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人工饲料适应性驯化对饲育成绩及茧丝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安皆 周丽霞 +4 位作者 张凤林 华丽峰 唐文倩 娄齐年 郭洪恩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44-147,共4页
家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是制约现代蚕业人工饲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将母种经过人工饲料适应性驯化10代以上后进行S菁松×S皓月、SZ9601×929406正反交,对一代杂交种进行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饲养试验,调查... 家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是制约现代蚕业人工饲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将母种经过人工饲料适应性驯化10代以上后进行S菁松×S皓月、SZ9601×929406正反交,对一代杂交种进行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饲养试验,调查蚕体质量和茧丝质量。结果表明:母种经过人工饲料适应性驯化的杂交种,眠蚕体质量显著提高,对饲料的摄食性增强;S菁松×S皓月的虫蛹生命率提高,但茧质降低,而SZ9601×929406变化相反;母种驯化对杂交种丝质无显著影响。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不同,这为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料 适应性 摄食性 蚕体质量 茧丝质量
下载PDF
4个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
2
作者 李超 唐浩 +4 位作者 杨水艳 黄传书 郜亮 傅图强 李硕 《蚕学通讯》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家蚕人工饲料育可实现工厂化养蚕,研究家蚕的摄食性遗传机制及选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分别采用全龄人工饲料育和全龄桑叶育饲养A姬、872、菁松、苏春4个家蚕品种,调查5龄蚕体质量和5龄起蚕的摄食性。... 家蚕人工饲料育可实现工厂化养蚕,研究家蚕的摄食性遗传机制及选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分别采用全龄人工饲料育和全龄桑叶育饲养A姬、872、菁松、苏春4个家蚕品种,调查5龄蚕体质量和5龄起蚕的摄食性。结果显示:872和苏春采用2种饲养方式的5龄蚕体质量差异显著,而A姬和菁松的差异不显著;在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组,A姬、872、菁松3个品种的5龄起蚕80%以上能选择人工饲料饷食,苏春则仅有20%选择人工饲料饷食,在全龄桑叶育试验组,872、菁松、苏春3个品种的5龄起蚕均选择桑叶饷食,A姬则仅有70%选择桑叶饷食。进一步以体质量差异显著、人工饲料摄食性最差的苏春和体质量差异不显著、人工饲料摄食性好的A姬的5龄第3天幼虫下颚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对2个品种的普通气味结合蛋白基因GOBP 1、GOBP 2和嗅觉受体基因OR 56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苏春下颚中GOBP 1、GOBP 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姬(P<0.01、P<0.001),而A姬下颚中OR 56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苏春(P<0.05)。以上结果再次证实了家蚕的人工饲料摄食性与品种有关系,并且食性差异家蚕品种的嗅觉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不同,此可以作为家蚕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选育的基础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料育 5龄蚕体质量 5龄摄食性 嗅觉相关基因
下载PDF
基于线性回归分析的原蚕种茧产量预测模型建立
3
作者 韩学博 姜素芹 +1 位作者 房德文 刘训理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06-1209,共4页
蚕种繁育过程中早期预测原蚕种茧产量有利于科学合理制定一代杂交种的生产计划。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及SPSS分析软件,对4个家蚕品种连续20年共181个批次的原蚕熟蚕体质量和种茧产量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以原蚕熟蚕体质量为自... 蚕种繁育过程中早期预测原蚕种茧产量有利于科学合理制定一代杂交种的生产计划。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及SPSS分析软件,对4个家蚕品种连续20年共181个批次的原蚕熟蚕体质量和种茧产量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以原蚕熟蚕体质量为自变量预测种茧产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经F检验分析,该线性回归模型种茧产量预测值与熟蚕体质量调查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且不受养蚕季节的影响,但中系品种与日系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故分别建立种茧产量预测模型。利用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对2012年春、秋蚕期28个批次的原蚕种茧产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准确,该线性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种 蚕体质量 种茧产量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效果分析
4
作者 刘中文 徐欣 +3 位作者 卜黎明 宋松 张耀亭 崔自学 《中国蚕业》 2023年第2期14-18,共5页
选取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保存的10个中系和10个日系家蚕品种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选育试验,调查了各品种的24 h疏毛率、小蚕期眠蚕体质量以及茧质等多项指标,分析所选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6代人工饲... 选取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保存的10个中系和10个日系家蚕品种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选育试验,调查了各品种的24 h疏毛率、小蚕期眠蚕体质量以及茧质等多项指标,分析所选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6代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后,各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均有很大提高,日系品种比中系品种表现好。日系品种经过6代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后,24 h疏毛率均在90%以上,002B、J6、732这3个品种2龄和3龄起蚕率均能达到或接近100%;中系品种经过4代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后,整体上仍比较差,庭、豫1号、限1、苏蚕1号的24 h疏毛率能达到85%及以上,2龄、3龄起蚕率中系也比日系品种差,发育不齐。日系品种豫4优、002B、9406B、J6,中系品种庭、豫1号、限1、125M在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中表现较好,可列为本单位的重点选育品种。探讨了人工饲料养蚕中遇到的3龄后期出现不眠或者对人工饲料食性减弱,以及人工饲料发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人工饲料 选育效果 疏毛率 蚕体质量 质量
下载PDF
调节止桑时间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试验初报
5
作者 谭立新 杨义 +2 位作者 张明海 陈泉 任杰群 《蚕学通讯》 2023年第2期25-29,共5页
灰分含量是衡量僵蚕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将供试的5龄起蚕接种白僵菌孢子后设置不同止桑时间处理组,测定僵蚕的灰分含量,旨在探究僵蚕体质量与灰分含量的相关性,为僵蚕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止桑时间越早其濒死蚕个体质... 灰分含量是衡量僵蚕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将供试的5龄起蚕接种白僵菌孢子后设置不同止桑时间处理组,测定僵蚕的灰分含量,旨在探究僵蚕体质量与灰分含量的相关性,为僵蚕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止桑时间越早其濒死蚕个体质量及僵蚕个体质量越轻,灰分含量相对较少:当有5%~10%的家蚕濒死或5%~10%家蚕死亡12 h后停止给桑(即正常给桑1次),僵蚕中灰分含量符合僵蚕质量检验标准;当5%~10%的家蚕濒死足18 h或家蚕感病后继续按正常给桑时间给桑(即正常给桑2次),僵蚕中的灰分含量便达不到僵蚕质量检验标准。因此建议:在僵蚕生产中,给5龄起蚕接种白僵菌孢子后有5%~10%家蚕濒死12 h时,仅正常给桑1次即终止给桑,可减少蚕体僵死前中肠内未消化的桑叶,从而在不降低僵蚕产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僵蚕中的灰分含量,以保证僵蚕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体质量 止桑时间 灰分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