世俗化
6
作者 贾鸣 蔡丹君 《天中学刊》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步虚词本为道经中的斋仪用词,后逐渐演变为乐府题目和曲牌,作为宴飨乐和日常俗乐使用。这与文人拟作及唐代“道调”的确立密切相关。自庾信开始文人便以游仙乐府写法拟作《步虚词》,音乐性逐渐战胜了道经中的仪式性。唐玄宗时“步虚”... 步虚词本为道经中的斋仪用词,后逐渐演变为乐府题目和曲牌,作为宴飨乐和日常俗乐使用。这与文人拟作及唐代“道调”的确立密切相关。自庾信开始文人便以游仙乐府写法拟作《步虚词》,音乐性逐渐战胜了道经中的仪式性。唐玄宗时“步虚”作为“道调”的一种被纳入教坊体系,其音乐特点也启发了文人创作。中唐文人拟作的《步虚词》中,虽人物、景物带有一定道教色彩,但斋仪和道经的痕迹已逐渐消失。道调发展和文人拟作相互促进,推动《步虚词》成为唐后有影响力的曲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士步虚词 道曲 俗乐 隋唐乐府
下载PDF
汉语虚词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
7
作者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5,共1页
汉语语法专题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大型学术会议,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第十一届会议“汉语虚词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24年10月19日—20日在江... 汉语语法专题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大型学术会议,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第十一届会议“汉语虚词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24年10月19日—20日在江城武汉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汉语虚词问题”和“纪念邢福义先生”,热忱欢迎海内外学者参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中心 汉语虚词 海内外学者 江城武汉 学术会议 邢福义先生 汉语语法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本土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讨论汉语语法那两个特点的?——关于“汉语缺乏形态、注重语序和虚词”观点的形成过程
8
作者 王恩旭 杨敏 《现代语文》 2024年第3期4-12,F0002,共10页
关于“谁最早提出汉语语法有那两个特点(缺乏形态变化、借助语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这一搁置已久的语法学史问题,袁毓林、王恩旭2024年首次予以了回应。此篇论文是袁毓林、王恩旭的姊妹篇,致力于回答“本土学者如何认识和看待汉语语... 关于“谁最早提出汉语语法有那两个特点(缺乏形态变化、借助语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这一搁置已久的语法学史问题,袁毓林、王恩旭2024年首次予以了回应。此篇论文是袁毓林、王恩旭的姊妹篇,致力于回答“本土学者如何认识和看待汉语语法那两个特点”这一问题。通过对1898—1979年本土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没有一位本土学者或论著独立提出并讨论过那两个特点。在此基础上,回答了“为什么本土学者无法独立提出汉语语法那两个特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特点 本土学者 缺乏形态 借助语序和虚词 系统性研究
下载PDF
藏文虚词知识融合的藏汉机器翻译方法研究
9
作者 严松思 珠杰 +3 位作者 汪超 刘亚姗 许泽洲 徐泽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针对藏文虚词的文法特点,设计了基于藏文虚词知识融合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藏汉翻译的效果。首先通过全部藏文虚词知识融合、过滤兼类虚词知识融合、单音节虚词知识融合和多音节虚词知识融合,得到四种对应语料,其次将其在Transformer... 针对藏文虚词的文法特点,设计了基于藏文虚词知识融合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藏汉翻译的效果。首先通过全部藏文虚词知识融合、过滤兼类虚词知识融合、单音节虚词知识融合和多音节虚词知识融合,得到四种对应语料,其次将其在Transformer模型和mBART模型上进行了实验,使用轮数集成和不同网络结构集成来提高最终模型的泛化能力。对比实验证明,藏文虚词知识融合算法与模型集成策略可以提升藏汉机器翻译的翻译效果,最高可以达到38.05个BLE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文虚词知识融合 机器翻译 模型集成
下载PDF
文言文中虚词对文言文赏析的影响
10
作者 杨雪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0期38-42,共5页
文言文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和凝聚,不仅展现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汉语言文学发展历程,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和人文内涵,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向的三观。而对文言文的研究,也更是有助于个体形成正向的思维和判断力。虚词作... 文言文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和凝聚,不仅展现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汉语言文学发展历程,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和人文内涵,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向的三观。而对文言文的研究,也更是有助于个体形成正向的思维和判断力。虚词作为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言文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构成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表达句子的意义和语气,也理应在赏析中占更高的比重。通过对虚词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价值,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对此,该文立足于虚词赏析,探讨虚词的价值和内涵,追本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 虚词 源头分析 演化变迁 文本解读 文本分析优化
下载PDF
《故都的秋》虚词中见真情
11
作者 韩卫红 《中学语文》 2024年第9期81-82,共2页
郁达夫《故都的秋》运用了大量的副词、连词等虚词描写景物,抒发对故都之秋的真挚浓烈的情感,诸如运用虚词强化对故都之秋的思念痴情、陶醉深情、难舍浓情。
关键词 《故都的秋》 虚词 真情
下载PDF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知识库建设综述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坤丽 昝红英 +2 位作者 柴玉梅 韩英杰 赵丹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15,共9页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繁杂多样,虚词用法的研究对汉语语义理解及语法分析起着非常重要地作用。该文在分析虚词及词汇知识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三位一体的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知识库中虚词用法词典、虚词用法规则库和虚词用法标注语料库的建设...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繁杂多样,虚词用法的研究对汉语语义理解及语法分析起着非常重要地作用。该文在分析虚词及词汇知识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三位一体的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知识库中虚词用法词典、虚词用法规则库和虚词用法标注语料库的建设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虚词知识库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利用已经构建的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对虚词用法自动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用法知识库 虚词用法词典 虚词用法规则库 虚词用法标注语料库
下载PDF
华语虚词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13
作者 孙利萍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4,共8页
华语是华人的共同语。华语虚词使用频率高,因此,一直在华语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华语虚词研究是华语语法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华语理念下,国内外涌现出了大批华语研究成果,丰富了汉语研究的视野,华语虚词研究也成为了一个热点... 华语是华人的共同语。华语虚词使用频率高,因此,一直在华语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华语虚词研究是华语语法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华语理念下,国内外涌现出了大批华语研究成果,丰富了汉语研究的视野,华语虚词研究也成为了一个热点。鉴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华语虚词国内外研究的成果,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 虚词研究 问题 展望
下载PDF
虚词使用与鲁迅的现代散文实践——以《朝花夕拾》手稿为中心
14
作者 王宇平 陈莉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8,66,共11页
作为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汉语以虚词和语序作为主要的语法手段,在语言面貌上极为依赖虚词。“五四”以来,从文言和旧白话到新体白话的现代书写语言转变过程中,虚词成为人们观察语言演变的重要窗口。鲁迅是新体白话的倡导推动者与最有实... 作为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汉语以虚词和语序作为主要的语法手段,在语言面貌上极为依赖虚词。“五四”以来,从文言和旧白话到新体白话的现代书写语言转变过程中,虚词成为人们观察语言演变的重要窗口。鲁迅是新体白话的倡导推动者与最有实绩的作者,除小说和杂文创作外,其散文创作亦占有重要地位。《朝花夕拾》是现存鲁迅手稿最全的作品集之一,该散文集手稿中大量的虚词改动主要在精密的文法与逻辑的外现两个方向上着力。鲁迅高频的创造性的虚词使用,朝向极致的精密性和充分敞开的语言世界,这与他在散文实践中打破自律的文类追求是一体的,同时也促成了鲁迅散文中现代情感的理性建构以及审美独特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 新体白话 鲁迅 手稿 现代散文 《朝花夕拾》
下载PDF
虚词性高频搭配“也就”用法探析
15
作者 王凤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5-92,共8页
虚词性高频搭配“也就”是典型的跨层结构。当“也就”用在单句或者分句内部时,主观化程度较高,常含有与自己或他人心理预期不相符、低于预期的意思。后接成分一般是数量词、动词重叠形式及“随便”“那么”等词,表示说话者主观上认为... 虚词性高频搭配“也就”是典型的跨层结构。当“也就”用在单句或者分句内部时,主观化程度较高,常含有与自己或他人心理预期不相符、低于预期的意思。后接成分一般是数量词、动词重叠形式及“随便”“那么”等词,表示说话者主观上认为数量少、把事情往小里说或者带有贬损评价等。“也就”用在复句中连接后一分句时,表示说话人主观中认为前一分句(X)要经由隐含项(Y1)才能引出或者推导出某种结果(Y)。隐含项(Y1)在句中不出现,隐含项可能是类同,也可能是推断。“也就”用于复句中时,其词汇化程度与主观性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搭配 虚词 “也就” 词汇化 跨层结构
下载PDF
现代汉语虚词与郭沫若《女神》的节奏特征
16
作者 钱韧韧 《江汉学术》 2023年第2期79-88,共10页
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注重“内在律”的情绪节奏实践,在大量语气助词、副词、介词结构对应中的排比重叠应用,实现了情绪节奏与语义节奏的互动;以虚词的合理使用构成自由灵活式、圆融平衡式和回旋递进式的语形节奏,推进了情绪节奏的放... 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注重“内在律”的情绪节奏实践,在大量语气助词、副词、介词结构对应中的排比重叠应用,实现了情绪节奏与语义节奏的互动;以虚词的合理使用构成自由灵活式、圆融平衡式和回旋递进式的语形节奏,推进了情绪节奏的放纵与收敛;形成诗句轻重音和声调、语调的变化,虚词的反复及押韵,构成了现代的韵律节奏。《女神》以大量虚词调适语音节奏的急缓、停延、长短、高低等要素,与情绪节奏、语义节奏、语形节奏等互动,打破了传统诗歌固定的格律形式,形成多元开放的现代节奏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 郭沫若 《女神》 诗歌节奏 诗体 散文化
下载PDF
英语边缘虚词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以given为例
17
作者 张宏国 吴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9-85,共7页
在现代英语共时平面,given多用作动词give的过去分词,也可作为形容词和边缘虚词出现在正式文本中。从历时看,given从早期的过去分词逐渐演变为形容词、介词和连词,经历了语法化历程。隐喻、重新分析、使用频率和主观化是边缘虚词given... 在现代英语共时平面,given多用作动词give的过去分词,也可作为形容词和边缘虚词出现在正式文本中。从历时看,given从早期的过去分词逐渐演变为形容词、介词和连词,经历了语法化历程。隐喻、重新分析、使用频率和主观化是边缘虚词given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虚词 given 语义演变 语法化
下载PDF
《故都的秋》虚词运用之妙
18
作者 方小凤 宋玉霜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第4期16-18,共3页
《故都的秋》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巧妙运用动态助词传达闲适的情思,凭借结构动词舒缓了文本节奏,运用联结词呈现情感递进,使文章顺畅,脉络分明,恰到好处的语气词运用营造了北京情调。引导学生体会虚词... 《故都的秋》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巧妙运用动态助词传达闲适的情思,凭借结构动词舒缓了文本节奏,运用联结词呈现情感递进,使文章顺畅,脉络分明,恰到好处的语气词运用营造了北京情调。引导学生体会虚词运用之妙,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 妙用 《故都的秋》
下载PDF
藏语虚词教学方法研究
19
作者 吉太加 泽秋甲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71-79,共9页
藏语作为一门语法规则十分严谨、逻辑性很强的法制型语言,其虚词的用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虚词在整个藏语的应用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语义修饰、逻辑定式和语义锁定的作用。藏语中一般不依靠虚词的语句很少。由此,虚词对于藏语的重要性不言... 藏语作为一门语法规则十分严谨、逻辑性很强的法制型语言,其虚词的用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虚词在整个藏语的应用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语义修饰、逻辑定式和语义锁定的作用。藏语中一般不依靠虚词的语句很少。由此,虚词对于藏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未见专门探究藏语虚词授课方法相关的文章。因此,本文按照藏文虚词分为格虚词和一般虚词的观点,探讨藏语虚词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认为在藏语虚词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难点:如果除了看格虚词的添接规则,无需看后置字的区别,那么其在语义上一定有所区别,故之需看句子上下文的语义,须认识到虚词的同形异义之处;了解词类是认识格虚词使用方法的重要一环,虽然一般虚词在其语音上看似乎没有意义,但他们在句子中的作用是有别于格虚词的;部分虚词可搭配在具有相同词义上;一般虚词中包含真虚词与非真虚词、附在词后的虚词与不附在词后的虚词、具有实在意义的虚词与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等具有多种类型,因而他们的语义也无法在同一范畴进行探讨。本文就如何在把握以上几个难点的基础上,概括出藏语虚词功能教学方法,进而对藏语虚词应用及其在遣词造句中的功能等作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 讲授方法
下载PDF
《论衡》虚词与《史记》虚词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庆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02,共4页
比较《论衡》和《史记》虚词,虚词的大类没有发生变化,但各类虚词的数量及其词义或用法皆有变化,但这种变化在各类虚词之间并不平衡。比较二书虚词,《论衡》在虚词使用上分工进一步明确,系统进一步简化,假借进一步减少。这是一种进步。... 比较《论衡》和《史记》虚词,虚词的大类没有发生变化,但各类虚词的数量及其词义或用法皆有变化,但这种变化在各类虚词之间并不平衡。比较二书虚词,《论衡》在虚词使用上分工进一步明确,系统进一步简化,假借进一步减少。这是一种进步。这种变化,主要是时间的因素造成的,其次还有文体的因素,个人用字的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虚词通释》 《论衡虚词通释》 虚词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