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种常用农药与蜡蚧轮枝菌JMC-01的相容性及对烟粉虱若虫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9
1
作者 谢婷 景亮亮 +5 位作者 张晓霞 张英 马跃 姜灵 王新谱 贾彦霞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2-689,共8页
【目的】为明确8种常用农药与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及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若虫的毒力。【方法】该试验采用涂板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8种常用农药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量以及对烟粉虱若虫的LC50和共毒系数。【结果】结... 【目的】为明确8种常用农药与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及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若虫的毒力。【方法】该试验采用涂板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8种常用农药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量以及对烟粉虱若虫的LC50和共毒系数。【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农药稀释倍数的增加,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孢子萌发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依次降低。其中,生物源农药乙基多杀菌素、藜芦碱、印楝素与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和协同增效作用最好。乙基多杀菌素、藜芦碱、印楝素在10倍稀释浓度下,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20.02%、16.41%、15.38%;产孢抑制率分别为17.77%、15.90%、14.96%;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96%、8.87%、9.74%。蜡蚧轮枝菌与印楝素、藜芦碱混合后协同增效作用最好,CTC最大值分别为315和302。【结论】因此,应用蜡蚧轮枝菌防治烟粉虱,选择相容性好、共毒系数高的农药以低剂量与蜡蚧轮枝菌复配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的用量,对温室大棚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蜡蚧轮枝菌jmc-01 烟粉虱 相容性 共毒系数
原文传递
蜡蚧轮枝菌JMC-01粗毒素对桃蚜和小菜蛾4种酶活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柴军发 赵雪怡 +2 位作者 张暄翊 洪波 贾彦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26-1730,共5页
为了开发蜡蚧轮枝菌的新型制剂防治蔬菜害虫,本实验利用乙酸乙酯提取蜡蚧轮枝菌JMC-01发酵8 d后的粗毒素,以无翅桃蚜和小菜蛾3龄幼虫为试虫,测定了粗毒素对试虫的室内毒力及处理后试虫体内解毒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 为了开发蜡蚧轮枝菌的新型制剂防治蔬菜害虫,本实验利用乙酸乙酯提取蜡蚧轮枝菌JMC-01发酵8 d后的粗毒素,以无翅桃蚜和小菜蛾3龄幼虫为试虫,测定了粗毒素对试虫的室内毒力及处理后试虫体内解毒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JMC-01粗毒素对桃蚜和小菜蛾的毒力分别高达94.25%和85.41%,LC_(50)为37.62和43.42 mg·L^(-1);处理蚜虫后,CarE活力为0.81 U·mg^(-1) prot, AchE活力为0.1173 U·mg^(-1) prot, GST活力为22.52 U·mg^(-1) prot, POD活性为5.29 U·mg^(-1) prot;处理小菜蛾后,CarE、AchE、GST、POD活性分别达0.85、0.1176、27.5和13.25 U·mg^(-1) prot。本试验通过研究蜡蚧轮枝菌JMC-01粗毒素对桃蚜和小菜蛾的毒力及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变化,进一步验证了粗毒素中含有天然的杀虫活性物质,为真菌生防制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枝 粗毒素 致病性 酶活
原文传递
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枸杞棉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佳茹 蒲占悦 +4 位作者 柴军发 王小龙 洪波 王芳 贾彦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146,154,共9页
为探究枸杞棉蚜经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后的取食行为差异,本试验利用浸渍法对棉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刺吸电位图谱技术对棉蚜在枸杞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棉蚜的死亡率随着制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 为探究枸杞棉蚜经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后的取食行为差异,本试验利用浸渍法对棉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刺吸电位图谱技术对棉蚜在枸杞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棉蚜的死亡率随着制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处理后棉蚜的死亡率逐渐增加,第2天2种制剂最高浓度的校正死亡率达到40%以上。5 d后2种制剂的致死作用达到最强,其最高浓度处理下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6.97%和95.97%。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3个浓度处理的棉蚜在总记录时间为8 h内均产生7种波形,分别是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C波、电位下降波pd波、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1波、韧皮部被动取食波E2波、机械阻碍波F波、木质部主动取食波G波。1#制剂np波和C波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余波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制剂np波和C波随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余波随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棉蚜成虫拒食时间由长至短依次为2#制剂1×10^(6) cfu/mL浓度、1#制剂4×10^(6) cfu/mL、2#制剂4×10^(6) cfu/mL、1#制剂1×10^(6) cfu/mL、2#制剂2.5×10^(5) cfu/mL和1#制剂2.5×10^(5) cfu/mL,2#制剂1×10^(6) cfu/mL浓度对棉蚜的拒食作用最强。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枸杞棉蚜的取食行为都有影响,其中2#制剂对棉蚜产生的影响最大,可作为有效防控棉蚜种群的真菌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轮枝 可分散油悬浮剂 取食行为 刺吸电位图谱技术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及其在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鹏飞 张昕然 张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0-921,共12页
本文介绍了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spp.的致病性、致病机理、与其他农药的相容性及菌株基因工程改良等内容。蜡蚧轮枝菌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寄主至少包括43种昆虫、3种螨类、2种线虫和5种植物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一般通过穿透寄主体... 本文介绍了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spp.的致病性、致病机理、与其他农药的相容性及菌株基因工程改良等内容。蜡蚧轮枝菌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寄主至少包括43种昆虫、3种螨类、2种线虫和5种植物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一般通过穿透寄主体壁侵入寄主,但长孢蜡蚧菌L.longisporum通过体表寄生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和柑橘粉蚧Planococcus citri而致其死亡;蜡蚧轮枝菌分泌的降解酶和毒素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田间先后施用蜡蚧轮枝菌制剂和农药以及充分利用蜡蚧轮枝菌对植物的内寄生作用可能为蜡蚧轮枝菌与农药的协调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原生质体融合、诱变以及转基因是菌株基因工程改良的主要手段;最后,指出了蜡蚧轮枝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枝 致病性 致病机理 兼容性 基因工程改良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入侵蚧虫表皮过程中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作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彭国良 薛皎亮 +1 位作者 刘卫敏 谢映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研究了蜡蚧轮枝菌两个菌株No.V3.4504和No.V3.4505感染沙里院褐球蚧的外观症状、入侵体壁的过程及胞外蛋白酶与几丁质酶的作用.结果发现,用菌株No.V3.4504的孢子悬浮液感染蚧虫2d后,在虫体表面蜡粉稀薄的位置和柔软的虫体腹面出现了菌丝... 研究了蜡蚧轮枝菌两个菌株No.V3.4504和No.V3.4505感染沙里院褐球蚧的外观症状、入侵体壁的过程及胞外蛋白酶与几丁质酶的作用.结果发现,用菌株No.V3.4504的孢子悬浮液感染蚧虫2d后,在虫体表面蜡粉稀薄的位置和柔软的虫体腹面出现了菌丝,5d后菌丝覆盖虫体,7d后菌丝层加厚,虫体开始死亡.显微切片观察,在体壁的外表皮、内表皮和真皮层都发现了菌丝,说明该菌已侵染成功.以蚧虫的表皮为培养基对这两个菌株连续培养8d,发现菌株No.V3.4504的蛋白酶活性在前6天连续上升,最大值为(33.94±1.61)U/g,然后降低;几丁质酶活性在前期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d5开始增加,最大值为(7.28±1.36)U/g.菌株No.V3.4505的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变化趋势与No.V3.4504相似.说明蛋白酶在菌丝侵染体壁的前期发挥了作用,降解表皮中的蛋白质,使几丁质暴露,诱导几丁质酶的大量产生,从而分解几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枝 沙里院褐球 表皮 蛋白酶 几丁质酶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对害虫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仙红 贺运春 +2 位作者 王建明 张作刚 李文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6,共3页
通过对蜡蚧轮枝菌V 816菌株致病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该菌对菜青虫、小菜蛾、甘蓝蚜、棉红蜘蛛有较强的致病力。随浓度增加 ,杀虫效果明显提高 ,对幼龄幼虫致病力比老龄幼虫强。温度对该菌的致病力有明显的影响 ,其适温为 2 5~ 30℃。
关键词 轮枝 昆虫 致病性 害虫 病原真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11个单孢菌株的生物学及其对温室白粉虱致病性的比较和筛选 被引量:38
7
作者 李国霞 严毓骅 王丽英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3-88,共6页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蜡蚧轮枝菌11个单孢分离菌株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以及对温室白粉虱2龄若虫致病性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上述性状特别是产孢量,在11个菌株中均表现有显著差异,但孢子萌发率都较高,达94.01%~9897%...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蜡蚧轮枝菌11个单孢分离菌株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以及对温室白粉虱2龄若虫致病性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上述性状特别是产孢量,在11个菌株中均表现有显著差异,但孢子萌发率都较高,达94.01%~9897%(12h)。在同一菌株中这些性状有的表现出一致性,有的则不同。综合比较几种性状,筛选出B3/S1-SUb2和4号两个优良菌株,它们首先具有致病性高(对2龄粉虱若虫的致死率>95.76%,12d)、其次孢子萌发率高(94.24%和98.42%)、产孢量大(5.06和4.38×109抱子/皿)以及菌落生长速率快(3.13和3.00mm/d)的特性,具有实用价值,可为今后生物制剂的生产提供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枝 分生孢子 致病性 温室 白粉虱
下载PDF
6种常用农药与球孢白僵菌和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 被引量:23
8
作者 谷祖敏 李璐 +2 位作者 纪明山 程根武 王英姿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5-326,共2页
测定了3种杀虫剂和3种杀菌剂在田间常规浓度下对球孢白僵菌和蜡蚧轮枝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供试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很小,萌发率超过85%,对蜡蚧轮枝菌孢子萌发影响较大,抑制作用最小的吡虫啉,抑制率达到25%。3种... 测定了3种杀虫剂和3种杀菌剂在田间常规浓度下对球孢白僵菌和蜡蚧轮枝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供试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很小,萌发率超过85%,对蜡蚧轮枝菌孢子萌发影响较大,抑制作用最小的吡虫啉,抑制率达到25%。3种杀菌剂几乎完全抑制了孢子的萌发。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的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2.60%~38.39%;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小于对球孢白僵菌的影响,抑制率为10.06%~17.61%。供试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和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都较大,抑制率都在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 轮枝 相容性 化学农药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毒素防治温室白粉虱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克勤 李新民 +1 位作者 刘春来 许国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45,共2页
从俄罗斯全俄植保所引入的蜡蚧轮枝菌Tri BA81 ,经发酵培养 ,萃取得到代谢产物粗毒素 ,并将粗毒素用于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提取物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 2 %和 4%粗毒素液对温室内白粉虱成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 96 4 6 %... 从俄罗斯全俄植保所引入的蜡蚧轮枝菌Tri BA81 ,经发酵培养 ,萃取得到代谢产物粗毒素 ,并将粗毒素用于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提取物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 2 %和 4%粗毒素液对温室内白粉虱成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 96 4 6 %和 1 0 0 % ,1 %和 2 %粗毒素液对保护地成虫的平均防治效果为 81 75 %和 84 1 7%。对若虫的防治效果也能达到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枝 粗毒素 温室白粉虱 蔬菜 防治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和缨小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协同控制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珊珊 姜荣良 +2 位作者 田麟 林成辉 王联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2-287,共6页
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的寄生蜂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s)和寄生真菌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时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进行控制时(在一个世代内按每株放雌蜂3... 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的寄生蜂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s)和寄生真菌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时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进行控制时(在一个世代内按每株放雌蜂3头的密度释放缨小蜂,或按5×107孢子/mL施菌2次),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52.7%和50.9%,但下一代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仍然高于1,表明单独使用寄生蜂缨小和寄生真菌蜡蚧轮枝菌不能有效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增长;缨小蜂和蜡蚧轮枝菌联合使用,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达82.9%和90.8%,且下一代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低于1,表明下一代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缨小蜂 轮枝 协同控制
下载PDF
保护地常用农药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新民 王克勤 +1 位作者 刘春来 徐伟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1,共3页
6种杀虫剂和 6种杀菌剂对昆虫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杀虫剂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有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 ,5种杀虫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 10 %以上 ,最高者为甲氰菊酯达 17 6 %。田间常... 6种杀虫剂和 6种杀菌剂对昆虫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杀虫剂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有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 ,5种杀虫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 10 %以上 ,最高者为甲氰菊酯达 17 6 %。田间常规使用浓度稀释 10倍下 ,杀虫剂万灵、快灭净和锐劲特对菌丝生长抑制率低于 5 % ,锐劲特在 3 3~ 33 3mg/L时 ,菌丝生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表现出与蜡蚧轮枝菌有极好的相容性 ,是菌药混用较好的候选杀虫剂。杀菌剂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浓度愈高 ,抑制程度愈强。因此 ,在利用蜡蚧轮枝菌防治保护地蔬菜害虫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轮枝 杀虫剂 蔬菜 虫害防治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对扶桑绵粉蚧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袁盛勇 闫鹏飞 +4 位作者 孔琼 邓裕亮 张宏瑞 刘正喜 何红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8-754,共7页
测定了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 MZ041024菌株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的致病率为83.72%,致死中浓度LC50为1.49×10^5个/m L,致死中时间LT5... 测定了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 MZ041024菌株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的致病率为83.72%,致死中浓度LC50为1.49×10^5个/m L,致死中时间LT50是5.21 d;对2龄若虫的致病率为74.42%,致死中浓度LC50为3.66×10^3个/m L,致死中时间LT50是5.55 d;对3龄若虫的致病率为76.74%,致死中浓度LC50为9.82×10^4个/m L,致死中时间LT50是5.44d;其对雌成虫的致病率为85.37%,致死中浓度LC50为2.80×10^4个/m L,致死中时间LT50是4.87 d。说明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扶桑绵粉蚧有较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枝 扶桑绵粉 致病性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棕榈蓟马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0
13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3 位作者 薛春丽 张宏瑞 田学军 肖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0-563,共4页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用供试菌株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5个浓度处理后8d,成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5.85%、51....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用供试菌株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5个浓度处理后8d,成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5.85%、51.67%、71.49%、76.93%和84.66%,处理5d、6d、7d和8d后的LC50分别是(2.999±0.017)×107、(2.869±0.041)×106、(3.569±0.053)×105、(8.724±0.094)×104个/mL;在3.0×105~3.0×108个/mL4个浓度下,成虫的LT50值分别为(7.73±0.11)、(5.61±0.16)、(5.04±0.16)、(4.59±0.09)d;用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5个浓度处理后8d,若虫的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6.82%、54.97%、72.63%、78.85%和87.69%,处理5d、6d、7d和8d后的LC50分别为(1.123±0.007)×107、(1.199±0.018)×106、(1.873±0.017)×105、(6.682±0.041)×104个/mL;在3.0×105~3.0×108个/mL4个浓度下,若虫的LT50值分别为(7.15±0.13)、(5.48±0.14)、(4.99±0.23)、(4.32±0.2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枝 棕榈蓟马 毒力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温室白粉虱和吹棉蚧的室内毒力 被引量:8
14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3 位作者 张虹 李正跃 陈斌 朱春燕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14,共4页
采用Hall生物测定方法,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温室白粉虱和吹棉蚧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温室白粉虱和吹棉蚧具有较强的致病率.孢子浓度1.6×10^5个/mL造成大量温室白粉虱感染致死,其LT50=(6.74... 采用Hall生物测定方法,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温室白粉虱和吹棉蚧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温室白粉虱和吹棉蚧具有较强的致病率.孢子浓度1.6×10^5个/mL造成大量温室白粉虱感染致死,其LT50=(6.74±0.16)d,而高浓度1.6×10^8个/mL对温室白粉虱感染致死LT50=(4.34±0.15)d.孢子浓度1.8×10^5个/mL造成吹棉蚧大量感染致死,其LT50=(11.14±0.41)d,高浓度1.8×10^8个/mL对吹棉蚧致死LT50=(8.94±0.18)d.其结果与其他蜡蚧轮枝菌菌株比较,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有较强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枝 温室白粉虱 吹棉 毒力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温室白粉虱致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新民 王克勤 +1 位作者 刘春来 徐伟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8-31,共4页
通过对引进的 6个蜡蚧轮枝菌的生长、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和对温室白粉虱若虫侵染致病性的研究表明 ,6个菌株在 10~ 30℃下均可生长 ,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 2 5℃ ,但菌株间存在显著差异。菌株V4和V5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 ,14... 通过对引进的 6个蜡蚧轮枝菌的生长、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和对温室白粉虱若虫侵染致病性的研究表明 ,6个菌株在 10~ 30℃下均可生长 ,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 2 5℃ ,但菌株间存在显著差异。菌株V4和V5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 ,14d的产孢量分别为 2 6× 10 9个 /皿和 2 3× 10 9个 /皿。菌株V4和V1的菌落直径累计增长量和日增长量显著地高于其他菌株 ,分别为 4 3 7、2 85mm和 4 3 1、2 84mm。温度对孢子的萌发影响较大 ,15℃时孢子萌发缓慢 ,萌发达 90 %以上时需 2 4h ,2 0~ 30℃下菌株V2 孢子萌发速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 ,10h萌发率达 90 %以上 ,30℃下 ,菌株V6萌发速度明显延缓。对温室白粉虱若虫的致病性 ,菌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V2 、V4接菌后第 5天若虫死亡率分别为 70 2 %和 6 3 5 % ,综合其菌丝生长、产孢量、萌发率和致病性表明 ,菌株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枝 生物学特性 温室 白粉虱 致病性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KMZW-1菌株对扶桑绵粉蚧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闫鹏飞 孙跃先 +3 位作者 邓裕亮 袁盛勇 吴国星 张宏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42,共5页
采用点滴法,在室内测定了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KMZW-1菌株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 5个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若虫和雌成... 采用点滴法,在室内测定了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KMZW-1菌株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 5个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若虫和雌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KMZW-1菌株对扶桑绵粉蚧具有较高的毒力,在雌成虫初期接种的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大于其他虫态;随着浓度的增加,校正死亡率逐渐增加,在3.0×108个/mL时达到最大;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1龄、2龄、3龄若虫和雌成虫初期接种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486 8×105、3.661 7×103、9.817 6×104、2.796 0×104个/mL,致死中时间分别为5.21、5.55、5.44、4.8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枝 扶桑绵粉 毒力
下载PDF
应用蜡蚧轮枝菌对大棚蔬菜蚜虫防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国霞 郭友中 +2 位作者 茅洪新 江建红 杜家纬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65-265,共1页
关键词 大棚蔬菜蚜虫 防治效果 轮枝 感染死亡率 中国科学院 防治试验 昆虫研究 温室白粉虱 塑料大棚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3
18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3 位作者 张宏瑞 王平 孙士卿 李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1-133,共3页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的不同浓度孢子液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3.6×10~8个/mL浓度下,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成虫的最高死亡率为(76.87±4.38)%,致死中浓度(4.140±0.10)×10~6个/...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的不同浓度孢子液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3.6×10~8个/mL浓度下,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成虫的最高死亡率为(76.87±4.38)%,致死中浓度(4.140±0.10)×10~6个/mL,致死中时间为(5.54±0.22)d;若虫的最高死亡率为(80.95±1.71)%,致死中浓度(1.598±0.064)×10~5个/mL,致死中时间为(5.13±0.25)d,随浓度增加其杀虫速度加快,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毒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轮枝 毒力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昆明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温度对菌落生长、产孢量和分生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力文 周天雄 +1 位作者 耿瑞梅 杨美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2-47,共6页
蜡蚧轮枝菌昆明菌株KM9803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是5~35℃,适温范围是15~30℃,最适温度范同是23~28℃,最适温度25℃。当温度20~28℃时,14h分生孢子萌发率为98.6%~100%。在奁彼克培养基(CzA)上,20~28℃... 蜡蚧轮枝菌昆明菌株KM9803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是5~35℃,适温范围是15~30℃,最适温度范同是23~28℃,最适温度25℃。当温度20~28℃时,14h分生孢子萌发率为98.6%~100%。在奁彼克培养基(CzA)上,20~28℃15d平均产孢量范围是1.3×10^9~4.9×10^9孢子/皿,16h分生孢子萌发率93,67%~100%。25℃最适于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枝 分生孢子 产孢量 萌发率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与农药混配防治甘蓝蚜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孔琼 袁盛勇 +3 位作者 张虹 李正跃 陈斌 朱春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5-146,167,共3页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浓度的孢子液,与吡虫啉、灭多威、阿维菌素、乐斯本4种不同浓度的化学农药混配对甘蓝蚜防治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孢子液在4900~4.9亿个/ml浓度对甘蓝蚜具有一定的防治...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浓度的孢子液,与吡虫啉、灭多威、阿维菌素、乐斯本4种不同浓度的化学农药混配对甘蓝蚜防治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孢子液在4900~4.9亿个/ml浓度对甘蓝蚜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随着浓度增加而防效提高,0.49亿个/ml和4.9亿个/ml浓度时效果最好,死亡率达64.69%。在分生孢子液为0.49亿个/ml与4种不同浓度的化学农药混用增效比较中,吡虫啉最高增效9%,与灭多威等混用则表现出拮抗作用。因此从生物防治和IPM等方面来看,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枝 甘蓝蚜 分生孢子 化学农药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