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德胜蛇药内服、外敷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蜂蛰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李正发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季德胜蛇药内服、外敷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蜂蛰伤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湄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蜂蛰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 目的分析季德胜蛇药内服、外敷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蜂蛰伤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湄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蜂蛰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季德胜蛇药内服、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hs-CRP、CK、CK-MB、LDH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季德胜蛇药内服、外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缓解蜂蛰伤患者症状,控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德胜蛇药 蜂蛰伤 炎症反应 心肌损
下载PDF
危“蜂”兀立,务必警惕——加强对蜂蛰伤的认识和预防
2
作者 何逸文 游峻 +3 位作者 罗家柳 邹勇 周文 钱民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8-79,共2页
蜂蛰伤指蜇人蜂的尾针刺破人体皮肤后,释放的毒素引起人体中毒,其本质为生物毒素中毒。蜂蛰伤是常见的昆虫叮咬伤之一,轻则导致疼痛、红肿等局部反应,重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因对蜂蛰伤的认识不足导致救治不及时的病例偶有发生,... 蜂蛰伤指蜇人蜂的尾针刺破人体皮肤后,释放的毒素引起人体中毒,其本质为生物毒素中毒。蜂蛰伤是常见的昆虫叮咬伤之一,轻则导致疼痛、红肿等局部反应,重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因对蜂蛰伤的认识不足导致救治不及时的病例偶有发生,甚至出现群体蜂蛰伤后成批患者伤亡^([1])。因此,有必要普及蜂蛰伤防范知识和蜂蛰伤后的处理原则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蜂蛰伤致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何奂 王建春 《蛇志》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蜂蛰伤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肝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人民医院外科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蜂蛰伤患者182例,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0 U/L和(或)总胆红素(T... 目的探讨蜂蛰伤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肝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人民医院外科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蜂蛰伤患者182例,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0 U/L和(或)总胆红素(TBIL)≥34.2μmol/L的患者分为肝损伤组(n=26),其余患者分为非肝损伤组(n=156)。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结果[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中性粒细胞占比(NEUT%)、淋巴细胞(LYM)、淋巴细胞占比(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RL)、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胱抑素C(CYSC)、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等差异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1)女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3.16%(10/76),男性肝损伤率为15.09%(16/10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ALT、TB、AST、UA、PT、APT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T(OR=1.011,95%CI:1.006~1.017,P=0.000)、PT(OR=1.688,95%CI:1.261~2.260,P=0.000)是蜂蛰伤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蜂蛰伤后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AST、PT指标水平,尽早干预以预防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肝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成功救治重症马蜂蛰伤中毒1例
4
作者 陈德政 李明鹏 骆强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312-1312,共1页
关键词 蜂蛰伤中毒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 救治 皮肤肿痛 蜂蛰伤 酱油色尿 入院查体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蜂蛰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涛 张凡 +3 位作者 魏萌 朱长亮 郭东阳 程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831,共4页
目的:评价连续性静脉-静脉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蜂蛰伤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疗效。方法:72例蜂蛰伤致ARF的患者分成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 目的:评价连续性静脉-静脉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蜂蛰伤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疗效。方法:72例蜂蛰伤致ARF的患者分成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组(n=30)和CVVH/HP组(n=42)。测量治疗24 h后的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钾离子(K+)、pH值、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和肌红蛋白,记录并比较各组的总有效率,少尿期平均持续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24 h后,2组的BUN、Scr、K+较治疗前均下降,HCO3-和pH值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HD组的β2-MG和肌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VVH/HP组的β2-MG和肌红蛋白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2组在K+、HCO3-和pH值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VVH/HP组的BUN、Scr、β2-MG和肌红蛋白低于HD组(P<0.05)。CVVH/HP组的总有效率高于HD组,平均少尿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HD组(P<0.05)。结论:CVVH联合HP可以很好的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有效的清除体内毒性物质,明显改善肾功能和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该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可能是治疗蜂蛰伤致ARF的一个很好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 蜂蛰伤
下载PDF
综述·讲座不同蜂种蜂蛰伤致病及蜂毒毒理特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萍 宋小炜 +2 位作者 杨丽南 张凌 马小平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447-449,共3页
蜂类是膜翅目中除外蚁科的昆虫总称,膜翅目又分为细腰目和广腰目。蜜蜂和胡蜂均属于同一门、同一纲的膜翅目,但分属蜜蜂科和胡蜂科。胡蜂与黄蜂均属于胡蜂科,但胡蜂属广腰亚目,黄蜂属细腰亚目,是同一纲、目、科,不同亚目的蜂类。蜂毒是... 蜂类是膜翅目中除外蚁科的昆虫总称,膜翅目又分为细腰目和广腰目。蜜蜂和胡蜂均属于同一门、同一纲的膜翅目,但分属蜜蜂科和胡蜂科。胡蜂与黄蜂均属于胡蜂科,但胡蜂属广腰亚目,黄蜂属细腰亚目,是同一纲、目、科,不同亚目的蜂类。蜂毒是一种透明毒液,贮存毒囊中,由蛰针排出。其化学成分包括多肽类、酶类和非肽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毒理 特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蜂蛰伤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衍国 王伯平 +3 位作者 徐澎 孙脊峰 高天文 刘玉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0-390,共1页
目的 为了探讨多发性蜂蛰伤对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 ,对我院 1990年~ 2 0 0 1年 11例蜂蛰伤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 ,发现多发性蜂蛰伤易引多脏器功能损害 ,肾功能衰竭和血管内溶血是重要的致死原因。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蜂蛰伤肾脏损害和... 目的 为了探讨多发性蜂蛰伤对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 ,对我院 1990年~ 2 0 0 1年 11例蜂蛰伤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 ,发现多发性蜂蛰伤易引多脏器功能损害 ,肾功能衰竭和血管内溶血是重要的致死原因。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蜂蛰伤肾脏损害和血管内溶血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救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血浆置换 血管内溶血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并发症 多器官衰竭
下载PDF
926例蜂蛰伤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陈传熹 蒋臻 +7 位作者 高永莉 张志 姚莉 凌坤 王贵伟 许从京 戴怡 许树云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2期2103-2105,共3页
目的分析蜂蛰伤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特征,为预防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2009至2013年收治的926例蜂蛰伤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926例... 目的分析蜂蛰伤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特征,为预防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2009至2013年收治的926例蜂蛰伤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926例病例中男性453例,女性473例;平均年龄(37.4±18.4)岁;黄蜂蛰伤325例,蜜蜂蛰伤111例,不明蜂类蛰伤490例;蛰伤部位以头面颈部最常见(发生率52.16%);各月份均有蜂蛰伤病例,但主要集中在7~11月,占80.89%;一天中发生于12∶00~18∶00时间段的锋蛰伤最多(531例),其次为6∶00~12∶00时间段(212例),18∶00~次日6∶00时间段最少(183例)。每名患者平均有(2±1)项伴随症状,局部疼痛(77.32%)、红肿(74.73%)、瘙痒(29.16%)为前3位症状;实验室检查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19.98%)、白细胞计数升高(19.65%)、尿素升高(18.03%)以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0.04%)最常见;12.20%患者需住院治疗,其中死亡3例,病死率0.32%。结论蜂蛰伤7~11月易发,蛰伤部位以头面颈部多见,治疗上主要关注过敏反应及肾、肝等靶器官功能损害,以减少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中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毒蜂蛰伤患者32例的急救与护理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小媛 方伟钧 +1 位作者 叶健晓 陈美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52-53,共2页
丽水市地处山区,是蜂蛰伤的多发区,部分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而危及生命。毒蜂蛰伤患者的预后与就诊时间、毒蜂种类、蜂蛰部位、年龄、机体状况、炎性反应程度及抢救方式有关。
关键词 患者 急救与护理 就诊时间 抢救方式 炎性反应 丽水市 蜂蛰伤
下载PDF
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平 谢莉 杨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07-300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水平,探讨其与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应用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HMGB1的水平... 目的通过检测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水平,探讨其与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应用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HMGB1的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并分析HMGB1水平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中HMGB1水平为(6.49±3.73 ng/m 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的(1.01±0.67)ng/m L(P<0.01)。血清HMGB1水平明显与血清肌酐、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α1微球蛋白呈正相关(P<0.01),而与血总胆红素及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管功能参与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急性肾损 高迁移率族蛋白1
下载PDF
蜂蛰伤中毒16例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蒙兰芬 韦喆 蒙如庆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蜂蛰伤中毒 效果满意 患者
下载PDF
CVVH联合HP对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心肌酶和肝肾功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蓉芝 胡庆 唐勇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93-96,共4页
分析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疗效。将120例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0)患者接受间歇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n=60)... 分析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疗效。将120例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0)患者接受间歇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n=60)患者接受CVVH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少尿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脱氢酶(LDH)]、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降低更显著(P<0.05)。实验表明CVVH联合血液灌流对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心肌酶和肝肾功能异常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蜂蛰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心肌酶 肝功能 肾功能
下载PDF
蜂蛰伤后临床特点及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甫罡 刘利 +5 位作者 张勇 卢峰 陈涛 王钢 罗志刚 陈德政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663-666,共4页
目的分析蜂蛰伤流行病学资料,初步探讨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简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64例蜂蛰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及非AKI组,比较2组的一般... 目的分析蜂蛰伤流行病学资料,初步探讨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简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64例蜂蛰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及非AKI组,比较2组的一般情况及相关血液检验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蜂蛰伤致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164例蜂蜇伤患者中发生AKI 16例(占9.75%)。2组在蜇伤程度、蜂种类及心血管病史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KI组就诊时间较非AKI组晚,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AKI组(P<0.01)。蜂蛰伤主要集中在7~9月及10~12月,分别占53.04%,37.80%,一天中发生蜂蛰伤最多在6:00~12:00这一时间段,占46.95%。2组患者在蜂蛰伤后出现的临床症状比较,全身皮疹、头昏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意识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AKI组患者出现肉眼血尿症状明显高于非AKI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出现肉眼血尿(OR=8.623,95%CI 1.656~44.919,P=0.011)、白细胞高于20×10~9/L(OR=37.689,95%CI4.149~342.363,P=0.001)、超敏肌钙蛋白I大于100 ng/L(OR=5.718,95%CI 1.100~29.716,P=0.038)是蜂蜇伤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蜂蛰伤后应关注是否出现肉眼血尿,监测患者白细胞及超敏肌钙蛋白,尽早给予血液净化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急性肾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蜂蛰伤所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德政 张勇 +7 位作者 王明莉 李明鹏 唐小琰 杨建兵 张凌 付平 葛琪容 方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9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蜂蛰伤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87例急性蜂蛰伤中毒患者,135例(47%)出现AKI,其中117例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将此117例患者分为三组,观察治...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蜂蛰伤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87例急性蜂蛰伤中毒患者,135例(47%)出现AKI,其中117例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将此117例患者分为三组,观察治疗效果差异: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血液灌流(HP)/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47例,入院后使用HA330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治疗2小时,灌流结束后行CVVH治疗24-72小时,情况稳定后给予IHD治疗;②IHD+HP组52例,采用Gambro AK200S血液透析机行血液透析,并在透析机前串联HA330血液灌流治疗,每次治疗2小时,每周3-5次;③IHD组18例,IHD每周3-5次。对比三组患者预后情况、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住院时间,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CVVH+HP/IHD组:43例患者(91.5%)好转出院,4例患者(8.5%)死亡;②IHD+HP组:41例患者(78.8%)好转出院,7例患者(13.5%)死亡,4例患者(7.7%)自动出院失访;③IHD组:10例患者(55.5%)好转,5例患者(27.8%)死亡,3例患者(16.7%)自动出院失访。CVVH+HP/IHD组及IHD+HP组患者的生存率及临床好转率无显著差异,但与IHD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且CVVH+HP/IHD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好转较IHD+HP组更快,治疗时间更短。结论 CVVH+HP/IHD及IHD+HP均能够有效治疗蜂蛰伤所致AKI患者,但CVVH+HP/IHD病情控制更快速,是蜂蛰伤所致AKI的首选治疗方式。在无连续性血液净化条件的基层单位,也可采取IHD+HP方式,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急性肾损 血液净化
下载PDF
蜂蛰伤后不同时间血常规、心肌酶谱及肝肾功的变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郝炎 缪洁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蜂蛰伤患者血常规、心肌酶谱及肝肾功的检测和分析,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蜂蛰伤提供策略和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9月收治的蜂蛰伤患者48例,分别于入院后8 h、3 d和7 d、临床治愈出院前,检测其血常规、心肌酶... 目的通过对蜂蛰伤患者血常规、心肌酶谱及肝肾功的检测和分析,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蜂蛰伤提供策略和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9月收治的蜂蛰伤患者48例,分别于入院后8 h、3 d和7 d、临床治愈出院前,检测其血常规、心肌酶谱及肝肾功等指标。结果蜂蛰伤患者血常规及肝功、心肌酶谱多在8 h内出现异常(P〈0.05),1 w左右开始恢复。肾功损害多晚于血常规及心肌酶谱异常,且于3~7 d达高峰(P〈0.05)。出院前血白细胞总数、心肌酶谱均正常,但肾功、血红蛋白仍异常(P〈0.05)。结论蜂蛰伤后血白细胞数升高、心肌和肝脏损害出现较早,但恢复也最快,而肾功损害出现晚且恢复慢。提示血常规、心肌酶谱、肝功可作为蜂蛰伤早期预后的判断指标,肾功损害是患者后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白细胞总数 心肌酶谱 肾功
下载PDF
IL-33测定及其与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平 谢莉 杨林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526-528,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血清IL-33的水平,探讨其与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3 h内入院和28例健康体检对照者的血清标本。应用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 目的通过检测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血清IL-33的水平,探讨其与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3 h内入院和28例健康体检对照者的血清标本。应用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33的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并分析IL-33水平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中IL-33水平为(128.4±68.8)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9.1±14.3)pg/ml,P<0.01]。血清IL-33水平明显与血清肌酐、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尿NAG、α1M呈正相关(P<0.01),而与血总胆红素及血色素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IL-33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管功能参与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急性肾损 IL-33
下载PDF
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蜂蛰伤致溶血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夏敬彪 冯琦 彭爱民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治疗蜂毒所致溶血性贫血的疗效。方法:7例蜂蛰伤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入院后除血液透析及常规对症处理外,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静滴,连续3~5 d。结果:全部患者2-3 d后溶血得到控制,6例治愈,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大...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治疗蜂毒所致溶血性贫血的疗效。方法:7例蜂蛰伤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入院后除血液透析及常规对症处理外,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静滴,连续3~5 d。结果:全部患者2-3 d后溶血得到控制,6例治愈,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能有效控制蜂毒所致的溶血,对蜂毒所致的其他合并症的治疗也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溶血性贫血 甲基泼尼松龙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蜂蛰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仙蓉 肖健 +4 位作者 王琼莲 陈文英 杨开秀 潘扬 许桂华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蜂蛰伤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2003~2005年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2006~2011年12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加血液透析(HD组)52例,常规治疗加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73例。结果 HD组住院天数(12±0.6)d,HD... 目的探讨重症蜂蛰伤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2003~2005年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2006~2011年12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加血液透析(HD组)52例,常规治疗加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73例。结果 HD组住院天数(12±0.6)d,HD+HP组住院天数(19±0.6)d,并降低了后遗症的发生。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加常规治疗效果最好,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蜂蛰伤 血液灌注
下载PDF
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蜂蛰伤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 被引量:34
19
作者 王汉民 许国双 +1 位作者 陶绍军 李怀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11期635-636,共2页
野蜂蛰伤可引起局部疼痛、肿胀或过敏性休克,但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较少见,我们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成功抢救1例重症野蜂蛰伤致心、肝、肾及血液系统损害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液净化 治疗 重症蜂蛰伤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并发症
下载PDF
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卫平 廖祖春 +1 位作者 康宗跃 宋斌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68-69,共2页
目的总结蜂蛰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7例严重蜂蛰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37例患者,均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损害者;(2)CK-MB增高与ALT/AST增高检出结果有关(x2=10.11,Ρ<0.01);HGB降低与CR... 目的总结蜂蛰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7例严重蜂蛰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37例患者,均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损害者;(2)CK-MB增高与ALT/AST增高检出结果有关(x2=10.11,Ρ<0.01);HGB降低与CRE增高检出结果有关(x2=20.65,Ρ<0.01);(3)治愈出院21例,好转出院13例,无效死亡3例。结论(1)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中,心脏和肝脏易同时受累;而溶血多与肾功损害伴随出现。(2)早期积极治疗、防治多器官功能损害是蜂蛰伤救治的主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多器官功能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