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调节剂对致痫大鼠脑内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内谷氨酸和蛋白激酶C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蒋徐丽 李正莉 +2 位作者 郑红花 朱威 童逸龄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3-238,共6页
为了探讨免疫调节作用对癫痫发病的影响与相关机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免疫调节剂干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痫时,大鼠脑内及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内谷氨酸(Glu)和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体实验中大鼠大脑... 为了探讨免疫调节作用对癫痫发病的影响与相关机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免疫调节剂干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痫时,大鼠脑内及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内谷氨酸(Glu)和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体实验中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Glu和PKC在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戊四氮组(PTZ组)、左旋咪唑+戊四氮组(LMS+PTZ组)、地塞米松+戊四氮组(DEX+PTZ组)均有不同的表达,且二种物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PTZ组较NS组表达增强,LMS+PTZ组进一步增强,DEX+PTZ组较PTZ组和LMS+PTZ组明显减弱。离体实验中,PTZ作用小胶质细胞2h即可引起Glu和PKC表达增多,6h达峰值,12h表达有所减弱,且PTZ组Glu和PKC表达较NS组明显增多,免疫增强剂(levamisole,LMS)可进一步增强Glu和PKC的表达;免疫抑制剂(dexamethasone,DEX)则下调其表达。以上结果提示免疫调节剂可能通过作用于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内Glu和PKC的表达而共同影响癫痫的发病机制和发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免疫调节剂 谷氨酸 蛋白激酶C 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 大鼠
下载PDF
灯盏花提取物对心脏移植异基因大鼠蛋白激酶C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龙刚 龚瑾 +3 位作者 王西墨 金中奎 陈实 江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1-283,i001,共4页
目的:利用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研究中药灯盏花提取物对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的抑制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为灯盏花提取物低剂量组(5mg·kg-·1d-1)、中剂量... 目的:利用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研究中药灯盏花提取物对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的抑制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为灯盏花提取物低剂量组(5mg·kg-·1d-1)、中剂量组(10mg·kg-·1d-1)、高剂量组(15mg·kg-·1d-1)和对照组。移植术后各实验组受体腹腔注射药物至移植心停跳。用底物磷酸化激酶测定法检测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KC的活性并用Westernblot印迹法鉴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体外周血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结果:各实验组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KC活性及表达和IL-2的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结论:在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中灯盏花提取物可对PKC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提取物 异基因 蛋白激酶C 灯盏 Westernblot 外周血淋巴细胞 Wistar大鼠 心脏移植模型 酶联免疫吸附法 腹腔注射药物 抑制作用 白细胞介素 pkc活性 SD大鼠 腹腔异位 kg-1 移植术后 酶测定法 外周血液 IL-2 k-1 对照组
下载PDF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α亚型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莉 马骥 +1 位作者 顾勇 林善锬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56-659,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蛋白激酶C(PKC)α亚型的表达和转位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40mg/kg)、福辛普利组(40mg/kg)、两药合用组(各20mg/kg)和糖尿病对照... 目的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蛋白激酶C(PKC)α亚型的表达和转位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40mg/kg)、福辛普利组(40mg/kg)、两药合用组(各20mg/kg)和糖尿病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PKCα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髓质PKCα的表达和胞膜转位情况。结果各用药组肾皮质PKCα总表达量和胞膜转位量均明显降低。各组间肾髓质PKCα的总量及胞膜、胞浆部分量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AS参与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中PKC途径,尤其是PKCα亚型的激活,而阻断RAS可部分纠正这种变化,提示RAS通过影响PKCα转导途径的异常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蛋白激酶C 同工酶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蛋白激酶Cα亚型 糖尿病大鼠 肾脏组织 蛋白激酶C(pkc) 链脲佐菌素(STZ)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蛋白激酶C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庆祥 林吓聪 张闽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2-73,共2页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膀胱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82 例膀胱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K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PKC阳性率为56.1%,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25.0%(P...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膀胱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82 例膀胱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K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PKC阳性率为56.1%,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25.0%(P<0.05)。PKC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无显著相关性,复发者 PKC表达显著高于无复发者。膀胱癌 PKC阳性表达者的PCNA指数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结论 PKC异常表达促使细胞过度增殖,进而参与膀胱癌发病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pkc) 膀胱癌组织 表达 正常 蛋白激酶C PCNA 免疫组化方法 膀胱组织 细胞 调控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45
5
作者 胡庭俊 程富胜 +2 位作者 陈炅然 梁纪兰 董鹏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619,共4页
为探讨黄芪多糖(APS)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观察了黄芪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水平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芪多糖能明显促进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显著... 为探讨黄芪多糖(APS)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观察了黄芪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水平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芪多糖能明显促进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显著升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水平,引起细胞PKC活性明显升高。提示黄芪多糖通过NO介导信号传递通路,调节脾淋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升高细胞蛋白激酶活性而影响机体免疫细胞的信号转导,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细胞信号转导 小鼠 一氧化氮(NO) 腹腔巨噬细胞 游离钙离子 分子 相关 蛋白激酶活性 免疫调节作用 细胞内 作用机理 体外培养 NO生成 信号传递 免疫细胞 淋巴 小白鼠 pkc 水平 脾脏 介导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对转录延伸正调节因子b(P-TEFb)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浙丹 黄迎彬 +3 位作者 杨洁 赵长宏 田平平 吴传芳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4-1208,共5页
本文探讨了PKC的4种亚型α、βⅡ、γ和λ对P-TEFb各蛋白组分的表达影响.成功构建了带有HA标签的pcDNA3.1-PKC的各亚型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EK293细胞株,用Western bolt检测其表达情况,发现这四种PKC亚型在细胞中表达良好。将PKCβⅡ或... 本文探讨了PKC的4种亚型α、βⅡ、γ和λ对P-TEFb各蛋白组分的表达影响.成功构建了带有HA标签的pcDNA3.1-PKC的各亚型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EK293细胞株,用Western bolt检测其表达情况,发现这四种PKC亚型在细胞中表达良好。将PKCβⅡ或者PKCλ转染进入HEK293细胞株,发现其可使CDK9和Cyclin T蛋白表达量升高;但在细胞中高表达PKCα和PKCγ,对P-TEFb各组分表达量没有影响.表明PKC可通过提高P-TEFb的组分表达量,从而上调某些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pkc) 转录调控 Western免疫印迹 转录延伸正调节因子b(P—TEFb)
原文传递
乳腺癌PKCs表达与其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7
作者 张鸣青 郑宇 +2 位作者 吴乔 王爱民 苏文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5-609,共5页
为了研究蛋白激酶C(PKC)和乳腺癌分化及转移的相关性 ,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 48例人乳腺癌的PKC蛋白表达 ,包括PKCα、βI、η和ξ等蛋白 .结果表明 ,与分化低的乳腺癌对比 ,分化高的乳腺癌PKC蛋白表达水平提高 .在临床I II和III级... 为了研究蛋白激酶C(PKC)和乳腺癌分化及转移的相关性 ,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 48例人乳腺癌的PKC蛋白表达 ,包括PKCα、βI、η和ξ等蛋白 .结果表明 ,与分化低的乳腺癌对比 ,分化高的乳腺癌PKC蛋白表达水平提高 .在临床I II和III级的乳腺癌中 ,PKCη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6 1.5 %和 9.1% ,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PKCξ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92 .3%和 2 7.3% ,具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另外 ,在乳腺癌未转移的病例中 ,PKCs蛋白表达水平普遍较高 ,其中PKCξ与肿瘤转移相关性极显著 (P <0 .0 1) .此外 ,PKCs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癌患者年龄无关 .以上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s 分化程度 相关性 乳腺癌 蛋白激酶 肿瘤转移 免疫组化学方法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炎性痛诱导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及PKC的表达上调(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丽平 李清君 《神经科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 观察福尔马林诱导炎性痛过程中海马蛋白激酶C的表达和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并进一步明确海马与疼痛的关系。方法 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按照注射福尔马林后炎性痛发生时间分为1h, 3h, 12h, 1d, 3d和7d组。应用组... 目的 观察福尔马林诱导炎性痛过程中海马蛋白激酶C的表达和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并进一步明确海马与疼痛的关系。方法 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按照注射福尔马林后炎性痛发生时间分为1h, 3h, 12h, 1d, 3d和7d组。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炎性痛过程中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和PKC活性的改变。结果 注射福尔马林1d后海马PKC免疫反应明显上调,PKC被激活并由细胞核转移到膜结构;而“黑神经元”于注射福尔马林后3d最明显,于第7天有所恢复。PKC的活性与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均以海马CA3区明显。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海马参与了对伤害性信息的调节,而且PKC与炎性痛过程中神经元的损伤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变化 海马神经元 炎性痛 表达上调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福尔马林 海马CA3区 蛋白激酶C pkc活性 伤害性信息 SD大鼠 发生时间 组织化学 免疫反应 密切关系 实验组 对照组 注射 膜结构 核转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的抑制剂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世英 蒋宇扬 +3 位作者 曹健 刘峰 马丽 赵玉芬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5-415,共11页
蛋白激酶催化将三磷酸腺苷(ATP)γ 位磷酰基转移到蛋白质侧链的羟基上, 从而在将胞外信号透过质膜传送到细胞质以及通过核膜传送到细胞核信号途径中起重要的作用. 蛋白激酶 C(PKC)是一大类磷脂依赖的丝/苏氨酸激酶. 目前为止至少发现 12... 蛋白激酶催化将三磷酸腺苷(ATP)γ 位磷酰基转移到蛋白质侧链的羟基上, 从而在将胞外信号透过质膜传送到细胞质以及通过核膜传送到细胞核信号途径中起重要的作用. 蛋白激酶 C(PKC)是一大类磷脂依赖的丝/苏氨酸激酶. 目前为止至少发现 12 个亚基, 各个亚基有不同的组织分布和功能. 由于它们与许多疾病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如癌症、炎症、自免疫失调、心脏病等, 因此, 一些能够封闭 PKC 活性及阻断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 或干扰信号转导通路的 PKC 抑制剂就有可能开发成为新药. 为此人们致力于开发特异蛋白激酶特别是亚基特异性抑制剂用于疾病治疗. PKC结构有4 个保守区, 针对抑制剂作用不同保守位点, 以及运用不同的抑制机理, 人们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有些抑制剂已进入临床实验.本文根据抑制剂与 PKC 作用位点、机理, 综述近年来 PKC 抑制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抑制剂 蛋白激酶C(pkc) 免疫失调 三磷酸腺苷(ATP) 受体结合 特异性抑制剂 转导 作用位点 质膜 核膜
原文传递
5-氯-1-萘磺酰丙氨酸的合成及表征
10
作者 孟凡德 帅翔 李明霞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3,共2页
以 5-氨基 -1 -萘磺酸为原料合成了 5-氯 -1 -萘磺酰丙氨酸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进行了证实。经初步实验证明 ,此化合物对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因子 (TNF)具有抑制释放的作用。
关键词 5-氯萘磺酰丙氨酸 肿瘤坏死因子 蛋白激酶 抗肿瘤药物 合成 表征 蛋白激酶(pkc)免疫调节剂
下载PDF
PKC信号传导对ITP患儿T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研究
11
作者 伍昌林 刘仿 +2 位作者 肖红 陈群 杨小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51-751,共1页
关键词 蛋白激酶C(pkc) ITP患儿 T淋巴细胞增殖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凋亡率 调控研究 信号传导 流式细胞术检测 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文传递
大鼠尾芽胚视杯干细胞的分布与特征
12
作者 黄小勇 阴正勤 +1 位作者 王仕军 曾玉晓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 探索视杯干细胞在大鼠尾芽胚(第12 5天胚龄)的分布与特征。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视杯干细胞在大鼠尾芽胚(第12 .5天胚龄)视杯组织中的分布;分离视杯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析其增生能力以及血... 目的 探索视杯干细胞在大鼠尾芽胚(第12 5天胚龄)的分布与特征。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视杯干细胞在大鼠尾芽胚(第12 .5天胚龄)视杯组织中的分布;分离视杯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析其增生能力以及血清诱导分化前后CHX10和多种成熟视网膜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的表达,以了解这一发育时期视杯组织的分化特点。 结果 大鼠尾芽胚(第12 .5天胚龄)的视杯干细胞主要分布在视杯的内外层和边缘层,不表达成熟视网膜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从尾芽胚视杯中分离出的细胞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CHX10表达阳性,血清诱导后表达多种成熟视网膜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Thy1.1、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激酶C(PKC)α和rhodopsin。 结论 大鼠尾芽胚(第12 .5天胚龄)视杯主要由未分化的细胞组成,视杯干细胞的分布集中在视杯内层和边缘层。体外培养的视杯干细胞增生能力强,经诱导分化后表达多种成熟视网膜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视杯 分布 鼠尾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蛋白激酶C(pkc) 细胞特异性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体外无血清培养 标记蛋白 细胞增生能力 诱导分化 视网膜 发育时期 克隆能力 血清诱导 细胞组成 体外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