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界病病毒E2蛋白质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毛立 刘霞 +4 位作者 李文良 杨蕾蕾 张纹纹 魏建忠 江杰元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9,共7页
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是导致绵羊和山羊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为了建立检测BDV特异抗体的ELISA方法,本研究将BDV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并构建重组表达菌,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质。以纯化... 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是导致绵羊和山羊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为了建立检测BDV特异抗体的ELISA方法,本研究将BDV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并构建重组表达菌,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质。以纯化的重组表达蛋白质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r E2-ELISA)检测方法。通过反应条件优化,确定抗原包被浓度4.0μg/ml;封闭液为20 g/L BSA;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50,孵育1 h;二抗最佳稀释倍数为1∶30 000,作用45 min;以TMB为底物显色10 min。用该ELISA方法检测瘟病毒属的CSFV、BVDV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对187份山羊血清样品进行临床检测,与Svanova试剂盒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为76.25%,总符合率为74.87%;上述检测方法同时与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Western blot结果与r E2-ELIS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79.55%,高于与Svanova试剂盒检测的符合率(72.73%)。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适用于临床BDV血清样品的抗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病病毒 e2蛋白质 间接eLISA
下载PDF
鹅坦布苏病毒E蛋白质结构域I和Ⅱ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冬敏 黄欣梅 +4 位作者 刘宇卓 韩凯凯 谢星星 刘晓燕 李银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0-594,共5页
为了实现鹅坦布苏病毒E蛋白质结构域I和II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利用PCR方法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并引入FLAG标签序列(DYKDDDDK),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E-I/II。转化至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质,并对其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 为了实现鹅坦布苏病毒E蛋白质结构域I和II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利用PCR方法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并引入FLAG标签序列(DYKDDDDK),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E-I/II。转化至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质,并对其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PCR扩增得到约900 bp的目的片段,经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E-I/II。重组菌在IPTG诱导4 h后在37 000处出现目的蛋白质并且表达量达到高峰。经超声波破碎后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蛋白质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质与FLAG单抗和E蛋白质阳性血清均可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鹅坦布苏病毒E蛋白质结构域Ⅰ和Ⅱ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经鉴定重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坦布苏病毒 e蛋白质 结构域Ⅰ和Ⅱ 大肠杆菌 DOMAINS and
下载PDF
U-box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靳苗静 刘国振 +1 位作者 刘茜 李莉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4期119-123,共5页
泛素系统是选择性降解细胞内蛋白质的重要系统之一,U-box蛋白质是此系统中决定底物特异性识别的一种新型E3蛋白质,部分U-box蛋白质属于泛素链聚集因子-E4。U-box结构域大约由7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在酵母、植物和动物等真核生物中保守存在... 泛素系统是选择性降解细胞内蛋白质的重要系统之一,U-box蛋白质是此系统中决定底物特异性识别的一种新型E3蛋白质,部分U-box蛋白质属于泛素链聚集因子-E4。U-box结构域大约由7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在酵母、植物和动物等真核生物中保守存在,但植物中的数目远多于动物中。该蛋白质在细胞内异常蛋白质的降解及质量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了解U-box蛋白质的功能对疾病的发生控制机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ox蛋白质 泛素e3蛋白质 蛋白质降解
下载PDF
虾源肌球蛋白抗原表位的计算机辅助计算
4
作者 时月明 张哲 +1 位作者 刘剑兰 刘明皓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7-1273,共7页
利用在线软件和线下软件对来源于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的过敏原Met e1的B细胞抗原表位和T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筛选以及辅助计算.首先,通过uniprot蛋白数据库获取Met e1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其次,用ExPASY ProtParam, SignalP-5... 利用在线软件和线下软件对来源于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的过敏原Met e1的B细胞抗原表位和T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筛选以及辅助计算.首先,通过uniprot蛋白数据库获取Met e1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其次,用ExPASY ProtParam, SignalP-5.0 Server和TMHMM Server v.2.0在线工具对Met e1的理化性质、信号肽与跨膜区域进行分析,用PSIPRED在线工具、 SOPMA在线工具和DNAstar软件联合预测计算Met e1二级结构,用Swiss model在线软件预测计算Met e1三级结构;再次,用DNAStar线下软件和IEDB在线软件综合预测计算线性B细胞表位,用IEDB在线软件预测计算CD4+T细胞表位和CD8+T细胞表位;最后将所得结果进行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的筛选.结果表明:Met e1蛋白的B细胞表位为15~28, 45~49, 92~95, 125~130, 150~153, 255~258位氨基酸;T细胞表位为78~84, 223~232位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 e1蛋白质 B细胞表位 T细胞表位 抗原表位筛选
下载PDF
腺病毒E1A蛋白抑制大鼠肺泡上皮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表达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怡 李冰 +2 位作者 陈娟 刘启才 冉丕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82-2385,共4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E1A蛋白抑制大鼠肺泡上皮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GCLC)表达的机制。方法:构建稳定表达腺病毒E1A蛋白的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将GCLC基因5’-上游调控序列不同长度的缺失体-萤火虫荧光素酶报道系统转染后分... 目的:研究腺病毒E1A蛋白抑制大鼠肺泡上皮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GCLC)表达的机制。方法:构建稳定表达腺病毒E1A蛋白的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将GCLC基因5’-上游调控序列不同长度的缺失体-萤火虫荧光素酶报道系统转染后分析转录活性的变化;检测AP-1、NF-κB、USF与GCLC基因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结果:GCLC基因5’-上游调控序列报道系统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9/11)缺失体的转录活性抑制,AP-1、NF-κB、USF与GCLC基因的结合活性增强,而对应的功能元件的转录活性降低。结论:腺病毒E1A蛋白通过抑制GCLC基因5’-上游调控序列的转录活性,扩大大鼠肺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时的氧化/抗氧化失衡,其机制可能涉及E1A对辅助转录因子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e1A蛋白质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下载PDF
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通路探讨速效救心丸对冠心病大鼠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坤 金辉 吴留广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1078-1083,I0001,共7页
目的探究速效救心丸对冠心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初步探究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健康组、单纯模型组、速效救心丸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激活剂奥替普拉(Oltipraz)组、速效救心丸+奥替普拉组,每组10只大鼠。对大鼠心... 目的探究速效救心丸对冠心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初步探究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健康组、单纯模型组、速效救心丸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激活剂奥替普拉(Oltipraz)组、速效救心丸+奥替普拉组,每组10只大鼠。对大鼠心电图ST段、T波变化进行检测,采用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I2(PGI2)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情况;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HIF-1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氮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健康组相比,单纯模型组ST段(0.36±0.05)mV、T波(0.26±0.05)mV升高,三酰甘油(1.08±0.14)mmol/L、总胆固醇升高,HDL(0.59±0.05)mmol/L降低,TNF-α(38.27±1.36)pg/mL、ET-1(11.63±1.84)ng/L升高,一氧化氮(28.58±1.53)μmol/L降低,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46.72±4.37)%升高,HIF-1α(1.12±0.15)、caspase-3(0.54±0.05)蛋白表达升高,Bcl-2(0.36±0.05)蛋白表达降低(P<0.05)。速效救心丸组ST段(0.23±0.04)mV、T波(0.15±0.04)mV、三酰甘油(0.85±0.07)mmol/L、TNF-α(24.69±1.53)pg/mL、ET-1(7.18±1.57)ng/L、细胞凋亡率(15.66±3.51)%、HIF-1α(0.49±0.06)、caspase-3(0.42±0.04)蛋白表达低于单纯模型组,一氧化氮(36.43±1.65)μmol/L、Bcl-2(0.67±0.07)高于单纯模型组(P<0.05)。奥替普拉组ST段(0.41±0.05)mV、T波(0.35±0.03)mV、三酰甘油(1.27±0.12)mmol/L、TNF-α(43.42±1.59)pg/mL、ET-1(12.76±1.45)ng/L、细胞凋亡率(62.88±8.35)%、HIF-1α(1.37±0.26)、caspase-3(0.91±0.09)蛋白表达高于单纯模型组,一氧化氮(23.52±1.84)μmol/L、Bcl-2(0.25±0.04)低于单纯模型组(P<0.05)。速效救心丸+奥替普拉组ST段(0.34±0.06)mV、T波(0.24±0.05)mV、三酰甘油(1.06±0.13)mmol/L、总胆固醇、TNF-α(35.23±1.65)pg/mL、ET-1(11.24±1.73)ng/L、细胞凋亡率(42.76±5.16)%、HIF-1α(1.06±0.17)、caspase-3(0.52±0.06)蛋白表达低于奥替普拉组,一氧化氮(27.24±1.32)μmol/L、Bcl-2(0.38±0.06)高于奥替普拉组(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可改善冠心病大鼠血脂、内皮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其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BNIP3通路、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药物疗法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腺病毒e1B蛋白质 细胞凋亡 胞间黏附分子1 速效救心丸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HPV16 E6蛋白与hDaxx的相互作用及其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7
作者 王鑫 朱翠明 +4 位作者 刘安元 尹卫国 李金丽 蔡恒玲 万艳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研究HPV16 E6(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16 E6)蛋白与hDaxx(human death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的相互作用及其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探索HPV16 E6蛋白的致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pGADT7-E6和pGBKT7-hDaxx重组载体... 目的:研究HPV16 E6(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16 E6)蛋白与hDaxx(human death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的相互作用及其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探索HPV16 E6蛋白的致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pGADT7-E6和pGBKT7-hDaxx重组载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HPV16 E6蛋白与hDaxx的相互作用,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二者在酵母菌中的表达。将E6与hDaxx的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HeLa细胞,用5-氟尿嘧啶(5-FU)诱导凋亡,FCM法检测凋亡率。结果:E6蛋白与hDaxx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共转染pcDNA3.1(-)/E6和pcDNA3.1(-)/hDaxx的HeLa细胞,随pcDNA3.1(-)/hDaxx转染量的增加凋亡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V16 E6蛋白与hDaxx在细胞内相互作用,hDaxx过表达可提高表达E6蛋白的HeLa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且这种关系存在剂量依赖性。E6蛋白可能通过和hDaxx的相互作用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瘤病毒e6蛋白质 HeLA细胞 双杂交系统技术 细胞凋亡 蛋白hDaxx
下载PDF
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cyclin E和p21^(WAF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丽 齐凤英 +2 位作者 左连富 李杰茹 张东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 cyclin E和 p2 1WAF1 基因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 4 8例食管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 (正常黏膜 17例 ,非典型增生组织 31例 )中 cyclin E和...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 cyclin E和 p2 1WAF1 基因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 4 8例食管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 (正常黏膜 17例 ,非典型增生组织 31例 )中 cyclin E和 p2 1WAF1 蛋白及 m RNA表达。结果 从食管正常黏膜到非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 ,cy-clin E蛋白和 m RNA阳性表达率皆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高分化鳞癌中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m 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和非典型增生 级。 p2 1WAF 1 蛋白及m RNA在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皆较高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cyclin E和 p2 1W AF 1 基因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食管癌变过程中 ,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E表达水平增高 ,和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其异常是食管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可能作为食管高分化鳞癌的诊断标志物之一。p2 1WAF 1 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 ,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反馈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代谢 癌前状态/代谢 细胞周期蛋白质e/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 原癌基因蛋白质/生物合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介导入硫氧还蛋白基因转移的重组腺病毒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邹向晖 邹宁 +1 位作者 周令望 于维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 应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携带人硫氧还蛋白(hTRX)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方法 用内切酶、RT-PCR、测序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然后将其cDNA克隆至表达载体pShuttle构建hTRX的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Shuttle—hTRX,在HeLa细胞... 目的 应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携带人硫氧还蛋白(hTRX)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方法 用内切酶、RT-PCR、测序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然后将其cDNA克隆至表达载体pShuttle构建hTRX的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Shuttle—hTRX,在HeLa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检测。从真核表达载体pShuttle—hTRX切下目的基因,并插入至腺病毒载体构建hTRX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eno—hTRX,经PCR方法亦证明了成功构建腺病毒重组体。重组腺病毒在293细胞中扩增、纯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携带人硫氧还蛋白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并以多种方法证实了构建载体的正确性。结论 正确构建的人硫氧还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可为基因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疗法 腺病毒e1蛋白质 DNA 重组 硫氧还蛋白
下载PDF
HPV_(16)L1-E7重组病毒及其重组质粒免疫后小鼠抗体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10
作者 宋长芹 孙洪涛 +7 位作者 于修平 栾怡 卞继峰 赵蔚明 贾继辉 周亚滨 于瑾 齐眉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 16型L1 E7重组腺病毒 (rAd5HPV16 L1 E7virus)及其重组质粒 (rAd5HPV16 L1 E7plasmid)经不同途径免疫后小鼠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 2 93细胞扩增rAd5HPV16 L1 E7重组病毒 ,同时制备rAd5HPV16 L1 E7重组质...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 16型L1 E7重组腺病毒 (rAd5HPV16 L1 E7virus)及其重组质粒 (rAd5HPV16 L1 E7plasmid)经不同途径免疫后小鼠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 2 93细胞扩增rAd5HPV16 L1 E7重组病毒 ,同时制备rAd5HPV16 L1 E7重组质粒 ,分别以肌肉注射、腹腔注射、滴鼻和灌胃途径免疫小鼠 ,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IgG抗体水平。结果 :rAd5HPV16 L1 E7重组病毒及其重组质粒采用不同途径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以肌注组产生抗体量最多 ,并且出现最早。结论 :rAd5HPV16 L1 E7重组病毒及其重组质粒均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免疫途径不同 ,抗体峰值的出现时间亦不同 ,测定抗体的最佳时间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腺病毒e1蛋白质 质粒 合成 小鼠 近交BALBC 抗独特型抗体
下载PDF
Survivin和eIF4E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富 赵书佑 《齐鲁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和eIF4E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40例喉鳞癌组织标本及2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Survivin与eIF4E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Survivin在喉鳞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而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 目的探讨Survivin和eIF4E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40例喉鳞癌组织标本及2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Survivin与eIF4E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Survivin在喉鳞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而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19,P<0.05)。Survivin的表达与喉鳞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χ2=8.993、7.238,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χ2=1.134,P>0.05)。eIF4E在喉鳞癌和声带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5%和65.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54,P<0.05),其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性(χ2=0.054~2.477,P>0.05)。Survivin和eIF4E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Survivin与eIF4E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有关,但两者在喉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Survivin蛋白质 eIF4e蛋白质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HPV52 E6和E7基因多态性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巧祎 赵希芹 +3 位作者 郭雨辰 张璐 李晓欣 王云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667-671,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52型(HPV52)E6和E7基因多态性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自青岛地区的177例HPV52阳性且进行宫颈活检病人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E6和E7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剪切HPV52标准株和...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52型(HPV52)E6和E7基因多态性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自青岛地区的177例HPV52阳性且进行宫颈活检病人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E6和E7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剪切HPV52标准株和变异株序列,应用Lasergene和MEGA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比较正常、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1)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2/3)样本中E6和E7基因变异型的分布。结果138例样本成功获得E6和E7基因序列。与标准株比较,132例(95.7%)样本在E6区同时出现1处错义突变(K93R)和1处同义突变(g350t),经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为B变异型;其余样本有5例(3.6%)属于A变异型,1例(0.7%)属于C变异型。135例(97.8%)样本在E7区同时出现2处同义突变(c751t和a801g),为B变异型;其余样本有2例(1.5%)属于A变异型,1例(0.7%)属于C变异型。正常、CIN1和CIN2/3样本之间E6和E7变异型的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来自青岛地区正常及CIN样本中HPV52 E6和E7基因均以亚洲株B变异型为主,E6和E7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IN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52 乳头瘤病毒e6蛋白质 乳头瘤病毒e7蛋白质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HPV16 E7、TGFβ1和MT1-MMP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栾笑天 戴淑真 《齐鲁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07-209,212,共4页
目的 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和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病变形成及演进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4例石蜡包埋的不同... 目的 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和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病变形成及演进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4例石蜡包埋的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HPV16 E7、TGF β1和MT1-MMP表达。结果 在宫颈病变由良性到恶性的发展过程中,TGF β1和MT1-MMP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F=501.98、244.22,q=14.81~48.49,P〈0.05);HPV16 E7蛋白阳性组TGF β1和MT1-MMP表达水平均较阴性组高(t=2.76、2.78,P〈0.01);TGF β1和MT1-MM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6,P〈0.01)。结论 TGF β1和MT1-MMP宫颈病变中的表达与病变良恶性有关,TGF β1和MT1-MMP表达是宫颈恶性肿瘤的表现之一;HPV16感染可能通过HPV16 E7蛋白影响TGF β1和MT1-MM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乳头瘤病毒e7蛋白质 转化生长因子Β 间质胶原酶
下载PDF
Surface Display of Domain Ⅲ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E Protein o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by Using an Ice Nucleation Protein 被引量:2
14
作者 Jian-lin Dou Tao Jing +1 位作者 Jingojing Fan Zhi-ming Yuan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09-417,共9页
A bacterial cell surface display technique based on an ice nucleation protein has been employ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ve vaccine against viral infection. Due to its ubiquitous ability to invade host cells, Salmonel... A bacterial cell surface display technique based on an ice nucleation protein has been employ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ve vaccine against viral infection. Due to its ubiquitous ability to invade host cells, Salmonella typhimurium might be a good candidate for displaying viral antigens. We demonstrated the surface display of domain III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E protein and the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on S. typhimurium BRD509 using the ice nucleation protein. The effects of the motif in the ice nucleation protein on the effective display of integral protei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splay motifs in the protein can target integral foreign protein on the surface of S. typhimurium BRD509. Moreover, recombinant strains with surface displayed viral proteins retained their invasiveness, suggesting that the recombinant S. typhimurium can be used as live vaccine vector for eliciting complete immunogenicity. The data may yield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by which ice nucleation protein displays foreign proteins in the Salmonella s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surface display Ice nucleation protei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血清HPV-E7检测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玉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562-1562,共1页
笔者为了分析HPV-E7特性以及HPV-E7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探讨血清中HPV-E7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笔者使用第2代杂交捕获方法对130例未经过治疗患者的颈管分泌物进行检测,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诊断 乳头状瘤病毒属e7蛋白质 血液
下载PDF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患儿21例临床及基因变异谱系特点
16
作者 杨圣海 刘浩然 +5 位作者 李佳一 张裕 刘子勤 王琳 陈晓丽 上官少方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总结Rubinstein-Taybi综合征(RSTS)的基因变异类型和临床表型特点,探讨其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或染色体芯片、拷贝数变异测序,检出C... 目的总结Rubinstein-Taybi综合征(RSTS)的基因变异类型和临床表型特点,探讨其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或染色体芯片、拷贝数变异测序,检出CREBBP或EP300基因变异的21例RSTS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其基因变异类型并回访其表型数目。根据变异类型将患儿分别分为点变异或拷贝数缺失组、EP300基因或CREBBP基因变异组、功能丧失或错义变异组。组间表型数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21例患儿中男12例、女9例,年龄范围为1月龄至14岁2月龄,14例(67%)点变异,7例(33%)拷贝数缺失;其中20例(95%)为新生变异。20例患儿随访获得详细表型数目,95%(19/20)在2岁以内出现神经发育迟缓,80%(16/20)具有特殊面容。组间表型数目比较,点变异组(14例)与拷贝数缺失变异组(6例)[5.0(3.0,7.0)比5.0(2.5,5.3)个,Z=0.75,P=0.452];CREBBP基因组(10例)与EP300基因变异组(4例)[5.0(3.8,7.0)比4.0(2.0,6.0)个,Z=1.14,P=0.253];功能丧失变异组(9例)与错义变异组(5例)[6.0(4.5,7.0)比3.0(2.5,5.5)个,Z=1.54,P=0.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STS患儿主要临床表型为神经发育迟缓,特定面容为疑似患者寻求基因检测提供依据。基因变异类型和表型数目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B结合蛋白质 e1A相关p300蛋白质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
原文传递
风疹病毒E1—374糖蛋白生物活性检测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振梅 温红玲 +6 位作者 林彬 孙成玺 褚福禄 袁晓晶 宋艳艳 许洪芝 王志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分泌表达风疹病毒E1-374糖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将E1—374蛋白的cDNA插入表达载体pGAPZotA中构建出表达质粒pGAPZctA—E1—374,经BlnI酶线性化后通过电转的方法导入毕赤酵母菌,博来霉素筛选阳性菌落。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目的分泌表达风疹病毒E1-374糖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将E1—374蛋白的cDNA插入表达载体pGAPZotA中构建出表达质粒pGAPZctA—E1—374,经BlnI酶线性化后通过电转的方法导入毕赤酵母菌,博来霉素筛选阳性菌落。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检测E1—374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反应性。免疫小鼠后应用间接ELISA检测风疹病毒IgG抗体。结果SDS-PAGE和WesternBlot显示E1-374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89×10^3。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的抗血清为阳性。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最佳工作条件是抗原包被浓度为5.5μg/ml,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板内变异系数值为0.36%-12.45%。结论E1-374蛋白能够引起小鼠体液免疫应答,是风疹亚单位疫苗的重要候选成分,并可应用于风疹病毒IgG抗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病毒 蛋白质e1—374 毕赤酵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泛素连接酶APC/C参与的泛素化与细胞周期调节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航玮 钟浩 陈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7-673,共7页
后期促进复合物/细胞周期体(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cyclosome,APC/C)是一个多功能的泛素连接酶,参与细胞周期、代谢、DNA损伤修复、细胞自噬、凋亡、衰老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泛素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可通过泛素... 后期促进复合物/细胞周期体(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cyclosome,APC/C)是一个多功能的泛素连接酶,参与细胞周期、代谢、DNA损伤修复、细胞自噬、凋亡、衰老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泛素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调控蛋白质的降解。APC/C的分子量巨大,由多个亚基组成,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通过介导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从而精确调控细胞周期的转换,并受共激活分子CDC20或CDH1的调控。了解APC/C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研究细胞周期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生物学事件至关重要。近年,对APC/C分子结构和组成的解析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治疗应用也受到了关注。本文将着重对APC/C的组成和结构、参与泛素化的具体过程、在细胞周期中的调控和被调控机制以及参与肿瘤生成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促进复合物/细胞周期体(APC/C) 泛素化 细胞周期 蛋白蛋白质连接酶e3 翻译后修饰
下载PDF
HPV16 E6蛋白与hDaxx在HeLa细胞的定位及对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苏芳 朱翠明 +4 位作者 唐双阳 余敏君 粟盛梅 阳帆 万艳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HPV16E6)与人Daxx蛋白(hDaxx)在HeLa细胞内的亚细胞定位及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融合蛋白DsRed—HPV16E6和EGFP—hDaxx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PV16E6和hDaxx的... 目的探讨外源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HPV16E6)与人Daxx蛋白(hDaxx)在HeLa细胞内的亚细胞定位及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融合蛋白DsRed—HPV16E6和EGFP—hDaxx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PV16E6和hDaxx的亚细胞定位。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处理组、转染空载体组、转染HPV16E6组、共转染HPV16E6和hDaxx组。后4组均经TNFTNF-α诱导。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8与Caspase-3的相对活性。结果融合蛋白DsRed—HPV16E6和EGFP—hDaxx在细胞内表达并分布于胞质与胞核,出现共定位现象,且部分hDaxx从胞核转移至胞质。转染E6组凋亡率(21.4%±1.1%)低于转染空载体组(27.0%±0.9%,P〈0.01);与转染E6组相比较,共转染组凋亡率(32.5%±2.1%)显著升高(P〈0.01)。转染E6组Caspase-8和Caspase-3相对活性分别为0.057±0.003、0.054±0.006,均低于空载体组(0.092±0.012、0.093±0.005,均P〈0.01);与转染E6组相比较,共转染组Caspase-8和Caspase-3相对活性(0.109±0.013、0.110±0.004)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结论HPV16E6使部分hDaxx从胞核转位至胞质,二者发生共定位。HPV16E6蛋白可抑制TNF-α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hDaxx高表达可下调HPV16E6蛋白这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乳状瘤病毒e6蛋白质 细胞凋亡 HeLA细胞
原文传递
自行制备的HPV6b和11型E7蛋白多克隆抗体检测尖锐湿疣皮损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蕾 程浩 +5 位作者 王惠 周强 汤怡 姜少杰 丁杨 陈贤祯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74-777,共4页
目的 采用自行制备的HPV6b和11型E7蛋白多克隆抗体检测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HPV6b和11型E7蛋白的表达,探讨该抗体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55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尖锐湿疣皮损石蜡标本,用自行制备的HPV6b和11型E7蛋白多... 目的 采用自行制备的HPV6b和11型E7蛋白多克隆抗体检测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HPV6b和11型E7蛋白的表达,探讨该抗体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55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尖锐湿疣皮损石蜡标本,用自行制备的HPV6b和11型E7蛋白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其中18例皮损冰冻标本用RT-PCR法测定HPV6b和11型E7蛋白mRNA表达,分析与免疫组化结果的符合率。 结果 55例尖锐湿疣皮损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PV6b和11型E7蛋白为胞核染色,且皮损全层表皮细胞均有阳性表达,但基底层阳性细胞较多。HPV6b和11型E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6%(42/55)和58.18%(32/55),总阳性表达率为94.55%(52/55),两蛋白双阳性率为40.00%(22/55),两蛋白均阴性表达为3例(5.45%)。18例尖锐湿疣冰冻标本经RT-PCR法检测,HPV6b和11型E7 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15例和10例,双阳性表达7例,其阳性表达型别与免疫组化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均为100%。 结论 该自行制备的HPV6b和11型E7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尖锐湿疣皮损,检测结果直观,可以观察到HPV6b和11型感染细胞在病损中的分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6 人乳头瘤病毒11 乳头瘤病毒e7蛋白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