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药臭蚤草不同提取部位对CIA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方圆 朱继孝 +5 位作者 刘琳 孙杰 王钰洁 杨静 曾金祥 李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78-1384,共7页
目的明确藏药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筛选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方法以牛Ⅱ型胶原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观察臭蚤草总提物、大孔树脂不同浓度乙醇洗... 目的明确藏药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筛选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方法以牛Ⅱ型胶原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观察臭蚤草总提物、大孔树脂不同浓度乙醇洗脱部位及雷公藤多苷(GTW)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足肿胀度的影响,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类风湿性因子(RF)的含量,借助滑膜组织病理学验证臭蚤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法探究臭蚤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MAPK/p38/NF-κB、TLR4/NF-κB炎症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臭蚤草总提取物和大孔树脂60%乙醇洗脱部位能够明显降低CIA大鼠关节肿胀度;有效改善大鼠滑膜的病理变化,并明显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类风湿性因子(RF)水平;明显降低滑膜组织中(TLR4、NF-κB、Myd88、p-p38、p-IκBα、iNOS等)相关炎症蛋白的表达。结论(1)臭蚤草可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症状,且臭蚤草60%乙醇洗脱部位为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活性部位;(2)臭蚤草总提物及不同极性提取物能抑制MAPK/p38/NF-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缓解CI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蚤草 提取部位 胶原诱导关节炎 作用机制 活性部位
下载PDF
藏药臭蚤草化学成分研究
2
作者 刘方圆 曾金祥 +4 位作者 孙杰 王钰洁 钟渊涵 杨静 李敏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93-1696,共4页
目的:研究臭蚤草Pulicaria insignis Drumm ex Dun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D101大孔树脂等色谱方法对臭蚤草花序6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分离得... 目的:研究臭蚤草Pulicaria insignis Drumm ex Dun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D101大孔树脂等色谱方法对臭蚤草花序6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臭蚤草花序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β-methoxyeremophil-7(11)-ene-12,8α(14β,6α)-olide(1)、8β-hydroxyeremophil-7(11)-ene-12,8α(4β,6α)-diolide(2)、furanoeremophilan-4β,6α-olide(3)、8β-eremophil-7(11)-ene-12,8α(4β,6α)-diolide(4)、6β-hydroxyerelimophran-7(11)-en-12,8β-olid(5)、8β,10β-dihydroxyeremophilenolide(6)、(6α,8α)-6-hydroxyeremophil-7(11)-en-12,8-olide(7)、10β-hydroxyeremophilenolide(8)、1(10)-en-2-oxo-7α-isopropanoleremophilane(9)、(4S,5S,7R)-11-hydroxyeremophil-1(10)-ene-2,9-dione(10)、8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olide(11)、4-methoxybenzonic acid(12)、木犀草素(13)。结论:其中,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蚤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蚤草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一个新的藏药臭蚤草二萜苷 被引量:4
3
作者 范华芳 黄圣卓 +2 位作者 蒋思萍 汪秋安 朱华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2-295,共4页
从藏药臭蚤草的9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二萜苷类化合物,采用IR,MS,1H NMR,13C NMR,ESI及HR-ESI等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O-(2-O-Isovaleryl-β-D-glucopyranosyl)atractyligenin(1)和2-O-[2-O-Isovaleryl-3-β-D-apiofuranosyl-(1... 从藏药臭蚤草的9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二萜苷类化合物,采用IR,MS,1H NMR,13C NMR,ESI及HR-ESI等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O-(2-O-Isovaleryl-β-D-glucopyranosyl)atractyligenin(1)和2-O-[2-O-Isovaleryl-3-β-D-apiofu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atractyligenin(2),其中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二萜苷 蚤草
下载PDF
藏药臭蚤草的一个新的苯丙素苷类成分(英文)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圣卓 蒋思萍 朱华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49-552,共4页
为了研究藏药臭蚤草的活性成分,我们利用各种柱色谱技术,从藏药臭蚤草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分离到4个化合物,通过1D、2DNMR、MS和HRMS等试验,鉴定为2,4-dihydroxy-6-methyl-ethanone-4-O-β-D-Glc(1),4-(3′-hydroxypropyl)-2,6-d... 为了研究藏药臭蚤草的活性成分,我们利用各种柱色谱技术,从藏药臭蚤草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分离到4个化合物,通过1D、2DNMR、MS和HRMS等试验,鉴定为2,4-dihydroxy-6-methyl-ethanone-4-O-β-D-Glc(1),4-(3′-hydroxypropyl)-2,6-dimethoxyphenol-3′-O-β-D-glcoside(2),4-allyl-2-methoxyphenol-1-O-β-D-glco-side(3),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α-L-Rha-(1→2)-β-D-Glc(4),其中化合物1~3为苯丙素苷类化合物,化合物4为蒽醌苷。化合物1~4都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新的苯丙素苷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蚤草 苯丙素苷 蒽醌苷
下载PDF
藏药臭蚤草中11个倍半萜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圣卓 蒋思萍 朱华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36-739,785,共5页
首次进行中国特有菊科藏药臭蚤草(Pulicaria insignis Drumm.ex Dunn)的化学成分研究,从全草中分离得到1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Xanthanolide(1),(3αR,4αR,5R,7αS,9αS)-5-Hy-droxy-5-methyl-3,8-dimethylened... 首次进行中国特有菊科藏药臭蚤草(Pulicaria insignis Drumm.ex Dunn)的化学成分研究,从全草中分离得到1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Xanthanolide(1),(3αR,4αR,5R,7αS,9αS)-5-Hy-droxy-5-methyl-3,8-dimethylenedecahydroazuleno[6,5-β]furan-2(3H)-one(2)10α-Hydroxy-14H-inuviscolide(3),(3R,3αR,4αS,7αS,8S,9αS)-3,4α,8-Trimethyldecahydroazuleno[6,5-β]furan-2,5-dione(4)8-Epi-conferti(5),(3αR,5S,11αS,E)-5-Hydroxy-10-methyl-3,6-dimethylene-3α,4,5,6,7,8,11,11α-octahydrocyclodeca[α]furan-2(3H)-one(6),(3αR,8αR,9αR)-5,8α-Dimethyl-3-methylene-3α,4,8,8α,9,9α-hexahydronaphtho[2,3-β]furan-2,6(3H,7H)-dione(7),Pterodonoic acid(8),8-Epi-isovangustin(9),(3αR,4αS,8R,8αR,9αR)-8-Hydroxy-5,8α-dime-thyl-3-methylene-3,3α,4,4α,8,8α,9,9α-octahydronaphtho[2,3-β]furan-2(7H)-one(10),(5S,8αR,9αR)-3-(Hydroxymethyl)-5,8α-dimethyl-6,7,8,8α,9,9α-hexahydronaphtho[2,3-β]furan-2(5H)-one(11)。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补充了文献中化合物6和9所缺少的碳谱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蚤草 倍半萜
下载PDF
蚤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欣 张朝凤 +1 位作者 许翔鸿 张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年第2期57-60,共4页
蚤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丰富,主要包括倍半萜、二萜、黄酮、单萜、挥发油、酚类等。该属植物具有抗菌、细胞毒、抗癌等生物活性。对国内外有关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该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 蚤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丰富,主要包括倍半萜、二萜、黄酮、单萜、挥发油、酚类等。该属植物具有抗菌、细胞毒、抗癌等生物活性。对国内外有关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该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草 倍半萜 二萜 抗菌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藏药材臭蚤草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丽 吕享 +1 位作者 苏学燕 张志锋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7-320,共4页
目的:对藏药材臭蚤草进行生药学研究,寻找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鉴别和HPLC测定方法,筛选出各类鉴别特征。结果:分别在臭蚤草的基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以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定... 目的:对藏药材臭蚤草进行生药学研究,寻找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鉴别和HPLC测定方法,筛选出各类鉴别特征。结果:分别在臭蚤草的基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以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面获得众多有价值的信息。结论:该研究为臭蚤草基原真实性鉴定和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草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藏药臭蚤草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8
作者 兰钧 杨丽琼 +4 位作者 旺杰次仁 胡瑞航 吕重宁 路金才 达娃卓玛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03-209,共7页
目的对藏药臭蚤草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臭蚤草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臭蚤草70%乙醇提取... 目的对藏药臭蚤草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臭蚤草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臭蚤草7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3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对苯二酚(1)、3,4-二羟基苯甲醛(2)、对羟基苯甲醛(3)、对羟基苯乙酮(4)、4-羟基苯甲酸(5)、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6)、万寿菊甙(7)、万寿菊素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9)、6-甲氧基山柰酚(10)、3,6-二甲氧基芹菜素(11)、灰毡毛忍冬素G(12)、3,4,5-O-三咖啡酰基奎尼酸甲酯(13)。结论化合物3、4、6、12、13为首次从蚤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7~10为首次从臭蚤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草 化学成分 藏药
原文传递
基于GC-MS代谢组学的云南紫菀和臭蚤草的多元统计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丽 张英秀 +2 位作者 赵日杂 蔡汶甫 张志锋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18-3129,共12页
本研究为明确云南紫菀和臭蚤草的代谢物组异同及抑菌活性,以至正本清源、更有效利用药用植物资源。采用样品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云南紫菀和臭蚤草的化学指纹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并利用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 本研究为明确云南紫菀和臭蚤草的代谢物组异同及抑菌活性,以至正本清源、更有效利用药用植物资源。采用样品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云南紫菀和臭蚤草的化学指纹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并利用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云南紫菀和臭蚤草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来衡量显著差异代谢物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进而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以确定差异样品中代谢途径的变化机制。同时对云南紫菀和臭蚤草挥发油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共鉴定出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苯丙素类、芳香族、苷类、核苷酸、黄酮类、生物碱类、糖类、维生素、有机酸、脂类、酯类、醇类等在内的384种代谢产物。对显著变化(P <0.05,VIP> 1)的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共筛选出92种差异代谢物,它们在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抑菌活性表明,云南紫菀和臭蚤草对5种临床致病菌具有较弱的抑菌作用。因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柱前衍生与GC-MS代谢组学的方法比较云南紫菀和臭蚤草,为其基原鉴别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紫菀 蚤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代谢组学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3种植物的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鸿喆 刘广全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68,138,共4页
记述了蚤草(Pulicaria prostrata(Gilib.)Ascher)(菊科)、黄花羊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n var. przewalskii(Batalin))(紫葳科)和坚硬女娄菜(Silene firmaSieb et Zucc.)(石竹科)3种植物的分布新纪录。蚤草是黄土高... 记述了蚤草(Pulicaria prostrata(Gilib.)Ascher)(菊科)、黄花羊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n var. przewalskii(Batalin))(紫葳科)和坚硬女娄菜(Silene firmaSieb et Zucc.)(石竹科)3种植物的分布新纪录。蚤草是黄土高原植物新记录,蚤草在国内分布于新疆北部和西部,在黄土高原于宁夏海原南部的月亮山首次发现。黄花羊角蒿,早记载于甘肃兰州市,后记载于宁夏罗山,调查表明广泛分布于西北部农牧交错带东部海拔1 200~2 000 m丘陵地区。坚硬女娄菜首次记录于陕北靖边、吴起、志丹的西北农牧交错带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草 黄花羊角蒿 坚硬女娄菜 分布新记录种
下载PDF
藏药“芒涧”基原植物及其生药学鉴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智英 贡保东知 +2 位作者 张玉英 廖东波 张亚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20期26-31,共6页
目的:对藏药“芒涧”基原植物进行调查,并对其中的熏倒牛和臭蚤草两种植物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为完善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追踪研究藏药“芒涧”基原植物,并通过性状观察、显微鉴别、HPLC等研究熏倒牛和臭蚤草生药学特性... 目的:对藏药“芒涧”基原植物进行调查,并对其中的熏倒牛和臭蚤草两种植物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为完善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追踪研究藏药“芒涧”基原植物,并通过性状观察、显微鉴别、HPLC等研究熏倒牛和臭蚤草生药学特性。结果:“芒涧”基原植物在多数文献中记载不一,主要涉及巴塘紫菀、熏倒牛、臭蚤草及垂头菊属多种植物。其中臭蚤草叶全缘,瘦果近圆柱形;根横切面皮层和木质部细胞排列紧密,无裂隙;茎表皮外被腺毛和非腺毛;叶上下表皮均有2~3层厚角细胞。熏倒牛完整叶片展开为三回羽状全裂,蒴果不开裂,种子近肾形;根皮层多裂隙;茎横切面髓大,成空腔;叶上下表皮细胞排列疏松。臭蚤草粉末为土灰褐色,偶见菊糖结晶;熏倒牛粉末为深黄绿色,多纤维。HPLC图谱显示臭蚤草和熏倒牛成分差异明显。结论:臭蚤草与熏倒牛性状、显微特征、HPLC图谱均可显示其独特鲜明的植物形态、组织构造及成分差异,可为二者的生药学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芒涧” 熏倒牛 蚤草 生药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