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刘勰对庄子虚静观的继承与超越 被引量:1
1
作者 程丽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继承与超越 虚静观 刘勰 庄子 静” 心理状态 审美心理学 老庄哲学
下载PDF
道家道教虚静观与中国传统器乐文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蔡钊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0-73,共4页
道家道教虚静观是道家道教哲学基础 ,同时它为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提供了丰富营养 ,在中国传统器乐文化中体现为三种境界 :收心去欲 ;物我两忘 ;“大美”、“大音”。道家道教虚静观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艺术创造的美学归趋。
关键词 道家道教虚静观 中国传统器乐文化 收心去欲 物我两忘 大美大音
下载PDF
万物静观皆自得——浅谈中国古典绘画创作中的虚静观 被引量:2
3
作者 鹿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3期46-48,共3页
“虚静”是艺术审美发生的心理前提。中华美学对虚静的心境十分推崇,凡是从事高雅的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之时,一定要讲究幽静的环境和虚静的心境。中国绘画自魏晋以来的一个中心主题便是崇尚自然,在自然山水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开启心灵的... “虚静”是艺术审美发生的心理前提。中华美学对虚静的心境十分推崇,凡是从事高雅的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之时,一定要讲究幽静的环境和虚静的心境。中国绘画自魏晋以来的一个中心主题便是崇尚自然,在自然山水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开启心灵的窗户,并以此来观照、体验无限的宇宙,从而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艺术境界。抟虚成实,使虚的空间化为实的生命,画家们正是以这种虚静的胸襟、玄学的意味去体会自然,以深沉、自由的艺术心灵为万物传神、为四季写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 虚静观 绘画创作 万物 古典 自得 艺术欣赏 审美发生 静”
下载PDF
论汉语写作中虚静观与主体写作心理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怀仁 《甘肃高师学报》 2010年第3期47-50,共4页
写作心理是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活动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特征,体现了由原始、无序的写作对象或材料经过写作主体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初步有序的写作主体意识,再转化为有序地用恰当的语言与文体表现写作成品——文本的过程,体现为写作主体在写... 写作心理是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活动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特征,体现了由原始、无序的写作对象或材料经过写作主体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初步有序的写作主体意识,再转化为有序地用恰当的语言与文体表现写作成品——文本的过程,体现为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直觉的敏锐,想象的飞升,灵感的活跃。这就要求写作主体必须有一个最佳的写作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也正和道家所言的虚静观相契合。道家虚静观中有形生于无形、有声源于无声的思想,体现了写作乃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的思想观念,也体现了写作主体不受任何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文章对于道家的虚静观对汉语写作的影响从虚静观与写作主体自由想象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直觉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灵感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的审美指向与意象创造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写作 虚静观 写作心理 灵感 审美指向
下载PDF
从《道德经》虚静观英译论典籍译者的生态伦理意识培养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杰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4-17,共4页
文章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对《道德经》中"虚""静"观的不同英译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具备生态伦理意识的《道德经》英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有更强生命力;翻译的生态伦理意识是将翻译的主体即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中... 文章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对《道德经》中"虚""静"观的不同英译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具备生态伦理意识的《道德经》英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有更强生命力;翻译的生态伦理意识是将翻译的主体即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看成一个互为联系的有机整体;培养典籍译者的生态伦理意识对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的传介与目的语文化的建构均有重要意义,其途径主要有翻译教育与翻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虚静观 生态翻译学 典籍译者 生态伦理意识
下载PDF
道家虚静观视角下的古筝艺术审美
6
作者 廖婧 《歌海》 2016年第4期53-57,共5页
道家虚静观很好的为古筝演奏提供了一种审美心境,尤其是具体的道教音乐更是形象地体现了虚极生实,静中取动的审美境界。而这种虚实相生、静照忘求的审美心态正是古筝演奏者亟待所需的。因此,将古筝的演奏艺术审美结合道家的虚静观进行分... 道家虚静观很好的为古筝演奏提供了一种审美心境,尤其是具体的道教音乐更是形象地体现了虚极生实,静中取动的审美境界。而这种虚实相生、静照忘求的审美心态正是古筝演奏者亟待所需的。因此,将古筝的演奏艺术审美结合道家的虚静观进行分析,力图通过对虚静的研究,进而为古筝演奏艺术的审美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虚静观 古筝艺术 审美
下载PDF
论庄子的“虚静观”在审美活动中的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利 《设计》 2016年第15期44-45,共2页
《庄子》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同时对于艺术设计创作与鉴赏,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探讨的是庄子美学中的"虚静",其作为生命底蕴的气的一种本原状态。"虚静"观认为人只有虚己忘我,... 《庄子》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同时对于艺术设计创作与鉴赏,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探讨的是庄子美学中的"虚静",其作为生命底蕴的气的一种本原状态。"虚静"观认为人只有虚己忘我,才能与万物同一,得到至善至美的道。本文也通过自己的设计实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美学 虚静观 审美活动
下载PDF
老子的虚静观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庄新霞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25-26,31,共3页
"道"是老子虚设出来的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的理想方式。它表现为"虚静"、"自然"、"无为"等具体形态。老子认为世间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人们也应回到原本的虚静和与世无争的状态中去。虚静... "道"是老子虚设出来的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的理想方式。它表现为"虚静"、"自然"、"无为"等具体形态。老子认为世间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人们也应回到原本的虚静和与世无争的状态中去。虚静与老子的无为、知足等观点有着密切关系,对现代的人们仍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虚静观 哲学系统 起源
下载PDF
老庄虚静观的美学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谭云临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
“虚静”是老子和庄子美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艺术创作与鉴赏的过程中,只有淡化主体,虚己忘我,保持物我俱丧的虚静状态,体生命、艺术与自然万物的合和之道,才能使审美活动具有超越性,真正表现为精神活动和超功利活动。老庄虚静观的... “虚静”是老子和庄子美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艺术创作与鉴赏的过程中,只有淡化主体,虚己忘我,保持物我俱丧的虚静状态,体生命、艺术与自然万物的合和之道,才能使审美活动具有超越性,真正表现为精神活动和超功利活动。老庄虚静观的美学价值在于:其不仅是一种人格理想,且提供了一种对于诗歌、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及其审美活动的审美方法论和艺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观 美学价值 庄子 人格理想 艺术创作 审美方法论 艺术观
下载PDF
《庄子》虚静观探赜
10
作者 吴福秀 《华中学术》 2011年第1期52-60,共9页
《庄子》提出的虚静观是其'道'论的一部分,它以无限、大美之境为基本追求,以'心斋'、'坐忘'为具体践行方式,分别从人的内部精神引导和外部环境改造出发,倡导了一种自然无为、致虚、守静而万物俱化的虚静观。庄... 《庄子》提出的虚静观是其'道'论的一部分,它以无限、大美之境为基本追求,以'心斋'、'坐忘'为具体践行方式,分别从人的内部精神引导和外部环境改造出发,倡导了一种自然无为、致虚、守静而万物俱化的虚静观。庄子所提出的虚静观立足于生命个体,在平等的观念上突破社会等级秩序,突破人们内心的偏狭,真正达到了一种平等看待万物、超然解脱自我的现实高度。在这种虚静观的指导下,文学的写意性在庄子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在庄子看来,文学是一种缘道而生的自由的文学,是能帮助一切生命个体摆脱困顿之境的虚静的文学,这在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发展和文学形态的多样化转型方面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虚静观 文学发展
原文传递
老子的“虚静”观及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莉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3-44,共2页
作为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老子不仅用自然哲学来框范人生哲学、社会哲学,而且,他的一些思想具有不可磨灭的美学价值。老子的"虚静"观,在自然哲学、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美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老子 虚静观 影响
下载PDF
总结者的美学之思——简论杜光庭美学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裴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4,共4页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所提出的“心之虚矣,纯白自生”表现了对虚静的审美心境的重视,“乐饵非久”的文艺观也反映出道教尚恬淡的美学趣味、而从其神仙传记中体现出的道教生-美观与善-美观的结合,不仅具有鲜明的宗教伦...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所提出的“心之虚矣,纯白自生”表现了对虚静的审美心境的重视,“乐饵非久”的文艺观也反映出道教尚恬淡的美学趣味、而从其神仙传记中体现出的道教生-美观与善-美观的结合,不仅具有鲜明的宗教伦理美学的特点,同时也是十分值得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光庭 美学思想 道教思想 审美心境 虚静观
原文传递
新安画派早期画家李流芳考略
13
作者 吴军航 《徽州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63-64,共2页
作者在书画研究和实地考察调查的基础上,对明末清初徽州画家李流芳的绘画思想,特点及贡献作了探讨,从而揭示了李流芳是徽州新安画派中具有艺术思想深度的画家。并丰富了新安画派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李流芳 新安画派 画家 虚静观 《芥子园画传》 绘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