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娟 王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以下简称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淮北矿工总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以下简称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淮北矿工总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60例接受全身麻醉,B组60例接受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药物剂量、镇痛持续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aO_(2))、CD4^(+)、CD8^(+)、CD4^(+)/CD8^(+)及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药物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镇痛持续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术后30 min的HR、MAP、SaO_(2)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HR、MAP有差异(P<0.05),SaO_(2)无差异(P>0.05);②两组的HR、MAP有差异(P<0.05),SaO_(2)无差异(P>0.05);③两组的HR、MAP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SaO_(2)变化趋势无差别(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术后48 h的CD4^(+)、CD8^(+)及CD4^(+)/CD8^(+)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CD4^(+)、CD8^(+)及CD4^(+)/CD8^(+)有差异(P<0.05);②两组的CD4^(+)、CD8^(+)及CD4^(+)/CD8^(+)有差异(P<0.05);③两组的CD4^(+)、CD8^(+)及CD4^(+)/CD8^(+)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B组术后24 h、48 h的MMSE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效果较好,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免疫细胞影响较小,利于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蛛网膜下隙与联合阻滞麻醉 认知功能 免疫状态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辅助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隙联合麻醉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希文 李开艳 李进英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503-50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隙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选择择期行TEP患者90例,分为M1组、M2组、M3组,每组30例,左侧卧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隙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选择择期行TEP患者90例,分为M1组、M2组、M3组,每组30例,左侧卧位,选择腰3-4间行腰硬联合麻醉,注入0.5%布比卡因2 m L,硬膜外腔置管3~5 cm,调节麻醉平面在胸4或胸6至骶椎,M1组、M2组、M3组分别用微量泵输注右美托咪定预充量0.5μg/kg后,M1组以0.3μg/(kg·h)维持;M2组以0.5μg/(kg·h)维持;M3组以0.7μg/(kg·h)维持。观察各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同时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及进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M1组患者MAP、心率、呼吸变化不明显,Ramsay评分2~3分,BIS值在给预充量后65~84;M2组患者MAP、心率、呼吸出现轻微下降,Ramsay评分3~5分,BIS值在60~79;M3组患者MAP和呼吸出现较轻微的下降,心率在给予右美托咪定后出现明显下降,个例严重下降处理后好转,Ramsay评分5~6分,BIS值在55~75。各组的SpO_2变化不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联合持续输注0.3~0.5μg/(kg·h)右美托咪定可有效辅助镇痛镇静,抑制气腹的不适,是一种可选择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隙联合麻醉 腹腔镜 疝修补
原文传递
经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隙联合阻滞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宪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9期1588-159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隙联合阻滞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门诊部收治的90例剖宫产产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经蛛网膜下隙... 目的探讨经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隙联合阻滞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门诊部收治的90例剖宫产产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经蛛网膜下隙麻醉方法,研究组采用经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隙联合阻滞方法,对两组麻醉效能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基础血压、最低血压、基础心率、最低心率)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短,麻醉阻滞平面较对照组显著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基础血压及基础心率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最低血压及最低心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小(P<0.05)。结论经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隙联合阻滞对剖宫产患者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蛛网膜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及术后自控镇痛的护理体会
4
作者 刘莉 《工企医刊》 2003年第1期80-81,共2页
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椎管内阻滞技术,该法发挥了脊麻与硬膜外联合应用的优点,并可于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用于自控镇痛(PCEA).我院于2000年7月开始对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进行CSEA及术后PCEA.取得良好效果,现将110... 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椎管内阻滞技术,该法发挥了脊麻与硬膜外联合应用的优点,并可于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用于自控镇痛(PCEA).我院于2000年7月开始对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进行CSEA及术后PCEA.取得良好效果,现将110例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自控镇痛术 蛛网膜下阻滞麻醉 阻滞麻醉 联合阻滞麻醉 临床应用 效果 护理
下载PDF
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对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及皮质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叶雯 鲁惠顺 +1 位作者 习建华 胡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研究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130/0.4)对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及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麻黄碱联合羟乙基淀粉组(A组)、羟乙... 目的研究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130/0.4)对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及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麻黄碱联合羟乙基淀粉组(A组)、羟乙基淀粉组(B组)和乳酸钠林格液组(C组),每组20例。A、B组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2mL/kg,C组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12mL/kg,滴速均为30mL/min。A组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开始注射药物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即刻(T1)、胎儿娩出后(T2)、手术结束时(T3)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产妇血清皮质醇水平,同时记录收缩压。结果 A组在不同时间点收缩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在T1、T2时间点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C组在T1、T2时间点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及B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A组在T2、T3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B组在T2、T3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及A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C组T1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和A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T2、T3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及A、B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130/0.4)可以预防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并减少皮质醇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碱 羟乙基淀粉 蛛网膜下联合腔阻滞麻醉 剖宫产 皮质醇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子痫前期患者的安全性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秀斌 刘志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3-667,共5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CSEA)用于子痫前期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各选取20例于2010年9月-2011年5月间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子痫CSEA组和子痫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CEA)组,另选20例行择期剖宫...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CSEA)用于子痫前期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各选取20例于2010年9月-2011年5月间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子痫CSEA组和子痫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CEA)组,另选20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健康孕妇作为健康CSEA组。记录麻醉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基础值,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和胎儿娩出后即刻各时间点的SBP、DBP及HR的下降值,麻醉开始至神经阻滞平面达第8胸椎的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低血压及术后头痛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子痫CSEA组、子痫CEA组和健康CSEA组的年龄及体质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麻醉前的SBP、DBP及HR的基础值与子痫CE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麻醉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和胎儿娩出后即刻各时间点的SBP、DBP及HR的下降值与子痫CE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麻醉开始至神经阻滞平面达第8胸椎的时间为(4.3±0.8)min,显著短于子痫CEA组的(16.6±2.2)min(P<0.01)。子痫CSEA组的补液量与子痫CE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发生低血压2例,子痫CEA组为4例,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麻醉前的SBP和DBP的基础值均显著高于健康CSEA组(P值均<0.01),但两组间HR基础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麻醉后即刻的SBP、DBP及HR的下降值与健康CSE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麻醉后5和10 min时间点的DBP的下降值均显著大于健康CSEA组(P值均<0.01),而两组间麻醉后5和10 min时间点的SBP的下降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胎儿娩出后即刻的SBP和DBP的下降值均显著大于健康CSEA组(P值均<0.01),但两组胎儿娩出后即刻的HR的下降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麻醉开始至神经阻滞平面达第8胸椎的时间与健康CSE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的补液量为(600.0±66.9)mL,显著少于健康CSEA组的(1 062.5±101.1)mL(P<0.01)。子痫CSEA组发生低血压2例,健康CSEA组为3例,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头痛。结论子痫前期患者采用CSEA与CE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相似的,且CSEA用于子痫前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腔阻滞 子痫前期
下载PDF
Pleth变异性指数与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秀斌 朱慧琛 +1 位作者 忻纪华 陈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前Pleth变异性指数(PVI)与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CSEA)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或Ⅱ级足月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50例。产妇入手术室平稳呼吸5min后,检测收缩压(S... 目的探讨麻醉前Pleth变异性指数(PVI)与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CSEA)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或Ⅱ级足月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50例。产妇入手术室平稳呼吸5min后,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应用Masimo Radical7监测仪监测灌注指数(PI)和PVI值。以等比重0.75%盐酸罗哌卡因1.5mL行CSEA,麻醉后15min内每2.5min测量SBP、DBP、MAP和HR,计算每个指标与麻醉前基础值的最大差值。按产妇术中是否发生低血压(SBP<90mmHg或MAP<60mmHg,1mmHg=0.133kPa)分入低血压组(23例)和无低血压组(27例)。结果两组间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孕周、腹围及新生儿体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麻醉前SBP、DBP、MAP、H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血压组麻醉前的PVI值(22.61±4.92)显著高于无低血压组(15.48±3.33,P=0.000)。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麻醉前PVI值与麻醉后SBP最大变化值(r=-0.590)、DBP最大变化值(r=-0.502)及MAP最大变化值(r=-0.651)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与HR(r=-0.113,P>0.05)不相关。以不同PVI值为界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15。如以PVI值为18.5作为发生低血压的界值,则PVI预测CSEA后剖宫产低血压发生的敏感度为0.870,特异度为0.852。结论麻醉前PVI值可预测CSEA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eth变异性指数 剖宫产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腔阻滞麻醉
下载PDF
连续蛛网膜下隙和连续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病人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阳红卫 郭曲练 +1 位作者 程智刚 白念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50-752,共3页
目的比较和研究连续蛛网膜下隙病人自控镇痛(PCSA)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病人连续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以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择期下肢骨科手术病人,ASAⅠ~Ⅲ级,年龄20~55岁,分别在CSA或CSEA下完成手术,穿刺间隙均为L3~4.... 目的比较和研究连续蛛网膜下隙病人自控镇痛(PCSA)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病人连续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以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择期下肢骨科手术病人,ASAⅠ~Ⅲ级,年龄20~55岁,分别在CSA或CSEA下完成手术,穿刺间隙均为L3~4.术后镇痛病人分为两组:Ⅰ组(PCSA组,n=20)镇痛药物为0.075%布比卡因加0.0002%芬太尼,蛛网膜下隙PCA模式采用CP模式;Ⅱ组(PCEA组,n=20)镇痛药物为0.1875%布比卡因加0.001%芬太尼,PCA模式采用LCP模式.术后观察和比较项目: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romage评分、镇静Ramasay评分、按压次数与实进次数(D1/D2)、用药剂量、出现的不良反应.记录时间分别为术后4、8、16、24、36、48 h.结果Ⅰ组和Ⅱ组的VAS≤3分的病人比例分别为95%和75%,Ⅰ组镇痛满意率高于Ⅱ组(P<0.05);Ⅱ组布比卡因、芬太尼用药剂量显著高于Ⅰ组(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低于Ⅱ组(P<0.05);术后7 d内均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征象.结论术后48 h内CSA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PCA的一种方式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麻醉 腰-联合麻醉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双针单间隙穿刺腰麻-硬脊膜外复合麻醉
9
作者 韩文海 王彦惠 +1 位作者 阮丁异 陈鸿武 《南京部队医药》 1998年第5期76-76,共1页
近年来蛛网膜下腔-膜脊膜外联合麻醉技术(compoun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简称CSEA),颇受重视。现就我院自制的“针内针”单间隙穿刺法用于腰麻-硬脊膜外复合麻醉35例的体会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21例,... 近年来蛛网膜下腔-膜脊膜外联合麻醉技术(compoun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简称CSEA),颇受重视。现就我院自制的“针内针”单间隙穿刺法用于腰麻-硬脊膜外复合麻醉35例的体会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9~63 y。手术种类:子宫切除(12例),髋关节成形术(8例),第二中趾拇指再造(1例),前列腺摘除(5例),膀胱部分切除(1例),直肠癌根切术(8例)。本组中单一使用腰麻者14例,加用硬脊膜外麻醉者21例。1.2 “针内针”的制作 取18~#硬脊膜外穿刺针1支,在距针尖勺口背侧约2~2.5 mm处,与针内壁一纵面线上开一小口,约1.0 mm,置入较硬脊膜外针长出约1~1.2 cm的6~#腰椎穿刺针(参见附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麻醉 腰椎穿刺针 腰穿针 蛛网膜下 莆田 CSEA 中趾 联合麻醉 麻醉
下载PDF
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对子痫前期产妇围生期血流动力学及母婴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怡 王立媛 +1 位作者 薛志强 陈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CSA)镇痛对子痫前期产妇围生期血流动力学及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96例子痫前期产妇,分为CSA组和连续硬脊膜外隙阻滞麻醉(CEA)组,每组98例。比较两组产... 目的探讨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CSA)镇痛对子痫前期产妇围生期血流动力学及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96例子痫前期产妇,分为CSA组和连续硬脊膜外隙阻滞麻醉(CEA)组,每组98例。比较两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率、降压药物使用率、产后出血率、穿刺后头痛发生率、围生期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前(T_(0))、分娩镇痛后10 min(T_(1))、分娩镇痛后30 min(T_(2))、宫口开全时(T_(3))、胎头娩出时(T_(4))的血压、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心输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10 min时Apgar评分。结果CSA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长于CEA组(P<0.05),自然分娩率、缩宫素使用率高于CEA组,降压药物使用率、穿刺后头痛发生率、围生期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CEA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VAS评分、MAP、CO、SVR有差异(P<0.05);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VAS评分、MAP、CO、SVR有差异(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VAS评分、MAP、CO、SVR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CSA组新生儿出生1 min时Apgar评分高于CEA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出生5 min、10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EA比较,CSA镇痛能有效改善子痫前期产妇产程中血流动力学状态,降低产痛,减少降压药使用量,保障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连续蛛网膜下阻滞麻醉 连续阻滞麻醉 血流动力学 母婴安全
下载PDF
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谭永星 林高翔 +2 位作者 庾俊雄 蒋德斌 熊威威 《华夏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观察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组(CS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镇痛效果、... 目的:观察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组(CS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镇痛效果、肌松程度、循环变化及术中局麻药用量、辅助用镇痛镇静药等情况。结果:两组除在镇痛效果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在其余各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切、肌松效果好、局麻用药量少、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能较好满足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麻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蛛网膜下阻滞 联合麻醉 Spinocath 妇科肿瘤
下载PDF
椎管内联合阻滞与二点法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12
作者 王应松 任庭美 吴普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腔阻滞 两点法 蛛网膜下 腔阻滞麻醉 联合阻滞 分娩镇痛 椎管内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间发热的危险因素及对宫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锦 张进 +5 位作者 陆培春 刘琴 张倩 陈廷美 苏兆亮 孙彩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的危险因素及产间发热对宫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四院产科行无痛分娩的285例初产妇,按是否有产间发热分为发热组157例和对照组128例(不发热)。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基本...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的危险因素及产间发热对宫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四院产科行无痛分娩的285例初产妇,按是否有产间发热分为发热组157例和对照组128例(不发热)。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基本临床资料及产程中的相关指标,包括:是否胎膜早破,是否人工破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缩宫素用量,宫颈检查次数,产钳使用情况,镇痛用局部麻醉药浓度,宫口开2 cm即镇痛前(T1)、宫口开4 cm(T2)、宫口开全(T3)时的宫缩,产间发热,是否中转剖宫产等。再将两组合并按局部麻醉药浓度的高低重新分为高浓度组(0.150%罗哌卡因)和低浓度组(0.075%罗哌卡因),分析硬膜外镇痛产妇产间发热的危险因素及产间发热对产妇宫缩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热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升高(P<0.05),T2及T3时的宫缩持续时间缩短(P<0.05)、间隔时间延长(P<0.05)。发热组分娩镇痛时使用高浓度罗哌卡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与低浓度组比较,高浓度组的发热率升高(P<0.05),且高浓度组T2及T3时的宫缩持续时间缩短(P<0.05)、宫缩间隔时间延长(P<0.05)。在硬膜外局部麻醉药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发热组和对照组产妇T2及T3时的宫缩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镇痛使用高浓度局部麻醉药[O^R=0.224(95%CI:0.130,0.384)]是产妇产间发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间发热不会导致产妇宫缩减弱,高浓度的硬膜外局部麻醉药是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宫缩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发热 宫缩 阻滞 局部麻醉
下载PDF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腰穿失败原因总结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兰英 刘辉 《临床医药实践》 2011年第8期635-636,共2页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保留了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的优点,减少或消除了这两种麻醉方法单独应用时存在的某些缺点。CSEA起效迅速、肌松满意、阻滞作用时间不受限制,并且方便术后镇痛。CSEA适用于妇科、产科、普外、骨科...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保留了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的优点,减少或消除了这两种麻醉方法单独应用时存在的某些缺点。CSEA起效迅速、肌松满意、阻滞作用时间不受限制,并且方便术后镇痛。CSEA适用于妇科、产科、普外、骨科、泌外科等耻区及下肢手术。随着CSEA的广泛应用,腰穿失败或腰麻无明显脑脊液回流的病例屡见不鲜,并且剖宫产孕妇腰穿无脑脊液回流比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孕妇 腰-联合麻醉 失败原因 腰穿 腰麻联合阻滞 蛛网膜下阻滞 腔阻滞 CSEA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妇科术后体位的观察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兰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09年第11期186-187,共2页
腰-硬联合麻醉即蛛网膜下隙联合外麻醉。去枕平卧是一项实行多年的医疗护理常规,其目的是为了预防脑脊液外漏所致的颅内压下降而引起的血管性头痛。但临床工作中有许多患者不适应去枕平卧,去枕平卧位使患者的舒适度降低,睡眠质量下... 腰-硬联合麻醉即蛛网膜下隙联合外麻醉。去枕平卧是一项实行多年的医疗护理常规,其目的是为了预防脑脊液外漏所致的颅内压下降而引起的血管性头痛。但临床工作中有许多患者不适应去枕平卧,去枕平卧位使患者的舒适度降低,睡眠质量下降。因此,为了解腰-硬联合麻醉妇科术后6h去枕或垫枕平卧对头痛不适的影响。笔者对176例患者用两种体位进行观察护理,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联合麻醉 观察护理 术后体位 妇科术后 去枕平卧位 血管性头痛 蛛网膜下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式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殷雁斌 牟虹 +2 位作者 吕兰 骆沙舟 张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6期2129-2130,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独硬脊膜外腔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方法选择80例2011年2~12月在本院就诊符合收治条件的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实验组)40例,硬脊膜外腔麻醉... 目的对比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独硬脊膜外腔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方法选择80例2011年2~12月在本院就诊符合收治条件的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实验组)40例,硬脊膜外腔麻醉组(对照组)40例,手术过程中监测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生命体征情况。麻醉成功后,术中观察患者麻醉阻滞平面、牵拉反应程度、辅助用药量等指标,术后记录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出院时间等指标,以此评判两组麻醉方式用于急性阑尾炎手术的优劣。结果两组患者在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阻滞完善,可以满足手术要求,但手术过程中牵拉反应程度实验组Ⅰ~Ⅱ级35例(87.5%),对照组Ⅰ~Ⅱ级19例(4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用药使用情况实验组5例,对照组16例,平均用量1.5~2.0mL,两组均未见呼吸抑制。术后排气时间和出院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行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提高阻滞平面,减轻牵拉反应,减少麻醉辅助用药,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麻醉 麻醉 联合麻醉 急性阑尾炎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殷雁斌 牟虹 +2 位作者 吕兰 骆沙舟 张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5期1987-1989,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独硬脊膜外腔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收集整理150例2011年2~6月在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进行正常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临床资料,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实验组)80例,硬脊膜外腔... 目的对比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独硬脊膜外腔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收集整理150例2011年2~6月在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进行正常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临床资料,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实验组)80例,硬脊膜外腔麻醉组(对照组)70例,比较麻醉后两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新生儿阿氏评分、不良反应、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新生儿阿氏评分、不良反应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行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满足临床手术需求,是剖宫产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麻醉 麻醉 联合麻醉 剖宫产手术
下载PDF
临床局部麻醉技术
18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5-195,共1页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局部麻醉患者的临床处理;局部麻醉患者处理中应用的辅助措施等。第二部分为常用的局部麻醉技术(第9章至第29章),主要包括: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阻滞技术;眼部神经阻滞技术;蝶腭神经节、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阻滞技术;颈丛阻滞技术;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技术;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技术;面神经阻滞技术;耳部和鼻部神经阻滞技术;臂丛阻滞技术;上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腰丛和骶丛阻滞技术;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硬脊膜外间隙和蛛网膜下隙阻滞技术;骶管阻滞技术;交感神经节阻滞技术;腹腔丛、腹下丛和内脏神经阻滞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麻醉技术 神经阻滞技术 局部麻醉 蛛网膜下阻滞 交感神经节阻滞 痛觉传导通路
下载PDF
临床局部麻醉技术
19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8-158,共1页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局部麻醉患者的临床处理;局部麻醉患者处理中应用的辅助措施等。第二部分为常用的局部麻醉技术(第9带至第29章),主要包括: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阻滞技术;眼部神经阻滞技术;蝶腭神经节、舌咽神经和述走神经阻滞技术;颈丛阻滞技术;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技术;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技术;面神经阻滞技术;耳部和鼻部神经阻滞技术;臂丛阻滞技术;上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腰丛和骶丛阻滞技术;下肢周刚神经阻滞技术;硬脊膜外间隙和蛛网膜下隙阻滞技术;骶管阻滞技术;交感神经节阻滞技术;腹腔丛、腹下丛和内脏神经阻滞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麻醉技术 神经阻滞技术 局部麻醉 蛛网膜下阻滞 交感神经节阻滞 痛觉传导通路
下载PDF
临床局部麻醉技术
20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7-497,共1页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局部麻醉患者的临床处理;局部麻醉患者处理中应用的辅助措施等。第二部分为常用的局部麻醉技术(第9章至第29章),主要包括: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阻滞技术;眼部神经阻滞技术;蝶腭神经节、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阻滞技术;颈丛阻滞技术;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技术;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技术;面神经阻滞技术;耳部和鼻部神经阻滞技术;臂丛阻滞技术;上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腰丛和骶丛阻滞技术;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硬脊膜外间隙和蛛网膜下隙阻滞技术;骶管阻滞技术;交感神经节阻滞技术;腹腔丛、腹下丛和内脏神经阻滞技术;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阻滞技术;肋间神经阻滞和胸膜间阻滞技术;腹直肌阻滞和雷济厄斯腔阻滞技术;腹股沟区和会阴部神经阻滞技术;关节阻滞技术;静脉局部麻醉技术等。第三部分为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第30章至第39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临床应用 麻醉技术 神经阻滞技术 蛛网膜下阻滞 交感神经节阻滞 痛觉传导通路 肋间神经阻滞 三叉神经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