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及邻近地区虾虎鱼科与鳗虾虎鱼科鱼类分类特征及区系组成 被引量:2
1
作者 秦伟 戈志强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共3页
根据多年实地调查和对照现有资料 ,首次报道了苏州及邻近地区虾虎鱼科和鳗虾虎鱼科鱼类的重新定名和种名的重新整理。共确认有 2个亚科、6个属、8个种 ,占全国 1 2 8种的 6 2 5%。其中纹缟虾虎鱼、矛尾虾虎鱼和阿匍虾虎鱼为本地区新记... 根据多年实地调查和对照现有资料 ,首次报道了苏州及邻近地区虾虎鱼科和鳗虾虎鱼科鱼类的重新定名和种名的重新整理。共确认有 2个亚科、6个属、8个种 ,占全国 1 2 8种的 6 2 5%。其中纹缟虾虎鱼、矛尾虾虎鱼和阿匍虾虎鱼为本地区新记录的种 ,列出了虾虎鱼科和鳗虾虎鱼科鱼类的分类鉴定检索表。对其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科 虾虎鱼科 苏州地区 分类特征 区系组成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的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系统分类 被引量:15
2
作者 于亚男 宋超 +2 位作者 侯俊利 王妤 庄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共6页
对采自长江口的7种虾虎鱼(Gobiidae)19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进行测序,其他6种虾虎鱼的相应序列从Genbank中获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种虾虎鱼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的GC碱基含量最恒定,第三位碱基的GC含量最高,平均A+T的... 对采自长江口的7种虾虎鱼(Gobiidae)19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进行测序,其他6种虾虎鱼的相应序列从Genbank中获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种虾虎鱼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的GC碱基含量最恒定,第三位碱基的GC含量最高,平均A+T的含量要高于G+C的含量,与多种鱼类的COI基因的碱基特点相似。运用MEGA5.0计算13种虾虎鱼的种间遗传距离,表明拉氏狼牙虾虎鱼(Oxyurichthy tentacularis)与孔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归属于近盲虾虎鱼亚科,根据种间遗传距离与系统发育树的结构特征推测,触角沟虾虎鱼和矛尾虾虎鱼可能具有共同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科 线粒体细胞C亚基(COI) 分子系统分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的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系统分类 被引量:6
3
作者 吕杨 宋超 +4 位作者 刘媛媛 赵峰 张涛 高宇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5,共9页
为了确定线粒体16SrRNA基因在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系统分类及物种鉴定中的作用,采用16SrRNA基因特异扩增测序及GenBank已有序列联合配对分析的方法,对长江口虾虎鱼科9属11种鱼类34个16S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分类研究。统... 为了确定线粒体16SrRNA基因在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系统分类及物种鉴定中的作用,采用16SrRNA基因特异扩增测序及GenBank已有序列联合配对分析的方法,对长江口虾虎鱼科9属11种鱼类34个16S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分类研究。统计分析显示,虾虎鱼科鱼类该片段的A含量明显高于其它3个碱基含量,A+T的平均含量高于G+C的平均含量,第3密码子位点G+C含量最高,其平均值为51.1%,变化范围为49.8%~53.2%。全部转换位点多于颠换位点,转换/颠换比值为1.45。依据Maximum Composite Likelihood模型,得出11种虾虎鱼科鱼类种问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51,种内为0.002,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遗传距离的76倍。通过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为明显的单系群,并进一步佐证把传统形态分类中弹涂鱼科的青弹涂鱼(Scartelaos histiophorus)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及鳗虾虎鱼科的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和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归属于虾虎鱼科的合理性。聚类结果显示红狼牙虾虎鱼和拉氏狼牙虾虎鱼聚在一起,其节点支持率达100%,两者可能为同种异名。本研究表明,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虾虎鱼科鱼类进行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是可行的,可为虾虎鱼类的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科 16SrRNA 分子系统分类
下载PDF
中国裸身虾虎鱼属(Gymnogobius)一新种(鲈形目:虾虎鱼科)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盛龙 伍汉霖 钟俊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2-455,共4页
以头部感觉管孔及颊部感觉乳突的排列规律为主要分类依据,综合形态特征,研究了采自浙江省舟山岛河溪的裸身虾虎鱼属(Gymnogobius)的一新种:舟山裸身虾虎鱼Gymnogobius zhoushanensis sp.nov.。新种的形态特征及性状与产于浙江省苍南县... 以头部感觉管孔及颊部感觉乳突的排列规律为主要分类依据,综合形态特征,研究了采自浙江省舟山岛河溪的裸身虾虎鱼属(Gymnogobius)的一新种:舟山裸身虾虎鱼Gymnogobius zhoushanensis sp.nov.。新种的形态特征及性状与产于浙江省苍南县的横带裸身虾虎鱼Gymnogobius transversefasciatus(Wu&Zhou,1990)十分相似,头部均具4个感觉管孔(C,D,F,G),颊部具1条眼下感觉乳突线(L2),3条水平状的纵行感觉乳突线(L3,L4,L5)。但该新种具有口小,上颌骨后端仅伸达眼前缘的下方;纵列鳞、横列鳞和背鳍前鳞较少;头部密具许多小黑点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科 裸身 新种 舟山
下载PDF
16S rRNA和COI基因序列对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种类鉴定和系统分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超 吕杨 +3 位作者 赵峰 侯俊利 杨刚 庄平 《水产研究》 2016年第4期71-81,共11页
为了对比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在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种类鉴定和系统分类研究中的适用性,本文运用PCR技术,扩增了虾虎鱼科7属8种24个个体的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并对其种间的序列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经比对后得到16S rRNA... 为了对比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在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种类鉴定和系统分类研究中的适用性,本文运用PCR技术,扩增了虾虎鱼科7属8种24个个体的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并对其种间的序列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经比对后得到16S rRNA基因长度为535bp的序列,共编码178个氨基酸,24条16S rRNA序列共有12个单倍型,共检测到变异位点161个,约占总位点数的30.1%,插入/缺失位点15个,转换与颠换比值(Si/Sv)为1.51;同时,获得COI基因长度641 bp,共编码213个氨基酸,单倍型个数与16S rRNA序列相同,变异位点221个,所占百分比高于16S rRNA序列(约34.5%),无插入/缺失位点,转换/颠换值为1.29。两种基因的转换/颠换值均小于2,因此对其做了相应的突变饱和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基因在虾虎鱼科鱼类中不存在突变饱和现象。遗传距离结果显示,16S rRNA基因种间序列变异程度均小于COI基因,16S rRNA基因的种内和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和0.169,种间约为种内遗传距离的84倍,种间遗传距离最小值存在于纹缟虾虎鱼和髭缟虾虎鱼之间为0.100;而COI序列的种内和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0.001和0.215,种间为种内遗传距离的215倍。因此,16S rRNA和COI序列均适用于虾虎鱼科的种类鉴定。基于16S rRNA和COI基因序列获得的UPGMA系统树显示虾虎鱼科鱼类均可形成单系群,不同之处在于16S rRNA基因序列主要表现种、属间序列差异,而COI则突出表现种、属、科间序列差异。因此,在应用这两种基因片段做系统分类研究时,应根据研究的不同系统水平选择适当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虾虎鱼科 16S RRNA COI 种类鉴定 系统分类
下载PDF
虾虎鱼科(Gobiidae)基因组微卫星DNA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白翠翠 柳淑芳 庄志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5,共7页
为了解虾虎鱼科(Gobiidae)鱼类基因组遗传结构特征,本研究自主开发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微卫星序列153条,结合从Gen Bank中筛选出的虾虎鱼科微卫星序列535条,合计686条微卫星序列,隶属于19种虾虎鱼,序列总长度为295062 bp... 为了解虾虎鱼科(Gobiidae)鱼类基因组遗传结构特征,本研究自主开发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微卫星序列153条,结合从Gen Bank中筛选出的虾虎鱼科微卫星序列535条,合计686条微卫星序列,隶属于19种虾虎鱼,序列总长度为295062 bp,包含473个微卫星位点,微卫星位点累计长度为33370 bp。统计微卫星重复类型,发现在所有微卫星重复类型中以二碱基重复出现次数最多,位点数为361个,占总微卫星的76.32%,其中,重复拷贝类别最多的是AC(340个),占全部微卫星的71.88%,占二碱基重复微卫星的94.18%,在二碱基重复类型中没有发现AT和GC两种重复类型。三碱基重复位点数为35个,占总微卫星的7.4%,其中以ACT重复拷贝类别最多(12个),占三碱基重复微卫星的34.29%。四碱基重复位点数为68个,其中以CTAT重复最多(31个),占总微卫星的14.38%。五碱基重复类型中只有TCTGG和ATCTA两种类型,只占全部微卫星的0.42%。六碱基重复7个,占总微卫星的1.48%,六碱基重复中各重复类型出现次数相当。在所有微卫星重复类型中没有发现单核苷酸重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科 微卫星 基因组
下载PDF
福建吻虾虎鱼属一新种(鲈形目,虾虎鱼科)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帆 钟俊生 伍汉霖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81-985,共5页
描述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峰溪流中的一吻虾虎鱼新种,定名为网纹吻虾虎鱼Rhinogobius reticulates sp.nov.。该虾虎鱼与R.mekongianus和R.nammaensis在头部斑纹上相似,但具有区别于此两种吻虾虎鱼的特征:纵列鳞27-29(平均27.7);椎骨... 描述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峰溪流中的一吻虾虎鱼新种,定名为网纹吻虾虎鱼Rhinogobius reticulates sp.nov.。该虾虎鱼与R.mekongianus和R.nammaensis在头部斑纹上相似,但具有区别于此两种吻虾虎鱼的特征:纵列鳞27-29(平均27.7);椎骨数26-27(平均26.5);成体眼肩胛骨管通常于眼窝后具有两个感觉管孔ω和ω1;鳃盖条部具8-13条红色网状条纹;眼下缘具1红棕色条纹;全身密布黑褐色细点;体侧无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形目 虾虎鱼科 新种
下载PDF
中国广东省虾虎鱼一新种——周氏吻虾虎鱼(Rhinogobius zhoui)(鲈形目:虾虎鱼科)
8
作者 李帆 钟俊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7-333,共7页
记述了分布于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溪流中的吻虾虎鱼属一新种,定名为周氏吻虾虎鱼Rhinogobius zhoui。该新种可由如下特征区别于相近种:第二背鳍条I,8—9;臀鳍条I,7—8;胸鳍条16—18;纵列鳞29—31;背鳍前鳞10—12;椎骨数10+16=26;成年雄... 记述了分布于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溪流中的吻虾虎鱼属一新种,定名为周氏吻虾虎鱼Rhinogobius zhoui。该新种可由如下特征区别于相近种:第二背鳍条I,8—9;臀鳍条I,7—8;胸鳍条16—18;纵列鳞29—31;背鳍前鳞10—12;椎骨数10+16=26;成年雄性个体第一背鳍无黑斑,各奇鳍具宽大的亮白色边缘,颊部与鳃盖膜无斑纹,体侧具6—8个红色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科 周氏吻 新种 广东省
下载PDF
黑龙江省虾虎鱼亚科鱼类分布新纪录及其分类
9
作者 郭媛 高智晟 +3 位作者 赵文阁 彭一良 魏丹 朱世兵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70,77,共4页
2016年和2017年在哈尔滨道外渔码头、兴凯湖、萝北县共采集虾虎鱼鲜活标本68尾,对其进行了整理、鉴定,探讨了黑龙江省虾虎鱼亚科鱼类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分布有4种虾虎鱼:黄带裸身虾虎鱼Gymnogobius laevis、褐吻虾虎鱼Rhinog... 2016年和2017年在哈尔滨道外渔码头、兴凯湖、萝北县共采集虾虎鱼鲜活标本68尾,对其进行了整理、鉴定,探讨了黑龙江省虾虎鱼亚科鱼类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分布有4种虾虎鱼:黄带裸身虾虎鱼Gymnogobius laevis、褐吻虾虎鱼Rhinogobius brunneus、波氏吻虾虎鱼R. cliffordpopei和子陵吻虾虎鱼R. giurinus,其中黄带裸身虾虎鱼和子陵吻虾虎鱼为黑龙江省鱼类的分布新纪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虾虎鱼科 黄带裸身 子陵吻 分布
下载PDF
2种虾虎鱼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雷 程远志 +1 位作者 王日昕 徐田军 《南方水产》 2010年第5期43-49,共7页
测定了矛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hasta)和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2种虾虎鱼Cytb基因序列全长均为1141bp,通过序列比对,检测到266个变异位点,序列中碱基转换频率高于颠换... 测定了矛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hasta)和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2种虾虎鱼Cytb基因序列全长均为1141bp,通过序列比对,检测到266个变异位点,序列中碱基转换频率高于颠换,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结合GenBank中的虾虎鱼科其他物种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利用Kimura-双参数模型分析遗传距离表明,10种虾虎鱼科鱼类的遗传差异在0.118~0.330之间,大头新虾虎鱼(Neogobius kessleri)与同属的裸喉新虾虎鱼(N.gymnotrachelus)遗传距离最小,为0.118;大头新虾虎鱼和矛尾刺虾虎鱼遗传距离最大,为0.330。以Cytb基因全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分析表明,10种虾虎鱼分为3个主要类群,红狼牙虾虎鱼和矛尾刺虾虎鱼聚为1支,且与其余8种虾虎鱼类遗传距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科 细胞色素B 序列分析 系统发生
下载PDF
厦门沿岸海域2种虾虎鱼染色体核型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丽斌 周宸 +1 位作者 黄瑞芳 林琪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3-477,594,594,共7页
采用鱼鳍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厦门沿岸海域2种虾虎鱼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犬牙缰虾虎鱼(Amoya canin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50,臂数为NF=84,有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7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2对亚端部着丝... 采用鱼鳍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厦门沿岸海域2种虾虎鱼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犬牙缰虾虎鱼(Amoya canin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50,臂数为NF=84,有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7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8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臂数为NF=68,有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6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1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10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未发现有异形染色体.其中犬牙缰虾虎鱼的染色体数目是文献中尚未报道的1类虾虎鱼染色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虾虎鱼科 染色体 核型 犬牙缰 髭缟 厦门沿岸海域
下载PDF
广东湛江海域10种虾虎鱼肌肉中脂肪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庄海旗 刘江琴 +1 位作者 崔燎 罗辉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56-60,63,共6页
目的测定湛江海域种野生虾虎鱼肌肉中脂肪酸含量。方法 10将鱼肌肉组织用0.5%硫酸-甲醇溶液处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结果 10种虾虎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3.02%~54.04%,但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 目的测定湛江海域种野生虾虎鱼肌肉中脂肪酸含量。方法 10将鱼肌肉组织用0.5%硫酸-甲醇溶液处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结果 10种虾虎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3.02%~54.04%,但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结论纹鳃阿胡虾虎鱼、双须叉舌虾虎鱼、犬牙细棘虾虎鱼、丝鳍锄突虾虎鱼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超过40%,具有较高的脂肪酸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科 脂肪酸 气相色谱 湛江海域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海岸带大弹涂鱼复合体的隐存种与进化历史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卉 Gianluca Polgar +1 位作者 殷维 傅萃长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6,共12页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间断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岸带东亚与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但马来西亚种群的分类地位尚存争议。研究使用线粒体ND5基因序列(718 bp)与核位点Rag1基因序列(1395 bp)对西北太平洋海岸带11个地点的45尾大...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间断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岸带东亚与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但马来西亚种群的分类地位尚存争议。研究使用线粒体ND5基因序列(718 bp)与核位点Rag1基因序列(1395 bp)对西北太平洋海岸带11个地点的45尾大弹涂鱼属鱼类进行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结果表明大弹涂鱼包括东亚与马来西亚两个单系群,两者形成姊妹群关系。GMYC分析、*BEAST物种树支持大弹涂鱼东亚谱系和马来西亚谱系是不同种。分子测定年龄分析表明大弹涂鱼东亚谱系与马来西亚谱系之间的分化时间为2.73百万年。因此,西北太平洋海岸带大弹涂鱼是复合体,包括两个物种:东亚种群是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sensu stricto,而马来西亚种群是隐存种Boleophthalmus sp.。大弹涂鱼与隐存种之间的物种分化可能是晚上新世冰期海平面下降产生的地理隔离以及间冰期洋流对基因交流的阻碍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科 大弹涂 系统发育 物种界定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探讨红树林区背眼虾虎鱼亚科鱼类的分子系统学
14
作者 张顺 黄承勤 +3 位作者 廖健 郭昱嵩 刘楚吾 王中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19-3228,共10页
本研究分别基于线粒体的Cox1基因DNA条形码序列和12个蛋白编码基因序列,探讨我国雷州半岛红树林常见9种背眼虾虎鱼的分类与演化历程。采用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基于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属于背眼虾... 本研究分别基于线粒体的Cox1基因DNA条形码序列和12个蛋白编码基因序列,探讨我国雷州半岛红树林常见9种背眼虾虎鱼的分类与演化历程。采用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基于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属于背眼虾虎鱼亚科(Oxudercinae)的弹涂鱼属(Periophthalmus)聚为一枝,呈单系群;大鳍弹涂鱼(P.magnuspinnatus)与弹涂鱼(P.modestus)的平均遗传距离高达12.55%,分属分子系统树的不同分支,从分子水平证实了大鳍弹涂鱼为新纪录种。依化石记录标定的松散分子钟估算物种的分歧时间,推测背眼虾虎鱼亚科与虾虎鱼亚科(Gobiinae)及其它亚科于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中期(39.48~26.09 Mya)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到中新世(27.98~20.03 Mya),背眼虾虎鱼亚科的两栖类型开始出现。本研究表明线粒体Cox1条形码能清楚反映出虾虎鱼类亚科、属及种间分类单元的系统发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线粒体DNA Cox1基因 背眼 分子系统学
原文传递
朝天眼虾虎鱼——子陵栉虾虎鱼
15
作者 吴青 郑曙明 代丽 《水族世界》 2007年第5期130-132,共3页
也许您打小时候就见过"朝天眼虾虎鱼",因为它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小型鱼类,数量在今天很多地方还非常多,在我国,除了喜马拉雅山和大海之外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我国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也有分布。&qu... 也许您打小时候就见过"朝天眼虾虎鱼",因为它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小型鱼类,数量在今天很多地方还非常多,在我国,除了喜马拉雅山和大海之外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我国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也有分布。"朝天眼虾虎鱼"多栖于江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科 分布 地方 小型 喜马拉雅 动物分类 分类学家 红色 严子陵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吻虾虎鱼属一亚种新记录
16
作者 袁乐洋 《自然博物》 2015年第1期12-15,32,共5页
2011年9月在福建桐山溪进行鱼类资源调查过程中采集到10尾虾虎鱼标本,经鉴定为台湾名古屋吻虾虎鱼Rhinogobius nagoyae formosanus,是此亚种在中国大陆地区分布的新记录。它们具有共同区别于吻虾虎鱼属其他种类的特征——颊部和鳃盖骨... 2011年9月在福建桐山溪进行鱼类资源调查过程中采集到10尾虾虎鱼标本,经鉴定为台湾名古屋吻虾虎鱼Rhinogobius nagoyae formosanus,是此亚种在中国大陆地区分布的新记录。它们具有共同区别于吻虾虎鱼属其他种类的特征——颊部和鳃盖骨具许多放射状蠕虫形红褐纹。台湾名古屋吻虾虎鱼与指名亚种名古屋吻虾虎鱼R.n.nagoyae的区别在于吻部具伸向吻端及上颌的3(vs.4)条深色斜纹;纵列鳞32~34(vs.34~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山溪 新记录 虾虎鱼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