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辐照剂量对蜂球囊菌杀灭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董文滨
刘锋
李肖
胥保华
-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出处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21-1027,共7页
-
基金
现代农业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45)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903006)
-
文摘
本试验以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辐照剂量对蜂球囊菌的杀灭效果,以期明确有效杀灭蜂球囊菌的最低辐照剂量,为Co60γ射线辐照蜜蜂饲料(特别是蜂花粉)时的辐照剂量选择提供依据。利用细菌纯化技术从患白垩病意蜂幼虫体内分离纯化得到蜂球囊菌,并结合形态学、乳酸酚棉兰染色及5.8SrDNA序列分析技术进行鉴定;同时制备不同梯度浓度的蜂球囊菌孢子悬液加入到蜜蜂幼虫饲料中,以饲喂方式侵染3日龄意蜂幼虫,确定半数致死浓度(LC50);蜜蜂幼虫饲料中添加上述确定LC50的孢子,以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并通过侵染幼虫试验,确定有效杀灭蜜蜂饲料中孢子的最低辐照剂量。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患白垩病的意蜂幼虫体内分离纯化得到真菌即为蜜蜂白垩病的病原——蜂球囊菌;蜂球囊菌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意蜂幼虫的LC50为9.5×104个/mL;当Co60γ射线辐照剂量为7.0kGy时,幼虫患病率与未辐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确定对添加半数致死浓度的蜂球囊菌孢子饲料的最低有效辐照剂量为7.0kGy。
-
关键词
蜂球囊菌
辐照剂量
蜜蜂饲料
白垩病
-
Keywords
Ascosphaera apis
irradiation dose
bees feed
chalkbrood disease
-
分类号
S896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蜜蜂白垩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陈淑静
康雪冬
冯峰
-
机构
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
-
出处
《中国养蜂》
1994年第6期4-7,共4页
-
文摘
自患病幼虫中分离培养出病原—蜂囊菌,观察到单性菌丝和双性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产生;利用显微技术观察到菌丝及孢子囊、孢子球、孢子的形态大小及发育过程,并经感染试验进行了鉴定。经抑菌和毒性试验筛选出对防治白垩病有效的药物;对带菌的花粉,采用不同消毒处理作了比较,提出了简易可行的消毒方法。
-
关键词
蜜蜂
白垩病
病原菌
蜂囊菌
病害
防治
-
分类号
S895.137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蜜蜂白垩病的病原和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7
- 3
-
-
作者
余林生
孟祥金
-
机构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应用生物系
安徽省农业厅畜牧局
-
出处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9年第12期6-8,共3页
-
基金
安徽省教育委员会课题!(JL960137)
-
文摘
蜜蜂白垩病是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L.) 的一种新的恶性传染病。从白垩病的蜜蜂幼虫尸体分离出病原菌蜂球囊菌( Ascosphaera apis) ,经光学显微镜观察,该菌的菌丝直径2 .0 ~3 .0 μm ,孢囊为黑色球状,直径40 .0 ~45 .0 μm ;孢囊内有许多孢子球,孢子球的直径9 .0 ~11 .0 μm ;孢子球又由许多孢子组成;孢子表面光滑,呈肾形或长椭圆形,大小2 .4 μm ×1 .2 μm ,孢子长与宽的比值为2 .0 。通过感染试验,确定了蜜蜂白垩病的病态发展过程以及蜜蜂幼虫的最易感染日龄。总结出影响该病的因素以及该病消长规律,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
-
关键词
西方蜜蜂
蜂球囊菌
白垩病
-
Keywords
Apis mellifera L.
Ascosphaera apis
Chalkbrood
-
分类号
S895.137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如何防治蜜蜂白垩病
- 4
-
-
作者
石钢
-
机构
湖南石门县新关镇中心小学
-
出处
《中国蜂业》
2007年第10期22-22,共1页
-
文摘
蜜蜂白垩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目前白垩病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选育抗病的优良蜂种;二是国外一般采取烧箱处理,我国养蜂人多采用药物治疗.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防治:
-
关键词
蜜蜂白垩病
防治
药物治疗
优良蜂种
蜂球囊菌
传染病
真菌性
养蜂人
-
分类号
S895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食盐防治蜜蜂白垩病
- 5
-
-
作者
黄文诚
-
机构
研究员
-
出处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22期5-5,共1页
-
文摘
蜜蜂白垩病是由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侵袭蜜蜂4龄以上大幼虫,幼虫尸体干枯后成为质地疏松的石灰石状,最初呈白色,以后变为灰色至黑色。白垩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一般采取换箱换脾,蜂具消毒及防治真菌病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台湾省李永雇原来从事生产洋菇。
-
关键词
蜜蜂白垩病
药物治疗
蜂球囊菌
真菌病
石灰石
台湾省
意大利蜂
世界各地
幼虫
1973年
-
分类号
S895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食盐防治蜜蜂白垩病
- 6
-
-
作者
黄文诚
-
出处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1999年第2期50-50,共1页
-
-
关键词
蜜蜂白垩病
药物治疗
蜂球囊菌
意大利蜂
真菌病
石灰石
台湾省
1973年
世界各地
幼虫
-
分类号
S895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注意防治蜜蜂的白垩病
- 7
-
-
作者
李丽萍
-
出处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7年第11期7-7,共1页
-
文摘
蜜蜂白垩病又称“石灰质病”,国际定名为蜂球囊菌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顽固性传染病。其病原为真菌,即蜂球囊菌,通过孢子和子囊孢子传播。患病幼虫、死亡幼虫及被污染的饲料、巢脾为主要传染源。病状:在春夏之交和秋季多发,由于低温所致。
-
关键词
蜂球囊菌
蜜蜂白垩病
传染病
蜜蜂幼虫
老熟幼虫
综合防治措施
顽固性
药物治疗
传染源
石灰质
-
分类号
S895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白垩病、黄曲霉病的危害和防治
被引量:2
- 8
-
-
作者
陈晓云
-
机构
四川省平昌县江口镇新平街东段电力公司杨春霞转
-
出处
《蜜蜂杂志》
2013年第1期24-24,共1页
-
文摘
白垩病又叫石灰质病,是一种由蜜蜂真菌引起的幼虫传染病,患病幼虫通常在封盖2天后死亡。最初感病幼虫呈绒线状膨胀,以后逐渐变干、变硬,呈白垩状硬块,通常称“石膏蛹”。病害的流行主要受温湿度2种因素的制约。蜂球囊菌能否形成孢子,主要取决于蜂房内的低温条件。子囊孢子形成最适宜温度30℃。当幼虫封盖以后只要有轻微的温度下降,哪怕只有几个小时,就能促使该病的发生。因此,在春末秋初蜂群扩大群势时,幼虫最容易受冻,因此也最容易发生此病。
-
关键词
白垩病
黄曲霉病
防治
危害
适宜温度
孢子形成
蜂球囊菌
低温条件
-
分类号
S895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白垩病流行病学
被引量:1
- 9
-
-
作者
童越敏
-
出处
《中国蜂业》
2013年第2期55-55,57,共2页
-
文摘
白垩病是蜂球囊菌侵染蜜蜂幼虫(工蜂、蜂王和雄蜂幼虫)导致其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尽管该病导致蜜蜂幼虫个体死亡,但是通常不会摧毁整个蜂群,不过会引起群势下降。工蜂能有效识别并清理发病幼虫,因此大部分蜂群可自愈。蜂群间甚至同一蜂群内来自不同父系的工蜂在感病性和清理行为方面有差异。
-
关键词
白垩病
流行病学
蜜蜂幼虫
蜂球囊菌
蜂群
工蜂
传染病
真菌性
-
分类号
S895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白垩病的识别及防治
- 10
-
-
作者
王希彦
-
机构
黑龙江鸡西市恒山区红旗小学
-
出处
《中国蜂业》
2012年第9期22-22,共1页
-
文摘
白垩病的发生与温度有着密切关系,当蜂巢内温度降至30℃左右,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最适合蜂球囊菌生长。群势弱小的蜂群在维持不了幼虫孵化的正常巢温时,蜜蜂一结团,巢脾边缘的幼虫因护脾蜂量不足,巢温降低而诱发白垩病。多雨季节,由于蜂群繁殖过快,子脾面积大,当阴雨天气持续较长时蜂群也会发生白垩病。
-
关键词
白垩病
防治
识别
蜂群繁殖
相对湿度
蜂球囊菌
多雨季节
阴雨天气
-
分类号
S895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入夏需防白垩病
- 11
-
-
作者
胡佑志
-
机构
四川彭州市通济镇姚家村
-
出处
《中国蜂业》
2017年第6期33-33,共1页
-
文摘
白垩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性真菌病,多发生于春季或初夏,特别是在阴雨潮湿天气容易发生。临床症状:4日龄幼虫最易受感染,染病幼虫呈苍白色,开始肿胀长出白色绒毛充满整个巢房,然后皱缩,变硬,尸体干枯后形成质地疏松的白色块状物。死虫尸体上长出的白毛,是蜂球囊菌的菌丝。在两个异性菌丝接触时,形成孢子囊,使尸体带有暗灰色或黑色的斑点。
-
关键词
白垩病
蜜蜂幼虫
临床症状
蜂球囊菌
真菌病
传染性
尸体
孢子囊
-
分类号
S895.137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