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蚯蚓-微生物互作调控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奕乔 刘嫦娥 +2 位作者 段昌群 罗庆睿 蔡粤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79-1687,共9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生物互作调控重金属污染成为研究热点。阐述了蚯蚓-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协同作用以及重金属胁迫下蚯蚓-微生物互作影响凋落物分解、土壤碳氮循环...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生物互作调控重金属污染成为研究热点。阐述了蚯蚓-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协同作用以及重金属胁迫下蚯蚓-微生物互作影响凋落物分解、土壤碳氮循环、植物生长进而调控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微生物 生物积累 凋落物分解 物质循环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细观机理模型(T-FCASM)建立及校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培德 吴革 +3 位作者 郭茂新 王如意 宋英琦 楼菊青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92-2503,共12页
基于浙江省诸暨市菲达宏宇污水处理厂新型氧化沟工艺的现场长期观察和试验研究,提出"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的新技术原理,获得了"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中污染物输入量与输出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水... 基于浙江省诸暨市菲达宏宇污水处理厂新型氧化沟工艺的现场长期观察和试验研究,提出"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的新技术原理,获得了"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中污染物输入量与输出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水蚯蚓作用的传递函数,从而实现水蚯蚓在污水处理和污泥降解过程中对污染物去除作用的模拟.以全耦合活性污泥模型(FCASM3)为基础平台,结合水蚯蚓作用的传递函数,最终建立了污水厂"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细观机理模型(T-FCASM).利用对该污水处理厂常规水质指标测定和进水模型组分分析等试验结果,完成了对"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细观机理模型(T-FCASM)的校验工作.动态模拟结果表明:T-FCASM实现了对回流污泥浓度的准确模拟;同时该模型能够对污水处理厂生物去除有机物及脱氮过程进行较准确的模拟,而对生物除磷过程的模拟,由于该污水处理厂低磷进水的原因,与实测值存在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 传递函数 细观机理模型 污水处理厂 现场校验 污泥减量
原文传递
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泥水同步降解耦合建模及大规模现场校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涛 管政 +3 位作者 施小平 孙培德 宋英琦 马王钢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34-2242,共9页
选取以霍夫水丝蚓(L.hoffmeisteri)为主的水蚯蚓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环境因子中水温(T)和底物氨氮(NH+4-N)对水蚯蚓比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的试验水温范围,水蚯蚓在25℃时的比生长速率高于其他水温条件,试验得到水蚯蚓水... 选取以霍夫水丝蚓(L.hoffmeisteri)为主的水蚯蚓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环境因子中水温(T)和底物氨氮(NH+4-N)对水蚯蚓比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的试验水温范围,水蚯蚓在25℃时的比生长速率高于其他水温条件,试验得到水蚯蚓水温影响常数θAW=0.05,水蚯蚓氨氮饱和常数KNH4,AW=41.3mg.L-1.以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生物场-水力场耦合模型(T-FCASM-Hydro)为基础,从环境因子中水温和底物氨氮对水蚯蚓生长影响的角度改进T-FCASM-Hydro模型,建立了T-FCASM-Hydro-Temp模型,并利用浙江省诸暨市某污水处理厂的现场水质数据完成模型的校核验证工作.结果表明,与T-FCASM-Hydro模型相比,T-FCASM-Hydro-Temp模型更能准确模拟出系统中水蚯蚓的生物量,并且出水水质参数也更贴近实测值,系统稳定运行后水蚯蚓生物量维持在2000mg.L-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 氨氮 水温 现场校验
原文传递
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脱氮除磷最佳运行工况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一波 孙培德 +1 位作者 马王钢 楼菊青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770-2780,共11页
以前置厌氧池的氧化沟工艺为研究对象,根据氧化沟溶解氧分布情况,将氧化沟简化为1个缺氧段以及3个好氧段,并在第1好氧段中悬挂生物填料接种水蚯蚓,建立"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通过溶解氧、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的控制... 以前置厌氧池的氧化沟工艺为研究对象,根据氧化沟溶解氧分布情况,将氧化沟简化为1个缺氧段以及3个好氧段,并在第1好氧段中悬挂生物填料接种水蚯蚓,建立"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通过溶解氧、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的控制保持该系统的微生态平衡.从水蚯蚓动力学角度改进提出T-FCASM新模型,建立并校验"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生物场-水力场耦合模型(T-FCASM-Hydro),根据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分别模拟不同水平溶解氧、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对氧化沟中"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当好氧段1溶解氧为6.5mg.L-1、混合液回流比为100%、污泥回流比为100%时氧化沟可保持最佳脱氮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 生物-水力场耦合模型 氧化沟工艺 脱氮除磷 最佳运行工况
原文传递
蚯蚓与微生物协同处理对剩余污泥腐殖化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史鹏飞 邢美燕 +1 位作者 齐文升 聂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2-58,共7页
对污水生物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分别采用碱提取法和Adani法(有机溶剂加酸水解)提取腐殖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比较,确定Adani法提取的腐殖酸非腐殖质成分含量较低,可以较好地表征剩余污泥中腐殖酸特性。进而采用Adani... 对污水生物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分别采用碱提取法和Adani法(有机溶剂加酸水解)提取腐殖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比较,确定Adani法提取的腐殖酸非腐殖质成分含量较低,可以较好地表征剩余污泥中腐殖酸特性。进而采用Adani法提取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剩余污泥的原泥和出泥中的腐殖酸,研究蚯蚓与微生物协同处理对剩余污泥腐殖化特征的影响。元素分析、E4/E6及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泥腐殖酸相比,出泥腐殖酸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腐殖物质明显增多,其腐殖酸分子量、芳香化和缩聚程度均较高;蚯蚓生物滤池出泥腐殖化程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腐殖酸提取 Adani法 蚯蚓-微生物协同处理
下载PDF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剩余污泥的效果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健 易当皓 +1 位作者 赵丽敏 邓德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92-897,共6页
以上海市某污水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对未投加蚯蚓的生物滤池(CBF)和投加蚯蚓的生物滤池(EBF)处理城市剩余污泥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BF的悬浮固体浓度(SS)减量率、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VSS)减量率分别可达49.5%~55... 以上海市某污水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对未投加蚯蚓的生物滤池(CBF)和投加蚯蚓的生物滤池(EBF)处理城市剩余污泥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BF的悬浮固体浓度(SS)减量率、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VSS)减量率分别可达49.5%~55.6%和60.0%~63.2%,比CBF分别提高了14.4%-21.7%和22.3%-26.4%.EBF的出泥VSS/SS,污泥的沉降性比(SVI),污泥比阻(SRF)分别由原泥的64.8%,103.4mL/g,5.19×10^11m/kg降至51.8%,38.4mL/g,2.00×10^11m/kg,而CBF的出泥VSS/SS、SVI、SRF则分别为61.0%,51.8mL/g,4.12×10^11m/kg.通过蚯蚓-微生物协同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和稳定化效果,还能较好地优化污泥的沉降性能、脱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处理 效果 污泥减量化 污泥稳定化 蚯蚓-微生物协同作用
下载PDF
蚯蚓生物技术在环境安全领域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肖璠 邢美燕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年第3期99-104,共6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安全逐渐成为人类生活的刚需,生物处置方法一向因环保节能备受青睐。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因其生存于复杂的土壤环境中而能维持机体稳定,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近年来,蚯蚓生物技术被尝试应用于环境风险评...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安全逐渐成为人类生活的刚需,生物处置方法一向因环保节能备受青睐。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因其生存于复杂的土壤环境中而能维持机体稳定,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近年来,蚯蚓生物技术被尝试应用于环境风险评价、土壤治理、市政污水污泥的处置,并在化学指标和病原微生物指标中均体现出优良的指示能力和治理能力。本文综述了当前蚯蚓生物技术在环境安全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蚯蚓-微生物共生体系及蚯蚓自身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为以上应用提供机理分析,总结了当前技术应用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蚯蚓更广泛的应用及机理研究的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生物技术 生态毒理学标志物 蚯蚓-微生物共生体系 蚯蚓免疫
下载PDF
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处理城镇污水工程规模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楼菊青 郭茂新 +2 位作者 孙培德 吴革 宋英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602-3608,共7页
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接种霍甫水丝蚓形成水蚯蚓与微生物的共生系统,水蚯蚓附着在填料的外层.当水蚯蚓湿重质量浓度为31.3 g/L左右时,系统中形成"污染物-微生物-水蚯蚓"循环食物链并基本达到平衡.长时间处理水量为20 000 m^3·d^-1... 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接种霍甫水丝蚓形成水蚯蚓与微生物的共生系统,水蚯蚓附着在填料的外层.当水蚯蚓湿重质量浓度为31.3 g/L左右时,系统中形成"污染物-微生物-水蚯蚓"循环食物链并基本达到平衡.长时间处理水量为20 000 m^3·d^-1的现场大规模对比工程试验研究表明,水蚯蚓可全面提高出水水质.当进水COD为130-459 mg·L^-1,NH4^+-N为14.21-27.46mg·L^-1,TP为1.60-6.93mg·L^-1,SS为60~466 mg·L^-1时,可使COD去除率提高8.7%,SS去除率提高13.6%.水蚯蚓会使系统的氨氮有所增加,适当的运行方式可使氨氮出水稳定在5mg·L^-1以下.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具有很好的除磷效果,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及较大的处理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 城镇污水 工程规模
原文传递
生态工程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明辉 左丽丽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0年第3期16-18,38,共4页
生态工程可简单定义为"通过自然系统或人工仿自然系统的生态过程来达到生态目的"。与环境工程相比,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在水污染控制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地处理系统、蚯蚓-微生物生态滤池、生态... 生态工程可简单定义为"通过自然系统或人工仿自然系统的生态过程来达到生态目的"。与环境工程相比,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在水污染控制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地处理系统、蚯蚓-微生物生态滤池、生态浮岛等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土地处理系统 蚯蚓-微生物生态滤池 生态浮岛
下载PDF
Effects of Earthworms and Ryegrass on the Removal of Fluoranthene from Soil 被引量:1
10
作者 JING Yong-Ping LIU Man-Qiang +2 位作者 YIN Qi-Peng LI Hui-Xin HU Fe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23-531,共9页
Earthworms can promote the bi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s through enhancing plant growth and microorganism development. The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earthworms and ryegrass (Lolium multifloram Lain.)... Earthworms can promote the bi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s through enhancing plant growth and microorganism development. The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earthworms and ryegrass (Lolium multifloram Lain.) on the removM of fiuoranthene from a sandy-loam alluvial soil were investigated in a 70-d microcosm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 was set up in a complete factorial design with treatments in four replicates: without earthworms or ryegrass (control, CK), with earthworms only (E), with ryegrass only (P), and with both earthworms and ryegrass (EP). The residual fluoranthene,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in the soil changed significantly (P 〈 0.01) with time. In general, the residual concentration of fluoranthene in the soil decreased sharply from 71.8-88.7 to 31.7-37.4 mg kg-1 in 14 d,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to 19.7-30.5 mg kg-1 on the 70th d. The flu- oranthene concentration left in the soil was the least with both earthworms and ryegrass, compared to the other treatments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Half-life times of fluoranthene in the E, P, and EP treatments were 17.8%-36.3% smaller than that of CK. More fluoranthene was absorbed by earthworms than ryegrass. However, the total amounts of fluoranthene accumulated in both the ryegrass and earthworms were small, only accounting for 0.01%-1.20% of the lost fluoranthene. Therefore, we assumed that microbial degradation would play a dominant functional role in fluoranthene removal from soil. We found that earthworm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P 〈 0.01) in the presence of ryegrass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Furthermore,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5)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residual fluoranthene concentration. This implied that earthworms might promote the removal of fluoranthene from soil via stimulating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biomass C microbial degradation plant growth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residual concent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