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色辅料蜜麸的炮制历史沿革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傅琳 祝婧 +3 位作者 钟凌云 杨明 张金莲 刘海平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5期182-188,共7页
特色辅料蜜麸的中药炮制历史十分悠久,在江西、上海、浙江等南方古药帮中有广泛使用,多用于炮制枳壳、白术、苍术、山药、肉豆蔻等燥性强烈,或具健脾和中作用的中药,以及僵蚕等动物类药物,以达到缓和燥性、增强疗效,以及赋色矫味的炮制... 特色辅料蜜麸的中药炮制历史十分悠久,在江西、上海、浙江等南方古药帮中有广泛使用,多用于炮制枳壳、白术、苍术、山药、肉豆蔻等燥性强烈,或具健脾和中作用的中药,以及僵蚕等动物类药物,以达到缓和燥性、增强疗效,以及赋色矫味的炮制目的。对古今文献进行全面查阅和梳理,厘清特色辅料蜜麸应用的历史沿革,并从炮制工艺、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系统分析蜜麸的研究现状,对后续研究工作提出设想,以期为规范特色辅料蜜麸的制备工艺制定质量标准;为阐释蜜麸炒饮片炮制机理,筛选蜜麸炒特色饮片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麸 炮制 辅料 历史沿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的党参和蜜麸炒党参配方颗粒质量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倩萍 谢琦 +5 位作者 党蕊 孙鑫 安定邦 程雪梅 李文艳 王长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7期83-88,共6页
目的 建立党参和蜜麸炒党参配方颗粒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沃特世(Waters)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进... 目的 建立党参和蜜麸炒党参配方颗粒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沃特世(Waters)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8 nm,进样量为3μL。结果 建立了蜜麸炒党参配方颗粒U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党参炔苷在2.4~10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加样回收率(50%、100%、150%)分别为97.72%、96.23%、98.6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2%,RSD为1.76%。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RSD均小于3%。指纹图谱确定了9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党参炔苷、党参苷Ⅰ、党参炔苷宁、党参炔醇4个色谱峰。28批党参和蜜麸炒党参配方颗粒的党参炔苷含量介于0.06~0.39 mg·g^(-1)。根据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能明显区分党参和蜜麸炒党参配方颗粒,且不同企业的党参配方颗粒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专属性强,能同时用于蜜麸炒党参配方颗粒和党参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蜜麸炒党参 配方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中药研究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结合特征图谱的蜜麸枳壳原料产地优选及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万理 祝婧 +4 位作者 杨明 谌瑞林 陈泣 易炳学 罗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目的 基于工业化生产条件进行蜜麸枳壳质量标准研究,并优选优势原料产地。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方法对18批不同产地来源的蜜麸枳壳进行显微、薄层色谱鉴别,测定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通过色差仪测定饮片粉末色度,采... 目的 基于工业化生产条件进行蜜麸枳壳质量标准研究,并优选优势原料产地。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方法对18批不同产地来源的蜜麸枳壳进行显微、薄层色谱鉴别,测定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通过色差仪测定饮片粉末色度,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建立了特征图谱,采用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等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利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评价各批次蜜麸枳壳质量。结果 蜜麸枳壳各指标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通过建立的蜜麸枳壳特征图谱,得到15个共有峰,指认了6号峰为柚皮苷,7号峰为橙皮苷,8号峰为新橙皮苷,11号峰为橙皮素,12号峰为川陈皮素,13号峰为甜橙黄酮,15号峰为橘红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批蜜麸枳壳样品可聚为4类;通过OPLS-DA法筛选出新橙皮苷、峰10、橙皮素、川陈皮素、峰9、峰5为主要差异成分。熵权-TOPSIS法结果表明,湖南省沅江蜜麸枳壳综合质量最优,推荐以该地枳壳为生产原料。结论 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蜜麸枳壳的质量控制;通过熵权-TOPSIS模型以评价蜜麸枳壳综合质量,并反向溯源筛选优势原料产地,可为蜜麸枳壳产业化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麸枳壳 质量评价 特征图谱 熵权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色度 柚皮苷 新橙皮苷 橙皮素 川陈皮素
原文传递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分析谷糠、麦麸、蜜糠、蜜麸4种辅料的风味成分
4
作者 郑郁清 彭嘉玉 +5 位作者 郭静英 商杰 郑鹏 白婷婷 平欲晖 张金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361-4372,共12页
目的探究谷糠、麦麸、蜜糠和蜜麸特征风味成分及差异性风味成分。方法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GC-MS)对谷糠、麦麸、蜜糠和蜜麸样品进行检测,运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 目的探究谷糠、麦麸、蜜糠和蜜麸特征风味成分及差异性风味成分。方法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GC-MS)对谷糠、麦麸、蜜糠和蜜麸样品进行检测,运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其关键香气成分,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及关键风味成分(ROAV>1),对4种不同辅料挥发性成分中的差异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谷糠、麦麸、蜜糠和蜜麸中分别鉴定出19种、12种、24种、26种挥发性成分。ROAV法确定了谷糠、麦麸、蜜糠、蜜麸风味贡献最大的成分分别为癸醛(柑橘香、青草味)、2-正戊基呋喃(青草味、熟谷味)、癸醛、5-甲基呋喃醛(甜香、焦糖气味)。差异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庚醛、正辛醛、癸醛、壬醛、γ-松油烯可作为区分糠类辅料和麸类辅料的风味成分。谷糠、麦麸经蜜制为蜜糠、蜜麸后其原有的清香、果香、花香减弱,增加了引发食欲的焦糖香、烘烤香。结论“蜜香气”“焦香味”可能与美拉德反应及糖降解反应生成的5-甲基呋喃醛、γ-丁内酯等醛类产物有关,“焦麸气”的香气来源与美拉德反应生成的2,5-二甲基吡嗪等吡嗪类成分密切相关。研究客观地评价4种不同辅料的风味成分,为糠类、麸类辅料炮制饮片提供科学内涵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糠 蜜麸 HS-GC-MS 相对气味活度值 挥发性成分 癸醛 2-正戊基呋喃 5-甲基呋喃醛 庚醛 正辛醛 壬醛 γ-松油烯 Γ-丁内酯 2 5-二甲基吡嗪
原文传递
变异系数法-AHP综合加权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樟帮特色炮制辅料蜜麸制备工艺 被引量:2
5
作者 罗薏 祝婧 +2 位作者 刘璐 陈泣 钟凌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1-344,共4页
目的优化樟帮特色炮制辅料蜜麸的制备工艺参数,为建立蜜麸的炮制工艺规范和质量标准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选择加蜜量、加水量、烘干时间、烘干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阿魏酸含量、色度作为优选指标,通过变异系数法-层次分析综合加... 目的优化樟帮特色炮制辅料蜜麸的制备工艺参数,为建立蜜麸的炮制工艺规范和质量标准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选择加蜜量、加水量、烘干时间、烘干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阿魏酸含量、色度作为优选指标,通过变异系数法-层次分析综合加权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出蜜麸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结果实验表明蜜-麸比对辅料蜜麸制备工艺的综合评定结果有显著性影响,得到蜜麸的最佳工艺为加密量(蜜-麸比)为28%,加水量(水-蜜比)为42%,烘制时间106min,烘制温度50℃。结论该实验所采用的优选方法是稳定可靠的,可为樟帮特色辅料蜜麸的推广应用和规范化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料 蜜麸 变异系数法 AHP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原文传递
正交法优选蜜麸炒樟帮枳壳炮制工艺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金莲 何敏 +2 位作者 谢一辉 姚冬琴 张的凤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10,14,共4页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并确立樟帮枳壳蜜麸炒工艺,为规范蜜麸炒樟帮枳壳饮片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以柚皮苷含量、新橙皮苷含量、橙皮苷含量、色度差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加麸量、加蜜量4因素,每个因素取...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并确立樟帮枳壳蜜麸炒工艺,为规范蜜麸炒樟帮枳壳饮片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以柚皮苷含量、新橙皮苷含量、橙皮苷含量、色度差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加麸量、加蜜量4因素,每个因素取4个水平,进行枳壳麸炒工艺优选考察。结果: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对实验结果均有显著影响,确定最佳枳壳麸炒工艺为:炮制温度200℃,炮制时间120s,加麸量10%,加蜜量15%。结论: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合理、可靠、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麸 樟帮枳壳 柚皮苷 新橙皮苷 橙皮苷 色度差
原文传递
樟帮炮制辅料蜜麸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文凯 张正 +1 位作者 翁萍 张晓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优选樟帮蜜制麦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多指标分析,采用正交实验优选樟帮蜜制麦麸工艺。结果加蜜量及炮制温度对实验结果均有影响。蜜制麦麸最佳工艺:加蜜量为麦麸量的30%,加水量为蜜量的50%,炮制时间90s,炮制温度90℃。结论验证... 目的优选樟帮蜜制麦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多指标分析,采用正交实验优选樟帮蜜制麦麸工艺。结果加蜜量及炮制温度对实验结果均有影响。蜜制麦麸最佳工艺:加蜜量为麦麸量的30%,加水量为蜜量的50%,炮制时间90s,炮制温度90℃。结论验证试验表明最佳工艺切实可行,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帮 蜜麸 正交设计
原文传递
白术麸炒过程中辅料蜜麸的挥发性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潘欢欢 刘飞 +4 位作者 陈鸿平 陈美君 张鑫 范胤哲 刘友平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6-392,共7页
目的:研究白术麸炒过程中辅料蜜麸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辅料蜜麸在白术麸炒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静态顶空进样提取蜜麸中挥发性成分,顶空进样参数:样品瓶加热温度120℃,样品环温度140℃,传输线温度160℃;以气相色谱-质... 目的:研究白术麸炒过程中辅料蜜麸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辅料蜜麸在白术麸炒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静态顶空进样提取蜜麸中挥发性成分,顶空进样参数:样品瓶加热温度120℃,样品环温度140℃,传输线温度160℃;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结合Kováts保留指数(RI)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麸炒4~8 min时蜜麸中挥发性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均发生明显变化,之后变化不明显,炒制20 min后,又出现明显变化。此过程中消失的成分有7种,分别为糠醇、苯乙醛、2-乙酰基吡咯、芳樟醇、4-叔丁基苯丙酮、愈创木烯和N-甲基对甲苯磺酰胺;增加的成分有14种,其中相对含量大于6.0%的成分有反式-2,4-庚二烯醛、壬醛、2-甲基3,5-二羟基-5,6-二氢-4H-吡喃-4-酮、5-羟甲基糠醛、石竹素、桉油烯醇和6-异丙烯基-4,8a-二甲基-1,2,3,5,6,7,8,8a-四氢-2-萘酚。结论:不同麸炒时间点蜜麸的挥发性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均有显著变化;蜜麸和白术之间存在相互吸附作用,实验结果为阐明麸炒白术炮制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蜜麸 白术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 保留指数(RI)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蜜麸炒僵蚕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赵清 秦桂芳 +2 位作者 桂雪虹 梁宪茂 贾天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0-125,共6页
目的:建立蜜麸炒僵蚕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显微鉴别、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和含量测定研究,以CIE-LAB色度值为指标,采用色彩色差计测量僵蚕炮制前后颜色的变化,薄层鉴别在已有方法基础之上适当改... 目的:建立蜜麸炒僵蚕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显微鉴别、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和含量测定研究,以CIE-LAB色度值为指标,采用色彩色差计测量僵蚕炮制前后颜色的变化,薄层鉴别在已有方法基础之上适当改进,效果良好。结果:研究表明,僵蚕炮制前后显微鉴别特征变化不大。炮制后水分含量约为6.0%,总灰分含量均值为5.4%,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12%,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值为21.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3.44%。薄层鉴别显示炮制品和生品甲醇提取物没有太大差别,但色彩差别较明显,蜜麸炒僵蚕的总色度值均值为47.269,而生品僵蚕的总色度值的均值为60.595。以L*,a*,b*值为指标,蜜麸炒僵蚕的L*值的数值范围为45.984±3.998,a*值的数值范围为8.315±2.149,b*的数值范围为8.949±3.322。蜜麸炒僵蚕中指标性成分草酸铵的含量初步定为不低于4.0%。结论:除色差鉴别外,本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及结果均在中国药典规定的生品僵蚕质量标准范围内,因此可作为蜜麸炒僵蚕质量标准研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蚕 炮制 蜜麸 质量标准
原文传递
蜜麸炒炮制法研究概述 被引量:7
10
作者 童恒力 钟凌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25-1727,共3页
蜜麸作为樟帮和建昌帮独具特色的固体炮制辅料,有着广泛地应用和其他固体辅料所不具有的炮制作用。文章通过文献收集分析,从麸炒的历史沿革,蜜麸炒法的现代工艺,成分变化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对蜜麸进行了评价与介绍,为蜜麸特色炮制辅料... 蜜麸作为樟帮和建昌帮独具特色的固体炮制辅料,有着广泛地应用和其他固体辅料所不具有的炮制作用。文章通过文献收集分析,从麸炒的历史沿革,蜜麸炒法的现代工艺,成分变化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对蜜麸进行了评价与介绍,为蜜麸特色炮制辅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麸 炮制 辅料 樟帮 建昌帮
原文传递
中药僵蚕炮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清 冯静 +2 位作者 崔桂华 房慧勇 贾彩凤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1年第6期66-71,共6页
目的优选蜜麸炒僵蚕的最佳炮制工艺条件。方法以乙醇浸出物、草酸铵和白僵菌素三者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考察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和蜂蜜用量对蜜麸炒僵蚕工艺的影响。结果蜜麸炒僵蚕的最佳炮制工艺条件为A3B1C1,即每300 g僵蚕用蜂... 目的优选蜜麸炒僵蚕的最佳炮制工艺条件。方法以乙醇浸出物、草酸铵和白僵菌素三者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考察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和蜂蜜用量对蜜麸炒僵蚕工艺的影响。结果蜜麸炒僵蚕的最佳炮制工艺条件为A3B1C1,即每300 g僵蚕用蜂蜜20 g,炒制温度为180 ℃,炒制时间为6 min。结论该条件下所得的炮制品质量可靠,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蚕 炮制工艺 蜜麸 正交实验 醇浸出物 草酸铵 白僵菌素
下载PDF
基于HS-GC-MS和电子感官技术分析白芍不同炮制品的颜色、气味变化
12
作者 彭嘉玉 黄玉珍 +4 位作者 温佳文 郑郁清 杨明 张金莲 陈宇帆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41-150,共10页
目的:探究白芍及其炮制品颜色、气味与挥发性成分的相关性,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气味及颜色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鼻、色差仪识别白芍、蜜麸炒白芍、蜜糠炒白芍的气味和色度信息;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对白芍不同炮制... 目的:探究白芍及其炮制品颜色、气味与挥发性成分的相关性,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气味及颜色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鼻、色差仪识别白芍、蜜麸炒白芍、蜜糠炒白芍的气味和色度信息;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对白芍不同炮制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与相对定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且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1的原则筛选三者间差异性关键风味成分。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探究挥发性差异风味成分与色度值、电子鼻传感器之间的关联。结果:白芍经蜜糠、蜜麸炒制后明度值(L^(*))降低,红绿色值(a^(*))和黄蓝色值(b^(*))均明显增加(P<0.05,P<0.01);气味差异主要体现在S1、S2、S4、S5、S6、S8、S11传感器,电子鼻的PCA结果表明白芍、蜜糠炒白芍、蜜麸炒白芍的气味区别明显,其中蜜麸炒白芍整体气味强度高于蜜糠炒白芍。从白芍及其炮制品中共鉴定出4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白芍21种、蜜糠炒白芍36种、蜜麸炒白芍37种;气味分析发现,白芍、蜜糠炒白芍和蜜麸炒白芍中分别有12、24、22种挥发性成分可能是其关键风味成分;相关性分析显示,饮片L^(*)与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呈负相关,a^(*)、b^(*)与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呈正相关,S1、S8传感器与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呈负相关,S2、S4、S5、S6、S11传感器与美拉德反应产物呈正相关。结论:白芍经蜜糠、蜜麸炒制后颜色均加深,同时生成具健脾活性的5-羟甲基糠醛、糠醛等成分,符合蜜糠、蜜麸炒制“焦香健脾”的理论。蜜麸炒白芍炮制过程发生美拉德反应程度较蜜糠炒白芍强,使蜜麸炒白芍味偏焦香、色暗黄;蜜糠炒白芍味偏甜香、色亮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 糠炒 蜜麸 挥发性成分 中药炮制 电子鼻
原文传递
中药枳壳“宽中除胀”作用及炮制增效机制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祝婧 钟凌云 +4 位作者 王凤娇 童恒力 黄艺 曾治君 张金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14-1920,共7页
目的:明确枳壳"宽中除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均分为空白组,生品枳壳高(10g/kg,下同)和低(1g/kg,下同)剂量组,麸炒枳壳高、低剂量组,蜜麸枳壳高、低剂量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组以及多潘立酮片组,每组6只,采用蛋白... 目的:明确枳壳"宽中除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均分为空白组,生品枳壳高(10g/kg,下同)和低(1g/kg,下同)剂量组,麸炒枳壳高、低剂量组,蜜麸枳壳高、低剂量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组以及多潘立酮片组,每组6只,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IHC)法检测组织中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的蛋白表达水平与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Western Blot和IHC结果均显示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和胃窦GAS表达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SS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0.01);各剂量给药组下丘脑和胃窦GAS、SS表达较之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和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多潘立酮组下丘脑GAS、SS表达无显著性变化,而胃窦GAS、SS表达显著上调和下调(P<0.01)。枳壳各炮制品中,均以蜜麸枳壳对于FD大鼠下丘脑和胃窦GAS、SS的调节作用最佳,且低剂量组调节作用优于高剂量组。结论:枳壳经炮制后可增强宽中除胀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药物能调节下丘脑和胃窦GAS、SS蛋白表达,恢复外周胃肠激素分泌紊乱有关;麸炒品与蜜麸炒品均能有效增强生品枳壳对FD的治疗作用,且以蜜麸炒品炮制作用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蜜麸 胃窦 下丘脑 胃泌素 生长抑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
原文传递
基于调控大鼠胃肠c-kit和SCF mRNA表达的枳壳燥性及炮制减燥机制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祝婧 钟凌云 +3 位作者 童恒力 曾志君 叶喜德 张金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4-19,共6页
目的:明确枳壳燥性的产生机制,并比较不同炮制品对正常大鼠胃窦、结肠c-kit和干细胞因子(SC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生品枳壳高(10 g·kg(-1),下同)和低(1 g·kg(-1),下同)剂量组,麸炒枳壳高、... 目的:明确枳壳燥性的产生机制,并比较不同炮制品对正常大鼠胃窦、结肠c-kit和干细胞因子(SC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生品枳壳高(10 g·kg(-1),下同)和低(1 g·kg(-1),下同)剂量组,麸炒枳壳高、低剂量组,蜜麸枳壳高、低剂量组及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灌服相应药液1次/d,模型组大鼠灌服复方地芬诺酯片溶液,空白组大鼠灌服同等体积生理盐水,所有实验动物均连续给药30 d。在第30 d处死大鼠并迅速剖取胃窦与结肠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仪检测组织中c-kit和SC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生品枳壳组胃窦与结肠的c-kit和SCF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生品枳壳高剂量组所有检测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麸炒枳壳组、蜜麸枳壳组胃窦与结肠的c-kit和SCF mRNA表达有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长期高剂量服用枳壳生品能显著抑制正常大鼠胃肠道c-kit和SCF mRNA的表达,进而影响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造成肠燥便秘;麸炒枳壳与蜜麸枳壳均能有效缓和生品所产生的肠道燥性效应,且蜜麸炒品炮制减燥作用优于麸炒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蜜麸 胃窦 结肠 慢传输型便秘 干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