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_1基因启动子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应答元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钦 王远程 +3 位作者 兰洋 赵昀 陆长德 吴兆龙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 :了解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刺激下 ,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基因启动子中顺式作用元件的应答情况。研究在大鼠肾系膜细胞中 ,Ox LDL对TGF β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作用。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酶切和亚克... 目的 :了解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刺激下 ,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基因启动子中顺式作用元件的应答情况。研究在大鼠肾系膜细胞中 ,Ox LDL对TGF β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作用。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酶切和亚克隆的方法 ,构建出 5个TGF β1启动子缺失体—虫荧光素酶 (luciferase)报告基因 ,利用其瞬时转染系膜细胞并检测luciferase相对活性。  结果 :在Ox LDL(10 0mg/L)刺激下 ,luciferase的活性 12h即出现 ,并于 36h达到平台期。对Ox LDL刺激的应答 ,TGF β1启动子 15 5 0到 845之间可能存在着增强子 , 6 2 9到 4 2 2之间则可能有抑制子。计算机软件分析表明 ,前者内有一转录激活蛋白 1(AP 1)精确识别位点。  结论 :在大鼠肾系膜细胞TGF β1基因启动子中 ,AP 1结合序列 (TGAGTCA)可能是应答Ox LDL的顺式作用元件。Ox LDL上调TGF β1的表达至少部分是通过AP 1蛋白来介导的 ,且Ox LDL可能通过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激活AP 1从而正调控TGF β1基因的转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荧光报告基因
下载PDF
用于治疗艾滋病和癌症的“分子闪光灯” 被引量:1
2
作者 陶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7-27,共1页
在明亮的灯光下,许多感光药物能非常有效地杀死佩特里细菌培养皿中的病毒和癌细胞,但在活体内这些药物却毫无价值。其问题在于除了皮肤以外。再没有任何一种人体器官能领悟到光。没有光,这些药物的抗病毒和抗增生效果可降低100倍。 由Su... 在明亮的灯光下,许多感光药物能非常有效地杀死佩特里细菌培养皿中的病毒和癌细胞,但在活体内这些药物却毫无价值。其问题在于除了皮肤以外。再没有任何一种人体器官能领悟到光。没有光,这些药物的抗病毒和抗增生效果可降低100倍。 由Susan Carpenter领导的衣阿华州立大学(Ames,IA)的研究人员们认为可以向人体中导入编码虫萤光素酶(萤火虫体内负责生物发光的酶)的基因,然后利用有效的感光药物hypericin治疗那些患有艾滋病和癌症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癌症 虫荧光素酶基因 生物发光 启动子 研究人员 萤光 细菌培养皿 抗病毒活性 光灯
下载PDF
利用转化技术生产丝绸
3
作者 朱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8-28,共1页
日本Kyo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aculty of Textile Science的研究人员利用专门设计的病毒载体,将萤火虫虫荧光素酶基因导入蚕中。他们还成功地导入了外源基因,并成功地获得了后代。 以Hajime Mori为首的研究人员将虫荧光素酶基因... 日本Kyo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aculty of Textile Science的研究人员利用专门设计的病毒载体,将萤火虫虫荧光素酶基因导入蚕中。他们还成功地导入了外源基因,并成功地获得了后代。 以Hajime Mori为首的研究人员将虫荧光素酶基因导入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置于Drosophila热激蛋白基因启动子调控之下。用重组病毒接种蚕的第5次蜕皮期的幼虫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技术 虫荧光素酶基因 核多角体病毒 病毒载体 启动子调控 基因导入 重组病毒 研究人员 病毒侵染 外源基因
下载PDF
A Quantitative Assay for Measuring of Bov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 Using a Luciferase-based Indicator Cell Line
4
作者 Xue YAO Hong-yan GUO +5 位作者 Chang LIU Xuan XU Jian-sen DU Hao-yue LIANG Yun-qi GENG Wen-tao QIAO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37-144,共8页
In order to quantitate the bov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 line (BIVL) was established by transfecting baby hamster kidney (BIV) cells infection in vitro, a BIV indicator cell with reporter plasmids containing the f... In order to quantitate the bov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 line (BIVL) was established by transfecting baby hamster kidney (BIV) cells infection in vitro, a BIV indicator cell with reporter plasmids containing the firefly luciferase gene driven by a BIV long terminal repeat promoter. The BIV activates promoter activity of the LTR to express luciferase upon infection. BIV infection could therefore by quantified by detection of luciferase activity. Compared to standard assays used to detect BIV infection, the BIVL-based assay is 10 times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the CPE-based assay, and has similar sensitivity with the viral capsid protein Western blot assay BIV indicator cell line could detect BIV infection specifically. Luciferase activity of BIV infected BIVL cells showed a time dependent manner, and 60 h post infection is the optimal time to detect BIV infection. Luciferase activity of BIVL cells correlates with the BIV capsid protein expression. Moreover, a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MOI and the activated intensity of luciferase expression. In brief, the BIV indicator cell line is an easy, robust and quantitive method for monitoring BIV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v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 (BIV) Bovine foamy virus (BFV) LUCIFERASE Indicator cell li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