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道德经》的虚静美管窥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进林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8-31,106,共5页
老子《道德经》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虚静在《道德经》中不仅是种状态美,而且是种境界美。以虚静为美反映了老子悟道、合道的审美理想,这是他所处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审美思维的折射,浓缩了真善的特质,表现出他对自然、社会、人生之美的渴... 老子《道德经》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虚静在《道德经》中不仅是种状态美,而且是种境界美。以虚静为美反映了老子悟道、合道的审美理想,这是他所处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审美思维的折射,浓缩了真善的特质,表现出他对自然、社会、人生之美的渴求,蕴含了对异化文明的批判,为后人寻求美的生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虚静美 状态 理想 思维
下载PDF
浅谈宋人花鸟作品中的虚静美
2
作者 许溢水 肖琰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期173-173,共1页
"虚静"说的是让人的精神进入到一种无欲无求的极端平静的自然状态。事物的一切美会通过"虚静"展现在眼前。虚静作为自然、生命和艺术的本质,从而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一种必要的态度。
关键词 虚静美 宋人花鸟 风韵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虚静之美”及应用“景域”的拓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饶娜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6-101,共6页
“虚静”作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颇具特色的“审美范畴”,其在园林中所带来的情境体验令人目酣神醉。“虚静”有“心性虚静”之意,追求的是“宁静致远”的修心之境。中国古典园林围绕“虚静”意境所展开的相关设计理念,深刻反映了中国人... “虚静”作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颇具特色的“审美范畴”,其在园林中所带来的情境体验令人目酣神醉。“虚静”有“心性虚静”之意,追求的是“宁静致远”的修心之境。中国古典园林围绕“虚静”意境所展开的相关设计理念,深刻反映了中国人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审美心境。从崇尚“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到追求“静动相融”的灵动之美;从寻求“山水比德”的澄明之美到开创“物我交融”的意境之美;从侧重“有无相生”的恬静之美到体会“虚静互现”的立体之美。中国古典园林所崇尚的“虚静之美”具有广泛的应用“景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应用景域
下载PDF
宋词自然形象的虚静之美
4
作者 万薇薇 《文教资料》 2016年第25期3-4,39,共3页
宋词自然形象的虚静特点与对自然形象的选择、对自然形象特点的准确捕捉和对语言、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密切相关。宋词的虚静美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能扩大读者的审美感受范围,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层次。
关键词 宋词 自然形象 虚静美
下载PDF
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 被引量:2
5
作者 凯亚 《福建茶叶》 2005年第2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茶道 茶文化 虚静美
下载PDF
文人山水画的“静”美
6
作者 杨文斌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86-89,共4页
"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为完备的哲学内涵,这一思想体系由来已久,不管是儒家的"宁静以致远",道家老庄的"心斋"坐忘,还是佛学中的"凝神观照、沉思静虑"的"了悟"境界,都反映出中国文... "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为完备的哲学内涵,这一思想体系由来已久,不管是儒家的"宁静以致远",道家老庄的"心斋"坐忘,还是佛学中的"凝神观照、沉思静虑"的"了悟"境界,都反映出中国文化崇尚"静"的传统。这些思想在文人士大夫中形成了反映"静"观念的形象化、精神化追求,在浩瀚的艺术作品中,文人山水画的"静美"的审美追求取得的艺术成就是显著的,在中国画艺术中颇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怀观道
下载PDF
“虚静之美”的传统审美在现代茶空间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
7
作者 邓伊均 王小康 +1 位作者 何铭锋 田飞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
通过对“虚静之美”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融合与体现。再从“虚静”的特征分析入手,剖析“虚静之美”在空间环境、材质、意境等方面的设计特征,从而找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与茶空间设计的契合之处,统一内在的文化... 通过对“虚静之美”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融合与体现。再从“虚静”的特征分析入手,剖析“虚静之美”在空间环境、材质、意境等方面的设计特征,从而找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与茶空间设计的契合之处,统一内在的文化意境与外在的空间表现形式,提出蕴藏深厚文化的现代茶空间设计理念,进而研究如何将“虚静之美”的传统审美在现代茶空间设计中进行延续与发展,使得现代茶空间的设计既能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又能凸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情感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茶空间 传统审
下载PDF
《管子》美学思想探析
8
作者 郑东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17-20,共4页
《管子》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是融合了以人为轴心元素的美学概括,是围绕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自身心境的调节为主题的美学阐释。比德是人与自然物所联结而产生的特殊的审美情趣,也是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固有的寄托方式。德义即君子施... 《管子》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是融合了以人为轴心元素的美学概括,是围绕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自身心境的调节为主题的美学阐释。比德是人与自然物所联结而产生的特殊的审美情趣,也是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固有的寄托方式。德义即君子施德于平民百姓,是人与人交流互动的施德亲近行为。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中国先哲对既要生存发展又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美学问题的深层忧思,所以《管子》总是强调"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虚静美是关于人的心境调节的美学理路。《管子》的虚静美肯定人的精神自由与心境的宁静是体道悟道即艺术审美的基础条件。虚静美揭示了艺术审美活动的心理特征,同时也触及到审美联想等艺术创作问题的本质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比德 德义 环境 虚静美
下载PDF
老子美学思想三要义之探析
9
作者 高国雄 《昌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0-53,共4页
老子的美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但撮其要义,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自然美"、"无为美"、"虚静美"三个方面。而且,这三方面之间还存在着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老子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后世的美学和艺术均影... 老子的美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但撮其要义,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自然美"、"无为美"、"虚静美"三个方面。而且,这三方面之间还存在着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老子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后世的美学和艺术均影响深远。本文就上述三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作了简要的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学思想 自然 无为 虚静美
下载PDF
盆景艺术造型风格图颂
10
作者 陈锦昌 《花卉》 2004年第11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盆景艺术 造型风格 艺术赏析 苍劲 虚静美 华丽 优雅
下载PDF
黄宾虹的人品与画品
11
作者 石秀丽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1-83,共3页
黄宾虹作为我国近现代山水画大师,他留给后人大量金石书画及绘画论述,其艺术成就正是以他良好的国学渊源、民族忧患意识和道家"静虚"的美学观为基础。笔墨当以人品为先,正如黄宾虹所说"画品之高,根于人品",在当今... 黄宾虹作为我国近现代山水画大师,他留给后人大量金石书画及绘画论述,其艺术成就正是以他良好的国学渊源、民族忧患意识和道家"静虚"的美学观为基础。笔墨当以人品为先,正如黄宾虹所说"画品之高,根于人品",在当今世界物欲至上的风潮下,探讨黄宾虹绘画艺术的内外成因,对当下中国画学变革和画坛优秀人才的成长无疑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 浑厚华滋
下载PDF
漫谈中西方绘画色彩运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房正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8年第12期220-221,共2页
本文通过对中西绘画不同色彩观的比较,阐述了西方由于绘画思想的演变,导致其色彩运用从客观写实到主观表现的转变;而中国在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观照下,色彩上以墨为主,追求一种虚静之美。尽管两者在表现方式上区别极大,但在对色彩表现的精... 本文通过对中西绘画不同色彩观的比较,阐述了西方由于绘画思想的演变,导致其色彩运用从客观写实到主观表现的转变;而中国在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观照下,色彩上以墨为主,追求一种虚静之美。尽管两者在表现方式上区别极大,但在对色彩表现的精神性追求上却是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性 主观表现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