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南宁地区贝丘遗址出土的蚌器
1
作者
胡章华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9-95,共7页
南宁地区贝丘遗址出土蚌器以蚌刀为主,分三型七式,次为蚌铲,其他种类较少。制作工艺包括原料采集、打制、磨制和钻孔,早、晚期总体变化不明显。其功能和石器、骨角器等互为补充,是原始居民重要的一种生产生活工具。这一时期贝类文化大...
南宁地区贝丘遗址出土蚌器以蚌刀为主,分三型七式,次为蚌铲,其他种类较少。制作工艺包括原料采集、打制、磨制和钻孔,早、晚期总体变化不明显。其功能和石器、骨角器等互为补充,是原始居民重要的一种生产生活工具。这一时期贝类文化大规模形成和发展,贝类的利用得以强化,但并未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丘遗址
蚌器
制作工艺
功能
生计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石器时期双墩蚌器研究
2
作者
刘洋
杨蕾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4-67,共4页
新石器时期双墩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大量的古蚌类生物,而双墩先民将这些蚌类加工为蚌刀、蚌勺、蚌纺轮等不同形态的蚌器,并将这些蚌器用于农业的采集和食物的切割等方面。双墩先民对蚌器中蚌刀锯的复合加工,使新石器时期的蚌器具...
新石器时期双墩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大量的古蚌类生物,而双墩先民将这些蚌类加工为蚌刀、蚌勺、蚌纺轮等不同形态的蚌器,并将这些蚌器用于农业的采集和食物的切割等方面。双墩先民对蚌器中蚌刀锯的复合加工,使新石器时期的蚌器具有集切割、采集于一体的多功能实用性特征,满足了双墩先民的生活需求。通过双墩蚌器,可反观新石器时期双墩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使之成为淮河流域颇具文化代表性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墩
淮河流域
蚌器
蚌
刀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刍议兴隆洼文化蚌器
被引量:
4
3
作者
陈国庆
张大鹏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1,共4页
蚌器是一种以蚌壳为材料制作的器具,其主要是用作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或装饰品等,在辽西地区兴隆洼文化中蚌器发现数量颇多。以兴隆洼文化出土的蚌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装饰类、人面类、臂钏类和工具类四类,进行类型和功能的分析,...
蚌器是一种以蚌壳为材料制作的器具,其主要是用作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或装饰品等,在辽西地区兴隆洼文化中蚌器发现数量颇多。以兴隆洼文化出土的蚌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装饰类、人面类、臂钏类和工具类四类,进行类型和功能的分析,进而讨论蚌器与石器中同类器之间相互模仿、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洼文化
蚌器
石
器
互动关系
原文传递
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蚌制生产工具
被引量:
10
4
作者
王仁湘
《农业考古》
1987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它对史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除了石器以外,还有骨器和蚌器等,它们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去比较注重石器的研究,骨制和蚌制生产工具却投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蚌壳为材料制作的器具统称...
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它对史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除了石器以外,还有骨器和蚌器等,它们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去比较注重石器的研究,骨制和蚌制生产工具却投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蚌壳为材料制作的器具统称为蚌器,也包括其它一些介壳类为原料的制品。有的文章依文献称蚌器为蜃器,不过《周礼·地官·掌蜃》所说的“蜃器”,是指“蜃饰”之器,即今谓之的螺钿。所以,还是应当把由介壳类材料制成的器物都泛称为蚌器,而不能以蜃器一称代之。我国新石器时代蚌器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蚌器种类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工具
新石
器
时代
蚌器
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大坟口文化
半月形
黄河流域
三角形
新石
器
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铜器时代的蚌制生产工具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仁湘
《农业考古》
198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我国的铜器时代,一般是指二里头文化一殷一西周时期,大致就是史籍所说的“三代”。在我国这个文明史的早期阶段,尽管社会生产力较之史前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尤其是青铜冶铸业逐渐发达到鼎盛时期,青铜工具制作愈来愈多,可是石器的使用数量...
我国的铜器时代,一般是指二里头文化一殷一西周时期,大致就是史籍所说的“三代”。在我国这个文明史的早期阶段,尽管社会生产力较之史前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尤其是青铜冶铸业逐渐发达到鼎盛时期,青铜工具制作愈来愈多,可是石器的使用数量却还相当可观,伴随石器而存在的蚌器也并不见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器
时代
生产工具
新石
器
时代
二里头文化
蚌器
西周时期
工具制作
早期阶段
社会生产力
青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里头文化和商周时代金属器代替石骨蚌器的过程
被引量:
12
6
作者
佟柱臣
《中原文物》
1983年第2期1-14,共14页
铜器与石器、铁器与石器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理论上恩格斯早已经解决了,他说:“青铜可以制造有用的工具和武器,但是并不能排挤掉石器;这一点只有铁才能做到,而当时还不知道冶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蚌器
客省庄
生产工具
农业工具
横剖面
商代青铜
器
铁
器
手工业
长方形
原文传递
新石器时代初期人类生存环境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
1
7
作者
翟霖林
陈钢
《文博》
2006年第6期30-32,共3页
一、前言 第四纪在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全新世时期,这个时期是在经历了一个第四纪第四次冰期(大理冰期)后的一个间冰期,气候日趋转暖,也称冰后期,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人类迎来了新石器文明.据历史气候地理的研究表明,从距今1000...
一、前言 第四纪在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全新世时期,这个时期是在经历了一个第四纪第四次冰期(大理冰期)后的一个间冰期,气候日趋转暖,也称冰后期,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人类迎来了新石器文明.据历史气候地理的研究表明,从距今10000年到5000年时段的气候演变趋势与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的繁荣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新石器时代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原始人群对生存环境的选择多受自然因素的制约,考察这些遗存有助于了解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同时有助于我们对古环境地理的探索,以此促进我们对早期人类社会的研究.本文通过选择一些已发表的资料,对全国范围内的典型遗址进行分析,在对动植物遗存的考察基础上来阐述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居住环境的特点及其生活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庄头遗址
仙人洞
遗物
石片石
器
蚌器
洞穴遗址
新石
器
时代晚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商周农具问题浅识
被引量:
6
8
作者
刘兴林
《管子学刊》
2017年第2期80-85,126,共7页
商周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但铜农具还不多见。石、蚌、骨农具,尤其是蚌制农具(镰)和铜、木农具一起组成了商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具体系,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商代虽使用铜农具,但铜农具数量还十分有限,还不足以引起生产力的...
商周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但铜农具还不多见。石、蚌、骨农具,尤其是蚌制农具(镰)和铜、木农具一起组成了商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具体系,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商代虽使用铜农具,但铜农具数量还十分有限,还不足以引起生产力的重大变化,商周青铜农具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制造技术方面,特别是带銎农具的铸造,为后世金属工具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而大量青铜手工工具的使用为加工得力的木质农具提供了便利,这也是青铜时代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铜农具
蚌器
手工工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西古农具定名初探
被引量:
4
9
作者
李恒贤
《农业考古》
1981年第2期69-74,共6页
在本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我馆收藏的古代农业科技文物目录,其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工具。我们希望全国各省都能这样做。做好这一工作,对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的研究工作,无疑是会有所裨益的。但我们做得不细,特别是有些农具的定名原来不尽恰当...
在本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我馆收藏的古代农业科技文物目录,其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工具。我们希望全国各省都能这样做。做好这一工作,对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的研究工作,无疑是会有所裨益的。但我们做得不细,特别是有些农具的定名原来不尽恰当,目录中又多未加以更正,更正了的也未说明理由。为补救这一缺陷,本文拟就目录中所列的部分农具的定名问题加以探讨,以求在这方面大家有个统一的认识,使古农具的定名今后更为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工具
仙人洞遗址
农具
定名
出土
古代农业
江西
蚌器
目录
装饰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6年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墓地的发掘
被引量:
15
10
作者
王宗存
扎任泰
+9 位作者
朱秀娟
宝音
刘伟臣
王泽
吴景林
马景录
江岩
武成
吉平
塔拉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7年第1期15-20,插1-插4,共10页
南宝力皋吐墓地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鲁北镇东南约40公里.方位东经121°19′,北纬44°24′,海拔高度205米.西临304国道2公里,东距通霍(通辽)-(霍林河)铁路3公里,属通辽市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南宝力皋吐嘎查(图一).墓地所处地...
南宝力皋吐墓地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鲁北镇东南约40公里.方位东经121°19′,北纬44°24′,海拔高度205米.西临304国道2公里,东距通霍(通辽)-(霍林河)铁路3公里,属通辽市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南宝力皋吐嘎查(图一).墓地所处地貌呈半沙化草甸景观,生态植被脆弱,是大兴安岭南麓草原与科尔沁沙地的交汇地带.这里地面开阔,地表起伏平缓,平均高差仅3米,附近可见季节性河流和小面积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地
内蒙古
文物考古研究所
蚌器
随葬品
随葬
器
物
扎鲁特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蚌勺与蜃器
被引量:
2
11
作者
秦建明
《中原文物》
1983年第2期27-28,共2页
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常出土用蚌壳加工制作的器物,通称蚌器。最为习见的有蚌镰、蚌刀、蚌锯、以及装饰品等。但也会遇到一些作用不甚明白的蚌制品,不弄清楚它们的功用,就不能很好了解先民们在古代社会的生活。为此,本文试图通过一些蚌...
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常出土用蚌壳加工制作的器物,通称蚌器。最为习见的有蚌镰、蚌刀、蚌锯、以及装饰品等。但也会遇到一些作用不甚明白的蚌制品,不弄清楚它们的功用,就不能很好了解先民们在古代社会的生活。为此,本文试图通过一些蚌器的分析,在这方面作一些粗浅地探讨。陕西半坡曾出土大量穿孔蚌壳,《半坡报告》中未解释其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品
蚌
壳
新石
器
时代遗址
蚌器
出土
加工制作
古代社会
功用
博物馆
陕西
原文传递
天堂源头——三星村
12
作者
韩献忠
《建筑与文化》
2006年第S1期44-45,共2页
金坛有个不是山,却叫着山的名字的地方——嘉靖山。这个"山"的名气不大,却有个响当当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星村遗址。传说是明朝嘉靖皇帝曾在此地住过,故获此"山"名。三星村,树木葱茏,一条小河,将其劈成了东...
金坛有个不是山,却叫着山的名字的地方——嘉靖山。这个"山"的名气不大,却有个响当当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星村遗址。传说是明朝嘉靖皇帝曾在此地住过,故获此"山"名。三星村,树木葱茏,一条小河,将其劈成了东、西两半。东边叫徐庙,过去是有名的佛教圣地;西边叫东岗王母观,是有名的道教福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村遗址
蚌器
天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
11
13
作者
王仁湘
吴耀利
吴加安
《考古》
1984年第11期961-970,1057,共11页
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渭河北岸的临潼县油槐公社白家大队,1956年由黄河水库考古队调查发现。1974年西安半坡博物馆曾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确定为新石器时代"老官台文化"堆积。1981年秋我队对该遗址进一步作了复查,...
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渭河北岸的临潼县油槐公社白家大队,1956年由黄河水库考古队调查发现。1974年西安半坡博物馆曾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确定为新石器时代"老官台文化"堆积。1981年秋我队对该遗址进一步作了复查,发现这个遗址文化堆积单纯,保存较好。1982年10月—12月和1983年4月—6月,进行了两次正式发掘。揭露面积1000多平方米,发掘出灰坑35个,房址2座,墓葬17座和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和蚌器等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
器
时代遗址
陶
器
墓葬
绳纹
文化堆积
蚌器
随葬品
陕西
大地湾
红褐色
原文传递
大洋探宝——我国首次太平洋海底锰结核调查追记
14
作者
董立万
《航海》
1989年第2期15-18,共4页
去年五月二十七日,我国向阳红16号远洋科学调查船,随着一声长鸣的汽笛,告别了彩旗飞扬的上海码头,直驶太平洋的腹心“C—C”海区,执行“八八年度航次”的锰结核考察任务。作为曾两次随向阳红16号船赴太平洋执行锰结核专题调查任务的我,...
去年五月二十七日,我国向阳红16号远洋科学调查船,随着一声长鸣的汽笛,告别了彩旗飞扬的上海码头,直驶太平洋的腹心“C—C”海区,执行“八八年度航次”的锰结核考察任务。作为曾两次随向阳红16号船赴太平洋执行锰结核专题调查任务的我,伫立在码头上,望着调查船远去的身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锰结核
向阳红
调查船
直驶
专题调查
矿产资源
海流计
蚌
式采样
器
海底委员会
陨石物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淳出土和收集的古代石、铜农器具
被引量:
1
15
作者
濮阳康京
《长江文化论丛》
2006年第1期273-276,共4页
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初由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使用于农业,亦或有其他材质如木、骨、蚌器等类农具。到商、周时,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不断成熟,金属农具产生,使农具出现了耕、耘、锄、砍、收割等分工类器型。战国后,青铜农器具又被铁器代替...
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初由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使用于农业,亦或有其他材质如木、骨、蚌器等类农具。到商、周时,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不断成熟,金属农具产生,使农具出现了耕、耘、锄、砍、收割等分工类器型。战国后,青铜农器具又被铁器代替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农业工具经历了由发生、发展和完善,由低级到高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器
青铜
类
器
器
具
农业
战国
农具
原文传递
广西南宁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被引量:
49
16
《考古》
1975年第5期295-301,326-327,共9页
196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南宁地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以后又陆续发现,并曾在邕宁长塘、武鸣芭勋、南宁青山、横县西津等处作过试掘。1973年9月,自治区文物考古训练班结合学员实习,对已发现的...
196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南宁地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以后又陆续发现,并曾在邕宁长塘、武鸣芭勋、南宁青山、横县西津等处作过试掘。1973年9月,自治区文物考古训练班结合学员实习,对已发现的遗址做进一步调查,又试掘了南宁豹子头、扶绥江西岸、扶绥敢造等遗址。现报导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地区
贝丘遗址
新石
器
时代
豹子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物考古
发现
横县
图版
蚌器
原文传递
安徽靈璧县蒋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
被引量:
3
17
作者
胡悦谦
《考古》
1955年第5期14-19,7,共7页
一、调查经过1953年6月间,我赴安徽省靈璧县三山乡三山一带调查,发现该山四周有大批的汉墓,引起了我处对这个地区的注意。1954年2月15日據解安中同志反映:"三山乡蒋廟村乡政府门前一带,发现古代遗址。"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于5...
一、调查经过1953年6月间,我赴安徽省靈璧县三山乡三山一带调查,发现该山四周有大批的汉墓,引起了我处对这个地区的注意。1954年2月15日據解安中同志反映:"三山乡蒋廟村乡政府门前一带,发现古代遗址。"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于5月27日派我赴靈璧县调查,并於6月4日开始进行清理工作,至6月6日结束。獲灰、红、黑三类陶片445片,鬲足27个,角器7件,蚌器4件,骨器2件,鹿角34件,獸骨38件,石器1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
器
时代遗址
陶片
安徽
鹿角
陶
器
文化
蚌器
骨
器
三山乡
角
器
原文传递
山东济宁琵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18
作者
郑伟
《考古》
1960年第6期9-10,共2页
琵琶山遗址位于济宁市东郊,兗济公路南侧的一块台地上。台地中央是一座古塚,附近人叫做"琵琶山"。过去曾在这里发现过鬲腿。1959年我们在台地中心2000平方米的面积内采集过几次标本,共拾得石器、骨器、蚌器、兽骨、兽牙及残陶...
琵琶山遗址位于济宁市东郊,兗济公路南侧的一块台地上。台地中央是一座古塚,附近人叫做"琵琶山"。过去曾在这里发现过鬲腿。1959年我们在台地中心2000平方米的面积内采集过几次标本,共拾得石器、骨器、蚌器、兽骨、兽牙及残陶片100多件。现将它们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新石
器
时代遗址
台地
济宁市
陶片
蚌器
拾得
发现
山东济宁
灰色
原文传递
殷墟都邑布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13
19
作者
岳洪彬
何毓灵
岳占伟
《三代考古》
2011年第1期248-278,共31页
殷墟都邑遗址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已走过了80年的风雨历程。数代中国考古学家不畏艰险,对殷墟不同区域进行了上百次的科学发掘,揭露并论证了晚商时期的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三叠层'、手工业作坊区、家族墓地和洹北商城...
殷墟都邑遗址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已走过了80年的风雨历程。数代中国考古学家不畏艰险,对殷墟不同区域进行了上百次的科学发掘,揭露并论证了晚商时期的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三叠层'、手工业作坊区、家族墓地和洹北商城等重要遗迹,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刻辞甲骨、玉石器、骨角蚌器、陶器、硬陶和原始瓷器等重要遗物,为研究晚商时期都城的发展模式、社会组织结构、生活形态、生产工艺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后冈
蚌器
模式
殷墟
晚商
时期
骨角
青铜
器
原文传递
1959年侯马"牛村古城"南东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
10
20
作者
张守中
《文物》
1960年第Z1期11-14,10,共5页
1959年我站在侯马市对"牛村古城"南的东周时代文化遗址作进一步钻探,选择重点,发掘了五百余平方米.并在周围地区进行了勘察清理,收获极其丰富,发现居住室,窖穴,水井和铸造铜器的残迹.出土遗物一千五百余件,其中有铜器、陶器...
1959年我站在侯马市对"牛村古城"南的东周时代文化遗址作进一步钻探,选择重点,发掘了五百余平方米.并在周围地区进行了勘察清理,收获极其丰富,发现居住室,窖穴,水井和铸造铜器的残迹.出土遗物一千五百余件,其中有铜器、陶器、骨角蚌器、玉石器、货币及大量制做铜器的陶范和制造骨、蚌器的骨料和蚌料等.现将一年来的收获作简单介绍如下:一、文化遗迹:1.居住室:共发现六座,均从地面向下掘一长方形土坑,深度1.5-2.5米,面积1.5×2.2或1.8×2.8平方米,方向南北或东西不等.门口在住室的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古城
陶范
文化遗址
住室
蚌器
铜
器
平方米
文化遗迹
出土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南宁地区贝丘遗址出土的蚌器
1
作者
胡章华
机构
南宁市博物馆
出处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9-95,共7页
文摘
南宁地区贝丘遗址出土蚌器以蚌刀为主,分三型七式,次为蚌铲,其他种类较少。制作工艺包括原料采集、打制、磨制和钻孔,早、晚期总体变化不明显。其功能和石器、骨角器等互为补充,是原始居民重要的一种生产生活工具。这一时期贝类文化大规模形成和发展,贝类的利用得以强化,但并未占据主导地位。
关键词
贝丘遗址
蚌器
制作工艺
功能
生计方式
Keywords
Shell Mound
Clam utensil
Fabricating technique
Function
Means of livelihood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石器时期双墩蚌器研究
2
作者
刘洋
杨蕾
机构
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4-67,共4页
文摘
新石器时期双墩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大量的古蚌类生物,而双墩先民将这些蚌类加工为蚌刀、蚌勺、蚌纺轮等不同形态的蚌器,并将这些蚌器用于农业的采集和食物的切割等方面。双墩先民对蚌器中蚌刀锯的复合加工,使新石器时期的蚌器具有集切割、采集于一体的多功能实用性特征,满足了双墩先民的生活需求。通过双墩蚌器,可反观新石器时期双墩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使之成为淮河流域颇具文化代表性的历史见证。
关键词
双墩
淮河流域
蚌器
蚌
刀锯
分类号
K87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刍议兴隆洼文化蚌器
被引量:
4
3
作者
陈国庆
张大鹏
机构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出处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1,共4页
基金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2011ZZ006
文摘
蚌器是一种以蚌壳为材料制作的器具,其主要是用作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或装饰品等,在辽西地区兴隆洼文化中蚌器发现数量颇多。以兴隆洼文化出土的蚌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装饰类、人面类、臂钏类和工具类四类,进行类型和功能的分析,进而讨论蚌器与石器中同类器之间相互模仿、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兴隆洼文化
蚌器
石
器
互动关系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蚌制生产工具
被引量:
10
4
作者
王仁湘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1987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文摘
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它对史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除了石器以外,还有骨器和蚌器等,它们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去比较注重石器的研究,骨制和蚌制生产工具却投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蚌壳为材料制作的器具统称为蚌器,也包括其它一些介壳类为原料的制品。有的文章依文献称蚌器为蜃器,不过《周礼·地官·掌蜃》所说的“蜃器”,是指“蜃饰”之器,即今谓之的螺钿。所以,还是应当把由介壳类材料制成的器物都泛称为蚌器,而不能以蜃器一称代之。我国新石器时代蚌器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蚌器种类多。
关键词
生产工具
新石
器
时代
蚌器
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大坟口文化
半月形
黄河流域
三角形
新石
器
文化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铜器时代的蚌制生产工具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仁湘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198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文摘
我国的铜器时代,一般是指二里头文化一殷一西周时期,大致就是史籍所说的“三代”。在我国这个文明史的早期阶段,尽管社会生产力较之史前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尤其是青铜冶铸业逐渐发达到鼎盛时期,青铜工具制作愈来愈多,可是石器的使用数量却还相当可观,伴随石器而存在的蚌器也并不见明显减少。
关键词
铜
器
时代
生产工具
新石
器
时代
二里头文化
蚌器
西周时期
工具制作
早期阶段
社会生产力
青铜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里头文化和商周时代金属器代替石骨蚌器的过程
被引量:
12
6
作者
佟柱臣
出处
《中原文物》
1983年第2期1-14,共14页
文摘
铜器与石器、铁器与石器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理论上恩格斯早已经解决了,他说:“青铜可以制造有用的工具和武器,但是并不能排挤掉石器;这一点只有铁才能做到,而当时还不知道冶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蚌器
客省庄
生产工具
农业工具
横剖面
商代青铜
器
铁
器
手工业
长方形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新石器时代初期人类生存环境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
1
7
作者
翟霖林
陈钢
机构
西北大学
陕西考古研究所
出处
《文博》
2006年第6期30-32,共3页
文摘
一、前言 第四纪在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全新世时期,这个时期是在经历了一个第四纪第四次冰期(大理冰期)后的一个间冰期,气候日趋转暖,也称冰后期,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人类迎来了新石器文明.据历史气候地理的研究表明,从距今10000年到5000年时段的气候演变趋势与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的繁荣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新石器时代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原始人群对生存环境的选择多受自然因素的制约,考察这些遗存有助于了解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同时有助于我们对古环境地理的探索,以此促进我们对早期人类社会的研究.本文通过选择一些已发表的资料,对全国范围内的典型遗址进行分析,在对动植物遗存的考察基础上来阐述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居住环境的特点及其生活面貌.……
关键词
南庄头遗址
仙人洞
遗物
石片石
器
蚌器
洞穴遗址
新石
器
时代晚期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商周农具问题浅识
被引量:
6
8
作者
刘兴林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
出处
《管子学刊》
2017年第2期80-85,12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1BKG010)"先秦两汉农业与乡村聚落的考古学研究"
文摘
商周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但铜农具还不多见。石、蚌、骨农具,尤其是蚌制农具(镰)和铜、木农具一起组成了商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具体系,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商代虽使用铜农具,但铜农具数量还十分有限,还不足以引起生产力的重大变化,商周青铜农具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制造技术方面,特别是带銎农具的铸造,为后世金属工具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而大量青铜手工工具的使用为加工得力的木质农具提供了便利,这也是青铜时代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
商周
铜农具
蚌器
手工工具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S-09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古农具定名初探
被引量:
4
9
作者
李恒贤
机构
江西省博物馆
出处
《农业考古》
1981年第2期69-74,共6页
文摘
在本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我馆收藏的古代农业科技文物目录,其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工具。我们希望全国各省都能这样做。做好这一工作,对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的研究工作,无疑是会有所裨益的。但我们做得不细,特别是有些农具的定名原来不尽恰当,目录中又多未加以更正,更正了的也未说明理由。为补救这一缺陷,本文拟就目录中所列的部分农具的定名问题加以探讨,以求在这方面大家有个统一的认识,使古农具的定名今后更为恰当。
关键词
生产工具
仙人洞遗址
农具
定名
出土
古代农业
江西
蚌器
目录
装饰品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6年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墓地的发掘
被引量:
15
10
作者
王宗存
扎任泰
朱秀娟
宝音
刘伟臣
王泽
吴景林
马景录
江岩
武成
吉平
塔拉
机构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7年第1期15-20,插1-插4,共10页
文摘
南宝力皋吐墓地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鲁北镇东南约40公里.方位东经121°19′,北纬44°24′,海拔高度205米.西临304国道2公里,东距通霍(通辽)-(霍林河)铁路3公里,属通辽市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南宝力皋吐嘎查(图一).墓地所处地貌呈半沙化草甸景观,生态植被脆弱,是大兴安岭南麓草原与科尔沁沙地的交汇地带.这里地面开阔,地表起伏平缓,平均高差仅3米,附近可见季节性河流和小面积湖泊.……
关键词
墓地
内蒙古
文物考古研究所
蚌器
随葬品
随葬
器
物
扎鲁特旗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蚌勺与蜃器
被引量:
2
11
作者
秦建明
出处
《中原文物》
1983年第2期27-28,共2页
文摘
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常出土用蚌壳加工制作的器物,通称蚌器。最为习见的有蚌镰、蚌刀、蚌锯、以及装饰品等。但也会遇到一些作用不甚明白的蚌制品,不弄清楚它们的功用,就不能很好了解先民们在古代社会的生活。为此,本文试图通过一些蚌器的分析,在这方面作一些粗浅地探讨。陕西半坡曾出土大量穿孔蚌壳,《半坡报告》中未解释其功用。
关键词
装饰品
蚌
壳
新石
器
时代遗址
蚌器
出土
加工制作
古代社会
功用
博物馆
陕西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天堂源头——三星村
12
作者
韩献忠
出处
《建筑与文化》
2006年第S1期44-45,共2页
文摘
金坛有个不是山,却叫着山的名字的地方——嘉靖山。这个"山"的名气不大,却有个响当当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星村遗址。传说是明朝嘉靖皇帝曾在此地住过,故获此"山"名。三星村,树木葱茏,一条小河,将其劈成了东、西两半。东边叫徐庙,过去是有名的佛教圣地;西边叫东岗王母观,是有名的道教福地。
关键词
三星村遗址
蚌器
天堂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
11
13
作者
王仁湘
吴耀利
吴加安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六队
出处
《考古》
1984年第11期961-970,1057,共11页
文摘
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渭河北岸的临潼县油槐公社白家大队,1956年由黄河水库考古队调查发现。1974年西安半坡博物馆曾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确定为新石器时代"老官台文化"堆积。1981年秋我队对该遗址进一步作了复查,发现这个遗址文化堆积单纯,保存较好。1982年10月—12月和1983年4月—6月,进行了两次正式发掘。揭露面积1000多平方米,发掘出灰坑35个,房址2座,墓葬17座和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和蚌器等遗物。
关键词
新石
器
时代遗址
陶
器
墓葬
绳纹
文化堆积
蚌器
随葬品
陕西
大地湾
红褐色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洋探宝——我国首次太平洋海底锰结核调查追记
14
作者
董立万
出处
《航海》
1989年第2期15-18,共4页
文摘
去年五月二十七日,我国向阳红16号远洋科学调查船,随着一声长鸣的汽笛,告别了彩旗飞扬的上海码头,直驶太平洋的腹心“C—C”海区,执行“八八年度航次”的锰结核考察任务。作为曾两次随向阳红16号船赴太平洋执行锰结核专题调查任务的我,伫立在码头上,望着调查船远去的身影。
关键词
海底锰结核
向阳红
调查船
直驶
专题调查
矿产资源
海流计
蚌
式采样
器
海底委员会
陨石物质
分类号
U675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淳出土和收集的古代石、铜农器具
被引量:
1
15
作者
濮阳康京
机构
高淳县特色文化研究办公室
出处
《长江文化论丛》
2006年第1期273-276,共4页
文摘
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初由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使用于农业,亦或有其他材质如木、骨、蚌器等类农具。到商、周时,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不断成熟,金属农具产生,使农具出现了耕、耘、锄、砍、收割等分工类器型。战国后,青铜农器具又被铁器代替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农业工具经历了由发生、发展和完善,由低级到高级。
关键词
蚌器
青铜
类
器
器
具
农业
战国
农具
分类号
K875.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广西南宁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被引量:
49
16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考古训练班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
出处
《考古》
1975年第5期295-301,326-327,共9页
文摘
196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南宁地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以后又陆续发现,并曾在邕宁长塘、武鸣芭勋、南宁青山、横县西津等处作过试掘。1973年9月,自治区文物考古训练班结合学员实习,对已发现的遗址做进一步调查,又试掘了南宁豹子头、扶绥江西岸、扶绥敢造等遗址。现报导如下:
关键词
南宁地区
贝丘遗址
新石
器
时代
豹子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物考古
发现
横县
图版
蚌器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安徽靈璧县蒋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
被引量:
3
17
作者
胡悦谦
出处
《考古》
1955年第5期14-19,7,共7页
文摘
一、调查经过1953年6月间,我赴安徽省靈璧县三山乡三山一带调查,发现该山四周有大批的汉墓,引起了我处对这个地区的注意。1954年2月15日據解安中同志反映:"三山乡蒋廟村乡政府门前一带,发现古代遗址。"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于5月27日派我赴靈璧县调查,并於6月4日开始进行清理工作,至6月6日结束。獲灰、红、黑三类陶片445片,鬲足27个,角器7件,蚌器4件,骨器2件,鹿角34件,獸骨38件,石器1件。
关键词
新石
器
时代遗址
陶片
安徽
鹿角
陶
器
文化
蚌器
骨
器
三山乡
角
器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山东济宁琵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18
作者
郑伟
出处
《考古》
1960年第6期9-10,共2页
文摘
琵琶山遗址位于济宁市东郊,兗济公路南侧的一块台地上。台地中央是一座古塚,附近人叫做"琵琶山"。过去曾在这里发现过鬲腿。1959年我们在台地中心2000平方米的面积内采集过几次标本,共拾得石器、骨器、蚌器、兽骨、兽牙及残陶片100多件。现将它们介绍如下。
关键词
琵琶
新石
器
时代遗址
台地
济宁市
陶片
蚌器
拾得
发现
山东济宁
灰色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殷墟都邑布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13
19
作者
岳洪彬
何毓灵
岳占伟
机构
不详
出处
《三代考古》
2011年第1期248-278,共31页
文摘
殷墟都邑遗址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已走过了80年的风雨历程。数代中国考古学家不畏艰险,对殷墟不同区域进行了上百次的科学发掘,揭露并论证了晚商时期的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三叠层'、手工业作坊区、家族墓地和洹北商城等重要遗迹,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刻辞甲骨、玉石器、骨角蚌器、陶器、硬陶和原始瓷器等重要遗物,为研究晚商时期都城的发展模式、社会组织结构、生活形态、生产工艺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关键词
研究
后冈
蚌器
模式
殷墟
晚商
时期
骨角
青铜
器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1959年侯马"牛村古城"南东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
10
20
作者
张守中
机构
山西省文管会侯马工作站
出处
《文物》
1960年第Z1期11-14,10,共5页
文摘
1959年我站在侯马市对"牛村古城"南的东周时代文化遗址作进一步钻探,选择重点,发掘了五百余平方米.并在周围地区进行了勘察清理,收获极其丰富,发现居住室,窖穴,水井和铸造铜器的残迹.出土遗物一千五百余件,其中有铜器、陶器、骨角蚌器、玉石器、货币及大量制做铜器的陶范和制造骨、蚌器的骨料和蚌料等.现将一年来的收获作简单介绍如下:一、文化遗迹:1.居住室:共发现六座,均从地面向下掘一长方形土坑,深度1.5-2.5米,面积1.5×2.2或1.8×2.8平方米,方向南北或东西不等.门口在住室的一端,
关键词
东周
古城
陶范
文化遗址
住室
蚌器
铜
器
平方米
文化遗迹
出土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南宁地区贝丘遗址出土的蚌器
胡章华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石器时期双墩蚌器研究
刘洋
杨蕾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刍议兴隆洼文化蚌器
陈国庆
张大鹏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2
4
原文传递
4
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蚌制生产工具
王仁湘
《农业考古》
1987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国铜器时代的蚌制生产工具
王仁湘
《农业考古》
198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二里头文化和商周时代金属器代替石骨蚌器的过程
佟柱臣
《中原文物》
1983
12
原文传递
7
新石器时代初期人类生存环境的初步考察
翟霖林
陈钢
《文博》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商周农具问题浅识
刘兴林
《管子学刊》
201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江西古农具定名初探
李恒贤
《农业考古》
198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2006年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墓地的发掘
王宗存
扎任泰
朱秀娟
宝音
刘伟臣
王泽
吴景林
马景录
江岩
武成
吉平
塔拉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7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蚌勺与蜃器
秦建明
《中原文物》
1983
2
原文传递
12
天堂源头——三星村
韩献忠
《建筑与文化》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王仁湘
吴耀利
吴加安
《考古》
1984
11
原文传递
14
大洋探宝——我国首次太平洋海底锰结核调查追记
董立万
《航海》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高淳出土和收集的古代石、铜农器具
濮阳康京
《长江文化论丛》
2006
1
原文传递
16
广西南宁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考古》
1975
49
原文传递
17
安徽靈璧县蒋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
胡悦谦
《考古》
1955
3
原文传递
18
山东济宁琵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郑伟
《考古》
1960
0
原文传递
19
殷墟都邑布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岳洪彬
何毓灵
岳占伟
《三代考古》
2011
13
原文传递
20
1959年侯马"牛村古城"南东周遗址发掘简报
张守中
《文物》
1960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