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大规模的地貌过程——洞穴削顶 被引量:1
1
作者 Alexander KLIMCHOUK 张远海(译) 朱学稳(校)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59-66,共8页
从类型范畴对天坑下个定义最具说服力的方法显然是使用地貌成因学。天坑是形成于大型暗河通道之上的特大型塌陷漏斗,漏斗周壁连续陡峭,其宽度与深度的比值介于0.5~2.0之间。这番措辞具有演化意思,即指明了天坑处在露出地表的塌陷漏斗... 从类型范畴对天坑下个定义最具说服力的方法显然是使用地貌成因学。天坑是形成于大型暗河通道之上的特大型塌陷漏斗,漏斗周壁连续陡峭,其宽度与深度的比值介于0.5~2.0之间。这番措辞具有演化意思,即指明了天坑处在露出地表的塌陷漏斗发育早期,以及说明天坑与大型暗河之间的关系。后者把标准天坑与其它类型的大型塌陷地形区分开来,比如与蒸发岩之上的岩盖塌陷或热水洞穴之上的大型塌陷区别开来。中国南方喀斯特提供的证据实证了一种大规模的地貌过程——洞穴削顶。虽然其它地貌作用对景观进行了改造和定型,最终使洞穴削顶过程变得不太明显,但它在峰丛和峰林形成中确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可能是热带喀斯特区大型洼地、峡谷和谷地起源的主要作用。峰丛峰林喀斯特区许多马鞍状地形可能都归功于洞穴削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坑 石灰岩峡谷 喀斯特崩塌 洞穴削顶 蜂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