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蚌埠双墩遗址:淮河流域早期文明之光
1
作者 张东 《江淮文史》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淮河流域史前文明源远流长,双墩文化兴起于中国史前文化交互作用圈肇始之际,地处黄河与长江中、下游交界地带,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墩陶器刻画符号是中国史前最早具备一定地域性的表意符号系统,是中国早期... 淮河流域史前文明源远流长,双墩文化兴起于中国史前文化交互作用圈肇始之际,地处黄河与长江中、下游交界地带,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墩陶器刻画符号是中国史前最早具备一定地域性的表意符号系统,是中国早期文字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墩文化 蚌埠双墩遗址 史前文化 史前文明 淮河流域 多元一体 早期文字 文明之光
下载PDF
蚌埠双墩遗址“■”形刻划符号释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大立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79,共3页
主要介绍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形刻划符号,并通过对含有"■"形组合符号的分析,认为"■"形符号除了具有网具功能外,还与远古时期的天文历法有关。
关键词 蚌埠双墩遗址 “□”形刻划符号
下载PDF
3D虚拟技术文物虚拟还原展示——以蚌埠双墩1号墓器物修复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万惠玲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9-30,共2页
从双墩1号墓出土文物器物造型入手,应用3DS MAX、Maya、PR、AE等技术实现虚拟还原展示,主要采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实验研究法以及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我国春秋时期青铜器、陶器、玉器等相关资料,对文物进行造型、色彩、纹样... 从双墩1号墓出土文物器物造型入手,应用3DS MAX、Maya、PR、AE等技术实现虚拟还原展示,主要采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实验研究法以及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我国春秋时期青铜器、陶器、玉器等相关资料,对文物进行造型、色彩、纹样、材质及3D制作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设计软件的实际操作,复制还原部分器物形态并进行虚拟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技术 虚拟现实 蚌埠双墩1号墓 还原展示 修复 数据库
下载PDF
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出土乐器的音乐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清 《音乐探索》 2014年第3期14-20,共7页
2006~2008年在安徽蚌埠经抢救发掘,发现一座罕见的圆形土坑竖穴墓,它是国内考古至今没有发现过的墓葬建筑结构。其规模宏大,遗迹现象复杂,后经专家验证,该墓为春秋时期钟离国君"柏"的墓葬,并将其定为蚌埠双墩一号墓。墓葬中出土了大... 2006~2008年在安徽蚌埠经抢救发掘,发现一座罕见的圆形土坑竖穴墓,它是国内考古至今没有发现过的墓葬建筑结构。其规模宏大,遗迹现象复杂,后经专家验证,该墓为春秋时期钟离国君"柏"的墓葬,并将其定为蚌埠双墩一号墓。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陶器、石器、玉器等随葬器物,其中含有一套青铜编钮钟9件和一套龙首石磬12件。对它们进行形态特征、测音分析、礼乐功能等多方位的音乐学研究后,发现这是一套一钟一音的编纽钟,只有正鼓音的音列;整套石磬由于毁坏严重虽有一定的音律组合,但无完整的音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 钟离国君墓 青铜编钮钟 龙首石磬
下载PDF
原始宗教庇荫下的蚌埠双墩造物艺术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蕾 《宿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78-83,共6页
7000多年前的陶器刻划符号、独具特色的器物造型、精致的动物形象和人物塑像的重见天日都迫使我们急于去揭开双墩造物艺术之谜。在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的交织影响下,蚌埠双墩造物艺术从诞生之初就显现出神秘的原始宗教痕迹。
关键词 原始宗教 蚌埠双墩 造物艺术
下载PDF
试谈蚌埠双墩遗址出土靴形器功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宇 《南方文物》 2011年第4期37-43,共7页
鹿角靴形器,或称鹿角钩形器,是新石器时代十分富有特色的一类遗物。安徽省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这类器物,颇具代表性。本文拟就蚌埠双墩遗址所出遗物进行探究,对这类靴形器的功用发表一下自己的薄见,认为这类器物是集刮抹... 鹿角靴形器,或称鹿角钩形器,是新石器时代十分富有特色的一类遗物。安徽省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这类器物,颇具代表性。本文拟就蚌埠双墩遗址所出遗物进行探究,对这类靴形器的功用发表一下自己的薄见,认为这类器物是集刮抹器表、制作口沿、修整圈足和刻划符号四种功能于一身的陶器加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双墩 新石器时代 靴形器
下载PDF
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陶塑雕题文面意义探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秋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5期21-23,共3页
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有一件陶塑雕题文面人头像,国家一级文物,1985年出土于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300年,是我国至今已发现的最早人物雕像之一。其造型优雅,表情生动,可谓是中国史前雕塑的优秀代表。但由于史前文明缺... 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有一件陶塑雕题文面人头像,国家一级文物,1985年出土于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300年,是我国至今已发现的最早人物雕像之一。其造型优雅,表情生动,可谓是中国史前雕塑的优秀代表。但由于史前文明缺乏详熟的文字记述,此件雕塑作品也是双墩遗址发掘至今的唯一一件含有雕题文面的作品。与之相关的雕题文面、塑造意义自出土以来就众说纷纭,隐藏在这件人头像身后的秘密也亟待人们去探索。文章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从造型、纹饰等方面来探讨分析雕题文面的风俗、功用及其包含的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蚌埠双墩 雕题文面 功用 审美
下载PDF
蚌埠双墩与凤阳卞庄两座墓葬年代析论 被引量:22
8
作者 徐少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83,共5页
关键词 蚌埠双墩 墓葬 古墓 考古学 中国
原文传递
蚌埠双墩遗址刻画符号简述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大立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79,共5页
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是迄今为止年代较早、数量最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考古资料。它的表现形式、刻画方法以及符号的组合形式对研究我国汉文字以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蚌埠双墩遗址 刻画符号 文字起源
原文传递
双墩文化遗址的3D建模技术与虚拟现实还原展示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万惠玲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
蚌埠双墩文化遗址为距今约73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其出土文物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史前文化信息,对探寻淮河流域史前文明以及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一方面,文化遗存亟需数字化保护;另一方面媒介传播、提升也亟需... 蚌埠双墩文化遗址为距今约73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其出土文物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史前文化信息,对探寻淮河流域史前文明以及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一方面,文化遗存亟需数字化保护;另一方面媒介传播、提升也亟需真实感的数字化展示技术。利用3DS Max和Con-verse3D等技术实现虚拟还原展示,重点研究双墩遗址的数字化获取、3D场景建模和3D虚拟展示等关键技术,以期为其它文化遗址的数字化复原及传播应用研究提供示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虚拟技术 蚌埠双墩遗址 三维测量 场景建模
下载PDF
春秋钟离国墓的发掘收获 被引量:4
11
作者 阚绪杭 周群 +1 位作者 钱仁发 唐更生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7,I0001-I0004,共12页
近年安徽省考古工作者在安徽省蚌埠市双墩和凤阳县卞庄分别发掘了春秋时期钟离国大型土坑圆形墓葬。两墓形制独特,遗迹现象复杂,随葬品丰厚精美,为研究钟离国的地望、历史、文化和春秋时期墓葬形制结构、埋葬习俗以及淮河中游地域文化... 近年安徽省考古工作者在安徽省蚌埠市双墩和凤阳县卞庄分别发掘了春秋时期钟离国大型土坑圆形墓葬。两墓形制独特,遗迹现象复杂,随葬品丰厚精美,为研究钟离国的地望、历史、文化和春秋时期墓葬形制结构、埋葬习俗以及淮河中游地域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双墩 凤阳卞庄墓 钟离国
下载PDF
钟离国君“柏”之墓出土石磬研究
12
作者 王善友 朱光耀 +2 位作者 汤虹 阚绪杭 周群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78,共8页
蚌埠双墩一号墓为春秋中晚期钟离国君"柏"的墓葬。墓葬中除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陶器、石器、玉器等,还出土了一套龙首形石磬。对石磬的形态特征和岩性特征的分析揭示,石磬的料石来源于钟离城遗址周围100千米范围内,其选料、选... 蚌埠双墩一号墓为春秋中晚期钟离国君"柏"的墓葬。墓葬中除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陶器、石器、玉器等,还出土了一套龙首形石磬。对石磬的形态特征和岩性特征的分析揭示,石磬的料石来源于钟离城遗址周围100千米范围内,其选料、选形、整形、作孔等制作技艺较为精湛;料石与音质、形制与音高间有一定的关联。此套石磬除了具备乐器的功能之外,更是作为一种礼器使用,象征着拥有者的身份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双墩一号墓 钟离国君“柏” 石磬 岩性特征 料石来源
原文传递
同书法相关的上海考古发现
13
作者 何继英 《书法》 2022年第6期91-100,共10页
中国是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甲骨文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字体系,而从甲骨文往上追溯中国文字的起源还有一大段空白。随着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早期的考古发掘,中国近百处遗址中发现了刻画符号和陶文,最... 中国是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甲骨文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字体系,而从甲骨文往上追溯中国文字的起源还有一大段空白。随着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早期的考古发掘,中国近百处遗址中发现了刻画符号和陶文,最早的为距今八千年至七千年的河南舞阳贾湖地区裴李岗文化和安徽蚌埠双墩遗址(1),上海的崧泽、良渚、马桥文化中也都有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甲骨文 裴李岗文化 考古发掘 蚌埠双墩遗址 马桥文化 新石器时代 考古发现 良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