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个旧卡房蚀变玄武岩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娟 毛景文 +1 位作者 程彦博 李肖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47-1656,共10页
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是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个旧矿集区内与蚀变玄武岩有关的(似)层状铜矿床是其重要的矿床类型。该类型矿床的围岩玄武岩均发生蚀变,且蚀变强度与矿化关系密切。本文对个旧卡房矿化玄武岩中的金云母进行40Ar-39Ar同位... 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是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个旧矿集区内与蚀变玄武岩有关的(似)层状铜矿床是其重要的矿床类型。该类型矿床的围岩玄武岩均发生蚀变,且蚀变强度与矿化关系密切。本文对个旧卡房矿化玄武岩中的金云母进行40Ar-39Ar同位素定年分析,得到其坪年龄为(85.49±0.63)Ma,等时线年龄为(85.62±0.42)Ma,反等时线年龄为(85.59±0.81)Ma,三者基本一致,代表了变玄武岩的蚀变年龄及同期矿化年龄,属于晚白垩世,可与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同位素年龄 金云母 矿化蚀变玄武岩 个旧卡房铜矿
下载PDF
蚀变玄武岩储层的有效性分析及储集性能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学娟 张向明 +1 位作者 范宜仁 邓少贵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00-405,共6页
玄武岩蚀变产生的次生黏土矿物充填于岩石孔隙和裂缝中,使岩石的有效储集空间减小、储集性能降低、储层有效性变差。笔者研究的目的乃是消除蚀变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使储层的储集性能评价更符合生产实际。把玄武岩按蚀变程度分为轻度或... 玄武岩蚀变产生的次生黏土矿物充填于岩石孔隙和裂缝中,使岩石的有效储集空间减小、储集性能降低、储层有效性变差。笔者研究的目的乃是消除蚀变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使储层的储集性能评价更符合生产实际。把玄武岩按蚀变程度分为轻度或未蚀变、中度蚀变、重度蚀变和泥化四个等级,根据不同蚀变程度的岩石孔隙在薄片上的特征,结合不同程度的蚀变对常规、成像和核磁共振测井响应的影响,综合分析蚀变玄武岩的孔隙有效性;根据次生黏土矿物对裂缝有效性的影响,利用DSI测井分析裂缝有效性和储层渗透性;最后综合孔隙和裂缝的有效性分析结果,对不同孔隙度大小的储层进行储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这种储集性能分类方法效果较好,经过流体测试验证,分类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玄武岩 有效性分析 DSI测井 裂缝 储集性能评价
下载PDF
云南某地蚀变玄武岩型铷铯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熊玉旺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5-78,共4页
云南某地蚀变玄武岩中含铷0.128%、铯0.039%,通过采用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从工艺矿物学角度对铷、铯的赋存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查明了黑云母、绿泥石是铷、铯的主要载体矿物,为回收铷、铯提供了矿物学依据,对采用... 云南某地蚀变玄武岩中含铷0.128%、铯0.039%,通过采用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从工艺矿物学角度对铷、铯的赋存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查明了黑云母、绿泥石是铷、铯的主要载体矿物,为回收铷、铯提供了矿物学依据,对采用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以及提取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玄武岩 铷、铯载体矿物 赋存形式 金属分布 选别工艺
下载PDF
云南某蚀变玄武岩型钼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启良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4-97,共4页
云南某蚀变玄武岩型钼矿石是新发现的钼矿石类型,为给该类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矿石有价元素为Mo,杂质成分主要为SiO_2,矿石钼品位为0.105%;矿石中有用矿物为辉钼矿,钼在辉钼矿中的分布率为91.74%... 云南某蚀变玄武岩型钼矿石是新发现的钼矿石类型,为给该类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矿石有价元素为Mo,杂质成分主要为SiO_2,矿石钼品位为0.105%;矿石中有用矿物为辉钼矿,钼在辉钼矿中的分布率为91.74%,属品位偏低的蚀变玄武岩型硫化钼矿石;钼华和钼酸铝中的钼分布率达7.34%;矿石黄铜矿含量较低,无回收利用价值,但对精矿钼品位有影响;石膏、滑石含量偏高,不利于钼的选矿回收。(2)矿石的结构主要有片状—显微鳞片状结构、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结构和包含结构;矿石的构造主要有稀疏浸染状构造和细脉状构造。(3)辉钼矿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片状、稀疏浸染状、细脉状产出,平均粒度约50μm,10~70μm粒级占51.3%,小于10μm粒级占12.4%,即以微细粒、细粒为主,细小的鳞片状辉钼矿与脉石矿物分离困难,需要细磨才能单体解离,但细磨易造成泥化,且矿石中绿泥石、石膏、滑石等含量较高,将给矿石的分选带来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玄武岩型钼矿石 工艺矿物学 辉钼矿 滑石
下载PDF
海底蚀变玄武岩中次生组分去除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卜文瑞 李力 +3 位作者 朱爱美 张辉 张俊 崔菁菁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7-1172,共6页
选择有大量次生方解石沉淀的海底蚀变玄武岩为研究对象,研磨、均一化后将粉末样品分为49份,其中48份分别以0.25,0.5,1.0,1.5,2.0,2.5 mol/L 6种浓度的足量HCl溶解0.5,1,2,4,8,16,32,64 h,选取溶解残渣测定其主要氧化物和特征微量元素含... 选择有大量次生方解石沉淀的海底蚀变玄武岩为研究对象,研磨、均一化后将粉末样品分为49份,其中48份分别以0.25,0.5,1.0,1.5,2.0,2.5 mol/L 6种浓度的足量HCl溶解0.5,1,2,4,8,16,32,64 h,选取溶解残渣测定其主要氧化物和特征微量元素含量,研究确定HCl溶解法去除海底玄武岩中次生组分的浓度—时间组合。结果表明,1.0 mol/L-0.5 h,1.0 mol/L-1 h,1.0 mol/L-2 h,1.0 mol/L-4 h,1.5 mol/L-0.5 h,1.5 mol/L-1 h,2.0 mol/L-0.5 h,2.0 mol/L-1 h和2.5 mol/L-0.5 h等9种HCl浓度—时间组合是可供去除海底蚀变玄武岩中次生碳酸盐的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玄武岩 次生组分 去除实验
原文传递
蚀变洋壳玄武岩俯冲过程中含碳矿物相变质演化及脱碳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建江 张立飞 吕增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416,共13页
俯冲作用是连接地表系统和地球深部系统的最为关键的地质过程,其对研究地球深部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俯冲洋壳岩石圈中的碳主要存储在沉积物、蚀变洋壳玄武岩以及蛇纹岩中。俯冲变质作用过程含碳岩石的变质演化控制着其中含碳矿物相... 俯冲作用是连接地表系统和地球深部系统的最为关键的地质过程,其对研究地球深部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俯冲洋壳岩石圈中的碳主要存储在沉积物、蚀变洋壳玄武岩以及蛇纹岩中。俯冲变质作用过程含碳岩石的变质演化控制着其中含碳矿物相的转变及碳迁移过程。本文选取了蚀变洋壳玄武岩进行相平衡模拟,来研究其含碳矿物相的变质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变质玄武岩体系中的碳酸盐矿物之间的转变反应除了受压力控制之外,还受到温度和体系中铁含量的影响。随着压力的升高蚀变玄武岩中碳酸盐矿物会发生方解石/文石-白云石-菱镁矿的转变,但在高压/超高压条件下,温度的升高可以使菱镁矿转变成白云石。碳酸盐矿物中的铁含量受到体系中铁含量的影响,白云石和菱镁矿中的铁含量随着体系中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水不饱和条件下,洋壳不管是沿着低温还是高温地热梯度线俯冲到岛弧深度,蚀变玄武岩体系几乎都不发生脱碳作用。然而在水饱和条件下,当洋壳沿着高温以及哥斯达黎加地热梯度线俯冲到岛弧深度时,蚀变玄武岩体系中的碳几乎可以全部脱出去。蚀变玄武岩体系中水含量的增加可以促进体系的脱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洋壳玄武岩 深部碳循环 地热梯度 脱碳作用
下载PDF
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前缘洋壳蚀变过程及控制因素研究
7
作者 罗青 张国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70,共15页
蚀变大洋地壳通过俯冲带进入地幔,是导致岛弧火山作用的重要物质来源。洋壳蚀变导致的矿物和地球化学组成变化对理解固体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IODP U1365站位位于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前缘的俯冲板片上,对该站位蚀变玄武岩的研究... 蚀变大洋地壳通过俯冲带进入地幔,是导致岛弧火山作用的重要物质来源。洋壳蚀变导致的矿物和地球化学组成变化对理解固体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IODP U1365站位位于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前缘的俯冲板片上,对该站位蚀变玄武岩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的俯冲过程。对U1365站位的9件玄武岩样品进行了蚀变产物的主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并结合全岩主量元素含量,探讨了低温热液蚀变的影响因素及蚀变产物对化学组成变化的控制。研究表明,该站位的主要蚀变产物为皂石、绿鳞石、贝德石、沸石、绿泥石、橙玄玻璃、黄铁矿、方解石,以及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为典型的低温热液蚀变产物组合特征。从岩石单元(熔岩流)边界或裂隙边缘到岩石内部,蚀变矿物呈现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绿鳞石—皂石+黄铁矿的带状分布,指示了从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的转变。该站位的蚀变类型包括矿物置换、气孔填充及裂隙填充。根据蚀变产物组合及矿物穿插关系,将U1365站位玄武岩的低温蚀变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玄武质玻璃橙玄化、氧化蚀变矿物(绿鳞石+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形成、还原蚀变矿物(皂石+黄铁矿)的形成,以及裂隙的封闭。低温热液蚀变过程对该站位玄武岩化学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为K_2O、Fe_2O_3含量的升高及FeO、CaO、Na_2O含量的降低,并且在靠近岩石单元(熔岩流)边界的部位,样品的蚀变程度更高,所需的最小水岩比更大,全岩化学组成的改变也更强烈。蚀变产物的电子探针数据分析显示,K_2O主要赋存在绿鳞石和沸石中;Fe_2O_3主要赋存在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橙玄玻璃和绿鳞石中;CaO主要赋存于方解石岩脉中,在其他蚀变产物中含量极低。该结果可用于解释U1365站位蚀变玄武岩的化学组成变化,如更容易接触氧化性海水的蚀变样品通常表现为氧化型蚀变产物组合(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橙玄玻璃、绿鳞石等),其全岩组成与新鲜样品相比表现出更强烈的K_2O、Fe_2O_3富集,说明蚀变类型对于大洋玄武岩的化学组成变化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玄武岩 低温热液 U1365站位 产物
下载PDF
藏北双湖鄂柔地区变质岩和玄武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立全 潘桂棠 +3 位作者 朱弟成 朱同兴 林仕良 李宗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1-232,共12页
在藏北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东段双湖鄂柔地区,获得绿泥阳起石片岩中阳起石矿物的40Ar/39Ar坪年龄为(235·9±2·6)Ma和枕状玄武岩中蚀变辉石斑晶的40Ar/39Ar坪年龄为(232·5±2·4)Ma,两个年龄具有极好的一致性... 在藏北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东段双湖鄂柔地区,获得绿泥阳起石片岩中阳起石矿物的40Ar/39Ar坪年龄为(235·9±2·6)Ma和枕状玄武岩中蚀变辉石斑晶的40Ar/39Ar坪年龄为(232·5±2·4)Ma,两个年龄具有极好的一致性,记录了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沿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发生俯冲碰撞作用的构造-热事件。羌塘地区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的俯冲碰撞造山事件使得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及其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即北羌塘盆地)转变为前陆盆地,区域上三叠统底部不整合面和底砾岩的发育是碰撞造山作用地质记录的重要标志。绿泥阳起石片岩的原岩主要为富含玄武岩的火山-沉积岩系,绿泥阳起石片岩和蚀变枕状玄武岩具有Ti O2、P2O5、MgO含量较高和LREE富集型、无Eu异常,以及“大隆起”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和富集Nb、Ta、Ti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较典型的洋岛型碱性玄武岩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木错一双湖缝合带 绿泥阳起石片岩 枕状玄武岩 ^40Ar/^39Ar年龄测定 俯冲碰撞作用
下载PDF
甘肃省永登县花鹿坪石灰石矿废石与围岩综合利用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白兆安 张龙海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3年第12期129-132,共4页
永登花鹿坪石灰石矿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部的中堡—老虎山复式向斜的南翼,奥陶系中统中堡群火山碎屑岩组为赋矿岩层,历经半个多世纪开采,矿区石灰岩面临资源枯竭。分析了石灰石废石及矿体顶底板围岩的物理性能与加工技术性能,对矿... 永登花鹿坪石灰石矿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部的中堡—老虎山复式向斜的南翼,奥陶系中统中堡群火山碎屑岩组为赋矿岩层,历经半个多世纪开采,矿区石灰岩面临资源枯竭。分析了石灰石废石及矿体顶底板围岩的物理性能与加工技术性能,对矿床综合利用于生产建筑石料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并估算了资源量。该矿床的勘查与研究对同类矿山的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蚀变玄武岩 硅质板岩 综合利用
下载PDF
哈图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L27-8脉成矿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彩香 《新疆有色金属》 2004年第1期14-15,共2页
哈图金矿目前为走出困境在老矿山深、边部地区积极寻找可开发利用地段 ,利用地表钻孔资料和坑探资料详细分析齐Ⅰ矿区成矿条件和深部的L2 7-8地质特征、规模 。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地质条件 断裂带 黄铁矿化 蚀变玄武岩
下载PDF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f plagioclase microphenocrysts and glass in basalts from the East Pacific Rise near 13°N: An SEM-EDS study 被引量:5
11
作者 ZENG ZhiGang QI HaiYan +2 位作者 CHEN Shuai YIN XueBo LI ZhaoXu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1427-1437,共11页
The interactions of seafloor hydrothermal fluid with igneous rocks can result in leaching elements from the rocks,creating potential ore-forming fluids and influenc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near-bottom seawater... The interactions of seafloor hydrothermal fluid with igneous rocks can result in leaching elements from the rocks,creating potential ore-forming fluids and influenc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near-bottom seawater.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f plagioclase microphenocrysts and basaltic glass in the pillow basalts from one dredge station(103°57.62′′W,12°50.55′N,water depth 2480 m)on the East Pacific Rise(EPR)near 13°N were analyzed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E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dges of the plagioclase microphenocrysts and the basaltic glass fragments are altered but the pyroxene and olivine microphenocrysts in the interior of the pillow basalts appear to be unaffected by the hydrothermal fluids.In addition,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emical alteration at the rims of the plagioclase microphenocrysts and the edges of basaltic glass fragm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separate types of alteration.The chemical difference in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f the plagioclase microphenocrysts and the basaltic glass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degrees of hydrothermal fluid-solid phase interaction have taken place at the surface of the pillow basalts.If the degree of hydrothermal fluid-solid phase interaction is relatively minor,Si,Al,Ca and Na diffuse from the inside of the solid phase out and as a result these elements have a tendency to accumulate in the edge of the plagioclase microphenocrysts or basaltic glass.If the degree of hydrothermal fluid-solid phase interaction is relatively strong,Si,Al,Ca and Na also diffuse from the inside of solid phase out but these elements will have a relatively low concentration in the edge of the plagioclase microphenocrysts or basaltic glass.Based on the chemical variation observed in the edges of plagioclase microphenocrysts and basaltic glass,we estimate that the content of Si,Al and Fe in the edges of plagioclase microphenocrysts can have a variation of 10.69%,17.59%and 109%,respectively.Similarly,the Si,Al and Fe concentrations in the edges of basaltic glass can have a variation of 9.79%,16.30%and 37.83%,respectively,during the interaction of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seafloor pillow basa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plagioclase microphenocrysts basaltic glass pillow basalt East Pacific Rise near 13°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