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Glycine max L.,C_3植物)、黄瓜(Cucumis sativus L.,C_3植物)、谷子(Setaria italica (L.) Beauv.,一种不很典型的C_4植物)和玉米(Zea mays L.,C_4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的影响。实验植物盆栽于聚乙...研究了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Glycine max L.,C_3植物)、黄瓜(Cucumis sativus L.,C_3植物)、谷子(Setaria italica (L.) Beauv.,一种不很典型的C_4植物)和玉米(Zea mays L.,C_4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的影响。实验植物盆栽于聚乙烯薄膜(或玻璃)的开顶式培养室中。播种后对照室的CO_2浓度立即保持在大气浓度(350±10)×10^(-6)中,CO_2浓度倍增处理室则保持在(700±10)×10^(-6)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豆、黄瓜和谷子,CO_2浓度倍增均使其PSⅡ捕光叶绿素a/b-蛋白质复合物(LHCⅡ)的聚合体态的量增多,单体态的量减少。但C_4植物玉米对CO_2浓度倍增没有这样的反应。作者认为在大豆等植物中,LHCⅡ的上述状态变化可能是植物的光合机构对长期高CO_2浓度的一种适应效应,这样能提高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的效率,并支持高效的光合碳素同化作用。展开更多
蛋白质互作用网络是一种典型的复杂网络,呈现了明显的社区结构。网络中的社区对应于功能模块,通常被看作蛋白质复合物。蛋白质复合物识别对预测蛋白质功能,解释特定生物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种子节点扩展的图聚类方法在蛋白质复合物...蛋白质互作用网络是一种典型的复杂网络,呈现了明显的社区结构。网络中的社区对应于功能模块,通常被看作蛋白质复合物。蛋白质复合物识别对预测蛋白质功能,解释特定生物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种子节点扩展的图聚类方法在蛋白质复合物识别中应用广泛。针对此类算法最终结果受种子节点的影响较大,并且在簇的形成过程中搜索空间有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蛋白质复合物识别算法GAGC(genetic algorithm based graph clustering),其中个体表示聚类结果(类别之间可能存在重叠节点),以F-measure值作为种群进化的目标函数。算法采用IPCA(improvement development clustering algorithm)算法产生初始种群;针对初始种群,设计了染色体对齐方式以进行交叉操作产生下一代种群。通过与DPClus、MCODE、IPCA、Cluster One、HC-PIN、CFinder等经典算法的对比实验表明,GAGC算法能够扩大图聚类算法的搜索空间,提高解的多样性,进而提高蛋白质复合物检测的性能。展开更多
文摘蛋白质复合物的检测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理解生命的活动过程。针对群智能算法检测蛋白质复合物时假阳/阴性率高、准确率低、种群多样性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的离散层级萤火虫算法检测蛋白质复合物(reinforcement learning-based discrete level firefly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protein complexes,RLDLFA-DPC)。引入强化学习思想提出一种自适应层级划分策略,动态调整层级结构,能有效解决迭代后期种群多样性下降的问题。在层级学习策略中个体向两个优秀层级学习,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为了提高蛋白质复合物检测的精度,结合个体环境信息提出自适应搜索半径的局部搜索策略。最后,在酵母蛋白质的4个数据集上,与8种经典的蛋白质复合物检测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文摘研究了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Glycine max L.,C_3植物)、黄瓜(Cucumis sativus L.,C_3植物)、谷子(Setaria italica (L.) Beauv.,一种不很典型的C_4植物)和玉米(Zea mays L.,C_4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的影响。实验植物盆栽于聚乙烯薄膜(或玻璃)的开顶式培养室中。播种后对照室的CO_2浓度立即保持在大气浓度(350±10)×10^(-6)中,CO_2浓度倍增处理室则保持在(700±10)×10^(-6)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豆、黄瓜和谷子,CO_2浓度倍增均使其PSⅡ捕光叶绿素a/b-蛋白质复合物(LHCⅡ)的聚合体态的量增多,单体态的量减少。但C_4植物玉米对CO_2浓度倍增没有这样的反应。作者认为在大豆等植物中,LHCⅡ的上述状态变化可能是植物的光合机构对长期高CO_2浓度的一种适应效应,这样能提高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的效率,并支持高效的光合碳素同化作用。
文摘蛋白质互作用网络是一种典型的复杂网络,呈现了明显的社区结构。网络中的社区对应于功能模块,通常被看作蛋白质复合物。蛋白质复合物识别对预测蛋白质功能,解释特定生物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种子节点扩展的图聚类方法在蛋白质复合物识别中应用广泛。针对此类算法最终结果受种子节点的影响较大,并且在簇的形成过程中搜索空间有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蛋白质复合物识别算法GAGC(genetic algorithm based graph clustering),其中个体表示聚类结果(类别之间可能存在重叠节点),以F-measure值作为种群进化的目标函数。算法采用IPCA(improvement development clustering algorithm)算法产生初始种群;针对初始种群,设计了染色体对齐方式以进行交叉操作产生下一代种群。通过与DPClus、MCODE、IPCA、Cluster One、HC-PIN、CFinder等经典算法的对比实验表明,GAGC算法能够扩大图聚类算法的搜索空间,提高解的多样性,进而提高蛋白质复合物检测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