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浅说
1
作者 李炎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33-36,共4页
杜甫与高适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左右在汶上相识时,杜甫约二十九岁,在思想上、创作上都还不大成熟。而高适年近四十,作为诗坛名家,边塞诗的创作已臻于顶峰。由于两人脾性相投,而成了忘年交挚友,至死不渝。 高适,字达夫,渤海蓨... 杜甫与高适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左右在汶上相识时,杜甫约二十九岁,在思想上、创作上都还不大成熟。而高适年近四十,作为诗坛名家,边塞诗的创作已臻于顶峰。由于两人脾性相投,而成了忘年交挚友,至死不渝。 高适,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以后又任淮南、四川节度使,散骑常侍。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五月,高适入川任彭州刺史。次年秋天,杜甫因关中饥荒,弃官由华州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于年底也辗转来到成都。高适在杜甫到成都后不久便写了《赠杜二拾遗》的诗,除对杜甫的生活表示关心,并以“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乾元元年 至死不渝 散骑常侍 甘肃天水市 使君 蜀州刺史 元二 拱北辰 人日寄杜二拾遗
下载PDF
王维卒年王说质疑——与王辉斌同志商榷 被引量:2
2
作者 谭庄 《唐都学刊》 2009年第6期29-32,共4页
王维卒于上元二年(675)七月,已属学界定谳。但王辉斌《王维生卒年陈说质疑》对其提出若干质疑。本文对其所持理由予以逐一反驳,认为王维卒年不误。并对高适刺蜀问题进行简要考辨。
关键词 王维 卒年 高适 蜀州刺史
下载PDF
读杜随笔 被引量:1
3
作者 邓绍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23-28,共6页
诗为五律,全文如下:“何恨倚山木,吟诗秋叶黄。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 这是杜甫的佳作之一,李子德评为“盛唐正声”。前代注家解释这诗有过争论,仇兆鳌说:“首句陡然而起,言我亦何... 诗为五律,全文如下:“何恨倚山木,吟诗秋叶黄。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 这是杜甫的佳作之一,李子德评为“盛唐正声”。前代注家解释这诗有过争论,仇兆鳌说:“首句陡然而起,言我亦何所愁恨,而倚木吟诗乎?正以草木黄落之时,蝉声鸟影,秋景堪伤,而风物登临,故人足念也。且己之栖宿寺中,漂流更可叹耳。此诗句句含恨意,必裴诗原有恨字,而和之如此。赵、单二注,将上六句作述裴语,说得全无意义矣。游子,指裴”。仇氏所说“赵、单”、指赵次公和单复,他们是否如仇氏所言,都把前六句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木黄落 仇兆鳌 李子德 杜甫诗 裴迪 蜀州刺史 王缙 注家 王维诗 佛日
下载PDF
杜甫与高适的友谊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尚君 《文史知识》 2023年第9期36-47,共12页
杜甫生命的最后一年,即大历五年(770),在湖南长沙居住,继续交游写诗,也着手清理自存的文稿与友人赠诗。他翻到高适在蜀中赠诗《人日寄杜二拾遗》,感慨系之,追和一篇,题作《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且作“序”云:“开文书轶中,检所遗忘,... 杜甫生命的最后一年,即大历五年(770),在湖南长沙居住,继续交游写诗,也着手清理自存的文稿与友人赠诗。他翻到高适在蜀中赠诗《人日寄杜二拾遗》,感慨系之,追和一篇,题作《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且作“序”云:“开文书轶中,检所遗忘,因得故高常侍适,往居在成都时高任蜀州刺史,人日相忆见寄诗。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自枉诗,已十徐年,莫记存没,又六七年矣。老病怀旧,生意可知。今海内忘形故人,独汉中郡王,与昭州敬使君超先在。爱而不见,情见乎辞。大历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却追酬高公此作,因寄王及敬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适 高常侍 蜀州刺史 情见乎辞 赠诗
原文传递
己丑人日寄成都钟老树梁,但老仲廉,李老维嘉及傅承烈词长
5
作者 毛谷风 《岷峨诗稿》 2009年第2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成都杜甫草堂 蜀州刺史 人日寄杜二拾遗 诗家 抠衣 锦里 元二 六六年 八年 程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