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蚕桑业的时空变迁--以蚕书为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如兵 童肖 《昆明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中国古代蚕桑业和蚕书发展在时空特征上具有一致性。北宋以前蚕书多出自黄河流域,南宋时南方蚕书首超北方,元代前期黄河流域蚕书数量有显著增长,明清时期江浙稳居蚕书出版中心地位。蚕桑业变化轨迹与之类似,宋以前全国蚕桑业中心在黄河... 中国古代蚕桑业和蚕书发展在时空特征上具有一致性。北宋以前蚕书多出自黄河流域,南宋时南方蚕书首超北方,元代前期黄河流域蚕书数量有显著增长,明清时期江浙稳居蚕书出版中心地位。蚕桑业变化轨迹与之类似,宋以前全国蚕桑业中心在黄河流域,南宋时逐步南移,元代前期北方蚕桑业出现短暂复兴,至明清蚕桑业中心则完全移到江南。但二者并非完全同步。乾隆和光绪年间北方蚕书由于政府推广政策驱动兴盛,而北方蚕桑生产依然困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桑业 发展变迁 蚕书 桑文献 编著出版
下载PDF
论《蚕书》及其作者秦少游
2
作者 秦子卿 《扬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1期65-70,共6页
对《蚕书》关于中国古代农村养蚕和缫丝的记载进行了阐释,指出了《蚕书》在蚕业科学技术史上的主要贡献,并对《蚕书》作者秦少游在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蚕书 秦少游 中国 科学史
下载PDF
秦观《蚕书》释义(二)
3
作者 蒋成忠 《中国蚕业》 2012年第2期79-82,共4页
七、锁星①为三芦管,管长四寸,枢以圆木②,建两竹夹鼎耳,缚枢于竹中,管之。转以车,下直钱眼③,谓之锁星。解注:①“锁星”,“锁”控制也。用锁星以增加丝之张力。
关键词 养殖技术 秦观 蚕书
下载PDF
中国科技典籍翻译策略之管见——基于《蚕书》翻译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汤金霞 梅阳春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99,共5页
《蚕书》等中国科技典籍的翻译都存在原文版本众多,原文信息不够详实、逻辑不够严谨等问题,其翻译应当以汇集相关典籍最新考证成果的文本为拟译文本,以科技英语文体特征为体裁规约,以目标读者属性为导向制定翻译策略。原文中信息齐全、... 《蚕书》等中国科技典籍的翻译都存在原文版本众多,原文信息不够详实、逻辑不够严谨等问题,其翻译应当以汇集相关典籍最新考证成果的文本为拟译文本,以科技英语文体特征为体裁规约,以目标读者属性为导向制定翻译策略。原文中信息齐全、前后连贯的部分可直译;目标读者理解原文不可或缺的文化信息可采用意译;原文省略但对目标读者理解相关内容至关重要的信息可在译文中增译;中国古代时间计量法需要被具体化为目标语文化中通行的计时方法。若目标读者为普通读者,中国古代地名、度量衡等可采用音译和具体化的方法;如目标读者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则最好采取音译加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技典籍 翻译策略 蚕书
原文传递
同光之际劝课蚕书的撰刊与流传 被引量:6
5
作者 高国金 盛邦跃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2-133,共12页
同光之际诸多社会经济因素错综交织,很多地方兴起劝课蚕桑,蚕桑农书是传统蚕桑技术重要的传承载体,也是地方劝课官员大规模引进与推广蚕桑技术的重要工具。文章以纵向历史阶段与横向群体网络为视角,梳理了同光劝课蚕桑农书的内容来源、... 同光之际诸多社会经济因素错综交织,很多地方兴起劝课蚕桑,蚕桑农书是传统蚕桑技术重要的传承载体,也是地方劝课官员大规模引进与推广蚕桑技术的重要工具。文章以纵向历史阶段与横向群体网络为视角,梳理了同光劝课蚕桑农书的内容来源、技术来源地区与官绅间流传。充分剖析同光之际劝课蚕桑农书撰述、刊刻与流传的整体面貌,阐释了同光蚕桑农书数量繁多的历史现象,揭示了技术官员劝课行为的知识来源与文化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课蚕书 撰刊 流传
原文传递
原蚕区“防微”工作的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炳坤 《蚕桑通报》 2001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微粒子病防治 消毒 虫害防治 饲育合同 经济职责考核制度
下载PDF
晚清中西蚕学知识的交流与互动——以蚕微粒子病防治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元明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30,共10页
19世纪中期,蚕微粒子病的爆发几乎摧毁了欧洲养蚕业。为解决这一危机,意大利卡斯特拉尼考察团于1859年来华寻求良方,不仅无功而返,反将此病引入中国。1865年,巴斯德制种法的发明成功挽救了欧洲养蚕业。1889年,为解决中国的蚕病问题,江... 19世纪中期,蚕微粒子病的爆发几乎摧毁了欧洲养蚕业。为解决这一危机,意大利卡斯特拉尼考察团于1859年来华寻求良方,不仅无功而返,反将此病引入中国。1865年,巴斯德制种法的发明成功挽救了欧洲养蚕业。1889年,为解决中国的蚕病问题,江生金在倪恩投、康发达等人的安排下,成为最早赴法学习蚕学的中国人。随后,福州船政学堂留学生郑守箴也在法国学习蚕学并翻译《喝茫蚕书》,系统介绍了巴斯德制种法。中西方为解决蚕微粒子病互相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反映了晚清中西农学交流的独特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病 卡斯特拉尼 倪恩投 江生金 郑守箴 《喝茫蚕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