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有组氨酸标签的蛇毒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1
作者 黎卓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054-19056,共3页
[目的]通过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带有组氨酸标签的蛇毒基因。[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以海蛇基因为材料,通过PCR技术在N末端添加一个六聚组氨酸纯化标签,并将重组质粒导入菌株GS115,用1%甲醇诱导后,分泌表达了重组蛋白。... [目的]通过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带有组氨酸标签的蛇毒基因。[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以海蛇基因为材料,通过PCR技术在N末端添加一个六聚组氨酸纯化标签,并将重组质粒导入菌株GS115,用1%甲醇诱导后,分泌表达了重组蛋白。[结果]测序结果显示该标签已成功插入,SDS-PAGE检测到分子量为28.5 kD的目的蛋白。[结论]成功表达了带有组氨酸标签的蛇毒蛋白,其具有良好的降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基因 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下载PDF
蛇毒类凝血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红梅 文姝 +1 位作者 许晓楠 安利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 构建大连蛇岛蝮蛇毒类凝血酶(Gloshedobin,GS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试图借助IL-2的分泌通路,使GSB分泌至胞外而达到溶栓和防栓的目的。方法 应用PCR重组技术,将GSB的5’端和3’端分别与IL-2基因的信号肽和poly A尾相连接,将此重组基... 目的 构建大连蛇岛蝮蛇毒类凝血酶(Gloshedobin,GS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试图借助IL-2的分泌通路,使GSB分泌至胞外而达到溶栓和防栓的目的。方法 应用PCR重组技术,将GSB的5’端和3’端分别与IL-2基因的信号肽和poly A尾相连接,将此重组基因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 pLNCX,以脂质体介导转染人外用血淋巴细胞,并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检测转染效率、确定DNA和脂质体的比例。转染24h后从mR-NA、D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GSB的表达情况。结果 mRNA和DNA水平均有外源基因GSB的表达;SDS-PAGE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 30 000左右出现一条带,且转染上清具有精氨酸酯酶活性。结论 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可表达具有活性的GSB,为GSB基因治疗血栓的体内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淋巴细胞 真核表达载体 蛇毒类凝血酶基因 血栓病
下载PDF
蛇毒类凝血酶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闫强 何桂梅 +2 位作者 陆一鸣 陈明勇 孙树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8期77-79,共3页
将蛇毒类凝血酶基因(TLE)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上,对重组表达质粒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同时采用不同的OD值、诱导时间I、PTG浓度和诱导温度对尖吻蝮蛇蛇毒类凝血酶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MAL-p2X进行了条件优... 将蛇毒类凝血酶基因(TLE)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上,对重组表达质粒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同时采用不同的OD值、诱导时间I、PTG浓度和诱导温度对尖吻蝮蛇蛇毒类凝血酶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MAL-p2X进行了条件优化。研究发现,不同的诱导时间、IPTG诱导浓度和诱导温度与融合蛋白表达量有很大关系。SDS-PAGE结果显示,当OD值为0.5,IPTG终浓度为0.3 mmol/L,诱导温度为37℃时,诱导3 h后蛋白表达量最高,超出此范围可使表达量显著减少。在优化诱导条件后,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可达全菌总蛋白量的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类凝血酶基因 原核表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蛇毒蛋白基因克隆与高效表达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瑜 许云禄 《海峡药学》 2009年第5期7-11,共5页
蛇毒是从毒蛇的毒腺中分泌出来的毒液,属于生物毒素,其化学成分很复杂,是一类有酶活性和其他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和多肽的混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可作为天然的药用资源。目前通过捕蛇或养蛇提取蛇毒存在局限性,所以采用基因工程生产... 蛇毒是从毒蛇的毒腺中分泌出来的毒液,属于生物毒素,其化学成分很复杂,是一类有酶活性和其他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和多肽的混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可作为天然的药用资源。目前通过捕蛇或养蛇提取蛇毒存在局限性,所以采用基因工程生产高纯度的蛇毒蛋白成为当前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就蛇毒蛋白基因克隆与高效表达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蛋白基因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蕲蛇毒腺的转录组分析及蛇毒蛋白功能基因的挖掘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声祥 施圆圆 +4 位作者 单春苗 王涛 汪振兴 汪胜松 吴家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4820-4829,共10页
蕲蛇是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和肿瘤等疾病。蕲蛇毒腺中分泌的蛇毒蛋白具有凝血、抗癌、抗栓、改善微循环和神经毒性等功能。为挖... 蕲蛇是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和肿瘤等疾病。蕲蛇毒腺中分泌的蛇毒蛋白具有凝血、抗癌、抗栓、改善微循环和神经毒性等功能。为挖掘蕲蛇中蛇毒蛋白功能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体外实现大量蛇毒蛋白的表达和纯化,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蕲蛇毒腺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组装获得了32862条unigene,其中26589条被公共数据库成功注释,2695条被注释到62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并且预测出5920个SSR位点。对分泌性磷脂酶A2和C型凝集素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建模,结果显示分泌性磷脂酶A2是同源二聚体,每个单体中包含5个保守的氨基酸构成了酶的催化活性中心;C型凝集素则有一个保守的糖基化结合位点,可以特异结合N-乙酰-D-葡萄糖胺。该研究对蕲蛇毒腺进行转录组测序,为蕲蛇毒腺中蛇毒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将促进蕲蛇基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蛇 毒腺 转录组 蛇毒蛋白功能基因 分泌性磷脂酶A2 C型凝集素
原文传递
Involvement of gene expressions in apoptosis of vascularendothelial cells induced by rattlesnake venom 被引量:3
6
作者 MIAO JUN YING SATOHIKO ARAKI +1 位作者 YI RENHAN HIROSHI HAYASHI(Institute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School of Life Sci-enc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Sugashima Marine BiolOgical Labomtory, School of Sci-ence, Nagoya University, To6a, Me, 517 Japa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7-242,共6页
Formation of apoptotic bodies is a typical character ofaPoptotic cell death, but how the processes are controlledis not known.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wo apoptosisinducing systems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E... Formation of apoptotic bodies is a typical character ofaPoptotic cell death, but how the processes are controlledis not known.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wo apoptosisinducing systems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EC). Wefound that the formation of aPoptotic bodies during apop-tosis induced by rattlesnake venom, which is an unique andspecific aPoptosis inducer to vascular endotheliaI cells, wasmuch faster than that induced by deprivation of survivalfactors (aFGF and serum). When we blocked the synthesisof mRNAs in cells treated with rattlesnake venom by DRB(5, 6- dichloro- 1 -β- D- rib ofur anosylb enzimidazole ), an in-hibitor of transcription, the formation of aPoptotic bodieswas dramatically inhibited. We examined the expressionof Psa gene and found that its expression was much higherin apoptosis induced by rattlesnake venom than that inaPoptosis induced by deprivation of aFGF and serum. Ourresults suggest that gene expression is important and P53gene may play a major role in inducing the formation ofapoptotic bodies in V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ratt1esnake venom gene expressions P^53 gene endothelia1 cel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