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波 徐玮 +3 位作者 王东睿 高军 张曼 杨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0-232,共13页
2019年7月—2020年6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统计出保护区鸟类14目54科18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四川省级重点保护鸟类4... 2019年7月—2020年6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统计出保护区鸟类14目54科18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四川省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种,均为易危(VU)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17种;中国特有鸟类10种。居留型方面,保护区鸟类以留鸟为主(59.57%);区系特征方面,繁殖鸟以东洋界种类为优势,但古北界种类比例也较高(20.99%),表明该区域在动物地理区划上的过渡性。将保护区划分为5类生境(针叶林、阔叶林、灌丛、湿地和农耕区),各生境中优势种明显;物种多样性以阔叶林最高,农耕区次之,表明这2类生境在鸟类多样性维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针叶林中的落叶松人工林生境过于单一,仅发现2种鸟类。群落组成相似性结果表明,农耕区生境与灌丛、针叶林和阔叶林3种生境之间相似性都较高,其中农耕区生境与灌丛生境相似性最高,针叶林与阔叶林之间相似性较高。建议保护区加强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等珍稀保护鸟类的调查和监测力度,加强对农耕区等重要鸟类生境的巡护和宣传力度,适时对保护区内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林分改造,人为制造林窗并补植阔叶树种,以提高其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 多样性 生境 保护
下载PDF
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1 hm^(2)固定观测样地植物物种组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文德 黄钟宣 +2 位作者 姚文文 朱坤 张会敏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14-121,共8页
为研究大巴山南麓物种组成特征,在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4个有代表性的1 hm^(2)固定观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结果显示:固定观测样地内有木本植物145种,共计7594株,分属39科89属.在活个体数量上,1号样地有... 为研究大巴山南麓物种组成特征,在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4个有代表性的1 hm^(2)固定观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结果显示:固定观测样地内有木本植物145种,共计7594株,分属39科89属.在活个体数量上,1号样地有2802株,2号样地有2041株,3号样地有1777株,4号样地有974株;在科组成上,以壳斗科和蔷薇科为主,松科和桦木科为主要优势物种,显示出大巴山南麓的植物群落组成特征;从区系上看,保护区植物以温带成分居多,并呈现出由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的趋势;乔木层主要物种为华山松(Pinus armandi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和多脉鹅耳枥(Carpinus polyneura),灌木层主要物种为绢毛木姜子(Litsea sericea)、荚蒾(Viburnum dilatatum)、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和猫儿刺(Ilex pernyi);样地内稀有种有37个,均为阔叶树种;从径级结构分析,马尾松属于稳定型种群,华山松属于衰退型种群,杉木、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均属增长型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观测样地 群落结构 分布格局 重要值 蜂桶山 大巴南麓
下载PDF
蜂桶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钟宣 陈文德 +4 位作者 谢文春 姚文文 朱坤 张会敏 嬴乔楚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1年第2期83-90,100,共9页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东部季风区典型的植被类型,具有丰富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为了研究其群落演替驱动机制和稳定机制,按照美国史密森研究院热带森林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CTFS)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东部季风区典型的植被类型,具有丰富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为了研究其群落演替驱动机制和稳定机制,按照美国史密森研究院热带森林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CTFS)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710.1-2014)》的技术要求,在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 hm 2大型观测样地,调查并鉴定了样地内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1 cm的乔灌木物种,分析了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优势物种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调查结果发现:样地内有乔灌木77个物种共1777个活个体,分属于26科48属,以壳斗科(Pinaceae)和桦木科(Betulaceae)为主,共有944个活个体,占总株数的53.12%;样地内重要值(Important value,IV)≥1的有28个物种,以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柯(Lithocarpus glaber)、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和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为主,该4个物种占样地总胸高断面积的27.05%;群落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群落更新良好;黄连木呈正态分布,群落较稳定。样地内物种呈现一定的空间聚集性,主要分布在中上坡;优势物种主要为随机分布,但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偏均匀分布。通过样地物种的组成分析,为群落结构组成、动态演变机制、生态系统功能等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优势物种 群落结构 蜂桶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