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蛛网膜下间隙阻滞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感觉和运动的不同阻滞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燕影 邵民德 蒋豪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间隙阻滞采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的效能,并与布比卡因作比较。方法:选择48例ASAⅠ-Ⅱ级行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经L3-4由旁正中进针。组Ⅰ蛛网膜下间隙注入布比卡因7.5mg(0.19%4ml);组Ⅱ罗哌卡因7.5mg...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间隙阻滞采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的效能,并与布比卡因作比较。方法:选择48例ASAⅠ-Ⅱ级行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经L3-4由旁正中进针。组Ⅰ蛛网膜下间隙注入布比卡因7.5mg(0.19%4ml);组Ⅱ罗哌卡因7.5mg(0.19%4ml);组Ⅲ罗哌卡因10mg(0.25%4ml);组Ⅳ罗哌卡因12.5mg(0.31%4ml)。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用改良Bromage法测运动阻滞程度。同时观察感觉与运动恢复的全过程,并于手术后随访有否不良反应及局部周围神经症状。结果:罗哌卡因7.5mg蛛网膜下间隙用药,可产生完善的麻醉,与布比卡因7.5mg相比,罗哌卡因7.5mg感觉阻滞消退至S1-2的时间、运动阻滞不完全程度发生率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或轻于7.5mg的布比卡因。而蛛网膜下间隙用罗哌卡因10mg,除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布比卡因7.5mg(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用罗哌卡因12.5mg组,下肢运动完全阻滞百分率明显高于7.5mg组。罗哌卡因7.5mg组术后均可早期排尿,4组病人均无周围神经刺激症状。结论:(1)蛛网膜下间隙注入罗哌卡因7.5mg可达到完全麻醉,适用于短小手术和门诊手术病人。(2)罗哌卡因10mg作用与布比卡因7.5mg相仿,用于蛛网膜下间隙并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间隙阻滞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感觉 运动 阻滞作用
下载PDF
国产罗哌卡因粉剂用于产科病人蛛网膜下间隙阻滞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吴文辉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10X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间隙阻滞采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的效能,并与布比卡因作比较。方法:60例ASAⅠ级病人行产科手术,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均免用术前药,选侧卧位,经L3-4采用国产18G硬膜外针至硬膜外腔,然后经硬膜外针插入7G穿刺针达蛛...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间隙阻滞采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的效能,并与布比卡因作比较。方法:60例ASAⅠ级病人行产科手术,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均免用术前药,选侧卧位,经L3-4采用国产18G硬膜外针至硬膜外腔,然后经硬膜外针插入7G穿刺针达蛛网膜下间隙,见有脑脊液滴出为穿刺成功。组Ⅰ蛛网膜下间隙注布比卡因7.5mg(0.19%4ml);组Ⅱ罗哌卡因7.5mg(0.19%4ml);组Ⅲ罗哌卡因10mg(0.25%4ml);组Ⅳ罗哌卡因12.5mg(0.31%4ml)。30~40秒注完。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以及用改良Bromage法测运动阻滞程度。同时观察感觉与运动恢复的全过程,并于术后随访有否不良反应及局部周围神经症状。结果:罗哌卡因7.5mg蛛网膜下间隙用药,可产生完善的麻醉,与布比卡因7.5mg相比,虽然感觉阻滞完全时间,阻滞范围、运动阻滞完全时间两者并无显著差别,但罗哌卡因7.5mg感觉阻滞消退至S1-2的时间、运动阻滞不完全程度发生率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或轻于7.5mg的布比卡因。而蛛网膜下间隙用罗哌卡因10mg,除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布比卡因7.5mg(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而用罗哌卡因12.5mg组,下肢运动完全阻滞百分率明显高于布比卡因7.5mg。罗哌卡因7.5mg组术后均可早期排尿,4组病人均无周围神经刺激症状。结论:蛛网膜下间隙注罗哌卡因7.5mg可达到完全麻醉,作用时效较短,运动恢复快。可适用于产科手术和门诊手术病人。本观察提示罗哌卡因效能要比布比卡因弱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产科病人 蛛网膜下间隙阻滞
下载PDF
腰麻术后致双侧腓肠肌痉挛1例报告
3
作者 刘历东 《神经药理学报》 1997年第1期84-84,共1页
我院自1992,3—1995,2共施行腰麻102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双侧腓肠肌痉挛达16天,报告如下: 患者,男40岁,因患左侧直疝,于1995年3月22日在腰麻下行直疝修补术,术前各项检查正常,腰3—4穿刺,穿刺顺利,无神经刺激症状,成功后注入利多卡因80m... 我院自1992,3—1995,2共施行腰麻102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双侧腓肠肌痉挛达16天,报告如下: 患者,男40岁,因患左侧直疝,于1995年3月22日在腰麻下行直疝修补术,术前各项检查正常,腰3—4穿刺,穿刺顺利,无神经刺激症状,成功后注入利多卡因80mg加肾上腺素0.05mg,5min后,平面固定,上界胸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 腓肠肌 利多卡因 修补术 肌痉挛性疼痛 蛛网膜下间隙 刺激症状 上腺素 频谱照射 生理功能
下载PDF
局麻药对周围神经的毒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4
4
作者 徐世元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神经阻滞抗伤害性刺激反应效果确切、完全,若复合神经安定镇痛或全麻,其优势更为显著。国内近年来应用硬膜外间隙一蛛网膜下间隙联合阻滞的数量增加,连续蛛网膜下间隙阻滞亦处于推广阶段。由此,局麻药的神经毒性成为麻醉学与疼痛治... 神经阻滞抗伤害性刺激反应效果确切、完全,若复合神经安定镇痛或全麻,其优势更为显著。国内近年来应用硬膜外间隙一蛛网膜下间隙联合阻滞的数量增加,连续蛛网膜下间隙阻滞亦处于推广阶段。由此,局麻药的神经毒性成为麻醉学与疼痛治疗学领域关注的重点。本文拟阐述以下问题:1.局麻药的神经毒性在临床中的意义;2.局麻药对周围神经毒性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3.局麻药对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症状、病理生理、发生率;4.局麻药对周围神经毒性的预防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性损伤 周围神经毒性 临床意义 局麻药 蛛网膜下间隙阻滞 伤害性刺激反应 神经安定镇痛 神经毒性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