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蜀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充注期次分析
1
作者 李跃杰 谢静平 +3 位作者 袁海锋 高兆龙 汪晓星 阳聪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4期69-79,共11页
蜀南(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是历经半个多世纪勘探与开发的老工业气区,该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具有储层类型多、气藏小而多且分布复杂等特征。本次研究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测试分析方法、激光拉曼的分析技术,结合岩石岩相特征,明确蜀... 蜀南(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是历经半个多世纪勘探与开发的老工业气区,该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具有储层类型多、气藏小而多且分布复杂等特征。本次研究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测试分析方法、激光拉曼的分析技术,结合岩石岩相特征,明确蜀南地区茅口组包裹体发育与分布特征,以及油气充注期次,确定油气成藏时间。研究结果表明:①蜀南地区茅口组存在4期油气充注,分别发生在古油藏、古油气藏、古气藏的形成时期,以及晚期构造运动导致的气藏调整阶段;②第Ⅰ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95~113℃,为液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末期,是古油藏形成时期;③第Ⅱ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21~135℃,为液态烃与少量气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早侏罗世时期,是古油气藏形成时期;④第Ⅲ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集中分布在160~195℃,为气态烃与少量液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中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时期,为古气藏的形成时期;⑤第Ⅳ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35~160℃,充注时间为新近纪至今,气烃充注主要为喜马拉雅期构造抬升导致古气藏发生调整,为现今气藏的形成阶段,其包裹体均一温度低于第Ⅲ期油气充注时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南地区 茅口组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期次 成藏年代
下载PDF
蜀南地区长兴组顶部岩溶不整合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2
2
作者 罗冰 谭秀成 +5 位作者 李凌 刘宏 夏吉文 杜本强 刘晓光 牟晓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8-414,共7页
对四川盆地二叠系和三叠系接触关系的认识长期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对钻井、岩心等资料的研究发现,蜀南地区长兴组钻进过程中出现大量钻具放空现象,岩心上见大量的溶沟、溶缝、溶洞及岩溶角砾。综合分析认为蜀南地区长兴组与飞仙关组并非... 对四川盆地二叠系和三叠系接触关系的认识长期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对钻井、岩心等资料的研究发现,蜀南地区长兴组钻进过程中出现大量钻具放空现象,岩心上见大量的溶沟、溶缝、溶洞及岩溶角砾。综合分析认为蜀南地区长兴组与飞仙关组并非连续沉积,其间存在沉积间断,长兴组古岩溶作用发育,形成了长兴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泸州古隆起的持续发展和二叠纪末期一次重大海退引起的长时期暴露溶蚀是蜀南地区长兴组古岩溶形成的关键。古岩溶对碳酸盐岩的储集性能具有较强的优化改造能力,古岩溶不整合面可以作为油气长距离运移的优质通道,岩溶斜坡带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带。长兴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的发现为区内二叠系和三叠系非整合接触找到了直接证据,对今后蜀南地区乃至四川盆地长兴组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 长兴组 识别标志 古岩溶 不整合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寒武系地层划分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满仓 杨威 +6 位作者 李其荣 马彦良 朱秋影 谢增业 金惠 施振生 沈珏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0-106,共7页
通过对大量单井及地面露头资料的研究,并在对比前人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及其邻区寒武系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岩石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了该层系古生物特征及电性特征,将其自下而上四分为下寒武统九老洞组和龙王庙组,中寒武统... 通过对大量单井及地面露头资料的研究,并在对比前人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及其邻区寒武系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岩石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了该层系古生物特征及电性特征,将其自下而上四分为下寒武统九老洞组和龙王庙组,中寒武统高台组,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并对其地层特征及展布进行了分析,指出下寒武统九老洞组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中寒武统高台组为碎屑岩与海相碳酸盐岩混合沉积,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寒武系各组(群)地层西薄东厚、北薄南厚,整体呈西北薄、东南厚的展布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 寒武系 地层划分对比 九老洞组 龙王庙组 高台组 洗象池群
下载PDF
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罗冰 谭秀成 +4 位作者 刘宏 李凌 夏吉文 邹娟 海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4-409,共6页
对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深入研究表明,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储集空间以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形成的铸模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储层发育在滩体中上部,具有明显的层位性。结合沉积期古地貌、海平面升降变化、古气候及成岩演化等储层控制因素... 对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深入研究表明,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储集空间以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形成的铸模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储层发育在滩体中上部,具有明显的层位性。结合沉积期古地貌、海平面升降变化、古气候及成岩演化等储层控制因素分析认为,该区鲕滩储层为早期岩溶成因,早期大气淡水淋溶是针孔鲕粒灰岩储层形成的关键。海底古地貌高地鲕粒滩为储层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决定了早期孔、渗层的时空分布规律;沉积期古地貌、海平面变化及古气候决定了早期岩溶的强度,控制了储层发育程度。埋藏溶蚀和构造破裂对储层具有一定的优化改造作用,但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机制 储层 鲕粒滩 飞仙关组 蜀南地区
下载PDF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识别标志及储层预测 被引量:17
5
作者 桑琴 黄静 +2 位作者 程超 吴昌龙 彭祚远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3-57,64,共6页
为预测蜀南地区茅口组储层,通过地质、钻井与岩心观察,地震及测井、地化指标分析等方法确定古岩溶发育状况,结合生产测试资料分析古岩溶储层在地震和测井上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溶洞型;储层地震响应总体表... 为预测蜀南地区茅口组储层,通过地质、钻井与岩心观察,地震及测井、地化指标分析等方法确定古岩溶发育状况,结合生产测试资料分析古岩溶储层在地震和测井上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溶洞型;储层地震响应总体表现为地震波的异常反射、相干剖面的不连续性及速度反演出现低速区;测井响应表现为深、浅侧向电阻率降低且出现正差异,密度减小,中子孔隙度和声波时差增大,而井径和自然伽马曲线的变化受空隙充填控制.该结果对该区储层预测及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南地区 茅口组 古岩溶 识别标志 储层预测 地震解释 测井
下载PDF
蜀南地区龙潭组煤层气储层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11
6
作者 蒋裕强 罗明生 +2 位作者 张虎 王勇 甘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2,共10页
据中国多次开展的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蜀南地区煤炭以无烟煤为主,与沁水盆地类似,其煤层变质程度高,吸附能力强,含气量高,蕴藏了大量的煤层气资源。为了进一步查明蜀南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其资源潜力,根据该区测井资料、录井资料、煤... 据中国多次开展的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蜀南地区煤炭以无烟煤为主,与沁水盆地类似,其煤层变质程度高,吸附能力强,含气量高,蕴藏了大量的煤层气资源。为了进一步查明蜀南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其资源潜力,根据该区测井资料、录井资料、煤层气参数井资料,从煤层分布特征、煤质特征、孔-裂隙发育特征、含气性特征及等温吸附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煤储层特征,对储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其资源潜力。结果表明,蜀南地区龙潭组煤变质程度高,属于无烟煤;兰氏体积大,含气量高,气体质量好,含气饱和度高,兰氏压力小,临界解吸压力小、地解比偏低。综合评价显示该区煤层气储层质量较好,资源潜力大,但开发难度较大,尚需适宜的开采技术。建议选择长宁—叙永区块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探索煤层气勘探评价方法及有效的开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资源潜力 龙潭组 煤层气 蜀南地区
下载PDF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与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桑琴 黄静 +4 位作者 程超 未勇 吕宗刚 吴昌龙 彭祚远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12-219,共8页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形态对缝洞系统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在恢复茅口组古地貌的基础上,根据上二叠统在区域上的分布厚度、风化壳表面侵蚀特征和茅口组地层保存程度,将茅口组顶部古岩溶面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坡地(又分为西部陡坡...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形态对缝洞系统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在恢复茅口组古地貌的基础上,根据上二叠统在区域上的分布厚度、风化壳表面侵蚀特征和茅口组地层保存程度,将茅口组顶部古岩溶面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坡地(又分为西部陡坡带和北东部缓坡带)和岩溶盆地3个二级地貌单元;研究了各地貌单元和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岩溶台地岩溶水以垂向渗流为主,风化剥蚀强烈,形成垂向的溶缝、溶洞常被泥质等充填,横向连通性弱;岩溶陡坡、岩溶台地和岩溶陡坡过渡带岩溶作用最强,溶孔、溶洞发育,且充填程度低,缝洞系统最为发育,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岩溶缓坡水流速度慢,岩溶作用周期长,溶蚀空间易受充填,不利于缝洞保存;岩溶盆地岩溶发育最弱,储集性能差,是不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古岩溶地貌 缝洞系统 蜀南地区
下载PDF
页岩气测井评价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钟光海 谢冰 周肖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102,共7页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目前国内对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对国内外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测井评价岩石物理模型。通过开展总有机...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目前国内对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对国内外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测井评价岩石物理模型。通过开展总有机碳含量、吸附气含量及游离气含量等计算方法的研究,形成了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储层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测井解释模块,建立了一套系统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该方法支撑了页岩气试油层段及储层改造措施优选,为四川盆地页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岩石物理模型 吸附气 游离气 蜀南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奥陶系地层划分对比及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满仓 杨威 +4 位作者 李其荣 马彦良 胡明毅 谢增业 朱秋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05X期192-196,203,共6页
通过对大量单井及野外地面露头地层资料的分析研究,在总结对比不同构造、不同时期蜀南地区及邻区奥陶系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岩石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古生物特征及电性特征,将奥陶系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下奥陶统桐梓组、红花园... 通过对大量单井及野外地面露头地层资料的分析研究,在总结对比不同构造、不同时期蜀南地区及邻区奥陶系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岩石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古生物特征及电性特征,将奥陶系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下奥陶统桐梓组、红花园组,下中奥陶统湄潭组,中上奥陶统十字铺组,上奥陶统宝塔组、五峰组。并对其地层特征及展布进行了详细研究,下奥陶统为陆源碎屑岩夹海相碳酸盐岩为主,中奥陶统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上奥陶统下部为海相碳酸盐岩,上部为海相碎屑岩。奥陶系各组地层西薄东厚、北薄南厚,整体呈西北薄、东南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 奥陶系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下载PDF
裂缝系统气藏动态储量计算新方法——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茅口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会强 彭先 +2 位作者 李爽 胡南 刘林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6,共4页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气藏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缝洞系统发育、地层水活跃、生产动态特征复杂等特征。部分裂缝系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压降曲线异常上翘或弯曲,表现出存在复杂储集体、异常能量补充的现象,表明储集空间发生变...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气藏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缝洞系统发育、地层水活跃、生产动态特征复杂等特征。部分裂缝系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压降曲线异常上翘或弯曲,表现出存在复杂储集体、异常能量补充的现象,表明储集空间发生变化。而常规动态方法多局限于定容储集体动态储量计算,对储集空间发生变化、存在地层水侵影响的裂缝系统,动态储量计算结果差异大,方法适应性较差。为此,综合考虑气藏地质特征、气水分布模式及生产动态等因素,根据产量不稳定分析方法的原理,采用Topaze生产分析软件精细刻画地质模型、数值求解等方法,以S47井裂缝系统为例,计算得到了不同生产阶段各储集体的动态储量,结果能够反映客观实际和生产动态,为蜀南地区茅口组有水气藏二次开发、落实动态储量基础提供了参考。此次裂缝系统动态储量计算新方法的探索,对准确评估此类复杂储集体动态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 早二叠世 复杂储集体 动态储量 计算 方法 探索
下载PDF
醇基酸醇基压裂液在蜀南地区须家河组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学康 司马立强 +3 位作者 宋华清 吴国平 钟琼 曾玉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72,共3页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特低,水敏、水锁伤害强-中等,压力系数偏低,储层水基加砂压裂或酸化改造后排液困难,储层改造成功率低。在对比分析了水基压裂液、液态二氧化碳压裂液、泡沫压裂液、醇基压裂液、醇基酸优缺点的...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特低,水敏、水锁伤害强-中等,压力系数偏低,储层水基加砂压裂或酸化改造后排液困难,储层改造成功率低。在对比分析了水基压裂液、液态二氧化碳压裂液、泡沫压裂液、醇基压裂液、醇基酸优缺点的基础上,认为醇基压裂液适合蜀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的改造,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醇基酸可作为加砂压裂的辅助和补充手段。建议相关单位开展甲醇压裂液、乙醇压裂液的研究及现场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南地区 须家河组 低孔低渗储层 加砂压裂 酸化 醇基酸
下载PDF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嘉二段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喆 钟大康 +3 位作者 杜本强 李其荣 祝海华 周煜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4期81-87,共7页
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嘉二段储层薄、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岩石物性和测井资料,对储层岩石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优质储层基本发育在白云岩中,尤其是鲕粒白... 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嘉二段储层薄、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岩石物性和测井资料,对储层岩石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优质储层基本发育在白云岩中,尤其是鲕粒白云岩和泥粉晶白云岩。其中鲕粒白云岩的形成与鲕粒灰岩早期白云石化有关,发育粒内溶孔;泥粉晶白云岩是泥晶灰岩经历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发育多种溶孔;鲕粒白云岩和泥粉晶白云岩均发生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储层总体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储集性能受古隆起、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分布在古隆起东南部局限台地的白云岩以及全区浅滩颗粒岩均为该区有利储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类型 成岩作用 控制因素 嘉二段 蜀南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长兴组油气成藏时空匹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延钧 夏吉文 +3 位作者 李明隆 蒲洪果 耿超 王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7-885,共9页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伏3套烃源岩,分别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中二叠统泥质岩、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长兴组已发现多个大中型气田,但对天然气的烃源一直认识不清。通过天然气组成和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长兴组天然气...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伏3套烃源岩,分别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中二叠统泥质岩、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长兴组已发现多个大中型气田,但对天然气的烃源一直认识不清。通过天然气组成和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长兴组天然气以原油裂解气为主、甲烷含量高、干燥系数大,属于典型的干气;结合储层显微特征和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测试,并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时空匹配关系,首次发现并证实蜀南地区长兴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深层志留系烃源岩,并混入少量的龙潭组煤系成因气;长兴组储层未捕获各期烃源岩生油高峰期生成的液态烃,以充气聚气为主;燕山运动早中期为主要充气期,而燕山末期—喜马拉雅早期为局部天然气充气期,与川东地区长兴组以龙潭组煤系来源的天然气不同。油气成藏时空匹配是圈闭有效捕获油气的关键,决定着油气来源和成藏富集程度,历史地、动态地揭示油气运聚过程是现代油气成藏研究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时空匹配 志留系烃源 长兴组 蜀南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显微荧光确定砂岩含气性与物性下限探讨——以蜀南地区须家河组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瑞超 王浩 +3 位作者 蒲娅琳 李延钧 隆辉 沈秋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5期34-38,43,共6页
利用储层显微荧光技术,根据荧光在孔喉中的分布特征和荧光强度,储层显微荧光能够清晰地反映储层孔隙结构中的孔隙和喉道以及连通情况,由此反映储层的质量和含气性。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为例,分别阐述了孔隙型储... 利用储层显微荧光技术,根据荧光在孔喉中的分布特征和荧光强度,储层显微荧光能够清晰地反映储层孔隙结构中的孔隙和喉道以及连通情况,由此反映储层的质量和含气性。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为例,分别阐述了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孔隙型储层的荧光特征及含气性,结合实测物性数据确定两类储层孔隙下限。结果表明,孔喉中的显微荧光分布与强度可分为三类荧光级别,储层显微荧光法可较直观、可靠反映储层含油气性,利用该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与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最小孔喉半径法和试油法等一致,表明在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应用显微荧光确定储层含气性与物性下限的方法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南地区 须家河组 显微荧光 孔隙型储层 裂缝–孔隙型储层
下载PDF
油气发现过程模型预测蜀南地区中下三叠统与二叠统勘探前景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静平 周川闽 +1 位作者 刘庆松 张晓伟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7年第5期88-91,共4页
油气发现过程模型揭示了钻井数与气田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应用于成熟探区的资源评价与勘探预测。通过建立蜀南地区中下三叠统与二叠统老气层的发现过程模型,进行勘探潜力计算结果表明,蜀南地区中下三叠统与二叠统气田原始存在数量66... 油气发现过程模型揭示了钻井数与气田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应用于成熟探区的资源评价与勘探预测。通过建立蜀南地区中下三叠统与二叠统老气层的发现过程模型,进行勘探潜力计算结果表明,蜀南地区中下三叠统与二叠统气田原始存在数量66.37个,已经发现53个,预计还有13.37个气田待发现。随着勘探进程,新增气田的发现速度越来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发现过程模型 蜀南地区 中下三叠统 二叠统
下载PDF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飞仙关组沉积格局与演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家杰 罗冰 +1 位作者 夏吉文 牟晓慧 《四川地质学报》 2010年第2期140-144,共5页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沉积格局、沉积相的类型、特征、分布及演化。认为本区飞仙关组以堆积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及其两者的混合沉积为特征,属于混积台地...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沉积格局、沉积相的类型、特征、分布及演化。认为本区飞仙关组以堆积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及其两者的混合沉积为特征,属于混积台地类型,主要由潮坪、泻湖、台内滩相等组成。指出以鲕粒灰岩为代表的台内滩有利储集相带在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层位性,主要产于飞一段和飞三段,平面上集中分布于泸州古隆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格局 台内滩 演化 飞仙关组 蜀南地区
下载PDF
蜀南地区黄家场-隆昌构造雷一^1段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冠军 牛会玲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5期33-36,155,共4页
基于岩心观察描述、取心段大量分析化验资料及测井数据,对蜀南地区黄家场-隆昌构造雷一^1段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物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雷一^1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对该储层做出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雷... 基于岩心观察描述、取心段大量分析化验资料及测井数据,对蜀南地区黄家场-隆昌构造雷一^1段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物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雷一^1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对该储层做出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雷一^1段储层主要发育溶蚀孔、晶间孔及微裂缝;受泸州古隆起及沉积环境控制因素的影响,成岩作用中溶蚀作用及白云石化作用大大改善了储层物性,雷一^1储层为大中孔-中低渗型储层;根据工区储层分类评价标准,雷一^1段主要发育Ⅱ、Ⅲ类储层,且主要分布在靠近古隆起的局部构造高部位海拔(900~1 300m)平缓斜坡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南地区 黄家场-隆昌构造 泸州古隆起 雷口坡组 储层特征
下载PDF
蜀南地区二叠系火成岩特征及储集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江昱良 秦启荣 +3 位作者 高瑞琪 崔靖 耿超 范存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9,共9页
为探索蜀南地区火成岩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从研究区野外露头、岩心、岩屑、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入手,对火成岩岩性、岩相、储层特征及其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蜀南地区火成岩主要发育玄武岩与凝灰岩,玄武岩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减薄... 为探索蜀南地区火成岩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从研究区野外露头、岩心、岩屑、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入手,对火成岩岩性、岩相、储层特征及其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蜀南地区火成岩主要发育玄武岩与凝灰岩,玄武岩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减薄至尖灭,凝灰岩则在犍为一带最为发育;岩相主要为溢流相与爆发相,在每种相带的不同纵向区域发育构造缝、溶蚀孔等独特的储集空间;储层主要包括溶蚀的凝灰岩储层与裂缝型玄武岩储层,分别发育于爆发相上部与溢流相裂缝发育区。研究结果对深化蜀南地区火成岩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对该区持续勘探开发的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二叠系 岩性 岩相 储集空间 储层 蜀南地区
下载PDF
页岩气微地震压裂实时监测技术——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38
19
作者 巫芙蓉 闫媛媛 尹陈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6-50,共5页
长水平井段多井拉链式水力压裂是提高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产量和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微地震压裂监测因其能够对水力压裂裂缝进行实时成像而被广泛应用于页岩气压裂效果评估和压裂参数优化调整。但目前国内页岩气微地震压裂监测仅能... 长水平井段多井拉链式水力压裂是提高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产量和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微地震压裂监测因其能够对水力压裂裂缝进行实时成像而被广泛应用于页岩气压裂效果评估和压裂参数优化调整。但目前国内页岩气微地震压裂监测仅能按照压裂监测前设计的参数完成平台井压裂作业后才能评估压裂效果,其评估结果只能为下一个平台井的压裂参数提供指导,缺少对正实施井进行实时优化压裂参数的经验,致使微地震压裂监测的实时作用失效。为此,利用放射状排列微地震地面监测和微地震井中联合监测技术,采用实时定位方法,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长水平井段多井拉链式水力压裂裂缝进行实时成像,实时评估压裂效果,现场实时指导了前置液参数、射孔、暂堵剂的投放时间等参数的优化,有效避免了重复压裂、压裂效果不均等现象,提升了压裂改造效果。2口井组的实践结果表明,微地震压裂实时监测在实时评估压裂效果和实时优化压裂参数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平均测试页岩气产量增加2~5倍,值得进一步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微地震 实时监测 水平井 拉链式压裂 井中监测 地面监测 产量增加 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
下载PDF
蜀南地区DTC区块中二叠统茅口组高产气井地震响应及裂缝预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仕虎 郗诚 +2 位作者 肖富森 李小刚 李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共9页
针对蜀南地区DTC区块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孔渗条件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开展了茅口组主力产层段茅三段高产井地震反射特征及裂缝定量预测研究。结合邻区勘探成果,通过对研究区多口高产井的储层精细标定,总结出高产井储层段的地震波形特... 针对蜀南地区DTC区块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孔渗条件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开展了茅口组主力产层段茅三段高产井地震反射特征及裂缝定量预测研究。结合邻区勘探成果,通过对研究区多口高产井的储层精细标定,总结出高产井储层段的地震波形特征为低频强振幅的波谷响应,横向上波谷呈现较强的扭曲错动现象,包括波谷反射不连续,并伴有波形分叉、合并或呈楔形、复波等,为断层破碎带、茅口组顶部古风化壳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强、低速缝洞系统的特征响应。以此为基础,利用基于叠前方位各向异性(AVAZ)技术对茅三段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预测和刻画,经与钻井、前期叠后裂缝预测结果反复比对,最终认为利用AVAZ技术进行裂缝预测,结果更加可靠,更加适用于蜀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的裂缝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南地区 茅口组 地震响应 叠前方位各向异性 裂缝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