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激酶抑制剂B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丹凤 李晶 +3 位作者 于海波 窦鹏挥 肖晓超 薛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16-1518,共3页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抑制剂(PKI)B低表达对卵巢癌A278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PKIB shRNA慢病毒载体和shRNA control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A2780细胞构建PKIB低表达A2780细胞株(PKIB shRNA)及其对照细胞株(NC),用CCK-8细...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抑制剂(PKI)B低表达对卵巢癌A278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PKIB shRNA慢病毒载体和shRNA control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A2780细胞构建PKIB低表达A2780细胞株(PKIB shRNA)及其对照细胞株(NC),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研究低表达PKIB对A2780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PKIB低表达可显著加强细胞增殖,促进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结论 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与PKIB表达相关,为卵巢癌治疗寻找新的基因靶位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细胞增殖 侵袭 蛋白激酶抑制(pki)b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CJ9111对小鼠B_(16)黑色素瘤细胞肺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涛 王心华 许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64-365,共2页
肿瘤转移是个多步骤的连续过程。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浸润细胞外基质,穿透血管壁,在血管内聚积,附着于血管内皮等一系列过程形成转移灶。所有这些过程都与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有关。自从发现佛波酯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后,表明了... 肿瘤转移是个多步骤的连续过程。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浸润细胞外基质,穿透血管壁,在血管内聚积,附着于血管内皮等一系列过程形成转移灶。所有这些过程都与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有关。自从发现佛波酯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后,表明了蛋白激酶C(PKC)在调控肿瘤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KC的活性与肿瘤转移呈正相关,且某些PKC抑制剂能抑制肿瘤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细胞 肿瘤转移 肺转移 b16黑色素瘤 蛋白激酶C抑制 小鼠 胞外基质 内聚 附着 活性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抑制剂对甲磺酸伊马替尼继发耐药性胃肠道间质瘤细胞增殖及蛋白激酶B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秦龙 罗彬予 +1 位作者 李婷 吕真冰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703-706,724,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抑制剂AG-1024对甲磺酸伊马替尼继发耐药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增殖及蛋白激酶B(Akt)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诱导GIST-T1细胞以建立继发耐药性细胞系。将继发耐药性GIST-T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抑制剂AG-1024对甲磺酸伊马替尼继发耐药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增殖及蛋白激酶B(Akt)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诱导GIST-T1细胞以建立继发耐药性细胞系。将继发耐药性GIST-T1细胞分为对照组(0μmol/L AG-1024)以及5μmol/L、10μmol/L、20μmol/L AG-1024组,给予相应浓度AG-1024干预12 h、24 h、48 h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将继发耐药性GIST-T1细胞分为AG-102412 h组、AG-102424 h组、AG-102448 h组和对照组,各AG-1024组加入10μmol/L AG-1024干预相应的时间,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二甲亚砜(干预即刻收集细胞),检测各组细胞Akt蛋白、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各浓度AG-1024组的吸光度值呈下降趋势;同一时间点,各浓度AG-1024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对照组,且10μmol/L AG-1024组与20μmol/L AG-1024组的吸光度值低于5μmol/L AG-1024组(均P<0.05),但10μmol/L AG-1024组与20μmol/L AG-102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G-102412 h组、AG-102424 h组、AG-102448 h组和对照组Akt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G-102412 h组、AG-102424 h组、AG-102448 h组细胞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结论IGF-1R抑制剂AG-1024可抑制甲磺酸伊马替尼继发耐药性GIST-T1细胞的增殖,且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中Akt的磷酸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继发性耐药 甲磺酸伊马替尼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抑制 蛋白激酶b 磷酸化 体外实验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在防治家兔脑血管痉挛中对核因子-κB的影响
4
作者 刘力强 张庆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核因子-кB在实验性家兔脑血管痉挛中表达变化的影响机制及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中国白兔60只,体重1.5~2 kg,其中45只经枕大池2次(间隔72 h)注入自体动脉血(1 ml/kg)制成脑血管痉挛模型,再随机分为4组...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核因子-кB在实验性家兔脑血管痉挛中表达变化的影响机制及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中国白兔60只,体重1.5~2 kg,其中45只经枕大池2次(间隔72 h)注入自体动脉血(1 ml/kg)制成脑血管痉挛模型,再随机分为4组:(1)单纯2次注血组(15只);(2)给药组(15只),动物每次经枕大池注血前注射蛋白激酶抑制剂等渗盐水稀释液0.1 ml,剂量为100 μg/kg;(3)等渗盐水组(15只),每次经枕大池注血前注射等量等渗盐水代替蛋白激酶抑制剂;(4)假穿刺组(15只).于第4、7、10天将动物分批处死,取基底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及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等方法检测核因子-кB、кB抑制蛋白活性表达变化,评价不同剂量蛋白激酶抑制剂对其影响程度.结果单纯2次注血组家兔较假穿刺组在4~10 d基底动脉出现明显管腔狭窄、炎性浸润等改变,7 d时最明显;核因子-кB的活性于4~10 d也明显增高,与炎性变化一致;抑制蛋白кB表达下降,与核因子-кB呈负相关.给药组家兔与单纯注血组相比,基底动脉痉挛程度和炎性浸润明显减轻,抑制蛋白кB表达明显上升,核因子-кB活性下降,而等渗盐水组较单纯注血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蛋白激酶抑制剂不仅能够显著减轻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而且可减轻其管壁炎性浸润程度,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кB抑制蛋白的磷酸化作用减弱核因子-кB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抑制 家兔 脑血管痉挛 核因子-Κb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c-Met激酶抑制剂LY28对PC-3、NCI-H441、MDA-MB-231细胞和PC-3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莹 井维娜 +3 位作者 程捷 任刚 王敬章 刘玉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7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LY28的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取对数生长期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人肺癌NCI-H441细胞及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 h后分为1个对照组和14个实验组。对照组用...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LY28的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取对数生长期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人肺癌NCI-H441细胞及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 h后分为1个对照组和14个实验组。对照组用0.04%DMSO的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分别用0.1、1、10、20、40、80、100μmol/L的LY28、克唑替尼培养,每组3个复孔。各组细胞置于培养箱中孵育72 h后弃培养基,每孔加入0.5 mg/m L的MTT溶液100μL。培养箱中孵育4 h,在酶标仪570 nm波长处检测各孔光密度(OD)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Graphpad Prism5软件计算LY28、克唑替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IC50值。2制作PC-3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挑选模型裸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包括LY28 10 mg/kg组、LY28 20 mg/kg组、LY28 40mg/kg组及克唑替尼组),每组8只。给药组分组当天即开始每天单次灌胃给予10 mg/kg的LY28、20 mg/kg的LY28、40 mg/kg的LY28、40 mg/kg的克唑替尼,周期21 d。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结束后处死裸鼠,剥离肿瘤组织。称瘤重并计算抑瘤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Met、p-Met、Akt、p-Akt、ERK1/2及p-ERK1/2。结果 LY28对PC-3、MDA-MB-231、NCI-H441细胞的IC50分别为(10.154±1.209)、(18.946±2.457)、(29.868±3.493)μmol/L,克唑替尼对PC-3、MDA-MB-231、NCI-H441细胞的IC50分别为(19.105±2.970)、(39.818±5.694)、(34.982±4.977)μmol/L。LY28对PC-3、MDA-MB-231、NCI-H441细胞的IC50均低于克唑替尼(P均<0.05)。LY28 10 mg/kg组、LY28 20 mg/kg组、LY28 40 mg/kg组、克唑替尼组抑瘤率分别为38.38%、67.17%、80.30%、77.27%。与模型组比较,LY28 10 mg/kg组、LY28 20 mg/kg组、LY28 40 mg/kg组及克唑替尼组p-MET及其下游信号p-Akt、p-ERK1/2水平降低(P均<0.05),且LY28 40 mg/kg组<LY28 20 mg/kg组<LY28 10mg/kg组(P均<0.05)。结论 LY28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可能是通过抑制c-Met信号通路磷酸化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 克唑替尼 前列腺癌 肺癌 乳腺癌 半数抑制浓度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蛋白激酶b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下载PDF
LY29400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蛋白激酶B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瑞 郭海科 孟倩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26-1030,共5页
背景蛋白激酶B(Akt)与许多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从而参与多种细胞功能活动的调控,包括细胞的增生、迁移和代谢等,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可催化Akt活性并启动各种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P13K抑制剂能够抑制Akt活性,但是... 背景蛋白激酶B(Akt)与许多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从而参与多种细胞功能活动的调控,包括细胞的增生、迁移和代谢等,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可催化Akt活性并启动各种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P13K抑制剂能够抑制Akt活性,但是否影响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过程中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物学行为尚不清楚。目的观察P13K抑制剂LY294002对人LECs中Akt活化的影响。方法对人LECs系HLEC-B3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和传代,然后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h后在培养板中加入LY294002,终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μmol/L,继续培养24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抑制率。在同一批接种于6孔板内无菌盖玻片上的传代细胞中加入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为诱导组,用20μmol/LLY294002预培养1h后再加入10Ixg/LTGF—β2进行共培养为TGF—B,与LY294005共培养组,以未加入TGF,p:和LY294002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应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中磷酸化Akt(p-Akt)的荧光表达情况,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Akt表达量的差异。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LY294002浓度的增加,HLEC—B3的吸光度(A)值逐渐减小,即LY294002对HLEC—B3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不同浓度LY294002组间HLEC—B3的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9.72,P=0.00);随着检测时间点的延长,HLEC—B3的4值逐渐增大,不同检测时间点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737.54,P=0.00)。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显示,对照组细胞仅有微量的p-Akt红色荧光,诱导组p-Akt表达明显增多,并向细胞膜聚集,细胞轮廓清晰,而TGF—β2与LY294005共培养组细胞中p-Akt表达的红色荧光明显减弱,细胞形态不清。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诱导组和TGF—β2与LY294005共培养组细胞中p-Akt的表达量分别为0.91±0.08、1.48±0.13和0.95±0.19,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4,P=0.00)。结论LY294002能够拈抗TGF—β2诱导的Akt磷酸化激活过程,有望成为新的有效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 LY294002 细胞蛋白激酶b 转化生长因子Β2 晶状体上皮细胞
下载PDF
IκB激酶抑制剂与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7
作者 刘耀文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47-449,458,共4页
核转录因子NF-κB在多种人类疾病,特别是炎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由于IκB激酶(IKK)在转录炎性刺激活化NF-κB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从而为开发新型的治疗药物提供了可能。本文介绍了IKK抑制剂基因学和病理学方面的研究,探讨其... 核转录因子NF-κB在多种人类疾病,特别是炎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由于IκB激酶(IKK)在转录炎性刺激活化NF-κB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从而为开发新型的治疗药物提供了可能。本文介绍了IKK抑制剂基因学和病理学方面的研究,探讨其在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关于IKK抑制剂的相关毒性尚不明确,与机制相关的毒性,如畸形形成、淋巴细胞形成缺陷及感染的易感性等也在文中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NF—κb b 蛋白激酶抑制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梁聪聪 王金花 《癌症进展》 2022年第5期445-448,460,共5页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第三位,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目前对卵巢癌的标准治疗包括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卡铂和紫杉醇的联合化疗。在卵巢癌的发生过程中,异常信号通路的激活必不可少。磷脂酰肌醇...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第三位,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目前对卵巢癌的标准治疗包括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卡铂和紫杉醇的联合化疗。在卵巢癌的发生过程中,异常信号通路的激活必不可少。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自噬、凋亡、血管生成及耐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抑制该通路是卵巢癌的潜在治疗方法,本文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雷帕霉素靶蛋白 抑制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抑制剂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京哲 张素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病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多种癌症中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可以影响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该通路在OSCC中经常被激活,因此,该通路是OSCC治疗干预的候选通路...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病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多种癌症中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可以影响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该通路在OSCC中经常被激活,因此,该通路是OSCC治疗干预的候选通路,针对该通路的抑制剂正在开发中。本文重点介绍该通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讨论靶向该通路的药物研究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抑制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小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建明 郑德义 +4 位作者 贾一韬 付晋凤 郑兴锋 吕开阳 夏照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小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CNI-1493预处理组,CNI-1493预处理组于术前1h腹腔注射p38MAPK抑制剂CNI-1493(2mg/ml)溶液10ml/kg。通过夹闭...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小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CNI-1493预处理组,CNI-1493预处理组于术前1h腹腔注射p38MAPK抑制剂CNI-1493(2mg/ml)溶液10ml/kg。通过夹闭小鼠腹腔动脉30min后松开动脉夹再灌注1h制作胃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1h后取胃标本,甲醛固定后铺平拍照,计算胃黏膜出血面积百分比。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磷酸化及总p38、JNK、ERK,磷酸化NF-κBp65以及分裂型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出血面积明显增大(P<0.05),p38、JNK以及ERK明显激活(P<0.05),磷酸化NF-κBp65以及促凋亡蛋白激活型Caspase-3表达明显增多(P<0.05)。CNI-1493预处理能明显逆转上述改变(P<0.05)。结论MAPK/NF-κB通路活化在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p38MAPK抑制剂CNI-1493能抑制MAPK/NF-κB通路活化、减少凋亡蛋白表达,减轻胃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黏膜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组织 再灌注损伤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NF-κb 细胞凋亡 模型组 胃黏膜 抑制 磷酸化 小鼠
下载PDF
BRD4抑制剂JQ1及miR-14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晓波 赵宇峰 +1 位作者 赵波 李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621-5625,共5页
目的探讨溴结构域蛋白(BRD)4抑制剂JQ1及miR-141对膀胱癌细胞(RT-4)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R-141表达情况。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BRD4抑制剂JQ1对RT-4细胞存活率... 目的探讨溴结构域蛋白(BRD)4抑制剂JQ1及miR-141对膀胱癌细胞(RT-4)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R-141表达情况。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BRD4抑制剂JQ1对RT-4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计算IC50值。将RT-4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不做处理)、JQ1组(0.8000μmol/L JQ1)、anti-miR-141组(转染anti-miR-141)、JQ1+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NC,0.8000μmol/L JQ1)、JQ1+anti-miR-141组(转染anti-miR-141,0.8000μmol/L JQ1)。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RT-4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膀胱癌组织中miR-141呈显著高表达(P<0.05)。JQ1对RT-4细胞的IC50值为0.791μmol/L。与对照组比较,JQ1组、anti-miR-141组RT-4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及p-PI3K、p-AKT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JQ1+anti-miR-141组比较,anti-miR-141组、JQ1组、JQ1+anti-miR-NC组RT-4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及p-PI3K、p-AKT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BRD4抑制剂JQ1联合下调miR-141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miR-141 溴结构域蛋白(bRD)4抑制JQ1 增殖 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
下载PDF
PKIB抑制PKA活性调节细胞衰老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秀丽 陈丽婷 +2 位作者 谢步善 白俊海 毛泽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1-1046,共6页
人cAMP依赖型蛋白激酶B抑制剂(PKIB)是一种新的耐热蛋白.实验证明,PKIB对PKA催化亚单位具有抑制作用.为研究PKIB在细胞衰老中的功能,以年轻和年老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细胞株)为实验对象,通过实时-PCR发现,在年老细胞中,PKIB表达... 人cAMP依赖型蛋白激酶B抑制剂(PKIB)是一种新的耐热蛋白.实验证明,PKIB对PKA催化亚单位具有抑制作用.为研究PKIB在细胞衰老中的功能,以年轻和年老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细胞株)为实验对象,通过实时-PCR发现,在年老细胞中,PKIB表达高于年轻细胞;用PKA活化剂处理年轻和年老细胞,结果显示,在年老细胞中PKA活性变化较年轻细胞小.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在年老细胞中,PKIB与PKA催化亚单位结合较年轻细胞中多;进一步通过在年轻细胞中过表达PKIB,检测细胞PKA活性,发现PKA活性明显降低,进一步证实了在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中PKIB对PKA活性的抑制作用;利用Western实验结果证实,PKA催化亚单位在年轻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年老细胞.以上结果证明,在2BS细胞中,PKA活性受PKIB的抑制;这种抑制作用与细胞的衰老有一定的关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cAMP依赖型蛋白激酶b抑制(pkib) 细胞衰老 PKA 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临床相关肿瘤抑制剂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银涛 于秉治 武迪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9-956,共8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mTOR)和蛋白激酶B(Akt/PKB)与肿瘤发生的密切关系已被广泛地认可.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激酶,可以通过影响mRNA转录、代谢、自噬等方式调控细胞的生长.它既是PI3K的效应分子,也可以是PI3K的反馈调控因子.mTORC1和mTORC...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mTOR)和蛋白激酶B(Akt/PKB)与肿瘤发生的密切关系已被广泛地认可.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激酶,可以通过影响mRNA转录、代谢、自噬等方式调控细胞的生长.它既是PI3K的效应分子,也可以是PI3K的反馈调控因子.mTORC1和mTORC2是mTOR的两种不同复合物.对雷帕霉素敏感的mTORC1受到营养、生长因子、能量和应激4种因素的影响.生长因子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mTORC1是最具特征性调节路径.而mTORC2最为人熟知的是作为Akt473磷酸化位点的上游激酶.同样,Akt/PKB在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Thr308和Ser473两个位点激活,Akt/PKB也得以全面活化.因此,mTORC2-AktmTORC1的信号通路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是可以存在的.目前临床肿瘤治疗中,PI3K/Akt/mTOR是重要的靶向治疗信号通路.然而,仅抑制mTORC1活性,不是所有的肿瘤都能得到预期控制.雷帕霉素虽然能抑制mTORC1,但也能反馈性地增加PI3K信号活跃度,从而影响治疗预后.近来发现的第二代抑制剂可以同时抑制mTORC1/2和PI3K活性,这种抑制剂被认为在肿瘤治疗上颇具前景.本综述着重阐述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传导、各因子之间的相互调控以及相关抑制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 蛋白激酶b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肿瘤 抑制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和核因子-κB在脑血管痉挛中表达变化及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其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力强 张庆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 (PKC)和核因子 κB (NF κB)在实验性脑血管痉挛中表达变化及PKC抑制剂对其影响。方法 中国白兔 75只 ,体重 1 5~ 2 0kg ,其中 6 0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成脑血管痉挛模型 ,随机分为单纯注血组 ( 15只 ) ,给...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 (PKC)和核因子 κB (NF κB)在实验性脑血管痉挛中表达变化及PKC抑制剂对其影响。方法 中国白兔 75只 ,体重 1 5~ 2 0kg ,其中 6 0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成脑血管痉挛模型 ,随机分为单纯注血组 ( 15只 ) ,给药组 ( 30只 )和生理盐水组 ( 15只 ) ,其余 15只为假穿刺组。应用免疫组化、底物磷酸化激酶测定法、免疫印迹及EMSA等方法分别测定 4d ,7d和 10d不同时间基底动脉PKC和NF κB活性表达变化 ,并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 单纯注血组较假穿刺组有明显变化 ,包括管腔狭窄、炎性浸润等 ,PKC及NF κB的活性表达明显增高且呈正相关 ,7天时最明显 ;给药组与单纯注血组比较 ,管腔狭窄和炎性浸润程度明显减轻 ,PKC和NF κB活性表达同时显著下降 ,且 10 0 μg/kg较 5 0 μg/kg作用更显著 ;生理盐水组较单纯注血组无明显变化。 结论 PKC和NF κB的异常激活在脑血管痉挛的形成中有重要意义 ,PKC抑制剂能显著改善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及其炎性改变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同时抑制PKC及NF κB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核因子-Κb 脑血管痉挛 蛋白激酶C抑制 实验
原文传递
Akt1在环氧合酶-2抑制剂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小叶 周建斌 +1 位作者 李婷 黄余良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研究Akt1在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S398或Akt1选择性激动剂IGF-1与NS398共同处理Hela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Akt... 目的研究Akt1在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S398或Akt1选择性激动剂IGF-1与NS398共同处理Hela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Ak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NS398处理Hela细胞后,细胞生长抑制率(IR)增加(P<0.05);NS398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下调Hela细胞Akt1蛋白质的表达(P<0.05);与单独用NS398组比较,Akt1激动剂与NS398共同处理细胞后,细胞IR值逐渐下降,并且其作用呈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NS398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Akt1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2抑制 宫颈癌 蛋白激酶b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转染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基因对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因子-κB和蛋白激酶C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林 蔡端 +3 位作者 余波 张延龄 岳军 陈琦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损伤后金属蛋白酶 (MMPs)和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 -κB(NF -κB)表达的变化。 方法 采用脂质体对VSMC转染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 (TIMP- 2 )基因进行基因转染 ,并用Westernblot加以鉴定 ,分别用酶谱分...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损伤后金属蛋白酶 (MMPs)和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 -κB(NF -κB)表达的变化。 方法 采用脂质体对VSMC转染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 (TIMP- 2 )基因进行基因转染 ,并用Westernblot加以鉴定 ,分别用酶谱分析法、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技术(EMSA)、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该细胞克隆MMPs、NF -κB的活性变化和PKCα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体外损伤的VSMC金属蛋白酶显著增加。PKCα、NF -κB在正常VSMC中很少表达 ,但在损伤的VSMC中这种表达非常显著 ,对兔VSMC进行TIMP - 2转染后 ,损伤的VSMCMMP - 2 ,9活性受抑制 ,并且PKCα、NF -κB的表达下调 (P <0 .0 5 )。结论 PKCα和NF -κB在MMPs合成及损伤VSMC迁移中有重要价值 ,TIMP - 2能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PKCα、NF -κB信号途径来防止血管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平滑肌细胞 金属蛋白抑制-2 蛋白激酶C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瑞霞 张瑞芳 +2 位作者 王新燕 史惠蓉 乔玉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49-552,共4页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增殖、凋亡及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12只裸鼠皮下接种Ishikawa细胞后建立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增殖、凋亡及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12只裸鼠皮下接种Ishikawa细胞后建立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LY29.4002干预,观察2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移植瘤体积、抑瘤率等,观察药物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移植瘤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移植瘤的坏死程度、范围及细胞凋亡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内p-AKT的表达。结果:1)用药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增长相对缓慢(2 027.30±251.16)11mm^3,对照组肿瘤体积增长明显(3 110.60±599.66)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2,P=0.005),且抑瘤率为(32.49±16.39)%2)HE染色见用药组较对照组移植瘤细胞凋亡及坏死面积显著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用药组p-AKT的表达低于对照组(χ~2=6.133,P<0.05) 结论:P13K通路抑制剂LY294002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鼠 子宫内膜癌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 磷酸化蛋白激酶b
下载PDF
下调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群 李丽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6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下调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宫颈癌Si Ha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加入0.01%DMSO和HMGB1抑制剂正丁酸钠0.5 mmol/L作用24 h。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两组细胞侵... 目的观察下调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宫颈癌Si Ha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加入0.01%DMSO和HMGB1抑制剂正丁酸钠0.5 mmol/L作用24 h。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两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组HMGB1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кB(NF-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LR4、NF-кB、整合素av、整合素β3、原肌球蛋白1(TPM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TLR4/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整合素β1]。结果实验组迁移和侵袭实验中的穿膜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MGB1、TLR4、NF-кB p65、整合素av、整合素β3、整合素β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TPM1、maspin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在宫颈癌细胞中,下调HMGB1可以通过影响TLR4/NF-кB和TLR4/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Кb 整合素av 整合素Β3 原肌球蛋白1 丝氨酸蛋白抑制 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PI3K抑制剂在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文娟 李莉娟 +1 位作者 赵叶梅 张连生 《医学综述》 2019年第8期1517-1523,1529,共8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与包括恶性淋巴瘤在内的众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针对该通路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部分PI3K抑制剂已进入淋巴...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与包括恶性淋巴瘤在内的众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针对该通路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部分PI3K抑制剂已进入淋巴瘤的临床试验中。PI3K抑制剂包括广谱PI3K抑制剂、选择性PI3K抑制剂及PI3K/mTOR双重抑制剂。由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单靶点的PI3K抑制剂疗效往往有限,需联合化疗或其他靶向药物以提升抗肿瘤疗效。未来,应筛选出能预测PI3K抑制剂疗效的指标,使其成为淋巴瘤治疗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2A抑制剂对胰腺癌细胞株CFPAC-1c—Jun氨基末端激酶/蛋白激酶B/叉头转录因子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20
作者 李伟 陈凯 +3 位作者 李道明 陶敏 龚斐然 徐泽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2-792,共1页
斑蝥素可抑制蛋白磷酸酶2A(PP2A),并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我们发现,斑蝥素可激活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本研究旨在检测斑蝥素和经典PP2A抑制剂冈田酸对JNK/Akt/FKHR通路的影响。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 氨基末端激酶 信号通路 胰腺癌细胞株 Jun 抑制 蛋白激酶b 调控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