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在HIV确证检测中的漏检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亚兰 郑海潮 +2 位作者 杨扬 于彤彤 卫晓丽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4年第5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在艾滋病病毒(HIV)确证检测过程中的漏检问题,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40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或)胶体金法筛查阳性、WB实验确证阴性的样本,分析其来源、S/CO值,并进行抗体追踪复检。结果 40... 目的探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在艾滋病病毒(HIV)确证检测过程中的漏检问题,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40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或)胶体金法筛查阳性、WB实验确证阴性的样本,分析其来源、S/CO值,并进行抗体追踪复检。结果 40份样本中检出9份HIV阳性,28份阴性,3份样本流失。阴性者均来源于没有高危行为的普通人群,其中无偿献血人群13份,ELISA S/CO均<3。9份阳性样本中,6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自愿咨询检测(VCT)3例。其中ELISA S/CO值<6的5例,>10的4例,6例最后考虑为窗口期感染,3例可能为WB试剂中反应膜出现问题。结论 WB检测漏检,可能是样本处于窗口期感染或试剂反应膜问题,实验室应综合分析筛查阳性而WB确证阴性的检测样本,要进行追踪检测,以确定其真实的HIV-1感染状况,防止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抗体检测 确证试验 漏检
原文传递
北海市2016年-2017年HIV抗体蛋白免疫印迹试验不确定结果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朱豪 杨国然 +3 位作者 白海涛 李师勤 韩沪影 陈小玲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13-816,共4页
目的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中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带型的特征,分析产生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点及追踪随访结果,为尽早明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海市2016年-2017年确证实验中出现的HIV抗体不确定结果资料,结合流行病... 目的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中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带型的特征,分析产生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点及追踪随访结果,为尽早明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海市2016年-2017年确证实验中出现的HIV抗体不确定结果资料,结合流行病学随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分析不确定人群带型进展、转归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带型分布特点。结果64例不确定样本中,来源于医疗机构就诊者占40.6%(26例);自愿咨询检测者占29.69%(19例),无偿献血者占15.6%(10例),公安司法占10.9%(7例),哨点监测占3.1%(2例)。不确定样本共有12种带型,env类、gag类和pol类带型分别占23.44%、71.88%、4.69%。单一带型中,P24带型占的比例最高。完成随访的37例样本中,env类条带的阳转率为13.5%(5/37),pol类、gag类带型未发现阳转。结论gag类不确定最为常见,非特异性反应居多;env类带型的不确定结果阳转率较高,感染HIV的可能性更大;严格进行实验环节质量控制;谨慎对待不确定结果,结合其他辅助方法综合判断,提高检测准确率;对不确定结果的患者应加强随访,避免不确定样本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艾滋病病毒抗体 不确定结果 追踪随访
原文传递
80例HIV蛋白免疫印迹试验不确定结果病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赖专华 严钏元 +7 位作者 武永平 高涛 李钟 徐冰 邢文革 王登峰 张瑜兰 白娜 《医学动物防制》 2021年第11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追踪调查80例HIV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不确定结果病例,为艾滋病精准诊断提供支持。方法收集宝鸡市2011—2019年80例WB不确定结果HIV病例的人口学资料、复检结果、WB结果以及失访样本回顾性病毒载量检测数据,采用χ^(2)进... 目的追踪调查80例HIV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不确定结果病例,为艾滋病精准诊断提供支持。方法收集宝鸡市2011—2019年80例WB不确定结果HIV病例的人口学资料、复检结果、WB结果以及失访样本回顾性病毒载量检测数据,采用χ^(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 WB不确定结果转阳病例以男性为主,而转阴病例男女构成差异不明显。转阳病例组主要来源于医院检测者,而转阴病例组组内不同样本来源之间的构成比差异不明显。37例HIV WB不确定结果转阳病例样本中,复检酶免法S/CO比值在10以上占51.4%;gp160、p24、gp120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1.1%、73.0%、29.7%。检测到11种WB带型,带型占比前3位依次为gp160,p24带型占37.8%;gp160,gp120,p24占18.9%;gp160占10.8%。43例HIV WB不确定结果转阴病例样本中,复检酶免法S/CO比值在10以上占16.3%;p24、gp160、gp120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5.1%、37.2%、18.6%。检测到12种WB带型,带型占比前3位依次为p24带型占41.9%;gp160和gp160,gp120,p24占11.6%。结论HIV WB不确定结果转阴病例和转阳病例之间在性别分布、样本来源、复检酶免法S/CO比值、gp160、p24、gp120出现的频率上以及带型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艾滋病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不确定结果 假阳性
原文传递
新乡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有反应者胶体硒法与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璐 吕晓静 +1 位作者 程栋 于贺军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0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胶体硒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与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胶体硒法对2018-2019年新乡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筛查实验室送检的610例HIV感染待确定样本进行胶体硒法复检,并对所... 目的探讨胶体硒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与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胶体硒法对2018-2019年新乡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筛查实验室送检的610例HIV感染待确定样本进行胶体硒法复检,并对所有样本进行确证实验(Western Blot),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受检者的基本信息,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 610例患者样本中经胶体硒法检测有反应样本共427例;经Western Blot检测阳性样本377例,阴性样本155例,不确定样本78例。采用胶体硒法所得有反应样本比例明显高于Western Blot法〔70.0%(427/610)比61.8%(377/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胶体硒法进行HIV抗体筛查阳性率高于Western Blot,胶体硒作为一种快速检测试剂,其检测结果可以及早对母婴阻断、职业暴露处置等特殊情况是否进行抗病毒药物干预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胶体硒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婷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1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抗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6月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31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AI... 目的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抗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6月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31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AIH组(33例)、病毒性肝炎组(13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59例)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组(3例);另选择同期6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IH中抗核抗体(A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平滑肌抗体(ASMA)与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LC-1)等。结果ANA在AIH组、PBC组、PSC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72.73%(24/33)、88.14%(52/59)、66.67%(2/3)比30.15%(41/136)、6.35%(4/63),均P<0.05〕;AIH组中LKM-1、LC-1、SLA/LP、ASMA的阳性率以及PBC组中AMA-M2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LKM-1:15.15%(5/33)比0.74%(1/136)、0.00%(0/63),LC-1:9.09%(3/33)比0.00%(0/136)、0.00%(0/63),SLA/LP:3.03%(1/33)比0.00%(0/136)、0.00%(0/63),ASMA:57.58%(19/33)比0.74%(1/136)、0.00%(0/63),AMA-M2:93.22%(55/59)比4.41%(6/136)、0.00%(0/63),均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AIH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Western blotting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抗体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芜湖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及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
6
作者 吴洁 潘安杰 +4 位作者 张艳 潘洁 马怡 方艳姣 陈云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HIV-1抗体检测及蛋白印迹试验的确证情况,探讨进一步控制血液质量安全的策略及方法。方法无偿献血者献血后使用酶联免疫和病毒核酸检测方法进行初步筛查,对筛查阳性标本送市疾控进一步做抗-HIV蛋白质免疫印迹(...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HIV-1抗体检测及蛋白印迹试验的确证情况,探讨进一步控制血液质量安全的策略及方法。方法无偿献血者献血后使用酶联免疫和病毒核酸检测方法进行初步筛查,对筛查阳性标本送市疾控进一步做抗-HIV蛋白质免疫印迹(WB)试验。回溯性调查近10年本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确证结果,分析阳性标本的WB条带特点,并分析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结果 2011年1月~2021年5月,本次调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354 864份,其中HIV确证阳性42份(含41份抗-HIV-1确证阳性,1份单HIV RNA反应性),HIV总感染率为11.8/10万(42/354 864)。不同性别、婚姻状态和职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占97.6%(41/42),女性占2.4%(1/42)。未婚献血者感染率(17.3/10万)显著多于已婚(8.0/10万),职员/职工组的感染率(37.5/10万)显著高于学生组(11.4/10万)和其他组(7.7/10万)。阳性者的WB条带中,gp160检出率为100%(41/41),gp41和p24条带的检出率均为97.6%(40/41),p55检出率最低,为46.3%(19/41),p51、p66的检出一致性最高(kappa=1.000,P<0.05)。筛查出有4例单HIV RNA反应性献血者,经病毒载量(VL)检测有1例>5 000 cps/mL,为HIV窗口期感染。结论芜湖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HIV感染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通过WB条带分析发现感染者大多处于早期感染阶段,核酸检测对HIV窗口期感染者的检出和确证有重要作用,是血液安全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筛查 HIV确证 免疫蛋白印迹试验 WB条带分析
下载PDF
鸡LTBP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滕蔓 迟佳琦 +1 位作者 柴书军 罗俊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4-150,共7页
为了研究鸡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LTBP1)功能,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0a-LTBP1,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并经IPTG诱导进行表达。对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LTBP1蛋白进行变复性和亲和层析纯化,然后免疫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 为了研究鸡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LTBP1)功能,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0a-LTBP1,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并经IPTG诱导进行表达。对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LTBP1蛋白进行变复性和亲和层析纯化,然后免疫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制备抗鸡LTBP1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筛选,获得了2株杂交瘤细胞株3C11-A9和2B1-G7。以效价较高的3C11-A9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试验结果均表明,单克隆抗体3C11-A9可特异性识别鸡源细胞CEF和DF-1表达的LTBP1蛋白,同时IFA结果还显示,3C11-A9单克隆抗体腹水可与包括人、猴、猪和鼠在内的8种常见哺乳动物细胞发生特异性染色。综上,成功制备了抗鸡LTBP1单克隆抗体,且具有多物种广谱识别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BP1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下载PDF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刺激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敏 李玉佳 +4 位作者 叶海艳 廖鑫忠 赵航 李世林 陈利民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了解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SP18)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1)USP18和Pol质粒构建:采用常规基因克隆方法,将人USP18编码序列及HBV多聚酶(Pol)编码序列分别构建到pcDNA3.1-3tag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内。2... 目的了解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SP18)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1)USP18和Pol质粒构建:采用常规基因克隆方法,将人USP18编码序列及HBV多聚酶(Pol)编码序列分别构建到pcDNA3.1-3tag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内。2)研究Pol对USP18的影响:高表达转染Pol质粒至Hep AD38细胞内,抽提细胞内总RNA,逆转录成c 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ol对USP18的影响。3)研究USP18对HBV的影响:高表达转染USP18质粒至Hep AD38细胞内,抽提细胞内总RNA和总DNA,qRT-PCR检测USP18对HBV复制的影响。4)研究Pol与USP18之间的相互作用:将Pol质粒按一定比例转染到铺有293T细胞的10cm培养皿中,采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Pol与USP18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USP18和Pol表达质粒,并在HepAD38细胞中高表达;过表达Pol蛋白促进USP18表达;过表达USP18刺激HBV复制;Pol与USP18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初步证明USP18可能通过与Pol相互作用促进HB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SP18)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复制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共沉淀
下载PDF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49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确定者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锦 李丹 +9 位作者 王继宝 李艳玲 段星 项丽芬 叶润华 杨跃诚 龚渝蓉 高洁 蒋岩 段松 《微生物与感染》 2013年第1期21-25,共5页
通过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2008~2011年49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对人群分布、WB条带特点、随访复检情况及抗体转归情况进行探讨,揭示WB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 通过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2008~2011年49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对人群分布、WB条带特点、随访复检情况及抗体转归情况进行探讨,揭示WB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对象均来自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中的抗体检测替代策略和WB确证标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08~2011年WB检测的2452份样本中,有2.00%(49/2452)为HIV抗体不确定,人员构成以自愿咨询检测者所占比例最大,占26.53%。S/CO值从大到小均有分布,但S/CO值≥10的样本复检阳性率较高,为83.33%(5/6)。WB结果呈现12种不确定的条带模式,以p24和gp160为主,其余10种呈散在分布。49例HIV抗体不确定者有27例成功进行了随访复检,其中8例HIV抗体复检转为阳性,转阳率为29.63%(8/27)。处于感染窗口期、临床期的患者及处于某些特定生理时期的正常人群都可能出现HIV抗体不确定的结果。因此,除对实验的各个环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及对出现不确定结果的受检者加强随访外,必要时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及流行病学调查辅助,从而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蛋白免疫印迹带型 不确定
下载PDF
HIV1+2抗体筛查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结果分析
10
作者 王光阳 李丹 +1 位作者 陈桂玲 周素杰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3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对比HIV1+2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与免疫印迹蛋白试验(WB)结果,探讨筛查与确认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为HIV抗体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修订版对河南省漯河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送检疑似样本复核,采用酶联... 目的对比HIV1+2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与免疫印迹蛋白试验(WB)结果,探讨筛查与确认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为HIV抗体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修订版对河南省漯河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送检疑似样本复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快速胶体金试验(RT)两种方法检测,经复检后任何1种筛查试验结果呈现HIV阳性反应需进行WB试验,2种试剂复核结果与WB结果比较研究。结果复检1564份疑似样本经WB确认,1420份呈现HIV型抗体阳性(90.79%),74份阴性(4.73%)、70份不确定(4.48%)。2种筛查试验与WB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90.93%和91.94%。结论复核实验中酶联免疫试验吸光度值/临界值(S/CO)值越高,RT检测带越深,WB试验结果的阳性率也越高,HIV抗体阳性确认结果以WB为准。ELISA、RT存在一定的假阳性,而WB试验结果为HIV抗体阴性或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快速胶体金试验 免疫印迹蛋白试验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某医院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免疫蛋白印迹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田永芳 李奇凤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认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乌鲁木齐某一HIV监测哨点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WB)确认。结果初筛HIV抗体... 目的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认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乌鲁木齐某一HIV监测哨点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WB)确认。结果初筛HIV抗体阳性的435份标本中,经WB法进行确认试验,HIV抗体阳性为347份(81.6%),HIV抗体阴性为31份(7.3%),HIV抗体不确定为57份(13.4%),且阳性的带型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出现的百分率都在90%以上,其中gp160、gp120、p24为100%,p55出现次数最少,仅为62.8%。在347例HIV确定感染者中,阳性率最高的为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nv)条带,平均达到99.6%;其次是多聚酶蛋白(polymerase protein,pol)条带,平均为94.5%;阳性率最低的是核心蛋白(gag)条带,平均为82.3%。在不确定的57份标本中,阳性率最高的为gag条带,平均为58.8%,其中p24条带出现频率最高,为80.7%(46/57);其次是pol条带,平均为28.1%;阳性率最低的是env条带,平均为12.3%。结论 HIV抗体初筛试验容易出现假阳性,只有进行确认试验才能得出准确结果,并且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避免引起初筛试验假阳性的因素,为AIDS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初筛 免疫蛋白印迹试验 包膜蛋白 多聚蛋白 蛋白
原文传递
医院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筛查阳性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海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2期3324-3325,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20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掌握南宁市HIV感染特征,为切实有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蛋白印迹(WB)试验对南宁市传染病医院送检的20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认。结果 HIV-1抗体阳性202例,HIV抗体不... 目的通过分析20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掌握南宁市HIV感染特征,为切实有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蛋白印迹(WB)试验对南宁市传染病医院送检的20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认。结果 HIV-1抗体阳性202例,HIV抗体不确定3例。其中男150例,女55例,男女比例2.73∶1.00;年龄分布20~<30岁20例,占9.76%;30~<40岁48例,占23.41%;40~<50岁48例,占23.41%;≥50岁89例,占43.42%。传播方式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占69.2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比例最大,占85.85%,职业涉及退休人员、司机、无固定职业者、农民等,其中农民的比例最大,占48.78%。结论南宁市HIV感染者男性所占比例比女性大,以性传播为主,中老年农民居多,文化程度偏低,因此加强对农村人口进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免疫蛋白印迹试验 传染病医院 农村
下载PDF
血清HIV抗体筛查阳性与免疫蛋白印迹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俊华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11-111,123,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血清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之间的关系,为艾滋病诊断和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1]要求,对HIV抗体初筛阳性血清进行复检,复检阳性的血清采用免疫印迹... 目的对比分析血清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之间的关系,为艾滋病诊断和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1]要求,对HIV抗体初筛阳性血清进行复检,复检阳性的血清采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证。结果对2010-2011年共270份初筛阳性血清进行复检,复检后249份HIV抗体阳性血清经WB法确证,217份为HIV-1型抗体阳性(87.15%),15份为不确定(6.02%),17份阴性(6.83%)。复检结果 1≤S/CO<6、6≤S/CO<10和S/CO≥10与WB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1.28%、86.25%和98.46%。确证为HIV-1型抗体阳性的血清,gp 160、gp 120、gp 41、p 66、p 51、p 24出现频率都在93%以上。结论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结果的报告必需以确证结果为准。随着S/CO值的增高,与确证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也升高,但WB确证试验存在不确定结果,也有一定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筛查试验 免疫蛋白印迹试验
原文传递
268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待确定样本的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梦 王超 +1 位作者 吴伟 王媛媛 《微生物与感染》 2020年第5期278-284,共7页
为了提高实验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能力及对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结果的判断能力,对送检至北京市东城区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的268份HIV抗体待确定样本进行确证实验及结果分析。按照... 为了提高实验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能力及对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结果的判断能力,对送检至北京市东城区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的268份HIV抗体待确定样本进行确证实验及结果分析。按照试剂说明书和实验室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操作对送检的全部样本进行WB确证实验;了解HIV筛查实验结果与确证实验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送检机构、送检人群样本的检测结果差异以及不同试剂、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显示在筛查出抗体待确定的268份样本中,确证阳性170份,阳性率63.43%;确证阴性51份,阴性率19.03%;不确定结果47份,占筛查有反应的17.54%。确证阳性病例来自监管场所、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VCT)和医疗机构,不同送检单位及不同人群的阳性样本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WB确证阳性样本带型以全条带和次全条带为主,且所有确证阳性标本均来自双试剂阳性样本。不同检测方法阳性样本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化学发光法的样本阳性率占46.27%,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占88.29%,胶体硒法占43.48%。本研究结果提示,对潜在HIV感染者,应扩大检测面,加强医疗机构检测,并提供一种以上方法的多次检测,以减少漏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蛋白印迹试验 确证实验
下载PDF
环指蛋白RING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
15
作者 刘汉章 计巍 +3 位作者 刘春 刘晓娟 张冬梅 朱顺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目的:研究环指蛋白RING1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来判断急性SCI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蛋白印迹试验研究RING1在SCI后的蛋白表达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 目的:研究环指蛋白RING1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来判断急性SCI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蛋白印迹试验研究RING1在SCI后的蛋白表达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RING1在SCI后的m RNA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CI后的RING1和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Neu N),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小胶质细胞[分化群分子11b(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molecule 11b,CD11b)]共定位细胞的变化。结果:所有动物在SCI后出现松弛的后肢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功能慢慢恢复;损伤后1 d RING1的m RNA水平有显著增高,然后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在损伤后3 d RING1的蛋白量表达显著升高,随后表达下降;损伤后3 d RING1在星型胶质细胞中表达有明显增加,而在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并无明显的变化。结论:RING1在SCI后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加,表示其可能在SCI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RING1 星形胶质细胞 免疫蛋白印迹试验 免疫荧光 大鼠
下载PDF
一例HIV抗体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条带不全病例的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汤琰 钟平 朱林英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4年第7期495-496,504,共3页
目的通过对最近一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实验室检测"不确定"结果的分析讨论,尽可能减少实验室"不确定"结果的比例,提高实验室HIV确证实验的质量。方法该病例的血清标本采用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两种快诊... 目的通过对最近一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实验室检测"不确定"结果的分析讨论,尽可能减少实验室"不确定"结果的比例,提高实验室HIV确证实验的质量。方法该病例的血清标本采用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两种快诊实验检测,又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证实验,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对该样本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期间,一例首次来自上海市肺科医院,两次随访均来自浦东新区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的病例,ELISA和快诊检测为HIV抗体阳性,但WB确证结果首次为"不确定",第2、第3次随访结果也均为"不确定",后经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基因测序结果为HIV-1型的CRF01_AE重组亚型,符合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论对确证试验为"不确定"的病例,应综合初筛结果和实验室辅助检测手段及流行病学史,尽早明确个体HIV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不确定
原文传递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MP试剂快速法与隔夜孵育法的比对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林英 汤琰 +3 位作者 郝莉鹏 赵希畅 张鹏 张枭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9-331,334,共4页
目的为了减少艾滋病病毒(HIV)确证实验室"不确定"样本的例数,使感染早期病人得到及时诊断,晚期病人得到及时治疗。方法对2012-2013年HIV-1抗体筛查阳性血清样本,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MP试剂快速法进行确证检测,确证结果为&q... 目的为了减少艾滋病病毒(HIV)确证实验室"不确定"样本的例数,使感染早期病人得到及时诊断,晚期病人得到及时治疗。方法对2012-2013年HIV-1抗体筛查阳性血清样本,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MP试剂快速法进行确证检测,确证结果为"不确定"的样本,采用MP试剂隔夜孵育法与之进行了比对。结果 46例WB"阳性-不确定"样本中,22例"不确定-阴性"及4例"不确定-失访"样本,其隔夜孵育法与快速法相比,确证条带数均未增加,部分样本颜色有不同程度的加深。20例"不确定-阳性"样本,有10例条带数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完全满足国家阳性判断标准,无需随访就可以确证为"阳性"结果;另10例条带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加深,其中3例符合阳性判断标准。对于20例"不确定-阳性"样本,隔夜孵育法与快速法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夜孵育法与快速法相比,反应时间较长,血清中的抗体与纤维膜上的抗原结合比较充分,一些早期或晚期感染病例在快速法中不显现的条带在隔夜孵育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建议确证实验室如采用MP试剂快速法的,当结果为"阳性-不确定"的情况下,同时筛查结果为三种以上阳性者,应采用隔夜孵育法进行复测确证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MP试剂 快速法 隔夜孵育法
原文传递
南通市2011-2015年H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检测结果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练维 张宏萍 +3 位作者 陆娟 蒋兰琴 孙怡华 周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9期2751-2753,共3页
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其产生的原因和特征。方法分析南通市2011-2015年H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人群来源、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带型特征和部分人群的随访信息。结果... 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其产生的原因和特征。方法分析南通市2011-2015年H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人群来源、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带型特征和部分人群的随访信息。结果5年间共对1 821份标本进行确证检测,其中HIV抗体不确定者107例,占5.88%;受血前检测人群(13.33%)和孕产期人群(11.11%)的不确定结果检出率相对较高;不确定结果的Western blot带型共检测出10个类型,其中gp160p24组合出现次数最多;85例随访者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S/CO≥6.0的不确定者转阳率明显高于0~<6.0的不确定者(P<0.05)。结论对HIV抗体不确定人群进行随访工作十分重要,同时还需积极寻求其他策略,尽早给予受检者准确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体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不确定 随访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HIV初筛检测策略及确证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谭畅 申俊锋 +2 位作者 唐飞 陈文霞 张玉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6期566-568,614,共4页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和核酸检测(NAT)并行的模式,同时结合蛋白免疫印迹(WB)试验结果,全面评估酶联免疫检测和核酸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中的相关性。方法统计2015年5月~2016年7月281例ELISA呈反应性标本,分析2种ELISA初...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和核酸检测(NAT)并行的模式,同时结合蛋白免疫印迹(WB)试验结果,全面评估酶联免疫检测和核酸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中的相关性。方法统计2015年5月~2016年7月281例ELISA呈反应性标本,分析2种ELISA初筛试剂、NAT及WB检测结果。结果①ELISA初筛试验:281例标本中S/CO≥1的万泰试剂110例,伯乐试剂156例;S/CO值0.75~1.0中万泰试剂20例,伯乐试剂39例;②WB检测结果:阳性27例,不确定12例,阴性242例。初筛检测S/CO值在0.75~1.0的所有标本,经WB检测没有阳性结果;③NAT检测结果:49例核酸阳性,232例核酸阴性。结论两种ELISA初筛试剂检测标本反应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方法的检测结果处于强反应性水平时,NAT及WB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ELISA弱反应性标本中2种方法的符合率较低,减掉1遍ELISA对检测试剂和人员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献血前的招募、征询工作应加强,确保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酶联免疫检测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核酸检测
下载PDF
ELISA在东莞地区无偿献血中检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抗体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庆 余霖 +3 位作者 陈庆恺 邹姣丽 何子毅 陈少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4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广东省东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检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抗体的应用,为开展相应检测和保障血液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广东省东莞地区参加无偿献血而留取的血浆标本68323...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广东省东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检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抗体的应用,为开展相应检测和保障血液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广东省东莞地区参加无偿献血而留取的血浆标本68323份,采用ELISA作为HTLV抗体的筛查方法,对筛查阳性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进行补充检测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试验。结果经ELISA筛查HTLV抗体阳性标本26份,筛查阳性率为0.038%;26份标本经ECLIA检测呈阳性标本9份;经WB确证阳性2份,确证阳性率为0.003%,该2例均为福建籍;HTLV抗体的阳性预期值为7.69%(2/26);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是否首次献血和是否为东莞户籍的献血者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地区无偿献血者HTLV抗体的筛查和确证阳性率均较低,且阳性预期值也不高,建议采用特异性更强的ELISA试剂或采用ECLIA进行筛查;招募时可适当加强对福建籍献血者的征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