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我国蚕桑产业发展态势与未来发展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建琴 梁巧 顾国达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56,共5页
本文从蚕桑生产、市场和贸易、产品加工与消费、技术研发等方面阐述了2023年我国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总结了2023年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分析了2024年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蚕桑生产 市场和贸易 加工与消费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四川蚕桑产业的双碳战略实践成效和对策
2
作者 陈义安 王晓芬 +3 位作者 刘俊凤 佟万红 胡春梅 李宇 《四川蚕业》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蚕桑产业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在应对“双碳”目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业发展存在“双碳”意识不足、新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不够、产业发展主体培育不充分,应用标准和规范不够等问题。应对策略包括强化产业绿色发展意识,保障产业... 蚕桑产业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在应对“双碳”目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业发展存在“双碳”意识不足、新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不够、产业发展主体培育不充分,应用标准和规范不够等问题。应对策略包括强化产业绿色发展意识,保障产业减碳发展;推动现代蚕桑园区建设,提升土壤碳汇能力;强化产学研企协同攻关,研发绿色低碳技术;推动农机装备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多元利用;提升资源高效利用水平,打造封闭循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蚕桑产业 碳达峰 碳中和 减碳 对策
下载PDF
南充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双碳”战略思考
3
作者 陈义安 王晓芬 +3 位作者 胡春梅 刘俊凤 佟万红 粟思源 《蚕桑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南充市是主要的蚕桑产业要素聚集地之一,在实施“双碳”战略过程中有独特的优势。南充市蚕桑产业转型发展,必须实施“双碳”战略,坚持以科技进步强力支撑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桑树资源,提高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水平,统筹生态效益... 南充市是主要的蚕桑产业要素聚集地之一,在实施“双碳”战略过程中有独特的优势。南充市蚕桑产业转型发展,必须实施“双碳”战略,坚持以科技进步强力支撑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桑树资源,提高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水平,统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坚持节能减排和提升碳汇双向发力。具体策略包括:推动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提升土壤碳汇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养蚕模式,减少养殖排放总量;推动农机装备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废弃物转化效率;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强化水肥一体化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完善扶持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蚕桑 产业发展
下载PDF
时局、地理与全面抗战时期的云南蚕桑业
4
作者 张永帅 和乐乐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3,共8页
抗战时期是云南蚕桑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推动后方建设,支援抗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云南蚕桑业发展受到国民政府、云南地方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提出了云南蚕桑复兴计划,在宜蚕区积极推广蚕桑业。但是,受云南特殊的高原山地地理环境的制约... 抗战时期是云南蚕桑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推动后方建设,支援抗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云南蚕桑业发展受到国民政府、云南地方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提出了云南蚕桑复兴计划,在宜蚕区积极推广蚕桑业。但是,受云南特殊的高原山地地理环境的制约,以及“战时”影响,在较短时间内,云南蚕桑业发展的成效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云南 蚕桑 地理环境
下载PDF
承德市蚕桑产业链“内整”与“外拓”提升路径研究
5
作者 高妍夏 马超 +4 位作者 吴卫波 刘麟菲 高玉军 周玲 谢岩 《北方蚕业》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借鉴国内提升蚕桑产业链水平研究的成功经验,结合承德市蚕桑产业实际,探索延伸和强化蚕桑产业链条的有效路径,提升产业链运作效能,推动承德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承德市 蚕桑产业 内整 外拓 路径
下载PDF
盐城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
6
作者 王明霞 林水中 朱庆明 《广东蚕业》 2024年第5期5-7,共3页
江苏省盐城市蚕桑产业基础良好,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文章以盐城市为例,阐述了盐城市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养蚕设施建设、优化养蚕布局、强化人力资源结构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盐城市蚕桑产业高质... 江苏省盐城市蚕桑产业基础良好,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文章以盐城市为例,阐述了盐城市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养蚕设施建设、优化养蚕布局、强化人力资源结构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盐城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高质量发展 盐城市
下载PDF
发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7
作者 赵芳 《中国蚕业》 2024年第2期49-53,共5页
详细阐述了我国蚕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及推进规模化集约化蚕桑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在分析生产组织经营模式与蚕桑产业发展需求不协调、省力化智能化生产技术设备研发及推广滞后、产业发展基层技术服务体系缺失等蚕桑产业规模化... 详细阐述了我国蚕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及推进规模化集约化蚕桑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在分析生产组织经营模式与蚕桑产业发展需求不协调、省力化智能化生产技术设备研发及推广滞后、产业发展基层技术服务体系缺失等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链条统筹规划、强化科技引领、构建蚕桑技术服务体系等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蚕桑产业 生产技术 产业发展 高质量发展 技术体系 现代农业
下载PDF
江苏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8
作者 崔秀芹 《广东蚕业》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蚕桑产业是江苏省传统优势产业,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产值位居全国前列,产品质量得到了国际高端市场的认可,但仍存在着一些阻碍江苏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因此,文章分析了江苏蚕桑产业存在的规模逐步萎缩、从业人员减少且年龄老化、... 蚕桑产业是江苏省传统优势产业,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产值位居全国前列,产品质量得到了国际高端市场的认可,但仍存在着一些阻碍江苏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因此,文章分析了江苏蚕桑产业存在的规模逐步萎缩、从业人员减少且年龄老化、应对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探究了城镇化进程冲击和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对江苏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政府政策扶持、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等措施,以期促进江苏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 产业发展 省力化 资源开发 江苏省
下载PDF
数智乡村视域下湖南蚕桑文化传播路径探究
9
作者 杨勇波 周闰思 《广东蚕业》 2024年第7期7-9,共3页
建设数智乡村是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数智乡村先进理念,对湖南蚕桑文化的传播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湖南蚕桑文化的传播路径,以期为湖南蚕桑文化的传播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 数智乡村 蚕桑文化 传播路径 乡村文化振兴 湖南省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蚕桑学科硕士留学生的实践教学探讨
10
作者 李刚 郭会朵 +1 位作者 唐旭东 钱荷英 《中国蚕业》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日益扩大。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教学研究,尤其是蚕...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日益扩大。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教学研究,尤其是蚕桑丝绸行业专业硕士留学生的实践教学探讨,不仅有助于促进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与培养,也有助于推动“政教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三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是高等教育应对国际化挑战、加强国际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和研究蚕桑学科硕士留学生人才培养现状提出针对性对策,探讨了进一步丰富蚕桑学科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国际留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蚕桑丝绸 留学生培养 实践教学 创新型 应用型 产教融合
下载PDF
职业教育如何赋能区域农村现代化——仲恺蚕桑教育的早期探索与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戚兴华 颜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8,共7页
仲恺农工学校秉“注重实验,扶助农工”初心,创办之初即设蚕桑一科。仲恺蚕桑教育扎根地方,与居民、社区、产业、农村深度互动,营建了互动、开放与无边界式学习共同体;以技术赋能农民头脑、以理念赋值农民生计,改善了区域农民的生计模式... 仲恺农工学校秉“注重实验,扶助农工”初心,创办之初即设蚕桑一科。仲恺蚕桑教育扎根地方,与居民、社区、产业、农村深度互动,营建了互动、开放与无边界式学习共同体;以技术赋能农民头脑、以理念赋值农民生计,改善了区域农民的生计模式,提升了行业科技水平,带动了区域农业生产合作,推动了跨区域、跨国界的学术文化交流。仲恺蚕桑教育模式立基于蚕桑专业,契合中国农业与教育现代化的早期实践需求,是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初阶形态。当前农业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需从生计模式转向生涯模式,并以农业为本、职业多元、融合城乡、朝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基本方向,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教育的产业赋能力、主体生涯力、城乡粘结力、国际影响力与开环创新力,以切实构建农业职业教育体系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恺蚕桑教育 农村现代化 农业职业教育
下载PDF
兴劳爱劳·蚕桑育人: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
12
作者 孙振东 郭先富 《中国教育学刊》 2024年第4期40-43,共4页
新时代城市小学面临劳动教育基地匮乏、劳动教育课程同质老化、劳动教育实践虚位异化等典型问题,为了突破这些典型困境,应广泛结合各个方面的资源,通过建设“嵌入式”劳动教育基地、开发“体系化”劳动教育课程和建立“多维度”的劳动... 新时代城市小学面临劳动教育基地匮乏、劳动教育课程同质老化、劳动教育实践虚位异化等典型问题,为了突破这些典型困境,应广泛结合各个方面的资源,通过建设“嵌入式”劳动教育基地、开发“体系化”劳动教育课程和建立“多维度”的劳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有效推进学校劳动教育的深度实施。在此基础上形成为城市学校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劳动教育项目、如何深度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和如何保障劳动教育的质量成效提供样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城市小学 现代蚕桑 劳动课程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扬州蚕桑文化旅游开发与营销
13
作者 钱林娜 刘涛 潘长宏 《村委主任》 2024年第6期200-202,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文化旅游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扬州蚕桑文化是中国蚕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文章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探讨扬州蚕桑文化旅游的开发与营销策略,通过对扬州蚕桑文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文化旅游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扬州蚕桑文化是中国蚕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文章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探讨扬州蚕桑文化旅游的开发与营销策略,通过对扬州蚕桑文化资源的调查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经济发展 蚕桑文化 开发与营销 发展文化旅游 调查和分析 扬州
下载PDF
蚕桑产业在南方石漠化治理中的实践
14
作者 范伟 高波 +1 位作者 徐兵 赵爱春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83-92,共10页
石漠化是中国南方岩溶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治理过程中需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石漠化集中的7个省(区、市)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8.3%和80.3%。因此,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具有良好的产... 石漠化是中国南方岩溶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治理过程中需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石漠化集中的7个省(区、市)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8.3%和80.3%。因此,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本文综述了桑蚕生产系统对石漠化地区的修复潜力,以及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的推广实践。桑蚕生产系统在石漠化地区具有促进保水固土、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景观等方面的作用。从品种筛选、农艺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提升桑树在石漠化地区适应性的措施。以重庆市黔江区栽桑养蚕的经营现状为例,分析了小蚕共育和大蚕饲养的规模,以及经营不同规模桑园的产量和效益。最后,从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及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等角度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岩溶生态系统 石漠化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南充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探析
15
作者 郭俊英 黄明 +2 位作者 危玲 成冬梅 夏川林 《四川蚕业》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南充蚕桑产业是推动南充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结合南充蚕桑发展情况,探索提出南充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强化政策引领,加大人才资金投入;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夯实产业基础,提升综合效益水... 南充蚕桑产业是推动南充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结合南充蚕桑发展情况,探索提出南充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强化政策引领,加大人才资金投入;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夯实产业基础,提升综合效益水平;抓好龙头企业,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开发特色品牌,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挖掘蚕桑文化,增强民众蚕桑情感;促进产教融合,创新蚕桑教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充 蚕桑产业 高质量发展 品牌 融合发展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宜宾市现代蚕桑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16
作者 胡蝶 王一 +2 位作者 兰凤杰 何建梅 赵凯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年第1期55-56,69,共3页
宜宾市是全国蚕桑产业大市,蚕桑产业为全市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蚕桑产业生产方式正逐渐发生转变,专技人才支撑不足问题日益严峻。本文以... 宜宾市是全国蚕桑产业大市,蚕桑产业为全市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蚕桑产业生产方式正逐渐发生转变,专技人才支撑不足问题日益严峻。本文以宜宾市蚕桑产业为例,从技术人才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分析蚕桑专技人才现状,发现存在专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缺乏、年龄结构老化、教育层次不高等突出问题,提出“引进一名院士、带动一批企业、培养一批人才、壮大一个产业”的培育队伍建设策略,为有效解决农业产业人才支撑问题提供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 人才培育 队伍建设 策略研究
下载PDF
蚕桑文化与小学体育及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
17
作者 王大泉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84-86,共3页
文章以蚕桑文化为背景,探讨小学体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体育健康与蚕桑劳动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其劳动精神。文章论述蚕桑文化与小学体育课程融合的要点,以及基于蚕桑文化的小学体育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策... 文章以蚕桑文化为背景,探讨小学体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体育健康与蚕桑劳动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其劳动精神。文章论述蚕桑文化与小学体育课程融合的要点,以及基于蚕桑文化的小学体育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包括走进蚕桑基地、增加课程乐趣、利用现代技术、融入体育元素和推进协作评价等,以期为小学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文化 小学体育 劳动教育 融合教育
下载PDF
蚕桑产业研究概况——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18
作者 李春华 李韦足 +1 位作者 邹凌峰 黄梅梅 《蚕学通讯》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蚕桑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特色产业,在全面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本文以2000—2023年中国知网(CNK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470篇蚕桑产业研究相关文献为样本,借助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文献数... 蚕桑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特色产业,在全面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本文以2000—2023年中国知网(CNK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470篇蚕桑产业研究相关文献为样本,借助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文献数据进行时空分析,对涉及研究热点与前沿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从而梳理出产业研究的发展脉络,为该领域获得更多关注以及持续、深入地开展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该领域的研究热度随“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而迅速上升,近几年虽然研究热度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乡村振兴等方面;研究前沿主要包括产业链、价值链、产业融合发展、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等方面。此外,蚕桑产业研究文献作者之间与研究机构之间呈现“数量多、分布散、交流合作少”的现象,暂时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核心作者团体,发文机构也主要集中在蚕桑主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关研究院所和技术推广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广西蚕桑产业的时空演变和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李春华 邹凌峰 +4 位作者 廖勇 陈张晴 杜海鹏 周贤 罗明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对全国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2000—2022年广西蚕茧产量和桑园面积数据探究广西全区蚕桑产业时空演变规律,并使用2011—2021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探究广西蚕桑产业的时空演变规律、集聚特... 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对全国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2000—2022年广西蚕茧产量和桑园面积数据探究广西全区蚕桑产业时空演变规律,并使用2011—2021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探究广西蚕桑产业的时空演变规律、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全区来看广西蚕茧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但桑园面积有所萎缩;分地级市来看,各地级市之间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并存在集聚效应。在蚕茧产量的影响因素方面,桑园面积和政府支持起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且桑园面积和城镇化水平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加强科技研发创新,确保广西蚕茧产量全国第一的位置;创新政策传导机制,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发挥有利因素的作用,合理利用不利因素的溢出效应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蚕茧产量 桑园面积 产业集聚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近代安徽蚕桑业的改良略述
20
作者 郭坤杰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71,共8页
近代安徽蚕桑业的改良步履维艰,清末民初蚕桑业有过快速发展,20世纪20年代后期一落千丈,随之政府加大改良推广力度,试图扭转蚕桑业的衰败趋势,全面抗战爆发后,安徽蚕桑业再次萎缩和衰退。在地方官绅、蚕桑机构、丝茧商人、农户的共同努... 近代安徽蚕桑业的改良步履维艰,清末民初蚕桑业有过快速发展,20世纪20年代后期一落千丈,随之政府加大改良推广力度,试图扭转蚕桑业的衰败趋势,全面抗战爆发后,安徽蚕桑业再次萎缩和衰退。在地方官绅、蚕桑机构、丝茧商人、农户的共同努力下,近代安徽蚕桑业的改良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受到重重制约。毗邻江浙沪的近代安徽,在蚕桑茧丝产业链中缺乏产品的深度加工,更多扮演着原料生产的角色。重新审视、梳理近代安徽蚕桑业的发展演变,不惟有助于客观而完整的探究近代安徽蚕桑之路,亦可为当今新时代的蚕桑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 蚕桑改良 近代安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