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虹鳟幼鱼碳、氮、磷营养元素收支的影响
1
作者 王文 高勤峰 +2 位作者 于弋甯 邓乾龙 董双林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4-325,共12页
为探讨海水环境下温度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碳(C)、氮(N)、磷(P)营养元素收支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为(91.40±13.63)g的虹鳟幼鱼进行海水驯化后,设置4个温度水平(7、11、15、19℃)进行养殖,并测定不同温度处理组的虹鳟幼鱼C... 为探讨海水环境下温度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碳(C)、氮(N)、磷(P)营养元素收支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为(91.40±13.63)g的虹鳟幼鱼进行海水驯化后,设置4个温度水平(7、11、15、19℃)进行养殖,并测定不同温度处理组的虹鳟幼鱼C、N、P营养元素的收支情况。结果显示:虹鳟幼鱼的摄食率、排粪率、排氨率、排磷率在7℃处理组中分别为0.599mg·(g·h)^(-1)、0.120mg·(g·h)^(-1)、4.757μg·(g·h)^(-1)、0.510μg·(g·h)^(-1),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组(P<0.05);在15℃处理组中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03mg·(g·h)^(-1)、0.185mg·(g·h)^(-1)、8.953μg·(g·h)^(-1)、0.821μg·(g·h)^(-1)。虹鳟幼鱼的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在19℃处理组达到最大值,为378.006μg·(g·h)^(-1)。C、N、P营养元素的生长余力在7℃处理组最低;在15℃处理组中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N、P营养元素的吸收效率19℃处理组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组(P<0.05);在15℃处理组中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1.38%、85.27%、71.54%。研究结果表明,15℃是海水环境下虹鳟幼鱼C、N、P营养元素收支最旺盛的温度,过高的温度不利于虹鳟幼鱼各营养元素的收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幼鱼 海水环境 温度 营养元素收支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美洲大蠊粉对虹鳟幼鱼消化道组织学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顾牙焕 陈荔 +2 位作者 赵成法 李榴佳 龙晓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2-80,共9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粉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消化道组织学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0%、15%、20%、25%和30%的美洲大蠊粉,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分别记为1#~5#);选取初始体质量...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粉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消化道组织学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0%、15%、20%、25%和30%的美洲大蠊粉,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分别记为1#~5#);选取初始体质量为3 g左右的虹鳟幼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虹鳟幼鱼进行为期42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幽门垂和中肠的隐窝深度随美洲大蠊粉添加比例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5#组最低,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02%和6.26%;(2)在科的水平下,各组肠道内容物的优势菌群均为绒毛杆菌科(Muribacul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ceae);在属的水平下,1#和3#组肠道内容物的优势菌属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微小金杆菌属(Aurantimicrobium),其余三组的优势菌属为气单胞菌属;(3)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随美洲大蠊粉添加比例的升高而上升,但各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30%美洲大蠊粉可改善虹鳟幼鱼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且对肠道菌群结构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虹鳟幼鱼 消化道组织学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5种水产药物对虹鳟幼鱼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汤施展 陈中祥 +5 位作者 白淑艳 王海涛 郝其睿 吴松 杜宁宁 牟振波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3-37,共5页
在水温为12.6℃、p H7.5、溶解氧(DO)>7.0mg·L^(-1)的静水条件下,研究辛硫磷、阿维菌素、甲苯咪唑、环烷酸铜,及甲醛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辛硫磷对虹鳟幼鱼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13... 在水温为12.6℃、p H7.5、溶解氧(DO)>7.0mg·L^(-1)的静水条件下,研究辛硫磷、阿维菌素、甲苯咪唑、环烷酸铜,及甲醛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辛硫磷对虹鳟幼鱼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13mg·L^(-1)、0.006mg·L^(-1)和0.003mg·L^(-1),安全浓度为0.407×10-3mg·L^(-1);阿维菌素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为分别0.012mg·L^(-1)、0.007mg·L^(-1)和0.003mg·L^(-1),安全浓度为0.679×10-3mg·L^(-1);甲苯咪唑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为分别1.593mg·L^(-1)、1.118mg·L^(-1)和0.469mg·L^(-1),安全浓度为0.165mg·L^(-1);环烷酸铜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为分别6.761mg·L^(-1)、5.754mg·L^(-1)和4.365mg·L^(-1),安全浓度为1.251mg·L^(-1);甲醛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为分别20.902mg·L^(-1)、15.339mg·L^(-1)和10.345mg·L^(-1),安全浓度为2.478mg·L^(-1)。这5种水产药物对虹鳟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辛硫磷>阿维菌素>甲苯咪唑>环烷酸铜>甲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药物 虹鳟幼鱼 急性毒性 安全浓度
下载PDF
壳寡糖对虹鳟幼鱼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蔡雪峰 罗琳 +2 位作者 战文斌 曹海宁 高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6-610,共5页
研究壳寡糖对虹鳟幼鱼肠道菌群的影响。以5 g左右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其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20 mg.kg-1(COS20组),40 mg.kg-1(COS40组),60 mg.kg-1(COS60组)的壳寡糖,另设1组不加壳寡糖的对照组(COS0组)。在... 研究壳寡糖对虹鳟幼鱼肠道菌群的影响。以5 g左右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其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20 mg.kg-1(COS20组),40 mg.kg-1(COS40组),60 mg.kg-1(COS60组)的壳寡糖,另设1组不加壳寡糖的对照组(COS0组)。在养殖56 d后,对肠道菌群的数量、组成,利用壳寡糖作为惟一碳源的肠道细菌以及虹鳟幼鱼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各组虹鳟幼鱼肠内细菌的总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各组的肠道优势菌有所变化:COS20组的为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COS40组的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而COS60组和COS0组的虽然均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但在比例上有差异,而且各实验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减少或消失了,说明壳寡糖对虹鳟幼鱼肠道菌群的组成产生了影响。另外,各实验组能够利用壳寡糖作为惟一碳源的菌株数量多于对照组,尤其是COS40组和COS60组,这种差异表明,能够利用壳寡糖作为惟一碳源的菌株数量受到壳寡糖及其浓度的影响。抗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壳寡糖能够提高虹鳟幼鱼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虹鳟幼鱼 肠道细菌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甲醛在虹鳟幼鱼体内残留的特点
5
作者 黄丽 汤施展 +5 位作者 王鹏 陈中祥 覃东立 吴松 高磊 黄晓丽 《水产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11,共5页
将体长7.0~10.0cm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在浓度为500 mg·L^(-1)和1 000 mg·L^(-1)甲醛溶液中药浴30min后,分别转至1 2℃(500mg·L^(-1)-12℃,A组;1 000mg·L^(-1)-12℃,B组)和16℃(500mg·L^(-1)-16℃,C... 将体长7.0~10.0cm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在浓度为500 mg·L^(-1)和1 000 mg·L^(-1)甲醛溶液中药浴30min后,分别转至1 2℃(500mg·L^(-1)-12℃,A组;1 000mg·L^(-1)-12℃,B组)和16℃(500mg·L^(-1)-16℃,C组;1 000mg·L^(-1)-16℃,D组)下,以未用甲醛溶液浸浴的鱼为对照,药浴0.5h、1h、2h、4h、8h、12h、24h、48h、96h、8d和12d时,用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虹鳟肌肉、鳃和肝脏中甲醛的含量,研究甲醛在虹鳟幼鱼组织中的残留规律。结果表明,药浴30min后四组虹鳟幼鱼鳃中甲醛的残留量最高,分别为2.30mg·kg^(-1)、3.02mg·kg^(-1)、2.50mg·kg^(-1)和3.86mg·kg^(-1),随后下降;8d时鳃中甲醛含量与对照组(0.10mg·kg^(-1))相近;用药初期甲醛在肌肉中有一定累积,12d内先积累后减少,4h时残留均最高,分别为0.58mg·kg^(-1)、0.66mg·kg^(-1)、0.62mg·kg^(-1)和0.70mg·kg^(-1),第8d时肌肉中甲醛含量与对照组(0.02mg·kg^(-1))相近;12d内时虹鳟幼鱼肝脏中甲醛先积累后减少,4h时蓄积最高,分别为1.03mg·kg^(-1)、1.28 mg·kg^(-1)、1.12mg·kg^(-1)和1.15mg·kg^(-1),20h后残留量与最高值分别降低了50.1%、56.7%、51.4%和53.1%,第4d时甲醛含量与对照组(0.13mg·kg^(-1))相近。本试验范围内,甲醛浓度和温度对虹鳟幼鱼各组织中甲醛含量有影响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虹鳟幼鱼 温度 残留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