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上海城区住区与绿地环境成蚊侵害状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公共卫生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中心城区不同住区与绿地环境类型设置8个CO2捕蚊机监测点,于2013年4-11月进行224 d连续性成蚊监测。结果住区与绿地环境的最优势蚊种分别为白纹...目的探索上海城区住区与绿地环境成蚊侵害状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公共卫生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中心城区不同住区与绿地环境类型设置8个CO2捕蚊机监测点,于2013年4-11月进行224 d连续性成蚊监测。结果住区与绿地环境的最优势蚊种分别为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密度差异显著,住区的白纹伊蚊密度及构成比均显著高于绿地环境[11.90 vs 2.18只/(d·机器),72.4%vs 18.9%,P值均<0.01)],绿地的淡色库蚊密度及构成比显著高于住区环境[8.28 vs 4.21只/(d·机器),73.9%vs 25.6%,P值均<0.01];趋势分析显示,住区环境的白纹伊蚊侵害最为显著[有13个旬的密度超过10只/(d·机器)],白天时段与傍晚时段住区环境成蚊密度亦均显著高于绿地环境(t=-6.493,P=0.000;t=-4.275,P=0.000)。结论住区与绿地环境蚊虫种群构成及侵害状况明显不同,造成的公共卫生影响亦有差别,在蚊虫防治措施的制定上需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索上海城区住区与绿地环境成蚊侵害状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公共卫生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中心城区不同住区与绿地环境类型设置8个CO2捕蚊机监测点,于2013年4-11月进行224 d连续性成蚊监测。结果住区与绿地环境的最优势蚊种分别为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密度差异显著,住区的白纹伊蚊密度及构成比均显著高于绿地环境[11.90 vs 2.18只/(d·机器),72.4%vs 18.9%,P值均<0.01)],绿地的淡色库蚊密度及构成比显著高于住区环境[8.28 vs 4.21只/(d·机器),73.9%vs 25.6%,P值均<0.01];趋势分析显示,住区环境的白纹伊蚊侵害最为显著[有13个旬的密度超过10只/(d·机器)],白天时段与傍晚时段住区环境成蚊密度亦均显著高于绿地环境(t=-6.493,P=0.000;t=-4.275,P=0.000)。结论住区与绿地环境蚊虫种群构成及侵害状况明显不同,造成的公共卫生影响亦有差别,在蚊虫防治措施的制定上需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