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人首蛇身俑考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琼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21期12-15,共4页
北齐至宋代的双人首蛇身俑在不同时期的分布地域有差异,其发展可分为萌芽期、繁荣期、衰落期三个阶段。根据双人首蛇身俑的形态,可将北齐至唐代分为5类,五代和两宋各分为3类。这类俑是置于墓葬之中的镇墓之物,可根据其形态特征命名为“... 北齐至宋代的双人首蛇身俑在不同时期的分布地域有差异,其发展可分为萌芽期、繁荣期、衰落期三个阶段。根据双人首蛇身俑的形态,可将北齐至唐代分为5类,五代和两宋各分为3类。这类俑是置于墓葬之中的镇墓之物,可根据其形态特征命名为“双人首蛇身俑”或“双人首蛇身连体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人首蛇身俑 分布 形态 命名 用途
下载PDF
唐五代墓葬中出土的人首蛇身俑
2
作者 张傲丽 《东方收藏》 2023年第8期18-21,共4页
唐五代时期风水堪舆术盛行,墓葬中以神煞明器随葬成为当时丧葬制度的一大特色。其中,人首蛇身俑是诸多明器的一种。文章通过梳理唐五代时期墓葬中所见人首蛇身俑,对其形制特征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在对人首蛇身俑的分期和分区进行讨论的... 唐五代时期风水堪舆术盛行,墓葬中以神煞明器随葬成为当时丧葬制度的一大特色。其中,人首蛇身俑是诸多明器的一种。文章通过梳理唐五代时期墓葬中所见人首蛇身俑,对其形制特征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在对人首蛇身俑的分期和分区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人首蛇身俑在这一时期墓葬中的发展演变和地域特色,并分析出土人首蛇身俑墓的墓主身份,结合前人研究,探讨人首蛇身俑的使用制度及其在墓葬中的性质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首蛇身俑 唐五代时期 墓葬明器
原文传递
江苏扬州市曹庄隋炀帝墓出土双人首蛇身俑研究——兼论武威西夏二号墓中的双龙首木板画
3
作者 张福慧 陈于柱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6-29,共4页
江苏扬州市曹庄隋炀帝墓是中国近年来重大考古成果之一,作为随葬品的双人首蛇身陶俑应系北朝至宋元时期墓葬中普遍使用的冥器“地轴”,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能够将其比定为“伏羲女娲”。武威西夏二号墓中的双龙首木板画是冥器“地轴”的变... 江苏扬州市曹庄隋炀帝墓是中国近年来重大考古成果之一,作为随葬品的双人首蛇身陶俑应系北朝至宋元时期墓葬中普遍使用的冥器“地轴”,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能够将其比定为“伏羲女娲”。武威西夏二号墓中的双龙首木板画是冥器“地轴”的变相,而非此前学界所认为的“墓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帝墓 双人首蛇身俑 地轴
原文传递
南方地区唐宋墓葬中的蛇身俑及其幽冥想象
4
作者 庄程恒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0,共7页
蛇(龙)身俑是南方地区宋墓延续唐代传统的一类重要神煞主题,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其中以双人首蛇身或龙身占主流,且不少与人首鱼身俑形成较为固定组合。本文通过对南方地区唐宋墓葬中出土双首蛇(龙)身俑的类型和表现形式的分析,认为蛇在汉... 蛇(龙)身俑是南方地区宋墓延续唐代传统的一类重要神煞主题,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其中以双人首蛇身或龙身占主流,且不少与人首鱼身俑形成较为固定组合。本文通过对南方地区唐宋墓葬中出土双首蛇(龙)身俑的类型和表现形式的分析,认为蛇在汉唐以来传统中具墓葬保护神的意味,又因蛇、鱼与水有着密切的关联,故而作为冥界的暗示,是唐宋冥界信仰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身俑 宋墓 冥界 南方
原文传递
唐墓地轴的再认识——兼谈唐代镇墓俑组合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永珍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76,共9页
唐代丧葬明器中,学界对四神和地轴的名称多有讨论。通过解读唐宋相关文献记载,唐代四神可确认为“当圹、当野、祖明、祖思”。“地轴”在唐代即已出现,但并非四神之一,而是与四神并存的明器。结合“地轴”题名和唐墓双首蛇身俑的出土情... 唐代丧葬明器中,学界对四神和地轴的名称多有讨论。通过解读唐宋相关文献记载,唐代四神可确认为“当圹、当野、祖明、祖思”。“地轴”在唐代即已出现,但并非四神之一,而是与四神并存的明器。结合“地轴”题名和唐墓双首蛇身俑的出土情况,可明确双首蛇身俑就是地轴。地轴具有一身两头的基本特征,蛇身或平卧或拱起,主要流行于唐代早期,以高宗武周时期最为盛行。分布地域较广,南北各地均有,以山西长治、辽宁朝阳、河北南部及湖南长沙出土最多。唐墓四神、地轴、十二生肖及其它镇墓神怪俑以不同的组合关系流行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明器 地轴 四神 双首蛇身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