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发蛎蚜山:大有“钱”途
1
作者 袁蕴谊 《沿海经济(江苏)》 2000年第11期18-19,共2页
]
关键词 海门市 蛎蚜山 资源开发 水文资源 旅游资源
下载PDF
潮落蛎蚜山
2
作者 黄海 《沿海经济(江苏)》 2000年第8期61-61,共1页
多时没有起那么早了。凌晨三点钟,车子载着我们,就在浓浓的夜幕中快速地穿行,为的是去赶海。赶潮起潮落的蛎蚜山。
关键词 蛎蚜山 自然景观 海洋资源 旅游
下载PDF
人间奇礁“蛎蚜山”
3
作者 高排山 马汉兵 《科学养鱼》 2002年第1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黄海 生物礁 贝壳礁 蛎蚜山
下载PDF
神奇的蛎蚜山
4
作者 袁蕴豪 《海内与海外》 2003年第11期20-21,共2页
临近长江口的江苏海门市,面对滔滔江水,背靠茫茫大海,海边有个东灶港,离港不远的南黄海中有一座神奇的蛎蚜山。该山沉睡万年后,蓦然苏醒,迎来数以万计的游客,吸引着众多开发商纷至沓来,港边成了一片热土。
关键词 蛎蚜山 江苏 海门市 海洋资源 环境保护 旅游资源
原文传递
趣游蛎蚜山
5
作者 姜羽喧 《天天爱学习(六年级)》 2013年第36期6-6,共1页
在我的家乡海门,有一座神奇的蛎蚜山,它位于茫茫大海之中,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部由蛎蚜和蛎蚜壳堆积而成的礁岛,涨潮则隐,退潮则露,想见其尊容相当不易。传说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曾几次驾临此山,他们站在蛎蚜山上念经,保佑渔民... 在我的家乡海门,有一座神奇的蛎蚜山,它位于茫茫大海之中,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部由蛎蚜和蛎蚜壳堆积而成的礁岛,涨潮则隐,退潮则露,想见其尊容相当不易。传说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曾几次驾临此山,他们站在蛎蚜山上念经,保佑渔民们平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蛎蚜山 观世音菩萨 阿弥陀佛 不易
原文传递
南黄海的海市蜃楼——海门(虫历)蚜山
6
作者 王志勇 《地球》 2003年第1期29-29,31,共2页
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现象。为什么把海门蛎蚜山称作海市蜃楼呢?说它是海市蜃楼在于它随潮来潮往,若有若无,时隐时现。一般大潮汐时干出水面6—7小时,小潮汐时为2—4小时,小潮汐有1—2日呈适度淹没状态。
关键词 南黄海 海市蜃楼 海门市 蛎蚜山 景观
下载PDF
我国的海洋特别保护区
7
作者 邓明红 《地理教育》 2009年第3期14-14,共1页
江苏海门蛎蚜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蛎蚜山地处南黄海沿岸,位于海门市东灶港东南约4千米,距今已有1690年历史,因盛产牡蛎而闻名。蛎蚜山东西长1.43海里,南北宽0.9海里,处在南黄海潮间带,由... 江苏海门蛎蚜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蛎蚜山地处南黄海沿岸,位于海门市东灶港东南约4千米,距今已有1690年历史,因盛产牡蛎而闻名。蛎蚜山东西长1.43海里,南北宽0.9海里,处在南黄海潮间带,由牡蛎活体和各种海洋生物构成。海门蛎蚜山的神秘之处在于入水为礁、出水为山,被当地人称为“沉浮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保护区 海门市 江苏省 蛎蚜山 国家级 潮间带
下载PDF
龙桥·落日·沙滩
8
作者 曹镨云 秦陈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4年第12期33-33,共1页
大海是美丽而神奇的,有和煦的阳光、温柔的海风、金黄的沙滩,湛蓝的海水,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在这个明媚的假期,我们来到了华夏第一桥——龙桥。 近了,近了,龙桥就在前方。远远望去,龙尾连接着岸堤,龙头伸向辽阔的大海。它如一... 大海是美丽而神奇的,有和煦的阳光、温柔的海风、金黄的沙滩,湛蓝的海水,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在这个明媚的假期,我们来到了华夏第一桥——龙桥。 近了,近了,龙桥就在前方。远远望去,龙尾连接着岸堤,龙头伸向辽阔的大海。它如一条巨龙蜿蜒连绵。守护着这片海域,非常雄伟。在龙桥的入口处竖立着一块橘黄色的大石头,上面刻着红色的大字:华夏第一桥。我们乘着游览车踏上龙桥,远处天连着海,海连着天,平静的海面上不时飘过几片白帆,宛如白云落入了大海的怀抱。游览车缓缓地前行,听导游介绍龙桥长1280米,宽4米,是蛎蚜山的栈桥。这时正是涨潮时分,清爽的海风吹起了千万个波光粼粼的小波纹,很是可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滩 大海 蛎蚜山 华夏 游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