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洪市蜀柏毒蛾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探讨
1
作者 成雪莲 《草学》 2023年第2期60-62,81,共4页
从射洪市实际出发,针对本地区蜀柏毒蛾发生规律及现状,总结了蜀柏毒蛾监测预报方法,探讨了蜀柏毒蛾防治措施,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蜀柏毒蛾 发生现状 防治技术
下载PDF
盐亭县蜀柏毒蛾的危害及防治对策建议
2
作者 许中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3期12-15,共4页
文章介绍了四川省盐亭县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柏木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数据调查分析了全县近几年来蜀柏毒蛾发生规律、森林资源的危害情况、预测预警以及采用的主要防治措施取得的成效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自己从事林业工作的... 文章介绍了四川省盐亭县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柏木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数据调查分析了全县近几年来蜀柏毒蛾发生规律、森林资源的危害情况、预测预警以及采用的主要防治措施取得的成效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自己从事林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为盐亭县今后开展蜀柏毒蛾病虫害防治奠定了扎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柏毒蛾 危害现状 综合治理
下载PDF
蜀柏毒蛾生殖行为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坤胜 杨伟 +6 位作者 卓志航 邓忠彬 杨春平 杨桦 周建华 肖银波 贾玉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4,共9页
为了探索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性信息素产生和释放规律,为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蜀柏毒蛾奠定基础,本研究在野外及室内温度22±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4L∶10D条件下观察研究了蜀柏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尾... 为了探索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性信息素产生和释放规律,为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蜀柏毒蛾奠定基础,本研究在野外及室内温度22±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4L∶10D条件下观察研究了蜀柏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尾、产卵行为,触角电位反应测定处女雌蛾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的时辰节律。结果表明:蜀柏毒蛾羽化行为全天可见,主要集中在1:00-5:00,占总羽化量的44.94%,7:30-11:00进行婚飞和交尾,交尾高峰期出现在8:30左右,交配时间少则2h,多则8h,求偶、交配均发生在光期。随着日龄的增加,召唤时间前移并且延长,1日龄的处女雌蛾交尾时间较短;雌蛾羽化当天就可交尾,2日龄雌蛾交尾率最高,达36.67%。雌蛾分多处产卵,雌蛾一生最高产卵量达402粒,最低产卵量为78粒。羽化当天的雌蛾体内性信息素含量较低,第2天最高,以后逐日下降;2日龄蜀柏毒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产生量从7:00起逐渐增加,8:30-9:30时最高,9:30后逐渐减小。雄蛾对处女雌蛾腺体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在8:30-9:00最强,说明8:30-9:00是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高峰期。蜀柏毒蛾的羽化、求偶、交尾及性信息素的产生与释放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野外处女雌蛾诱蛾试验证实了性信息素释放与交配行为在时辰节律上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柏毒蛾 生殖行为 羽化 交尾 性信息素 时辰节律
下载PDF
一株蜀柏毒蛾无芽胞杆菌病原的鉴定与毒力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冯波 周建华 +2 位作者 郭亨孝 刘应高 肖育贵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从蜀柏毒蛾暴发种群中发现大量虫体萎缩、体色变红的感病现象。经采集、分离得到一株病原菌,其纯培养物的致病性被科赫原理证明。经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鉴定,确定此病原菌为缺陷假单胞菌。通过室内感染测定该菌对蜀柏毒蛾2龄幼虫的毒力,... 从蜀柏毒蛾暴发种群中发现大量虫体萎缩、体色变红的感病现象。经采集、分离得到一株病原菌,其纯培养物的致病性被科赫原理证明。经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鉴定,确定此病原菌为缺陷假单胞菌。通过室内感染测定该菌对蜀柏毒蛾2龄幼虫的毒力,毒力回归方程为Y=-9.7851+6.667X,致死中含量LC50=9.28×108cfu.mL-1。室内和林间感染试验表明:该病原对感染幼虫具有明显的抑食作用,未死亡残存种群在体长、体质量、羽化率、怀卵量和卵的孵化率方面都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芽孢杆菌 蜀柏毒蛾 毒力研究
下载PDF
乌头提取物对蜀柏毒蛾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小平 李斌 +1 位作者 陈小波 赵博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32,共2页
毒力测定表明,乌头乙醇提取物对蜀柏毒蛾有较高毒力,2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168.9μg/g。室内试验表明800μg/g和600μg/g两个剂量对蜀柏毒蛾均有明显的药效,随着施药时间的增加,死亡率逐渐增大,施药72 h后的校正虫口退减率分别达到100%和... 毒力测定表明,乌头乙醇提取物对蜀柏毒蛾有较高毒力,2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168.9μg/g。室内试验表明800μg/g和600μg/g两个剂量对蜀柏毒蛾均有明显的药效,随着施药时间的增加,死亡率逐渐增大,施药72 h后的校正虫口退减率分别达到100%和95.13%,与0.3%印楝素乳油1 200倍液无显著差异。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利用乌头提取物开发和研制新型植物源农药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提取物 蜀柏毒蛾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顺立 李友恭 尤华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0-183,T001,共5页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是柏木的一种重要害虫。1988年笔者在福建南平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时,发现蜀柏毒蛾幼虫自然罹病死亡,经鉴定其病原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该病毒尚未见报道,现将其分离、电镜观察、生物活性测定等报道如下。
关键词 核型多角体 病毒 蜀柏毒蛾
下载PDF
不同波长诱虫灯对蜀柏毒蛾成虫的诱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建华 贾玉珍 +2 位作者 范成志 肖银波 熊大国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69-71,共3页
采用波长分别为300 nm、340 nm、380 nm、420 nm、460 nm、500 nm、540 nm和580 nm、功率8W的诱虫灯进行了蜀柏毒蛾成虫的诱集研究。结果表明:8种波长的诱虫灯诱集效果有差异,波长340 nm、功率8W的诱集效果最好。波长340 nm、功率8W诱... 采用波长分别为300 nm、340 nm、380 nm、420 nm、460 nm、500 nm、540 nm和580 nm、功率8W的诱虫灯进行了蜀柏毒蛾成虫的诱集研究。结果表明:8种波长的诱虫灯诱集效果有差异,波长340 nm、功率8W的诱集效果最好。波长340 nm、功率8W诱虫灯在60 min时间内对距离在180 m范围内的蜀柏毒蛾成虫具有诱集效果,但诱集率达87.1%以上的距离在120 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长 诱虫灯 蜀柏毒蛾 诱集
下载PDF
蜀柏毒蛾核多角体病毒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顺立 施和清 +1 位作者 李友恭 程保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58-62,共5页
以不同浓度病毒悬液浸渍柏木叶,饲喂感染3龄初蜀柏毒蛾幼虫,感染浓度与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式为y=3.335+0.314x;LC50值为2.036×105PIB/ml.以4×106、4×107和4×108... 以不同浓度病毒悬液浸渍柏木叶,饲喂感染3龄初蜀柏毒蛾幼虫,感染浓度与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式为y=3.335+0.314x;LC50值为2.036×105PIB/ml.以4×106、4×107和4×108PIB/ml3种浓度病毒感染3龄初幼虫,其LT50值分别为7.84、7.61和6.85d.试验表明,同一浓度病毒(4×107PIB/ml)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从2龄的89.5%降到5龄的67.07%;LT50值随着龄期增大而延长,从2龄的6.88d增加到5龄的8.45d.温度对幼虫感病死亡速度有一定影响,但对总死亡率影响不大.病毒在冰箱中(4℃)保藏一年,对其活性影响不大,而在室温下保藏一年,其感染力下降46.3%~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柏毒蛾 多角体病毒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蜀柏毒蛾性信息素及其林间诱集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建华 韦卫 +4 位作者 赵莉蔺 肖银波 范成治 贾玉珍 马娟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6期9-12,共4页
采取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蜀柏毒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性信息素,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GC-EAD)测定蜀柏毒蛾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性信息素成分的活性反... 采取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蜀柏毒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性信息素,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GC-EAD)测定蜀柏毒蛾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性信息素成分的活性反应,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um,GC-MS)鉴定其活性反应成分。GC-EAD结果显示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的2种成分有较好的反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能引起雄蛾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成分为顺-9-十八碳烯醛和顺-9-十八碳烯醇。林间试验表明,顺-9-十八碳烯醛和顺-9-十八碳烯醇诱芯对蜀柏毒蛾有相近的诱集效果,表明顺-9-十八碳烯醛和顺-9-十八碳烯醇是蜀柏毒蛾性信息素主要成份。通过对复合组分配方顺-9-十八碳烯醛∶顺-9-十八碳烯醇=1∶9(200μg)、顺-9-十八碳烯醛∶顺-9-十八碳烯醇=9∶1(200μg)和单组分配方顺-9-十八碳烯醛(200μg)、顺-9-十八碳烯醇((200μg)4种配方诱芯林间诱集效果试验,结果 4种配方均具有一定的诱集效果,但复合组分诱集效果比单组分诱集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柏毒蛾 性信息素 成分鉴定 林间诱集
下载PDF
荧光增白剂Tinopal LPW对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建华 胡应之 +2 位作者 肖育贵 肖银波 郭亨孝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6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用1%TinopalLPW荧光增白剂作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剂对蜀柏毒蛾2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TinonalLPW对ParocneriaorientaNPV有较强的增效作用。使用3.6×1011PIB/hm2+1%TinopalLPW、1.8×1011PIB/hm2+1%Tinop... 用1%TinopalLPW荧光增白剂作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剂对蜀柏毒蛾2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TinonalLPW对ParocneriaorientaNPV有较强的增效作用。使用3.6×1011PIB/hm2+1%TinopalLPW、1.8×1011PIB/hm2+1%TinopalLPW、9.0×1010PIB/hm2+1%TinopalLPW和3.6×1011PIB/hm2、1.8×1011PIB/hm2、9.0×1010PIB/hm26种处理对林间越冬代2-3龄幼虫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结果表明除9.0×1010PIB/hm2+1%TinopalLPW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外,其余剂量有增效作用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 Tinonal LPW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增效作用
下载PDF
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的生物活性及林间防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小平 崔永三 +1 位作者 赵博光 李仕华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30,共2页
在室内测定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Chao的生物活性,并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具有很强的毒杀活性和一定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林间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具... 在室内测定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Chao的生物活性,并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具有很强的毒杀活性和一定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林间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素 蜀柏毒蛾 生物活性 林间防效
下载PDF
噻虫啉防治马尾松毛虫和蜀柏毒蛾的林间试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常国彬 熊惠龙 +3 位作者 徐志伦 罗惠文 吴洪广 袁长洪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45,共3页
开展了静电喷雾与非静电喷雾48%噻虫啉悬浮剂和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和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林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相同浓度药液,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非静电喷雾... 开展了静电喷雾与非静电喷雾48%噻虫啉悬浮剂和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和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林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相同浓度药液,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非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药液浓度越低,增效幅度越大;静电喷雾低浓度药液与非静电喷雾高浓度药液能获得同样防治效果,可节省农药30%以上;48%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 000倍液可作为静电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和蜀柏毒蛾4~5龄幼虫的适宜药液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啉 马尾松毛虫 蜀柏毒蛾 林间试验
下载PDF
两种杀虫剂对蜀柏毒蛾的生物活性和林间防效 被引量:5
13
作者 常国彬 刘金燕 +3 位作者 熊慧君 刘忠明 张力 赵家华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45,11,共4页
在室内测定了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和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对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 2龄幼虫的生物活性——触杀和胃毒作用,并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蜀柏毒蛾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和速效性,药后3 h的校... 在室内测定了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和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对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 2龄幼虫的生物活性——触杀和胃毒作用,并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蜀柏毒蛾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和速效性,药后3 h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4%以上。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蜀柏毒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药后10 d,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的林间防效为90.73%~99.17%;药后15 d,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的防效达87.76%~98.46%。建议在生产中使用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16 000~12 000倍液和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4 000~3 000倍液防治蜀柏毒蛾和其他鳞翅目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维盐 阿维·杀铃脲 蜀柏毒蛾 生物活性 林间防效
下载PDF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新文 彭辉银 +4 位作者 王根 金锋 谢天恩 郭亨孝 周建华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1年第4期379-380,T008,共2页
本文报道了新分离的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eneria orient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其多角体为四边形、五边形、大小在1.06—2.42μm。病毒粒子杆状,大小为385×55nm。室内感染蜀柏毒蛾幼虫其死亡率... 本文报道了新分离的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eneria orient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其多角体为四边形、五边形、大小在1.06—2.42μm。病毒粒子杆状,大小为385×55nm。室内感染蜀柏毒蛾幼虫其死亡率达9S%具较强的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柏毒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毛虫
下载PDF
1.2%苦参·烟碱烟剂防治蜀柏毒蛾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斌 陈小平 +1 位作者 李映平 张良君 《四川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61-63,共3页
苦参·烟碱烟剂防治蜀柏毒蛾的试验显示其具有与敌敌畏烟剂相当的防治效果。苦参·烟碱烟剂施药量为 15kg/hm2 和 2 2 5kg/hm2 时其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施药量 15kg/hm2 即可。
关键词 1.2%苦参·烟碱烟剂 防治 蜀柏毒蛾 施药量 森林害虫
下载PDF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施药方法对蜀柏毒蛾的防效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兴旺 李涛 +4 位作者 庞宗奎 杜维 张燕 苟立梅 林江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一种广谱性的杆状病毒生物杀虫剂,能高效防治鳞翅目害虫,且不污染环境,对林木、作物、人畜、食品安全、害虫天敌无毒无害,害虫也不易产生抗药性。为探索该病毒对蜀柏毒蛾的防治成效,本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一种广谱性的杆状病毒生物杀虫剂,能高效防治鳞翅目害虫,且不污染环境,对林木、作物、人畜、食品安全、害虫天敌无毒无害,害虫也不易产生抗药性。为探索该病毒对蜀柏毒蛾的防治成效,本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施药方法(飞防法-直升机飞洒和地防法-高射程喷雾机喷洒)对蜀柏毒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种防治方法的虫口减退率(PDR)都在92%左右;飞防区幼虫死亡率(LKR)为84.44%,地防区幼虫死亡率达95.22%;从防效指标(CEI)来看,两种方法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2%左右;多重比较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之间的虫口减退率(p=0.891)、幼虫死亡率(p=0.891)和防治效果(p=0.788)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蜀柏毒蛾的生物防治方法实践及推广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蜀柏毒蛾 防治
下载PDF
蜀柏毒蛾种群生物学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隆孝雄 刘良才 +1 位作者 周波 左谦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10,共10页
根据1990~1992年观测试验,蜀柏毒蛾1年发生2代,第1代自然种群的发育历期平均116天,第2代以卵或初龄幼虫越冬,又称越冬代,平均发育历期249天。蜀柏毒蛾种群的年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越冬时期的结构也是如此。在食物充分时,雌性比稍低于... 根据1990~1992年观测试验,蜀柏毒蛾1年发生2代,第1代自然种群的发育历期平均116天,第2代以卵或初龄幼虫越冬,又称越冬代,平均发育历期249天。蜀柏毒蛾种群的年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越冬时期的结构也是如此。在食物充分时,雌性比稍低于雄性比;食物匮乏时,雌性比下降;雄性种群的发育稍先于雌性种群。越冬代雌成虫生殖力(平均产卵量)264粒,第1代生殖力124粒。蜀柏毒蛾的繁殖速度R=7695,实际情况下,R值要小得多,甚至小于1;因为各代各期都有死亡发生,抽样调查表明各时期死亡率从百分之零点几至几十不等;固定标准地连续调查表明大暴发前林间自然种群累积死亡率=95.35%,种群数量消长指数I=1.82,而大暴发后累积死亡率=99.49%,I=0.31。蜀柏毒蛾幼虫会因风或食物欠缺而被迫迁移,但迁移距离很短;而成虫则主动迁飞扩散。两代幼虫皆为6龄,各龄头宽体长的对数值皆依龄数呈直线增长。本文还介绍了该虫幼虫取食量,排粪量,成虫产卵历期,卵块平均卵粒数等重要生物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柏毒蛾 种群 生物学指标
下载PDF
蜀柏毒蛾卵与初龄幼虫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隆孝雄 宾元茂 +1 位作者 刘良才 周波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1-28,共8页
根据m—m、m—s^2、logs^2—logm的相关分析,认为蜀柏毒蛾两代卵和初龄幼虫种群在林间呈负二项分布。其格局的结构均是以个体群结构存在,个体群内个体间相互吸引,第1代卵和两代的初龄幼虫个体群呈聚集分布,而越冬代卵期种群的个体群呈... 根据m—m、m—s^2、logs^2—logm的相关分析,认为蜀柏毒蛾两代卵和初龄幼虫种群在林间呈负二项分布。其格局的结构均是以个体群结构存在,个体群内个体间相互吸引,第1代卵和两代的初龄幼虫个体群呈聚集分布,而越冬代卵期种群的个体群呈随机分布。探讨了公共K值,分析了聚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柏毒蛾 种群 分布
下载PDF
蜀柏毒蛾卵与初龄幼虫种群株内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隆孝雄 刘良才 +1 位作者 周波 宾元茂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32,共4页
本文对蜀柏毒哦1年2代的卵期与初龄幼虫期在单株上分布规律进行探讨。调查各向各层的种群数量,分析它们与全株数量的相关关系。经方差分析与r值检验,两代卵和初龄幼虫对不同树冠方向的分配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而对不同冠层则有极显著性差... 本文对蜀柏毒哦1年2代的卵期与初龄幼虫期在单株上分布规律进行探讨。调查各向各层的种群数量,分析它们与全株数量的相关关系。经方差分析与r值检验,两代卵和初龄幼虫对不同树冠方向的分配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而对不同冠层则有极显著性差异,卵集中于中下层,幼虫则集中于上中层;各树冠方向各冠层种群数量与全株数量直线相关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柏毒蛾 分布 种群
下载PDF
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初报 被引量:4
20
作者 隆孝雄 刘良才 周波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8-43,共6页
1990年~1991年在中江县柏木林区对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命在进行了系统观测,组建了3个生命表。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存曲线属Southwood N型,卵期和低龄幼虫期死亡率很高,主要消亡因子是卵寄生蜂、越冬卵不育、初孵幼虫的生理死亡及雨水的... 1990年~1991年在中江县柏木林区对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命在进行了系统观测,组建了3个生命表。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存曲线属Southwood N型,卵期和低龄幼虫期死亡率很高,主要消亡因子是卵寄生蜂、越冬卵不育、初孵幼虫的生理死亡及雨水的作用。1990、1991年第1代种群增长指数为0.9066。0.2063,下代种群均呈下降趋势,而1990年越冬代种群增长指数为12.1732,下代种群呈上升趋势。天敌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中老龄幼虫以及蛹期,且随着虫龄的增大而越加显著。因此采取化学防治方法控制虫灾时,宜在低龄幼虫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柏毒蛾 生命表 种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